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铁对昆明民航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大力发展高速铁路,是我国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增加基本建设投资,提升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高铁的运行能够极大地提升国民出行的品质,缓解出行难的问题。然而,从另一方面而言,高铁与民航存在着天然的竞争关系,高速铁路的发展将会给航空运输业带来较大的冲击,这一趋势将是不可避免的,其影响也将是深远的。与传统铁路运输方式相比,航空运输具有高速、基建成本低、航线网络布局灵活、适合国际运输等比较优势。高速铁路网建成后,势必会改变航空运输的这些比较优势,民航业又应当如何应对以谋求长远的发展。
2004年1月,我国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规划到2020年,建成客运专线1.2万km以上,形成“四纵四横”客运专线骨架,建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城际客运系统,通过建设客运专线和推进既有线提速,建成我国铁路快速客运网。历史表明,法、英、德、日等发达国家高铁的发展都曾对本国的民航运输业产生过巨大的冲击,那么随着我国高铁战略的快速实施,民航在未来应如何科学应对来自高铁的竞争,高铁与民航在未来应如何科学的共同发展?
2016年底,“沪昆高铁”贵阳至昆明段正式通车,该高铁线路的正式运营,意味着昆明从此进入高铁时代。高铁的入局,对本来就已经竞争激烈的昆明客运市场,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各基地公司又该如何应对?
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航线网络布局方面的内容,服务等其他相关内容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列。
高铁的战略意义
根据《中国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铁路快速客运通道以及四个城际快速客运系统。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客车速度目标值达到每小时200公里及以上。
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东西部发展不平衡,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人口迁移、出行的需求。每年一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春运”,就是我国人民群众对出行需求的一次集中体现。在这样的背景下,由于高铁具备运载量大、受天气影响小等民航客机无法比拟的优点,发展高铁运输,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出行需要的重要战略。
从国际形势而言,我国高铁经过了近年来的高速发展,目前运行速度据悉在实验环境已经可以达到600公里/小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我国的高铁发展,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欧亚大陆的整合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由于我国近年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国外的资源输出从劳动力输出逐渐转变为资本输出和技术输出,高铁的发展能够缩短我国发达城市和“一带一路”沿线欠发达城市的距离,促进大量的人才能更方便快速的流动,带动高铁沿线的经济发展。未来如能将高铁延伸到国外,更将直接将中国高铁的技术输出到其他国家,缩短与相关国家的距离,形成协作发展的区域经济圈。
高铁开通对昆明的影响分析
高铁建设对沿线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可能会造成消极影响。具体有以下方面:
一、有利于推动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随着高铁的建设运营,交通运输速度的加快将使高铁沿线城市相互之间的通行时间缩短,高铁与现有铁路的客货分离运输也将使沿线的客运、货运运输能力增强,城市间可以实现更加便捷的资源沟通,沿线城市间的人才、物资、资金、信息、技术等资源也将加速流动,高铁沿线城市之间的相互作用必将增强,这对于促进沿线城市间的分工协作、产业整合和深度战略合作等具有明显的支撑作用,从而有力带动沿线城市的经济发展。
二、有利于提升沿线城市的城镇化水平。随着高铁的建设运营,客运与货运分离,潜在货物运输比例得以释放,更多的物流系统会投入到货物运输领域,将大大缓解沿线区域的物流瓶颈。尤其是对于交通相对闭塞的云南省而言,高铁的建成将带来便捷的物资交流和畅通的客货运输,能够有效的满足云南省各项重要物资的运输需要和对外沟通交流的需求,在推动沿线城镇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必定快速提升沿线城市的城镇化水平,这对于促进沿线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有利于带动沿线城市产业集群发展升级。高铁作为一种新兴交通运输方式,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具有运输能力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准点准时等优势。高铁的建设运营,将大大提高沿线地区的通达性,增加沿线城市对外出口和物流运输的能力,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区域人口、产业、城镇、信息快速向交通枢纽点附近汇集,从而吸引优秀的大型公司将沿线城市作为发展的基地,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企业、机构、人才聚集,为产业集群的升级提供基础。
四、可能导致区域资源要素的“逆流”。资源要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关键因素。沿线城市的交通通达性具有双效应,即一方面方便了要素资源的流入,另一方面也加速了本地要素资源的流失,因此,便捷性、通达性在提高要素资源有效增加的同时,也会存在着要素资源流失的可能,有可能会促使资金、人才、信息等资源向发展环境优越的其他城市节点聚集。以沪昆高铁为例,昆明相对于上海、杭州等地,在投资环境、区位优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相对落后,而高铁建成后,长沙将成为一个综合交通枢纽,这可能导致云南沿线站点的资源要素“逆向流动”,进而造成人才、企业等资源要素的流失。
高铁与民航的优势对比
由于高铁与民航基本的服务属性都是为旅客提供位移服务,两者都具有快速、便捷、安全、舒适等优点,因此二者必然存在着竞争关系。然而两者之间依然存在一定的差异,具体见下表:
技术经济指标 |
高速铁路 |
航空运输 |
||
评价 |
内容 |
评价 |
内容 |
|
运行速度 |
较快 |
时速200-300公里/小时 |
快 |
飞行速度在800-900公里/小时 |
运输能力 |
大 |
每列客车可载客1600-1800人左右 |
小 |
目前干线飞机单机最大载客能力为500人左右 |
运行频率 |
高 |
可高密度运行,可实施最小3-10分钟发车间隔运行,可实现城际间的公交化运营 |
较高 |
可实现较高密度运行 |
运行质量 |
高 |
非极端天气条件下,可全天候、按时刻表运营 |
较差 |
易受气象、流量控制以及航空公司运力调配等因素影响,航班准点率难以提高 |
运输线路的机动性 |
较差 |
受地形、地貌条件制约,且主要适用于大运量市场;线路一旦建成,调整成本极高 |
好 |
几乎可以飞越各种天然障碍;可根据客流变化灵活安排航线 |
安全性 |
较好 |
采用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信息化程度很高的行车设施诊断、监测、预警设备和科学的养护维修,构成了高速铁路现代化、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 |
较好 |
拥有发展成熟的、高度信息化的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气象监测服务系统以及地面作业标准流程体系等构成的安全保障系统 |
运输覆盖范围 |
较低 |
通达能力和市场覆盖范围有限,覆盖范围不能随时调整 |
高 |
具有全球可达性和最广的运输市场覆盖能力,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覆盖范围 |
旅客服务的可及性 |
较高 |
火车站可深入市区,但客运专线的新建火车站也距离市区较远 |
较低 |
机场通常建在郊区,旅客抵离机场所花费的时间和费用相对较高 |
建设投资 |
较大 |
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平均每公里线路造价在1亿上下,如需新建车站等设施投资将更大;由于投资较大,只适用于大运量市场,如果客流出现急剧变化,损失将不可估量。投资风险大 |
较少 |
基本建设周期短,投资较少,主要投资与机场及其辅助设施的建设,普通支线机场建设总投资在5亿元左右 |
建设周期 |
长 |
建设周期较长,大范围的通达需要依赖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
短 |
建设周期短,建成后能快速形成交通运输网络 |
投资风险 |
高 |
由于投资大,如果对客流估计出现偏差,损失难以估量 |
较低 |
机场投资较少;飞机可以灵活调配,因为投资风险较低 |
运输成本 |
较低 |
依靠大运量、高密度运输以及相对较低的牵引功率,单位运输成本较低 |
很高 |
飞机造价高、运输能力小、功率高,单位运输成本很高 |
服务水平 |
一般 |
乘坐空间较大,乘坐相对舒适 |
较高 |
在方便旅客购票、机上服务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机场环境较好 |
表1 高铁与民航的特征对比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相对民航而言,高铁具备运载量大、受天气影响小、单位运输成本低、乘坐舒适的优点,但存在基础设施投资大、周期长、线路调整不灵活等缺点,因此从短期来看,高铁并不能形成对民航的替代效应。
从时间维度上分析,旅客的旅行时间由运行外时间和交通工具运行时间两部分构成,交通工具运行外时间,指的是旅客从出发开始,到乘坐的交通工具开始运行的这一段时间,以及从交通工具停止运行,到旅客到达最终目的地所需的时间的总和。运行外时间对比如下表:
交通工具 |
出发地到车(航)站 |
登车(机)、安检 |
下车(机),提取行李 |
车(航)站到达目的地 |
合计 |
飞机 |
1 |
1 |
0.5 |
1 |
3.5 |
高铁 |
0.5 |
0.5 |
0.2 |
0.5 |
1.7 |
表2 高铁与民航的非运行时间对比(单位:小时)
通过上表得知,高铁由于车站、安检程序、行李提取等方面的差异,相较民航要快2小时左右。再结合高铁与民航的运行速度进行对比,如运行里程在900公里左右,乘坐飞机需要4.5小时,而乘坐高铁需要4.7小时。也就是说,在运行里程低于900公里时,高铁相较飞机而言旅客所花费的时间更短,而超过900公里后,随着里程的增加,飞机的速度优势会逐步体现出来。
再结合票价进行分析,选取了昆明高铁开通后的一些站点与昆明航空的同站点的平均票价进行对比,具体情况如下:
|
昆明-贵阳 |
昆明-南宁 |
昆明-长沙 |
昆明-南昌 |
昆明-杭州 |
昆明-上海 |
||||||
票价 |
时间 |
票价 |
时间 |
票价 |
时间 |
票价 |
时间 |
票价 |
时间 |
票价 |
时间 |
|
飞机(经济舱) |
333 |
4.7 |
470 |
4.9 |
532 |
5.5 |
632 |
5.9 |
768 |
6.5 |
774 |
6.8 |
高铁(二等座) |
212 |
3.9 |
262 |
6.5 |
498 |
7.2 |
623 |
9.2 |
806 |
12.7 |
879 |
13.2 |
表3 部分站点高铁与民航的时间及票价对比
上表中,飞机票价采用昆明航空2015-2016年的平均价格,高铁票价来自于“12306”网站公布价格;旅程的时间均为运行时间加上按照表2所测算的非运行时间测算而来,其中高铁运行时间来自于“12306”所公布的平均时间,飞机运行时间取自昆明航空计划时间。
通过上表的对比可以看出,当两地路程较近时,高铁无论是在票价还是旅行时间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而随着路程的增加,高铁的优势逐渐减小,向更远推移,甚至在时间与票价上都超过飞机。因此,飞机的比较竞争优势,应该在900公里以上的航点。
面对高铁,昆明民航应如何应对?
一、削减高铁沿线中短途航班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高铁对民航市场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在高铁沿线城市,票价平均水平可能收到较大影响,特别是中短程航班,由于飞机在票价和时间上都不占优,将无法与高铁竞争。以沪昆高铁为例,沪昆高铁开通后,昆明至贵阳的航班已基本停飞;昆明至南宁的票价水平被拉低到与高铁同价。
另一方面,由于高铁在中原地区的网络已经形成,且还在日趋完善,通过高铁枢纽中转换乘,也可能会对其他未直接开通入昆高铁的城市起到一定程度的旅客分流作用。如沪昆高铁中的长沙,对华南和中原地区的客源都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与高铁站点重叠的短途城市,昆明民航应采取停飞或其他策略,避免与高铁在类似航点直接竞争。
二、配置长航线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高铁在距离较长的航线上并无优势,因此,民航应将资源更多的布局到中长航线上。同时由于长距离的航空运输优势凸显,民航在长途航线上也具有了更高的议价能力,票价水平也能随之升高。
三、配置省内航线
云南位于云贵高原地区,高铁建设成本高,短期内无法覆盖省内各地市,而传统公路、铁路也因为地形因素的原因,相对飞机而言并不方便,加上云南本身为旅游大省,景点分散在各地州市,飞机相对而言能够更快捷的将旅客载运至旅游目的地。因此,昆明民航应在省内航线上加强布局,开通、加密省内航线,通过开通省外直达景点地区、省内景点地区环飞等多种形式,为旅客提供更多更方便的航线选择。
四、开通国际航线,打造区域枢纽
昆明位于中国的西南部,与缅甸、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接壤,是“一带一路”战略中面向东南亚地区的桥头堡。从位置上而言,由于与东南亚国家的距离相对更近,在运行方面具备优势。而短期内,高铁还暂时难以向国外延伸。因此昆明民航应在东南亚、南亚方向加强国际航线布局,将昆明打造为一个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型枢纽,将客源更多的向东南亚国家和地区转移。
五、合作空铁联运
由于高铁运载量大,密度高的特点,能够为云南带来大量的客源,因此可以与高铁合作,合作空铁联运,扩展昆明民航的市场范围,与高铁实现双赢。结合上述的省内航线和国际航线的策略,可将高铁的客源直接对接到相应的省内及国际航线上,进一步将昆明打造为一个高铁接驳的区域枢纽城市。
展望未来,高铁对昆明的远期意义
15世纪到17世纪,由于航海的发展,世界进入大航海时代,海上贸易快速发展,因此,对贸易航线的控制成为了各国的首要目标,全球从陆权时代进入了海权时代。在此背景下,对航路的控制,成为保证本国发展,控制其他国家的核心要素。20世纪以来,美国随着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不断发展远洋海军,战后又在全球各国建立海外军事基地,控制了世界的大量主要航道,特别是针对不断发展的中国,妄图通过建立所谓的第一、第二、第三岛链,形成对中国出海口的封堵,限制我国的海上贸易,从而遏制中国的发展。
美国对中国航道的封堵,其核心目的,是控制中国的石油运输通道。中国作为石油进口大国,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都离不开石油这一战略资源,一旦美国控制住了中国的石油运输航道,就如同卡住了中国发展的咽喉,中国就只能任人宰割。
而高铁的出现与发展,则是让世界重回陆权时代的重要途径。通过高铁向欧洲、中东、东南亚、南亚等地区的延伸,能够缩短中国与上述区域的距离,加速欧亚大陆的整合,促进欧亚经济的协同发展。如果在高铁的技术上进一步延伸,研发出适用于货运的重载高速铁路,则目前依赖于海上航线的商品贸易将能够转移到陆地上,如此,则三个岛链对中国的封锁形同虚设。
昆明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中国在西南方向的重要门户。如果未来将载重铁路延伸到缅甸、泰国,就可绕开马六甲海峡,直接从缅甸、泰国进入孟加拉湾进而进入印度洋到达中东地区,形成一条距离更短,效率更高更安全的石油通道。
按此战略发展,昆明作为石油通道的国内第一站,对昆明未来而言,势必有大量人员、资金涌入,昆明的国际国内地位也将大大提升,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非洲的重要门户型枢纽。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铁与民航将会长期形成合力,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成为昆明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通产业。
参考文献:
[1]唐卫宁,汪建丰.沪杭高铁对浙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战略取向[J].科技管理研究,2012(19):195-198
[2]邵龙.发展支线航空应对高速铁路挑战[J],航空运输,2010年1月:36-39
[3]董丁.高铁影响分析之二:2012高铁不逆转行业供求格局,广发证券行业深度研究报告,2011年8月12日
[4]吴莉.2011年航空业维持景气,高铁不足惧,安信证券行业深度分析,2010年12月16日
[5]周萌,张西林.双低护“航”,改革铺“路”,申银万国行业研究报告,2012年8月3日
[6]杨鑫.“铁路风云变幻、物流强者愈强,航空厚积薄发”,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2011年11月
[7]刘晏滔.浅谈我国民航改如何面对高铁的快速发展[J],航空运输,2009
[8]李智勇.高铁发展对民航运输业的影响极其应对措施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1(8)
[9]铁道部网站:http://www.china-mor.gov.cn/
[10]2020年中国高速铁路总体规划及展望,高铁网,2011年2月16日
(作者:仇晶辉 昆明航空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