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通航救援应走产业化发展之路

    安欣 编 辑:李思进 2018-02-14 13:38:00

      今年春运期间,浙江交警发布的一条题为《高速春运工作正式开启 救援直升机随时待命》的消息再次将通航救援带进大众视野。无独有偶。今年陕西省榆林市也携手金汇通航首次启动了高速公路直升机护航工作。同时,直升机完成空中医疗救援服务的报道也屡见报端。经过多年的发展,“通航+救援”的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综而观之,救援工作通常是时间紧、任务重,且具有点多、面广的特点。而通用航空作为“空中交通运输的短跑健将”,凭借机动灵活、快速高效的特点,在救援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实际上,从1951年开始,我国就已使用直升机运送伤员。但在之后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通航救援作为小众行业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直至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我国通航业紧急吹响“集结号”,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航救援正式引起全民关注。在2008年~2017年的10年时间里,伴随着我国通航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大众对救援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航救援产业得到了广泛关注,并获得了一定的发展。

      特别是在2017年7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规划》特别提到,支持鼓励通用航空企业增加具有应急救援能力的直升机、固定翼飞机、无人机及相关专业设备,发挥其在抢险救灾、医疗救护等领域的作用。《规划》从国家层面将通航救援纳入国家应急体系,为其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据。“通航+救援”两个产业组合发展模式迎来了历史发展机遇期,市场也其对充满了期待。

      毋庸讳言,我国“通航+救援”的发展模式起步较晚、发展程度不高,目前仍存在救援装备数量少、力量分散、机型不配套、基础设施不健全、专业航空救援队伍缺乏、信息支撑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总体而言,我国通航救援能力还不能很好地满足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应急需求,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期待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通航救援产业要想实现大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实现真正的长足发展,必须走产业化发展、市场化运作之路。通航救援产业同样如此。

      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讲,应加快推进社会化通用航空救援体系的建设。在重大灾难面前,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充分利用社会力量,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通航救援产业,走出一条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公益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空中救援事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路。

      其次,通航企业要在救援市场上迅速站稳脚跟,应把握产业崛起的机遇期,坚守飞行安全底线,狠抓自身建设,扩大机队规模,储备技术过硬的飞行、维修等专业人才,做好经营网点布局。同时,要主动与政府应急机构、医院、保险机构等进行深度合作,成立战略联盟,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寻求更多的盈利点,在产业链上充分发挥应有的主体作用。

      最后,通航救援发展的根本是有市场需求,相关单位应主动加入通航救援宣传阵营,进一步加大通航应急救援知识宣传普及力度,让大众更加了解和熟悉通航救援知识,从社会氛围、国家政策、政府观念、百姓意识等各方面共同营造有利于通航救援事业发展的大环境,为通航救援发展赢得市场先机。(《中国民航报》、中国民航网 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