中国民航现阶段推进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民航现阶段加快推进行业安全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分析了推进工作的总体目标,探讨了推进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引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民航业的生命线,要始终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确保民航安全运行平稳可控。2020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民航局冯正霖局长指出,坚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是推进民航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所在。我们要认真领会,深刻认识,将行业安全治理体系能力作为推进行业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明确现阶段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快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
二、现阶段推进民航安全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现阶段,推进民航安全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必须着眼于更加有力的推动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更加全面的保障行业高质量安全发展,更加有效的应对行业面临的重大安全风险和挑战。
(一)要以满足现阶段民航强国战略实施需要为目标
2020年是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进程中的关键节点,确保安全领域全面实现阶段性战略目标,事关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进程大势,是当前面临的最迫切、最重大任务,也是推进民航安全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最紧迫、最重要的目标。现阶段,要紧紧围绕实现单一的航空运输强国向多领域民航强国跨越这个阶段性战略决策,以支持行业“十四五”安全规划实施为重点任务,以建立完备的民航安全保障体系为核心要素,以全面具备多领域民航强国安全发展特征为最终目标,加快推进民航安全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同时,要加快推进技术输出、管理输出和标准输出,更加主动的参与和引领国际民航治理,积极发挥中国民航现代化安全治理体系能力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重要作用。
(二)要以满足现阶段民航高质量发展需要为目标
现阶段,推进民航安全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就是要着力解决安全运行保障能力不足这个制约行业高质量安全发展的突出问题。要着力解决飞行、签派、维修、管制等核心专业人员队伍培养和储备相对滞后,数量和能力不足的状况,确保专业人员队伍建设满足行业高质量安全发展需求。要进一步深化空域精细化管理改革和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确保空域资源供给满足行业高质量安全发展需求。要加大安全领域关键基础设施设备配备,确保基础设施满足行业高质量安全发展需求。要继续深化改革,确保管理体制机制满足行业高质量安全发展需求。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基础研究,确保技术能力满足行业高质量安全发展需求。
(三)要以满足现阶段民航应对风险挑战需要为目标
现阶段,推进民航安全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就是要有效应对中国民航安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风险挑战。要提升对危险源变化转移、对新型风险不断增多的预判和管控,严防高风险不安全事件的发生。要实施积极财经政策、推行降费减税,有效应对当前经济增速放缓、行业整体经营效益下降的形势,缓解和避免安全投入被压缩的风险。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行业安全发展造成的严重冲击,多措并举为民航企业发展纾困,帮助民航企业度过困难。要高度关注当前全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及一些国家和地区动荡的局势,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应对境外输入性航空安全和安保风险。
三、现阶段推进民航安全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的主要任务
根据推进民航安全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现阶段需要着力完成好以下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党对民航安全工作的领导,提高科学治理水平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安全工作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党对民航安全工作的全面领导,始终从政治高度谋划安全工作,提高各级党组织在安全工作中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要深入落实“党政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坚决做到安全管理“三必须”。
(二)完善民航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提高依法监管能力
加快形成完备的民航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推进民航各级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依法监管。要把安全法律法规制定与行业安全发展重大决策紧密结合起来,把深化安全领域改革、促进行业安全平稳发展作为立法重点。要统筹考虑安全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对不符合行业安全发展实际的法律法规要及时进行清理,该废止的废止,该修订的修订。民航各级行政机关要认真履行法律赋予的安全监管职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行业安全监管,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执法。要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制约,强化民航局对各地区管理局、各地区管理局对监管局的执法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安全监管行为。要加强监察员法律素养与能力建设,切实采取措施为基层监察员“加压、减负、撑腰、充电”,提高监察员岗位胜任能力。
(三)完善民航安全多元治理体系,提高协同管理能力
民航行政机关要进一步理顺对企事业单位合格证监管和属地监管的关系,明确监管职责,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全国民航安全监管“一盘棋”的一体化格局。要引导扶助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安全管理机制,全面深化法定自查工作,切实提高安全自治自律能力。要引导支持各类运行主体完善互相之间的服务保障协议,进一步发挥机场安全管理委员会、“运管委”等机构的作用,切实提升企事业单位安全运行协同管理能力。要加强对民航行业协会的工作指导,促进行业协会在民航安全管理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建立和完善与有关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的协调沟通机制,共同构建对民航企事业单位的协同安全监管制度。
(四)完善民航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提高风险防控能力
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合理管控运行总量,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保障能力与运行总量的动态匹配。要进一步完善系统安全管理机制,构建以国家安全纲要(SSP)和企业安全管理体系(SMS)为基本框架的风险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绩效指标体系,加强安全运行数据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安全风险预警。要进一步加强重大安全风险防控,高度关注传统风险、新型风险和风险点的变化转移,严防发生高风险不安全事件。要进一步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实施隐患分级和闭环管理,对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挂牌督办,切实做到“安全隐患零容忍”。要进一步完善精准监管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分级分类、差异化精准监管模式,合理调配监管资源,切实提升安全监管效能。
(五)完善民航安全基础建设体系,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持续深化“三基”建设,夯实民航安全发展基础。要进一步完善民航专业技术人员资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飞行、机务、管制、运控、客舱、安检以及地面保障等人员资质管理,广泛开展岗位练兵,严把技术等级标准关、岗位履职品质关、熟练复训质量关;深入推进运输航空公司飞行训练改革,建立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安全从业人员作风管理长效机制,制定工作作风负面问题清单,完善作风建设考核制度,建立飞行作风量化管理程序,形成企事业单位与民航专业院校作风养成的联动机制。要持续抓好一线班组建设,进一步推动安全教育到班组、手册执行到班组、风险防控到班组、技能培训到班组,不断增强基层班组安全保障战斗堡垒作用。要进一步健全民航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建立跨行业突发紧急事件应对协调机制。要加强调查员业务培训,严格调查员资质管理,规范调查装备使用管理,不断提升安全调查能力。
(六)完善民航安全文化价值体系,提高思想引领能力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正确处理“四个关系”,始终把安全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要坚持安全隐患“零容忍”,切实强化安全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守住安全诚信红线和规章底线。要大力弘扬“当代民航精神”、“工匠精神”和“英雄机组精神”,把“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落实到岗位工作,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对理想和信念的坚守,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和平凡岗位上。要大力弘扬手册文化,养成“遵守手册为荣,违反手册为耻”的职业操守,形成严格按章运行的良好职业操守。
(七)完善民航安全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技术支撑能力
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高科技在民航安全治理领域的深度运用,构建智慧安全管控机制。要加大对民航安全技术创新研发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民航科技创新示范区、民航科教产业园区、航空安全实验基地等基础项目建设,推进民航安全智库建设,不断提升安全技术创新能力。要加快航行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通过技术手段,切实提升行业安全运行和保障裕度。要加快推进航空工业领域“中国创造”和“中国智造”,实现国产飞机、国产卫星定位系统和国产服务保障设施设备的广泛应用,为确保民航安全发展提供强大技术保障。
四、结语
在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全行业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航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总指针,深入贯彻落实民航局系列决策部署,坚定信心、锐意进取、不负韶华,以推动民航强国战略实施、保障民航高质量发展、应对重大风险挑战为总体目标,坚持党对民航安全工作的领导,着力提升行业法律法规、多元治理、风险管控、基础建设、文化价值和科技创新等体系能力,加快推进民航安全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伟大的民航强国梦而不懈奋斗。(作者:马平 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Z]: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2019.
[2]冯正霖.推进民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提供制度保障[R]:中国民用航空局,2020.
[3]李健.牢记初心使命,防范重大风险,筑牢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安全之基[R]:中国民用航空局,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