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解析通用航空管理系统研发实践及创新升级构想

    周雪松、商朝阳 编 辑:王亚玲 2019-01-24 20:37:00

      通用航空管理系统是民航局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实施的信息化项目,于2016年6月正式启用,目前运行稳定,成为集通用航空大数据监管与信息共享服务于一体的政务平台。

     

      2018年7月,民航局下发了《民航局关于通用航空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提出搭建通用航空服务平台,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监管手段,建立信息共享与整合工作制度。2018年10月,民航局下发了《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总体方案》通知,在建设总体思路中提出“数据共享,信息互联”,充分利用行业和社会现有数据信息资源,丰富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的内容。

      分析上述《意见》和《方案》,民航局强调通用航空服务平台既是通用航空行政管理的监管手段,同时也是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服务工具,对通用航空信息化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

      通用航空管理系统概况

      通用航空管理系统自正式运行以来,经历了从176号到290号经营许可证规章的变化,相应的研发工作配套民航局规章修改并上线。2年来,按照民航局要求及企业等用户建议,完成系统优化,累计更新系统50多次,2018年前9个月已更新系统14次。通用航空管理系统实现了民航局—地区管理局—监管局三级信息交换共享,可在线办理行政管理事项。用户信息员账号超过2000个,覆盖了局方全部监管员和全部通用航空企业。用户涵盖民航局、地区管理局、监管局、相关院校、协会等单位。用电子化方式受理了151家新增企业,受理变更换发企业200余家;记录了400余家通用航空企业的许可和运行数据。

      通用航空管理系统阶段性成效

      通用航空管理系统的上线运行,实现了行政管理电子化,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路”效果显著。其整合了全部通航企业的基础信息和运行数据,成为获得高度认可的集通用航空大数据监管与信息共享服务于一体的政务平台。

      1.“互联网+政务服务”总体框架形成并得到优化

      通用航空管理系统针对不同的用户类型开发相应的功能模块,完成行政监管平台的主体开发工作,实现了通航企业许可、运行、变更等事项在线申请和在线审批;记录了国内全部企业基本信息、航空器基本信息、经营许可信息,企业的历史信息也可通过人工录入的方式导入数据库,成为最全面的通用航空基础数据源。通用航空数据信息在通航发展中起基础性、支撑性的作用,数据的整合为以后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基础,将在通航产业的政策制定、行业治理以及有序运行和经营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通用航空飞行计划审批子系统正式启用,实现飞行计划申请“阳光审批”

      2018年7月,民航局下发通知正式启用通用航空预先飞行计划管理功能。这是民航局进一步提升通用航空服务能力的重大举措,用户可通过通用航空管理系统飞行计划申请功能,在线填写飞行计划相关要素后提交并等待批复。飞行计划申请“阳光审批”,体现出民航局攻坚破难、破除通用航空突破瓶颈的担当,极大简化了部分通航飞行申请审批程序,缩短了飞行前准备时间,标志着长期受制于空域结构复杂和飞行计划审批不便的时代即将结束,对改善运行环境、加快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提升通航管理效率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信息共享、数据互联整合工作取得初步进展

      民航局部分司局以数据接口方式实现通用航空财政补贴统计、通用航空统计报表数据的推送和互联。互联的子系统主要有: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经营许可证管理系统、供求信息平台、航联保险无人机地面第三人责任险、低空监视与服务动态数据、京东无人机试点信息。低空监视与服务的动态数据、无人机运行数据、统计数据分析等子系统已也已通过测试,即将上线。

      通用航空管理系统有待完善

      通用航空服务平台将实现一键许可、改善监管手段,以及信息共享、数据互联。对此,需要制定措施,弥补前期四个方面的不足。

      1.注重标准体系建设

      服务平台应用的前提是信息的互联互通、互操作,统一标准是业务协同的基础。随着平台应用深度和广度的拓展,需要确定业务数据标准格式,以便共享行业内数据。需要制定接口标准技术规范,以便行业内相关子系统对接融合。

      2.加强协同应用

      信息共享、数据互联的整合工作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但远未达到通用航空服务平台的要求。针对通用航空分类监管,行政许可、业务办理、分类监管等协同联动应用机制需要健全。针对低空飞行服务保障,需要明确共享信息内容,建立上传下行的数据安全体系。西北地区低空监视与服务试点先行先试已经取得了成果,以数据接口方式对接已经建成的飞行服务站(FSS),交换通用航空行业基础信息和低空飞行活动的动态信息。

      3.建立完善的研发支持体系

      建设通用航空服务平台是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靠资金和研发运维团队推进。通用航空投资主体多,政策密集度及变化要远大于运输航空。建设这个平台要始终政策的调整,不断优化,不断试错,做到与政策相对应的配套更新。这些不确定因素对研发和运维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做到持续跟踪变化,不断增加各种功能模块,持续迭代升级,并在线提供运行维护支持。从前期的研发实践来看,研发资金、运营环境建设资金、运维资金远高于一般性信息服务平台。

      4.需要完善的其他方面

      完善通用航空监管功能,增加应急救援、辅助监管功能模块,实现监管功能的智能识别和提醒。完善通用航空作业数据统计功能系统友好性设计,更加便捷地以可视化方式呈现数据。设计系统更新审批流程,加强系统应用人员账号权限管理等。

      搭建通用航空服务平台的工作思路

      搭建通用航空服务平台是通用航空分类管理的客观需要,也是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信息共享的需要。基于平台的管理程序,能够固化一些思路和做法,有助于分类管理意见落地。平台的核心是行业数据的整合和共享。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在技术层面上完全可以做到自下而上地收集原始数据,自上而下地推送完整信息,以共建共享、随时使用的模式为通用航空提供服务。

      1.壮大用户群

      在政策支持下,通航发展的各路力量加快集聚,平台兼顾管理和服务。作为体现政府公信力的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通用航空服务平台以权限区别、服务于不同的用户,这些用户包括民航局、地区管理局、监管局、通用航空公司、地方政府、各类通航园区和相关投资主体、通用机场、生产制造企业、保障单位、金融机构,以及为数众多的飞行爱好者以及通航消费者。

      2.建立评价机制

      随着通航分类管理政策的落实,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变得重要,应通过评价机制引导行业自律。评价不仅针对通航企业,也应该包括从业人员。利用平台积累的数据,按照评价机制模型评估量化打分,与国家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交互数据,促使通航企业和从业人员自律。

      3.组建通用航空团队,建立专家人才储备库

      开设《通用航空智库》专栏,智库内的简历及热点话题可通过关键词搜索或组合搜索,为行业培训、咨询及招聘提供平台,形成广开言路、共谋发展的生动局面。

      4.开放平台数据接口,促进服务保障信息共享

      借鉴西北地区低空监视与服务试点取得的成果,以数据接口方式对接飞行服务站(FSS),成熟一个对接一个。以数据接口方式,将电子化方式申报、审批通用航空飞行计划子系统纳入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交换通用航空行业基础信息、低空飞行活动的动态信息,在线发布情报(含航图)、气象、机场等服务保障信息。以开放的态度,为通用航空搭建舞台,鼓励行业内专业子系统对接,鼓励供需双方通过平台分享业务及专业人员、航空器、航材、航油、保险等资源信息。

      5.执行更高的信息安全标准

      信息化平台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之上,信息安全是应用的前提。受技术手段限制和安全策略因素影响,运行中存在信息不安全风险。与通用航空管理系统相比,通用航空服务平台应该执行更高的数据安全防护标准。在监管层面上,平台记录的数据将作为监管事后信息回查的重要依据;在信息统计层面上,客观准确的信息在通航发展中起基础性、支撑性的作用;在低空服务层面上,在线发布情报(含航图)、气象、机场等服务保障信息直接关系着飞行活动的安全保障。所有这些都要求平台有安全的运行环境,同时具有抗数据损毁、系统侵入和篡改的防护体系。有效应对平台的各类安全风险是政府、企业和用户的共同责任,建立重要信息的备份制度,应建立必要的应急演练制度,组建具备持续研发和维护能力的团队,不断迭代更新系统,促进系统趋于可靠和安全。

      通用航空服务平台是已经上线运行的通用航空管理系统功能的扩展和服务的升级。其发展路径应契合《民航局关于通用航空分类管理的指导意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依托网络技术,以平台为工具,有所管且有所放,引领企业执行业务规则并进行监管指导。兼顾管理和服务,结合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对信息服务的要求,通过数据、接口的标准体系建设,围绕信息共享、数据互联目标做大做强平台,通过通用航空大数据为产业发展服务,增强平台对企业等用户的黏性,助力通用航空发展。(作者系西安民航凯亚公司 周雪松、商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