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民航博物馆科普课程实施与效果评价

    董海洲 编 辑:陈虹莹 2021-11-02 08:45:00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的功能也在不断演进,逐步成为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的重要场所。我国自2008年起博物馆逐步向公众免费开放,尤其是对于接受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学生而言,当他们进入科技类博物馆参观的时候,就可以接受相应的科普教育。针对民航博物馆而言,在实施科普教育的过程中,就需要认真策划科普课程,并且合理分析课程的影响力和效果,以便找准自身的定位,使科普课程活动能够顺利开展下去,从而助力民航博物馆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民航博物馆;科普课程;实施;效果评价

      从博物馆的运营角度分析,为青少年学生进行科普教育课程策划和实施,不能当作简单的事情对待,更不能仅仅局限于科普知识的灌输,告诉他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学习掌握哪些知识点,而是应该了解他们对于知识的实际需求,他们想知道什么,并且了解他们对于自身需求作出的各类反应,进而引导他们进行研究和探讨。随着现阶段基础教育改革和实践发展,作为社会公共资源的博物馆,逐渐被纳入支持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的社会大课堂资源系统。对于青少年学生而言,单纯依靠有限的学校教育教学是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发展需要的,把博物馆现有的资源加以充分利用,必将能够引导学生加深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增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最终使青少年学生进一步提升自身科学素养[1]。

      一、民航博物馆推广科普课程的意义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科普教育的影响力逐渐提升。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出台之后,其主要是强调社会科学普及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使社会科学真正走向社会,就需要运用容易被公众所理解、参与和接受的方式,实施科普课程教学,进而通过相应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将其传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博物馆本身作为面向社会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机构,以展示、研究、教育等作为基本功能,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与人类环境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社会大众对于精神文化需求的持续性提高,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有效载体,其教育职能的重要性得以突显,不仅担负着历史文化的宣传教育任务,同时担负着自然科学研究和普及之重任,以及不断完善基层科普的功能与职责。

    民航博物馆作为全国民航行业唯一的博物馆,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好各种类型的民航科普教育活动和相关科学研究课题的宣传推广工作,不断创新活动方式,并以此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青少年学生的科普课程需求,提升科学素养,真正发挥作为民航知识科普载体的作用,从而促进民航博物馆实现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二、民航博物馆开展科普教育的优势分析

      (一)真实性

      相比其他的社会教育资源,博物馆资源具有先天优势,因为在博物馆里是有实物存在的。民航博物馆主要是通过收藏、陈列、展览展示民航相关实物,向人们呈现出民航不同发展阶段的历史见证物,这样就可以为青少年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向他们提供深入了解民航知识的机会。例如,针对民航博物馆展示的不同历史时期的老旧飞机实物,以及展览中展示的民航最新科技成就,就可以使学生学到校内课程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得到身临其境的直观感受。

      (二)实践性

      民航博物馆主要是以陈列展览民航文物和不同时期的民航实物作为主要职能。同时,民航博物馆可以以展示陈列的民航实物为基础,通过实物与人的感知系统之间的交互,使青少年学生拥有一个更为直接的互动体验,从而了解其背景和性质等内容,为科普教育的开展增加实践性。例如,在民航博物馆中陈列不同历史时期主力机型的老旧飞机,还有各类新型的飞行模拟机,在科普课程中就可以针对各类飞机的型号、功能等进行详细的讲解,个别功能还可以设计出能使学生有一个亲身实践体验的步骤,比如,可以让青少年学生登上飞机参观,直接感受飞机的功能,更加清楚地了解不同机型的飞机内部构造;可以让学生参观模拟机,体验模拟飞行,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民航博物馆展览的内容变得更加具有实践性,同时通过实际操作,使青少年学生和所陈列的内容产生彼此之间的交互[2]。

      三、民航博物馆科普课程实施与效果评价

      对民航博物馆科普课程而言,需要对其具体的实施途径进行合理的分析,然后针对其效果作出对应的评价,更加清楚地了解民航博物馆展览展示的实际内容,同时为后续开展科普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课程背景

      现阶段,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民航大国,国产大飞机C919的成功试飞和ARJ21的商业运营,代表了我国航空工业的正式崛起,社会公众对于航空的热情和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民航博物馆作为全国民航行业唯一的博物馆,收藏了9000多套30000多件藏品,掌握着丰富的行业资源。通过挖掘潜力,组织民航行业科普讲师和志愿者等宝贵的师资资源,开展夏令营、冬令营等科普活动,可以对社会公众,尤其是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民航科普知识教育,培养青少年对民用航空的兴趣和热爱,为其创造一个为美好未来而努力奋斗的学习契机。

      (二)课程目标

      第一,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充分了解航空历史,学习航空器的结构以及对应的飞行原理,了解民航职业概况,锻炼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参观、互动等多种体验方式,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青少年主动去探索、积极去参与,并且懂得感恩和分享。

      第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让青少年学生在享受欢乐和身心愉悦的同时,学习民航文化知识,领会团队合作精神。

      (三)设计思路

      第一,收集整理分析观众意见。通过观众意见的整理,针对其需求制定课程内容。第二,对照新课程标准,做好相关学科知识的梳理,使民航博物馆成为青少年学生的第二课堂。第三,邀请行业内专业人员,如飞行员、乘务员、空中交通管制员等,作为科普讲师,为学生们讲授民航知识。第四,共同策划活动。由民航专业讲师、博物馆讲解员,结合博物馆的展览资源和馆藏文物,共同策划活动。第五,课程执行。基于课程实际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策划包装,确保整体品质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第六,课程反馈。针对各方的意见建议进行收集整理,做好后续的整改、完善、处理等工作[3]。

      (四)课程实施

      民航科普课程设计为四天时间,日程安排较为紧凑,可以满足来自不同地方的青少年学生,以冬令营、夏令营等形式前来参观学习。

      第一天:上午,航空史话——没有到不了的地方;下午,未来科学家——神奇的机械大世界。

      第二天:上午,飞上蓝天的“大鸟”——“大鸟”肚子里有什么;下午,翱翔在蓝天的英雄——电影赏析与航空安全知识。

      第三天:上午,气质训练营——我跟空乘学礼仪;下午,蓝天下的幕后英雄——我是小小空中交通管制员。

      第四天:上午,蓝天的约定——长大我要当飞行员;下午,畅想时刻——未来航天飞机。

      (五)课程效果与评价

      第一,课程效果。丰富的活动主题和充实的内容,可以很好地调动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中,学生以提问的方式积极参与其中,表现出对于民航知识的渴望;在分组讨论中,学生可以认真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现出良好的自信心和心理素质,同时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和建议。

      第二,课程评价。课程的实施得到家长与孩子的一致好评,家长希望孩子可以利用这样的方式,学习更多关于民航的专业知识。其一,学生反馈:可以近距离接触到飞行员、乘务员、空中交通管制员,了解到他们的飞行和蓝天的故事,同时在民航博物馆里实现了一次模拟飞行的梦想。其二,家长反馈:通过学习,孩子收获非常大,并且在心里埋下了一颗民航飞行的种子,希望自己长大之后能成为一名民航人,有利于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第三,专业讲师反馈。在工作之余分享给孩子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孩子一起快乐成长,同时也为普及民航知识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进步和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博物馆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对于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民航博物馆科普课程实施与效果评价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科普课程的实施,能够促进民航博物馆科普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进一步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作出应有的贡献。(作者:董海洲)

      参考文献

      [1]刘明星,刘冰,赵蕊.博物馆类科普基地发展路径思考[J].区域治理,2020(04):78-80.

      [2]王玉兰.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作用探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01):136-137.

      [3]陆佩蓓.浅谈博物馆不同类型教育活动的特点和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06):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