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自行车对民航业发展的借鉴研究
摘要:中国作为一个自行车大国,却“大而不强”。一度渐现颓势的自行车行业,因为共享自行车的崛起,显现新的生机和活力。共享自行车是“互联网+”又一成功范例,是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典范,提供了“最后一公里”交通服务解决方案,创新了交通运输新业态,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并呈现引领全球的趋势。共享自行车取得的成功,也能给民航强国建设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发展低碳交通、智慧交通,加强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提升航空企业创新发展能力,真正关切用户需求创新航空公司商业模式,这些都是实现民航强国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共享自行车;智慧交通;民航强国;航空公司;互联网+;创新发展
自行车(也习惯称作:单车)或曾经是中国城市街道的主要交通工具,街道上庞大的自行车流让人记忆深刻,中国因此被称为“自行车王国”。但是随着消费水平升级,轿车在家庭的普及,自行车逐渐淡出而不再受人关注。然而,共享自行车的出现再次激活了这个几乎是死水一潭的产业,让这个传统的夕阳产业再次展现出蓬勃生机。共享自行车运营企业也迅速扩张,获得巨额投资,同时将这种经营模式输出国外。
目前对共享自行车的研究,主要从分享经济、“互联网+”的角度分析其管理模式、发展意义,提出保障其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1-3]。作为一种运输工具,共享单车出现的背景是怎样的,在自行车产业逐渐衰败的大趋势下是如何实现逆袭的?自行车虽然具有运动的特质,但根本上还是一种交通工具,其与航空运输行业还是近亲。自行车行业发生的巨变让人印象深刻,从规模庞大的自行车产业到孕育出实力强劲的共享单车行业,其中有很多的经验值得研究,在中国民航由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转变过程,共享自行车的经验或许可以给我们探索民航强国之路一些借鉴和指导。
一、中国自行车行业发展状况
中国是自行车大国。中国自行车产量、消费量、出口量占居世界第一已经有很多年。上个世纪80年代,“永久、凤凰、飞鸽、红旗、金狮”是国内自行车行业响当当的五大品牌企业。最近十多年以来,中国自行车产量年均超过8000万辆,其中超过60%都是出口,国内老百姓自行车保有量超过4亿多辆自行车,中国是货真价实的自行车大国。
中国作为自行车大国,却很难被称为“自行车强国”。中国的自行车行业更多是指自行车生产和销售,还有存放环节的收费管理,而在使用环节并不存在经营行为,只是个人购买和使用的代步工具。如果从自行车的人均拥有量来看,中国并不比领先,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远远超过中国。比如,荷兰只有1700万人,但是拥有超过1800万辆自行车;德国约8200万人,但是全国拥有7800多万辆自行车;中国人均自行车拥有量只有这两个国家的四分之一左右。此外,中国自行车的在国内使用量最近几年在急剧下降,1986年北京市自行车出行占公共出行的比例是68%;200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了38%;而到了2015年,骑自行车上班的人已不足12%。还有,中国自行车主要是用来代步,在自行车运动方面并不领先,根据统计测算,目前全中国的骑行运动人口仅有600万人。在自行车发展的环境方面,许多城市在建设中并没有给自行车留足生存的空间,没有建设专门的自行车道,中国的自行车不断被挤出城市道路。《泰晤士报》哀叹中国曾经的“自行车王国”风光不再 。
单位:万辆
图1-1 中国近年自行车产销情况
二、共享自行车的发展分析
(一)共享自行车发展概况
共享自行车是一种全新的自行车运营管理模式,在国内始自于2008年左右,提供“最后一公里”的交通服务。最初出现的共享自行车,基本上是政府付费投资的有桩公共自行车,其中常州永安自行车系统公司形成了明显的产品、技术、管理等优势,到2016年底已经覆盖全国210个县市,投放约89万辆自行车。但是,共享自行车为普通大众所熟悉,并且进入爆发式增长,还是在2015年底,随着摩拜、OFO等企业入场之后的事情了。这些由企业投资、用户付费、使用物联网技术提供无桩智能共享自行车服务,深受用户青睐。到2017年3月,共享自行车品牌已经有29家,总计投放数量超过300万辆,其中,摩拜单车投放城市已经超过33座,投放车辆超过80万辆;OFO已经投放25座,投放车辆已超过100万辆;预计到2017年底,全国共享自行车市场规模将达5000万用户。而且共享自行车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发展,在新加坡、美国等地都出现了国内品牌共享自行车。共享自行车运营模式也获得资本市场的大力追捧,据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共享自行车领域的融资活动在过去短短一年时间已经超过15次,总融资额超过60亿人民币,而最先提供有桩共享自行车服务的“永安行”也已启动了A股上市程序。
(二)共享自行车迅速崛起的原因分析
1.共享自行车顺应了绿色低碳出行大趋势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五位一体”战略的核心内容,国家加大了对不断恶化的国内环境的治理力度,同时也主动积极参与国际间应对气候谈判和采取共同行动。国家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加大了对公共自行车的鼓励和支持力度。绿色出行、节能环保的理念也是日益深入人心,大城市的地铁等公共交通网络也不断完善起来,在短距离的城市交通,不开车、少开车,尽可能使用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习惯。共享自行车正是顺应这种潮流和适应大环境的产物。
2.共享自行车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
传统意义上的自行车只是个人消费品,通常谈到的自行车产业仅局限在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环节,并没有以自行车交通为核心的运营模式。
共享自行车提供的是一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共享单车企业发现了在日渐拥挤的大城市存在着公共交通工具无法解决的“最后一公里”这个巨大的商业契机,采用最新的互联网技术和全新的自行车,使用方便的APP、GPS定位、无需停车桩、智能锁,利用公共停车资源,集中大量投放,解决了市民出行的困扰。从一开始“共享单车”就确立了非常清晰的盈利模式,通过分时租赁来部分变现,通过收取押金来回收现金流并进行扩张。同时,面对即将启动的碳交易,这些企业也在进行减碳项目的认证,创造新的盈利空间。迅速出现了摩拜、OFO、永安行等这样跨区域的大型经营企业。
作为一种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在推广的过程中虽然也遇到了地方保护、既得利益者的破坏、低素质市民的刻意损毁等问题,但是这些企业充分利用政策扶持,与地方政府合作,在地铁站口、公共汽车站点旁、小区出入口等地设立停放点并必然会逐步实现规范化管理。
3.共享自行车是“互联网+”成功新范例
共享自行车能够异军突起的技术原因就是智能手机高度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支付的广泛应用,还有物联网感知和识别技术的融合,这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完美结合的又一个成功范例。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到2016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7.31亿,网络购物用户4.67亿,在线旅行预定网民规模达到2.99亿,使用网约车的用户规模已达1.68亿,居民移动支付也快速养成。阿里研究院发布的《“互联网+”研究报告》指出,“互联网+”就是互联网技术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其本质是传统产业的在线化、数据化。“互联网+”的过程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共享自行车是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与传统产业结合产生的一种全新业态,通过便捷的智能终端设备和简洁的APP,结合LBS技术,应用互联网实时支付、大数据和云平台等技术实现了对共享自行车的跟踪、定位和用户服务。传统的已经日暮西山的自行车行业,插上“互联网+”翅膀,出现了类同互联网虚拟经济一样的爆发潜力。
4.共享自行车切实解决了大众出行的痛点
由于城市公共交通站点不可能足够密集,“最后一公里”成为限制更多人使用公交、地铁的主要原因,虽然很多人也采用折叠自行车、滑板车、滑轮等方式解决,但是终究还是不太方便。在个人使用单车方面,一直以来存在价格昂贵、丢失率高等问题。自行车制造企业过去更多关注的是自行车的造型新颖和锁具的复杂程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自行车使用的最大痛点。共享自行车从根本上解决了使用者的购买、存放的问题,而且通过密集投放,最大程度方便用户,从而获得用户极大认可,激活整个市场。
5.共享自行车是科技创新的集成
永安行使用的是有桩自行车,在公共自行车的技术研发方面综合运用了物联网、机电一体化、通信、网络等技术,现已拥有79项专利,45项软件著作权,同时还有22项发明专利还在申请中,包括省电租赁系统、锁车桩、锁车器、公共自行车碳排放管理系统、基于云端的车辆管理方法等。永安自行车研发团队有研发人员83人,2014年以来研发投入节节攀高,先后投入460.5万元、633.6万元、1253.7万元。摩拜单车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更是领先于整个行业,包括智能定位系统、防爆实心轮胎、先进的内置GPS的智能锁、独此一家的轴传动系统、太阳能供电系统、基于大数据和云平台的智能管理。传统的自行车在跨界专家的手里,摇身一变成了现代最新科技的集成,基于大数据进行车辆投放管理,基于云平台进行充值支付管理以及用户信用管理,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精准定位和高效运营。
三、共享自行车发展对民航业发展的借鉴意义
中国民航已经跃升为继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模仿和学习成就不了行业老大,只有积极探索自主创新,才能成就民航强国的目标。共享自行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还会不断有新的投资者加入到这个行业来淘金,每天也会不断出现诸如损毁、偷窃私用共享自行车的新闻以及共享自行车与国民素质之间的碰撞冲突,也会有不同的城市出台千差万别的管理办法,共享自行车会不断给我们带来新的思考,但是就以上的分析,已经足以给我们很多的借鉴和启发。因此,我们尝试触类旁通,借鉴共享自行车这个相近行业的经验,探索民航强国发展路径。
1.绿色低碳是民航业大势所趋,也是民航强国的基本特征
共享自行车不存在碳排放问题,正是适应了全民低碳节能的大环境,而且也能利用即将启动的碳交易获取额外收益,更加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对于民航业来说,燃料消耗是最大的成本开支项目,通过节油降本增效是航空公司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国际间气候应对谈判成果的落实,以及国内不断强化的节能绩效考核和即将推出的碳交易制度,如同航权、时刻一样,碳约束将成为影响未来中国航空公司发展的重要资源性因素。由于国内碳交易和ICAO的碳减排机制都基本定案,中国航空公司面临同时参与国内国外两套碳交易体系的要求。航空公司的节油与减排是一体的,因此在碳交易体系下,节能减排成果会被进一步放大,或额外增加盈余或因为弥补碳缺口而额外增加成本,直接影响航空公司的成本结构和竞争力。节能减排管理水平以及对碳资产利用效率水平是制约航空公司强大的制约因素。因此,民航局提出将低碳发展提升到战略层面,将环境与安全、效益和服务提升到同等重要的层次。航空公司要提高碳资产利用效率,提高碳约束形势下的竞争力。
2.实现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民航强国的必由之路
根据发改委与交通部联合印发的《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内容,地面交通在积极推进“互联网+”融合,提升交通智能化水平,包括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管理、客户服务和行业监管等全链条各环节,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等技术与交通运输深度融合。我们在日常出行方面日益感受到大交通行业快速升级演化的智慧化程度,比如租车、拼车、代驾、专车、分时服务等新业态的不断推出,火车票、汽车票的网上订票,单位、个人停车位等资源错时共享使用等。共享单车的崛起也正是这个与互联网结合日趋智慧化的新趋势的产物,是传统自行车产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结果。
在整个大交通运输行业,民航业其实是信息化最早的行业,而且在“互联网+”时代,也已经在诸如网络售票、网上值机、航班动态查询、机上WIFI、全面互联网等功能。但是,受限于严格的航空安全管理,在很多方面还依旧处于相对独立的信息“孤岛”,甚至于与地面交通迅速推进的智能化、智慧化相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落差。互联网通过在线化、数据化,建立起“万物互联”,消除了人与人、人与物的之间的距离;打破了信息不对称的传播方式;提升了人们对空间和时间的利用效率。因此,作为典型的服务行业,以用户为中心,对用户需求进行深度分析,对用户消费行为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供更能让客户满意的各种产品,互联网与航空的深度融合将会促进行业管理精细、决策科学、运营高效。
3.创新发展是实现民航强国的关键支撑
共享自行车能迅速崛起,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是不同于传统自行车业务的创新能力,在我们看似简单不能再简单的脚踏自行车上面,永安行、摩拜都有大量的创新科技应用和自主知识产权,这也是支撑整个共享自行车业务迅速发展的基础。而且,在整个大交通行业,从共享自行车、到网约车再到高铁,其实都有大量的技术突破,部分技术进步力度赶上或者超过民航业的技术应用水平。航空公司采用的是高技术的运输工具,与共享自行车企业相比,倒存在着自主研发认识不高、投入不够、研发机制不健全、团队不成形、成果有限,虽然也在通过外包紧跟整个行业新技术应用水平,但终究难以实现技术超越和引领。强大的研发和科技创新体系是航空运输系统安全、可靠、高效的支撑。
4. 从用户需求出发强大航空公司是民航强国的核心
在自行车由个体独立消费使用的年代,自行车产业难言强大;而只有当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摩拜、OFO等企业的先后崛起,共享自行车这个行业才形成强有力的竞争力,才能走出国门输出管理。而且,共享自行车的兴起过程中,传统的品牌自行车厂家并不是参与主体,完全被跨界主导。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目标也是以形成航空公司、机场、空管、服务保障以及通用航空系统等都能强有力发展,实现各运行主体相互支撑、战略协同,而且航空公司综合实力强是放在了最为首要的位置。
要实现航空公司的强大需要关切用户需求,真正解决用户痛点。共享自行车因为通过手机终端安装简单方便的APP,就可以实现单车的定位、解锁、计费,停放不需要固定桩位,而且还能实现骑行路线和数据的展示,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消费者需要面对购买自行车、确保安全存放,解决了用户使用上的痛点。纵观中国的各种产业的“互联网+”,都是基于用户行为导向,依靠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通过用户的核心数据来挖掘用户的行为规律,再反过来重组产业链,掌握整个产业的定价权。航空运输由于安全的原因,会有大量时间浪费在安检、办理登机等程序,而且航班正点率也是一直受到诟病。因此,能否应用最新的大数据,采取风险防控,简化值机、安检、登机流程,着力提高用户满意度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总而言之,顺应互联网时代用户主权的内涵,真正尊重用户需求,梳理整个服务链,寻找定位用户出行痛点,从用户需求出发,创造个性化产品,更加个性化、定制化,将是国内航空公司赢得市场,实现强大的核心内容。
参考文献:
[1] 王欢明,李鹏.城市公共自行车服务民营化供给模式比较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15,(6):56-66.
[2]郝雨桐.论“摩拜单车”管理模式的创新[J].管理观察,2017,(1):73-75.
[3]韦结余,薛澜,周源. 基于“互联网+交通”的移动出行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J].现代管理科学,2017,(3):9-11.
[4]艾瑞咨询,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研究报告[R] ,2017
[5]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发行A股招股说明书[R] ,2017
[6]比达咨询,2016中国共享单车市场研究报告[R] ,2017
(作者:马云峰, 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