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航空物流园区运营及管理模式探讨

    邱华 编 辑:张薇 2021-10-28 15:35:00

      摘要:随着中国贸易政策和物流政策的调整,中国民航物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本文通过航空物流园的形成机制、组织结构以及常见的管控模式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航空物流园在建设与运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并对航空物流园的开发建设模式、运营管理模式提出指导建议。 

    一、航空物流园简介

    (一)航空物流园的概念

      随着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不断变化,中国航空货运业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发展阶段。而航空货运的良好发展形势,也带动了机场附近的物流发展。为了充分发挥机场的有利中枢条件,提高机场对周边地区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我国各大型机场纷纷开始大力建设航空物流园区,满足航空货运发展的需求。 

      航空物流园区是指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以航空物流服务供给者(包括:货运企业、货代企业、仓储企业、航空公司、金融机构、运输企业等)为主体,以机场公司提供机场机坪地面服务和管理为主导,以海关、检疫检验等口岸管理功能为特色,以政府投资建设物流枢纽设施(机场、交通基础设施等)、信息管理平台和管理部门等为必要服务保障平台,以其服务的高科技产业、快递业、航空指向型产业等行业为服务对象,提供具有特定物流服务的、多主体、相关组织的物流产业集群区域[1] 

      航空物流园的建立,有助于满足机场航空货运的发展需求,实现航空货运的快速发展;有助于促进货运枢纽港的形成,降低机场地面作业的处理成本,加快货物作业速率,提高货运效率;可以为本地区的生产制造业提供高速的货物运输,完善本地区的供应链;可以有效发挥航空运输的辐射效应,加强当地与外地的经济交流,促成贸易。 

    (二)航空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模式

      由于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与发展,对其附近机场公司的航空货运发展影响较大,其形成模式也和普通的物流园较不相同。具体来说,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模式,主要包括三种模式:内生模式的自发生成型航空物流区、外生模式的政府主动构建型航空物流园区,以及内外相结合的由政府、机场公司及航空物流服务供应者三方共同力量形成的航空物流园模式。 

      自发生成型航空物流园区,是指由航空物流服务供应者根据航空物流的市场为导向,为更好地满足航空物流服务客户的需求,在相互协同与合作的过程中形成的物流园区。该种形成模式,主要来自于航空物流服务供应者的自下而上的自组织行为。美国孟菲斯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与发展,便是该形成模式的典型案例。 

      政府主动构建型航空物流园区,主要指由政府为整合区域内航空物流园资源,为航空物流的发展提供一个综合平台,因而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资金投入等方式,主动构建航空物流园区的形成模式。和自发生成型物流园区相比,该类物流园区的形成主要受政府影响,而且是自上而下的形成过程。在中国,成都双流机场物流园区就属于政府主动构建型航空物流园区。 

      由政府、机场及航空物流服务供应者三方共同力量形成的航空物流园区,是指由该三方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航空物流园区。一般而言,政府负责航空物流园区的基础建设,并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机场主要负责航空物流园区和机场密切相关的特殊区域的规划建设与运营。中国深圳机场航空物流园区,就是由国内外大型物流公司、深圳机场、深圳市政府共同为促进航空物流园区的快速发展,共同发挥各自的力量而形成的。 

    二、当前航空物流园的主要运营及管控模式分析

    (一)航空物流园常见运营及管理模式

      航空物流园区的运营模式,主要指航空物流园区为实现其发展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决策和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说,园区管理就是协调物流园区内各方面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包括机场、政府、物流企业、客户、消费者等。 

      1.自发生成型航空物流园区 

      自发生成型航空物流园区,在开发建设上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是由主体企业进行引导,在不断的满足航空物流客户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航空物流服务集聚区;第二类是由工业地产商将航空物流园区的建设作为工业地产项目,进行物流园区开发。 

      主体企业引导而逐渐形成的物流园,在管理模式上,多采用业主委员会制、协会制。 

      业主委员会制,是指参与航空物流园区开发建设的物流企业组成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组建管理部门,负责物流园区的具体经营。 

      协会制,主要是由物流行业协会负责航空物流园的经营管理,组织协调物流企业开展物流服务。和业务委员会制相比,物流行业协会只是组织者,并没有进行投资。 

      业主委员会制和协会制的决策层比较松散,当决策层互相之间存在利益冲突难以取得一致意见时,运营效率较低。与此相应的,园区内的物流公司在经营上,也更加自主。 

      而由工业地产商开发而形成的航空物流园,在管理模式上主要采取房东制。 

      房东制是指投资商将航空物流园开发完毕后,只收取租金,不参与经营。园区提供的服务职能由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或者委托给专业公司。 

      由于房东制物流园的建设纯属于地产商的投资行为,因此,除了对物流园的管理较为松散外,还存在整个园区开拓能力较差的情况。 

      2.政府主动构建型航空物流园区 

      政府主动构建型航空物流园区,是将物流园区作为工业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等项目进行组织开发和建设。 

      在管理模式上,主要采取管理委员会制。政府通过组建管理委员会对物流园区进行管理,提供企业登记、人事代理等服务,并委托专业公司进行物业管理。这种管理模式能够体现政府的规划意图,但行政色彩较强。 

      3.政府、机场公司及航空物流服务供应者三方共同力量形成的航空物流园区模式 

      政府、机场及航空物流服务供应者三方共同力量形成的航空物流园模式,在物流园的管理过程中,主要由三方都共同参与管理。 

      在管理模式上,主要采取股份公司制和业主委员会制。 

      股份公司制是指通过建立股份公司,设立董事会、总经理、监事会等相关部门,按照责权利原则对航空物流园区进行统一管理。在国内,多由机场作为航空物流园区的主导企业,由机场公司率先在园区内开发和发展航空物流业,并逐步实现园区内物流企业的聚集。股份公司制的运营模式,其运营效率高,但可能片面追求效益。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航空物流园的管理模式,往往于取决于物流园的开发建设模式、投资主体、政府等等因素。无论是业主委员会制、协会制、房东制,抑或是管理委员会制、股份公司制,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二)航空物流园当前运营管理常见问题

      航空物流园的建设,需要机场公司、政府和航空物流园服务供应商分别就各自的定位进行基础设施、物流服务设施、配套服务设施等建设。在航空物流园区的运营与管理过程中,需要政府提供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需要机场公司积极协调航空公司和航空物流园服务供应商的关系,完善物流功能模块空间作业流程;更需要众多物流企业的参与、良好分工和协作。 

      虽然近年来国内航空物流园实现快速发展,但是我们还是必须认识到,在我国依旧航空物流园的建设、管理模式处于初级阶段,还面临很多问题。 

      1.航空物流园的开发与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战略定位不明确。航空物流园区的发展规模,往往取决于当地机场航空货运规模、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空铁公运输资源的联络配置等多方面的原因。而国内大部分航空物流园区的建设,只是提出建成地区最大、在中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在航空物流园区建设的功能定位、目标客户规模、客户服务需求等多方面却没有深入研究和分析。  

      2.航空物理园区管理水平低下。航空物流园区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对于园区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航空物流园区在运营上未能做到统筹管理,机场与服务供应商、服务供应商与服务供应商之间的分工协作停留在基础层面,未能做到人流、财流、物流的深度合作。 

      3.中国航空物流业人才匮乏。中国航空物流人才大多是工作后在实际业务的开展过程中不断学习培养起来的。航空物流园区的管理,缺乏可以协调机场、政府及服务供应商三方共同利益的综合素质人才。 

      4.信息化建设迟缓和信息技术缺乏,航空物流信息不畅。和国际上大型航空物流园应用SITASabre、汉莎系统等相比,国内没有一家航空物流园区有完整的货运信息系统。 

    三、航空物流园运营及管理模式优化建议

      要大力发展现代航空物流业,促进航空货运的迅速发展,有效降低企业运输成本,实现货畅其流,应该从航空物流园的开发与建设、运营与管理、发展与创新等各个环节中开始进行统筹规划,通过组建高效合理组织结构,吸引和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采用运营现代化信息技术搭建航空物流信息平台等方法。 

    (一)PPP投融资方式建设航空物流园

      PPP投融资模式,即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在项目开发生命周期的组织机构中,设置了政府、盈利性企业、非盈利性企业的相互合作方式。对于机场公司来说,采PPP投融资模式,政府、机场可以与承包商共同投入到航空物流园区开发建设过程中,利用协调机制参与物流园规划,保证物流园建设过程中能够实现互利。也可以解决私人企业承担所有风险而产生的融资困难、项目投资过长等问题。 

      同时,从长远看,PPP模式可以对航空物流园区建设完毕后的机场、私人企业、政府三方合作的运营方式提供较好的合作基础,采用运营更加有效的股份公司制等管理模式。 

    (二)改善航空物流园的组织结构,建设平台化管理模式

      航空物流园的管理,和其他组织管理一样,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  

       

      3-1 常见航空物流园组织结构下反馈模式 

      该三个层次的组织结构可以有效保证航空物流园的整体管控能力,保证航空物流园的决策自上而下得到贯彻。但因受困于冗长的反馈机制,无法及时解决问题。 

       

      3-2 直线型组织结构下的反馈模式 

      为有效促成政府、机场以及航空物流服务供应商相互之间的在发展航空物流园过程中的深度合作,建议调整组织管理模式,组建HUB,实现管理权下沉。管理层级削减至“HUB——部门两层结构,整合航空物流园的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和商流,建立航空物流园服务管理中心。随着管理平台所连接的部门不断增加,最终实现航空物流园管理的网络化,提高物流园运营效率。 

       

      3-3平台化管理概念图 

    (三)建设信息化系统,打造准确、高效的物流运营环境

      信息服务功能是物流平台运营模式的核心功能。通过完成航空货运的货主、航空飞机相关信息、货运登记、检验、信息受理、投保、查询等业务,为物流企业提供运营平台;通过为航空物流园基地建设物流企业管理系统、停车管理系统、物流信息发布管理系统等信息管理系统。可以有效促进航空物流园的运营效率,建设准确、及时、标准、高效、安全的物流环境。 

    (四)统筹管理,深化物流公司合作,实现专业化、标准化

      航空物流园除了提供物流作业的基础功能外,还需要提供物流增值功能、物流服务支持功能。在这些管理上,航空物流园的管理层可以加强园区管理规范化,进行统一化管理,实现物流企业作业的专业化与标准化。 

      航空物流园可以为物流企业配备专业的装卸、搬运设备,与货物、仓库相对应;统一为物流企业办理货款结算、保税、退税以及相关清关手续等;规范物流公司基础物流作业流程,货物出入境流程等,提高为物流公司的服务业务能力;并为航空物流园区内的航空物流供应商提供人才培养、咨询沟通、融资租赁等发展上的一些服务。 

    四、小结

      随着国内贸易量不断增长和世界物流市场的迅速发展,航空货运量不断上升。而当前中国民航机场在抓住机会大力发展航空物流园的同时,存在着不少规划、管理上的问题。本文根据航空物流园区不同的形成模式分析其运营管理上的区别,并对航空物流园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整理了在运营管理上常见的问题。研究人员认为,航空物流园的建设与运营,应充分研究政府、机场以及航空物流服务供应商等物流参与各方的深层需求,采取PPP投融资方式开发新物流园区,实现多方的深度合作;在运营模式上,可以尝试建设扁平化的HUB管理平台,促进航空物流园的运营效率;同时,建设信息化系统,加强航空物流园区内的各级单位之间的统一管理,通过专业化与标准化,提供物流园区的运营效率,支撑航空物流业的迅速发展。(邱华  泉州晋江国际机场)  

    参考文献

      [1]  吴婷婷.航空物流园的布局规划与仿真[D.武汉理工大学,2014.4 

      [2]  马韵馨.珠三角物流区管理模式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3)  

      [3]  李甜雨.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模式探讨.物流技术,2014,333 

      [4]  丁斌.物流园区管理模式探讨[J].华东经济管理,2004.126 

        

        

     

     

      


      [1] 李甜雨.航空物流园区形成的模式探讨(A).研究与探讨.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