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中小机场智慧化转型的探索与研究

    王志超 编 辑:孙文瑾 2021-10-28 12:52:00

       

      摘要:智慧机场的概念提出已有几年,从行业来看,每个机场大多都有涉及,但是成体系的全面构建,只存在于少数几个大型机场。自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世界互联网大会以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对信息化建设表示了高度重视后,全国各机场也都将智慧机场的建设提上了工作日程。不过,智慧机场建设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不仅实施难度大,更是需要巨额的投资,对中小机场来说,如何合理的规划实施,事关最后成效。本文将以此为切入点,系统分析中小机场智慧化建设的现状,探索可行方案。 

      一、前言 

      近年来,国内机场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外部有高铁等新兴交通方式的冲击,另一方面,内部有新技术对传统管理运维模式带来的挑战,具体体现在“互联网+”模式的应用。面对新的冲击和挑战,国内机场都将目光聚焦于智慧机场建设,但在具体实施上,不同规模的机场,实施路径不尽相同。国内几个大型机场已经开始了智慧机场的建设,但是占据绝大多数的中小机场则正在探索阶段,本文将以此为范本,进行分析。 

      二、中小机场智慧化建设现状 

      (一)智慧机场的概念与定位 

      智慧机场建设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引用荀子的一句话:“知有所合谓之智”,也就是说人的思想和客观事物相吻合,才能称得上智慧。 

      具体来说,智慧机场就是结合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划,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人、财、物资源,优化流程和业务,打造集成、统一的平台,从而为公司决策层、员工、旅客、合作伙伴展现差异化功能界面,提供切合需求的服务,以达到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动态发展。简言之,就是将人的智慧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展现出来,归根结底,智慧机场的智慧,还是人的智慧。 

      在旅客、员工和决策层的眼中,智慧机场的功能定位各不相同。旅客眼中的智慧机场就是要提供便捷的服务和舒适的体验;员工眼中的智慧机场是高效、协同,快速获取信息、及时准确沟通;决策层眼中的智慧机场是:安全、盈利、可持续发展。 

      (二)中小机场智慧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机场属地化改革以来,国内各机场的信息化建设陆续起步,办公自动化系统、生产运营系统、机坪监管系统等陆续启用,可以说,各机场都或多或少的进行了信息化的建设,日常的运营离不开大大小小的系统的支持。那是不是可以说我们已经完成了智慧机场建设呢,或者说我们是不是已经很智慧了呢?我看未必,之前的信息化建设和智慧机场还有很大区别,而且也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1.分久不合 

      “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理布局上,二是系统建设上,三是管理维护上。多数机场还没有一个集成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的数据中心,各项业务物理布局分散,机房相对分散,没有形成合力。 

    2.相对独立、强纵弱横 

      各机场业务系统主要有生产、办公、监控、门禁、呼叫中心等。由于各业务系统之间相对独立,在逻辑上容易形成信息孤岛,彼此之间难以实现高效的资源共享。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资源的整合与集中,纵向贯通、横向集成、合纵连横已成为必然趋势。 

    3.大运营、小管控 

      信息化在机场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生产运营和决策管控。在生产运营方面,各机场往往投入重金打造一整套的生产系统,但是在决策管控方面缺乏重视,尚有提升空间。  

    4.管网建设,不通则痛 

      通信管网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目前各机场场区内通信管网多已使用几年甚至十几年,而且建设时尚没有智慧机场的概念,缺少统一的规划,管网的规格也难以满足智慧机场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通讯管网资源多头管理,不利于智慧机场建设需要的统一规划与整合。 

    5.登高就得望远 

      机场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的难点在于既要有“放大镜”,又要有“望远镜”,目前国内机场行业快速发展期,生产量快速增长,站在新的高度,信息化发展如何跟得上、超前于机场生产量的发展,如何服务于机场战略发展规划,需要一个能落地、可执行的中长期规划,可这也恰恰是中小机场最缺少的。 

      三、中小机场智慧化建设的实施步骤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小机场都有一定的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但是一方面缺少统一规划与协同,另一方面多是运用传统的信息技术,对移动互联与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运用不足,可以说“智而不慧”,智慧机场建设任重而道远,对此,建议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动态发展、重点突出的策略,变需求驱动为技术驱动,逐步将信息化由辅助作用,提升为对机场发展的创新、引领作用。 

      (一)进行整体规划 

      整体规划对智慧机场建设的成效至关重要,应从全局的视角出发,进行总体架构的设计,对整体架构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参与力量、各种正面的促进因素和负面的限制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设计。如果没有一个整体规划做指导,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方向感缺失,只会关注短期目标;重复建设,分散建设,各自为政,各部门业务系统无法形成合力;运维压力大,成本高;后期整合难度大,导致建设的严重拖延。 

      整体规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业务架构规划,主要是指机场的运营模式,业务架构决定了要采用什么样的应用架构。二是应用架构规划,主要包括决策管控、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生产调度等方面。三是数据架构规划,主要包括数据梳理、数据分布、数据流向和集成分析、数据架构技术规划和数据架构管理体系设计。四是技术架构规划,主要包括技术架构标准、总体框架设计、逻辑结构设计、数据中心建设规划、基础网络规划、安全体系规划、系统平台规划等。五是组织管理规划,主要是指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六是ERP规划 即集成物资资源管理(物流)、人力资源管理(人流)、财务资源管理(财流)、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流)一体化的企业管理系统。 

      (二)进行总体设计 

      对于智慧机场的总体设计,建议按照物理层、技术层、应用层三个层次开展工作。物理层就是利用统一的通信管网,打造智慧园区,将机场场区范围内管网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技术层就是利用新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虚拟化、移动智能等,梳理现有系统,并进行整合;应用层就是在技术实现的基础上,对生产运营、决策管控进行优化调整,并落实到实际应用中去。在总体设计中,有几项工作需要重点关注 

      1.打造智慧机场平台 

      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优步(UBER)没有一辆出租车,全球最热门的媒体所有者FACEBOOK没有一个内容制作人,阿里巴巴没有一件商品库存,携程网没有一间客房。全球市值最高的家互联网公司,几乎无一例外,都采用了平台化模式。对于智慧机场建设,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机场打造成一个开放式的平台,引入优势资源进行互补,以达到双赢的目的。在确保基础设施、基础服务、安全保障等核心业务的基础上,依托“合作经营”、“特许经营”与“外包管理”的方式加速平台建设,包括技术平台和业务平台,以实现服务和商业的多元化。 

    2.实现信息一体化 

      智慧机场建设的重点之一是实现信息一体化,这就要求将各业务系统纳入整体规划,通盘考虑信息化发展方向,从管理、运维、效益等多角度出发,逐步实现界面集成、应用集成、流程集成、数据集成。目前,各机场的生产运营业务(如离港、安检、航显、运行指挥等)都实现了信息化,后续建设中需要统一整合生产、管理和非航业务,以及加强横向同各驻场单位的紧密互通。 

      3.创造价值链 

      通过智慧服务的打造,为旅客提供端到端的全方位立体服务,从旅客订票、登机,到飞机落地,形成一条服务链,并在服务链的基础上,针对旅客的不同需求,提供相应的增值服务,以形成价值链。需要强调的是,互联网模式下,收益不是立竿见影的,特别是经济收益,需要统一筹划,逐步推广,建立稳固的客户群体,这也是常旅客的价值所在。 

      (三)进行智慧机场建设 

    1.搭建统一的数据中心和应用平台  

      数据中心建设是智慧机场建设的必经之路,涵盖机房、服务器、存储等关键环节,包括通信、导航、无线、办公、生产等基础应用。对上(应用服务)提供对用户透明的硬件支撑。对下(IT 运维服务)提供高效、便捷的管理环境。 

      新型高可用数据中心对于行业核心生产业务永续运行非常重要,有了稳定可靠、面向未来的资源化数据中心,对于公司行业信息一体化建设非常必要。 

    2.建设智慧园区 

      在机场场区内建设统一的通信管网,并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确定运营商接入,确保机场在场区范围内对线路的管控权。 

      

      1:光纤链路拓扑图 

    3.新技术的应用 

      1)虚拟化技术的应用 

      目前虚拟化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在服务器虚拟化、桌面虚拟化、网络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虚拟化技术应用具有三方面优势:一是规模应用后的资金投入优势;二是附加效益;三是便于部署,减小维护压力。 

      2)移动智能技术的应用 

      一是微信公众平台及APP的应用;二是移动办公的应用;三是移动生产的应用。 

      3)大数据的应用 

      通过搭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整合现有系统资源,实现多网融合。 

      4)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将地理信息系统与无线覆盖、定位等技术相结合,面向旅客、内部员工、驻场单位提供差异化服务。 

    4.商务平台建设 

      以合作的方式,搭建机场公司商务平台,整合候机楼内外商户资源、特色服务,并将眼光放到机场以外,适时引入外部商机,如市区酒店预定、餐饮服务等。平台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公众服务 

      机场最重要的资源是服务。电商平台的建设首先是为旅客提供便捷的服务,以吸引旅客关注度、忠诚度。公众服务的内容主要是机场知识库(乘机常识、航班查询、手机值机、机场地图、无线上网等)的提供。 

      2)特色收费服务 

      在公众服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开展不同的收费服务,如停车场预订、贵宾室预定等。 

      3)商务推广 

      将候机楼内外商户纳入电商平台,开通支付功能,同时联合商户通过多种手段进行推广。 

      4)开展延伸服务 

      联合市区宾馆、酒店、景点,一是用广告的方式开展推广服务,二是开通预定、支付功能。 

      四、结语 

      决断曰智,简择曰慧。 

      可以预见,智慧机场建设将伴随中小机场的未来发展,也将见证中小机场向大型机场的迈进。登高就得望远,依靠传统方式已很难实现中小机场的跨越,而智慧机场的建设可作为一个契机,让智慧机场建设伴随工程建设逐步延伸、融合,同时以服务、管理提升为切入点,需求驱动、思路引领、技术支撑、勇于突破逐步打造一个个中国特色的智慧机场。 

      

      参考文献: 

      [1] 段怡卿.现代技术在“智慧机场”中的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5,14 

      [2] 高利佳熊英刘钰. “互联网+”时代的智慧机场规划设计研究J].综合运输,2015,11 

      [3] 潘苏昙. 浅析智慧机场的信息化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35 

      [4] 邢路. 建设智慧机场不可“重概念”而“忘初心”[N]. 中国民航报,2016 

      (作者:王志超 山东机场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