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推进客货复合枢纽建设 提升国际航空货运能力

    陈姗姗 编 辑:王蕾 2020-08-06 13:54:00

      今年的全国民航年中工作会上明确指出,提升国际航空货运能力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要系统推进我国航空物流业发展。7月14~15日,民航局副局长吕尔学调研上海航空物流发展情况时强调,上海民航各单位要继续当好推动航空物流发展的排头兵,继续带动促进全国航空物流发展。

      设定初心

      构建全球航空供应链

      2003年,一场非典疫情对高速成长中的中国民航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面对中国香港等一众亚太地区主力航空枢纽因疫情局部功能停摆的情况,中国民航人下定决心,一定要建设自己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航空枢纽。

      2004年,民航局和上海市共同成立联合领导小组,决定把上海机场建设成为客货复合型航空枢纽。部市合作至今已进入第四轮深化合作,朝向加快建设民航强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初心”,持续加力,取得显著成效。

      有力度的政策成就客货双强枢纽成长。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十三五”规划等重大战略规划,都明确提出要“着力提升上海国际枢纽竞争力,实施枢纽机场功能提升工程”,出台优化航线航班、货运飞行航班时刻等系列政策支持发展,推动上海成为航空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分别排名全球第4和第3的城市,带动民航整体加快跨越式发展,供应链的规模效应初显。

      “四强空管”成就全货机全球联通。近年来,通过不断加强空管能力建设,推进空域结构优化等,充分发挥上海浦东机场拥有独立全货机跑道、58个全货机专用停机位等优势,在不断提升客运航班正常性的同时,保障了我国近一半全货机国际货运时刻资源的高效使用。上海联通辐射全球306个城市,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空中节点,全球供应链形态初具。

      联动口岸成就领先营商环境。我国民航始终坚持一盘棋,特别是本次疫情突发事件中,与口岸通关查验单位进一步加强密切协同,对防疫物资、危险品运输等航空货运实施简化审批,长期支持上海航空口岸高效可持续发展,保障年4700亿美元高价值航空货物口岸的不间断高效运作,供应链整合要素资源的能力起步高。

      完善治理成就市场主体持续创新。面对上海旺盛的航空物流市场发展需求,我国民航持续支持东航等航空公司改革创新,从混改试点,至货站排队叫号系统,从企业经管改革到现场应用创新,全面鼓励企业系统性完善治理。支持国际物流集成商在沪集聚发展,应用RFID等新技术提升物流信息跟踪水平,打造我国境内陆空协同新模式。供应链接轨国际、创新能力的基础扎实。

      科学规划成就行业发展行稳致远。以满足航空公司运行需要、提升客户体验为导向,支持浦东机场及时实施总体规划调整,创新规划以T3航站楼综合体为核心的浦东机场四期扩建工程,配套规划新一代智能超级货站,提高地面处理效率;推动上海加快建设机场联络线,规划建设综合交通连接,与高铁东站共同形成浦东综合交通枢纽,提升浦东机场对长三角区域的辐射服务能级,成为供应链的国内大循环重要节点。

      持续加力

      全面落实新时代国家战略

      随着我国保就业促消费政策持续显效,疫情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正源源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虽然下半年形势依然复杂,但我们有信心补短板、强功能、促升级,稳定供应链,抓住国际物流需求深度调整的机遇期,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航空货运能力,服务我国经济长期平稳向好运行的大趋势。

      牢牢把握新时代国家战略新要求。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二年考察上海时,提出了这座城市应当强化的“四大功能”——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和开放枢纽门户功能。为此,需要着眼于国家的竞争力,着眼于长三角开放经济区协同发展,加快上海复合型航空枢纽步伐,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优势。

      面对本轮新冠疫情,国家明确提出,要打造以本国力量为主导的,与全球贸易链相匹配的供应链。亚太地区竞争非常激烈,周边国家主要核心枢纽基本发展成为客货复合、口岸通关和配套交通高效集散的航空枢纽。

      聚力提升行业综合治理效能。上海“一市两场”以浦东为主建设复合型航空枢纽,历经20年,实践证明这个定位是有效的。“十三五”后半程,面对国际贸易风云动荡,遇到了瓶颈。传统的重大资源分配和治理模式受到了一定的挑战,需要进一步理顺国家战略意志的传导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系统性整合民航行业内外部各方力量和资源,坚定走出中国特色的民航强国之路。

      升级模式满足人民消费新需求。当今世界,全球价值链、供应链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产业变革,正积极满足和引领人民群众对新型多元化贸易的服务需求,航空运输要增强消费对经济贸易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服务更加活跃的国内市场,推动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立足国内

      着力提升航空货运国际竞争力

      面向新形势,秉承新理念,更好地引领新常态。新一轮发展,须坚定扩大内需战略,在前期保通保运保供的良好成效基础上,以上海货运航空枢纽建设为抓手之一,推动我国航空物流国际竞争力再升级。

      深化构建国际物流全产业链供应体系。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外需快速下滑。中国民航全面动员,加大力度支持物流供应体系建设,上半场促进关键物资和关键产品通关运输便利化,确保供应稳定和国际货运畅通;下半场重在尽快帮助各方尽早消除疫情,响应国内航空需求扩大的新需求,推动回归正常经济发展轨道。

      进一步发挥促进航空物流业发展领导小组的机制优势,固化疫情期间的好做法、好措施,鼓励上海立足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充分挥发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海运、空运、陆运、信息网四位一体、国家综合货运枢纽的优势,努力建设开放创新的全球重要枢纽,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深化建设多领域民航强国,进一步放大我国民航发展优势。从客运方面看,我国民航以客运为主的机队规模、设施现代化程度大幅度提升,运输总周转量规模全球领先,运输量快速增长,在全球机场吞吐量排名榜上纷纷上榜、排名提升,支撑客运枢纽功能加快起步发展。根据预测,“十四五”至“十五五”期间,我国民航运输规模将超过美国,与世界各地的连接性持续增强。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进一步解决客、货运发展水平不平衡的问题,补齐我国民航货运机队规模偏小,70%的货邮依托客机腹舱载运等短板,打通运输链条上的信息断点、通关堵点和业务限制痛点,发挥我国公路网、铁路网发达优势,整合交通运输多领域优势,大力发展联运业务,加快培育航空物流枢纽功能,建设货运领域的民航强国新高峰。

      深入解放民航生产力,促进资源整合。我国民航始终高度重视通过优化体制机制,激发民航市场活力。20年间,支持东航等三大航加快货运业务发展,鼓励国际物流集成商服务我国民航市场联通世界,支持顺丰等民营企业创新成长,我国机场航空货运吞吐量年均实现9.3%的健康增长。特别是上海货运航空市场,立足外向型区域经济腹地,市场主体活跃,实现了11.2%的长期可持续增长。

      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接近100万亿元,人均GDP正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全球最大,市场规模、市场供需模式正发生深刻变革。需要进一步在航空货运方面激发民航市场活力,形成多元化市场主体共同参与,超级承运人龙头企业领军升级发展的竞争格局。集成各方合力,加大民航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提升现代化水平。

      深耕新技术应用,顺应发展新趋势。“十三五”期间,随着我国航企和机场客运规模进入亿万级,民航行业积极推动成熟新技术应用,加快自助流程改造的发展思路取得巨大成效,市场反应良好,满足市场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行业整体性降本增效,可持续发展。

      新技术应用的前期投入较大,需要一定规模的市场支撑,需要分类突破传统经营模式,需要安全稳妥地试点新技术应用。可以通过发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海运板块先行先试优势,在智能化设施设备、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口岸单一窗口信息互通等方面,推动航空货运深度实践,探索成熟新技术在民航设备升级改造过程中的应用路径,顺应新贸易业态的发展新需求。

      深谋疫情影响应对举措,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本轮疫情对民航业影响深远,短期内对旅客航空出行需求是集中性约束,对防疫物资运输需求是集中性激增;长期则可能对出行交往模式,以及商品物资大循环模式产生长期影响。

      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我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举措。需要加强形势研判,强化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解读,综合施策,在全产业链全球分工大背景下,深入分析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长板和短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好上海这个统筹发展离岸和在岸的物流枢纽,把“国内和国际航空市场更好联通”的目标,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引导各方资源和资本持续投入,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作者:陈姗姗 单位: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