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基于港城融合视角的大湾区临空经济协同发展路径思考

    编 辑:张薇 2019-12-18 10:34:00

      摘要:2019年2月,国家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推动大湾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应然需要强化航空港作用赋能,需要借助机场高强集聚能力外溢性主动承接助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从发展视域下的航空港和航空城的定义和彼此关系研究着眼,阐释了港城融合程度决定机场发展质量的内在逻辑,开创性提出大湾区临空经济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港城融合,粤港澳大湾区,临空经济,发展路径

      2019年2月,国家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把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建设成为“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建设世界级机场群成为大湾区构建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明确目标。民航业在综合交通各方式中最具国际比较优势,在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互联互通大格局中最能发挥先导作用。国家希望通过大湾区内民航各差异性主体在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等各方面的有益实践,力争为新时代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探索出可行并被验证是有效的路径。笔者认为:推动大湾区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应然需要强化航空港作用赋能的,需要借助机场高强集聚能力外溢性主动承接助力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视域下的航空港和航空城

      根据民航局机场司领导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航空港的定义是:对公众开放并提供航空运输服务的机场。人类利用航空器开展运输活动逐步从众多航空活动中分离出来,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模式成熟的产业门类,并催生了以航空运输为主要功能的“航空港”诞生。航空港的基本属性可以概括为:航空器运行的场地、各类组织运作的平台、地方航空运输服务的站点、地方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各类航空相关成员的集合体。从物理空间上理解“城”大于“港”。航空城的定义是:围绕航空港划设的以配套航空港内产业及服务从业人员的功能型地理单元。航空城通常因航空港应运而生。

      航空港因行业和企业属性限定了其规划区域狭小和服务功能局限,航空城则因产业和辖区属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沛的资源供给。航空港是航空城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资金及人力投入,且自身营业收入很难覆盖运作成本支出;航空城是航空港的“产业外溢空间”,其发展壮大需要依托航空港对外全要素资源投送能力持续提升,可以有效实现将航线网络转化为产业发展环境溢价固化在航空港周围。有“港”无“城”,则仅能发挥“港”的基础交通设施功能而无法释放“港”促进相关产业集聚潜能发挥;有“城”无“港”,则“城”将不富有独特的交通优势属性进而缺乏对优势产业的集聚能力释放。“港城融合”发展方能实现振港兴城、相得益彰,进而使得航空港、航空城所在的地方经济某些业态获得额外支撑,从而获得更加充分发展。

      二、港城融合程度决定机场发展质量

      自2019年初以来,面对纷繁严峻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带来的不利影响,经济发展压力空前增加,临空经济成为提振大湾区经济新动能。笔者认为:大湾区临空经济协同发展水平直接来自于港城融合建设的紧密程度,具体从三个方面认知:

      (1)强化配套升级为“港”服务的重要性

      大湾区三地政府应主动作为,积极调整自己的各项规划,充分配合五大机场在总规修编及配套项目实施。明确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兴动力源泉在“港”--五大机场。围绕配套好、服务好“港”这一主线做足文章。现阶段,要善于抓住大湾区建设纲要明确的“依托香港金融和物流优势,发展高增值货运、飞机租赁和航空融资业务等。支持澳门机场发展区域公务机业务。加强空域协调和空管协作,优化调整空域结构,提高空域资源使用效率,提升空管保障能力。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加快通用航空发展,稳步发展跨境直升机服务,建设深圳、珠海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推进广州、深圳临空经济区发展”的政策红利,积极推动大湾区临空经济规划修编,为经济结构调整拓展容量空间,为五大机场建设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和品质。

      大湾区三地政府应将未来公共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着重向“港”侧倾斜,全面提升机场周边配套服务的软硬件保障能力。力争建成立体交通网络,协调推进复合轨道交通网规划和建设,缓解机场陆侧交通压力;强化机场周边基础设施,在市级层面统筹机场周边区域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全面提高机场周边区域供电、排水、污水、电信、网络等设施的综合承载能力;完善生产生活配套,合理规划建设学校、医院、商务等城市功能配套设施,补齐城市功能短板。

      (2)突出战略转型在“城”建设的必要性

      大湾区三地政府应摒弃传统惯性思维,紧扣建设大湾区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机场在推进区内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积极作用。明确地方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新引擎在“城”--空港城,围绕转型好、建设好“城”这一主题做大文章。现阶段,要依托大湾区现有的临空经济发展主体机构,利用各自差异化资源禀赋度比较性优势启动高质量临空型产业再集聚。

      大湾区三地政府应将未来产业升级项目着重向“港城”侧倾斜,全面提升临空指向性产业占比和经济贡献。分阶段逐步达成持续优化航空产业中高端链条的发展结构、持续扩大航空产业末端链条的发展规模、持续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区外转移。

      (3)强化顶层设计在“港城”融合的前瞻性

      港城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是世界性难题。虽然有新加坡航空城、韩国仁川航空城、阿联酋迪拜航空城等成功案例,但它们的成功实践都是几近倾注一国之力打造而成。仅具可参考性,不具可复制性。新时代大湾区的“港城融合”发展没有科学理论支撑可遵循,更没有严谨实践路径可照搬,唯有立足当前、自力更生、深入研究,探索并尝试符合五大机场和大湾区三地政府当前外部环境和现阶段资源禀赋的“港城融合”的理论成果和发展路径。

      大湾区急需通过各种平台和科研院所,聚焦在大湾区“港城融合”发展势道术的议题,持续开展具有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和路径探讨,为大湾区三地政府未来的“港城融合”高质量做好、做精、作势顶层设计方案。之后就是建设过程中保持足够的战略定力,将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大湾区临空经济协同发展路径思考

      临空经济发展的关键还是空港,空港的繁荣取决于民航发展的质量。民航业发展不单单是一个行业的事情,而是需要除了航司、机场、空管、管理局、保障机构等行业内部努力之外的来自军方、各级政府、海关、卫检、边防等行业外部的配合和支持。相关各方亟需认清支持新时代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

      第一,建议强化军民融合发展,以管理体系创新实现大湾区空域有效扩容。新时代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因素在空域,突破这一瓶颈的办法在于军民融合的推进速度和深入程度。保卫国家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不应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军民融合的要义是正视双方任务目标和合理诉求,力争实现安全和经济的辩证统一,共享融合引致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增量成果。

      第二,建议组建大湾区机管局,以区位及产业优势科学合理定位机场功能。新时代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在管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在于超凡的顶层设计能力及措施执行效力。目前,大湾区民航发展存在各自为政、恶性竞争、资源错配等问题根源在于缺乏统筹,无法实质性协调区内五大管理主体。由相关各方以董事会的形式参与组建大湾区机管局,对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统一规划并监督施行。这或许成为建设大湾区在体制机制领域的有益探索性实践。

      第三,建议协同发展临空经济,以差异航空产业布局高效配置大湾区资源。新时代大湾区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持续能力在效益,实现持续发展的办法在于临空经济产出对航空运输的反补程度。民航机场作为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一,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其建设和运营不仅满足了当地客货运输的需求,同时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地区就业、促进地区经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科学地分析和评价机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定量论述机场的经济社会价值,对社会各界加深对民航业发展的认识、明确机场的定位、制定机场的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港城融合发展理念是凸显民航业对地方经济贡献作用发挥的理论创新,以大湾区临空经济协同发展为引领,推动大湾区民航业高质量发展必将为建设大湾区探索极富战略价值的实践路径。(中国民航网 智库专家綦琦)

    On the path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irport economy in Greater Bay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irport and city integration

    QiQi

      Abstract: In February 2019, the state issued the development planning outline of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o Bay area.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Greater Bay Area and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ole of the airport, and actively undertake to help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y with the help of the spillover of the airport's high-strength agglomeration capacit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definit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airport and city, this paper explains the internal logic that the degree of port city integration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airport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a new path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irport economy in Greater Bay Area.

      Key words: Airport and city integration, Guangdong Hong Kong Macao Bay area, Airport economy, Development path

     

      

      作者简介:綦琦(1981- ),男,辽宁阜新人。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临空经济、民航宏观发展环境、航空公司战略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