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浅谈国外机场运行经验对国内枢纽机场生产运营的启发

    却建昆 编 辑:张薇 2021-10-28 20:24:00

      摘要:美国达拉斯-沃斯堡国际机场通过信息化和先进的设施设备管理、优化资源使用,从安全性、保障能力、准时性、预见性等方面提升了机场的运行效率和危机管理能力,其做法对我国枢纽机场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达拉斯-沃斯堡国际机场为例,重点对其信息化和现场设施设备运行保障进行介绍,同时以昆明机场为样本,对国内枢纽机场生产运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关键字:信息化 除冰 设备管理 

      0引言 

      航空运行控制管理是现代大型枢纽机场管理工作中重要一环,机场运行的效率从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型枢纽机场的整体工作效率。如何提高机场运行工作效率成为大型枢纽机场生产运行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前,机场各相关单位系统的不统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机场管理人员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因此,我国很多大型枢纽机场已经开始通过对机场信息化改造和对一线运行设施设备的更新,提高机场运行保障的效率和质量。 

      达拉斯-沃思堡国际机场(DFW),是美国德克萨斯州最大、最繁忙的民用机场,也是美国占地面积第二大(世界第四大)机场。2015年,达拉斯-沃思堡机场的飞机起降达到了68万架次;客运量方面达到了6417万人次。达拉斯沃思堡国际机场处理德克萨斯州60%的空中货运,有75%的货运送往亚洲和欧洲,是全球第25大货运机场,曾多次被评为世界最佳货运机场 

      针对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当前运行情况和即将到来的冰雪季节,本文将对达拉斯-沃斯堡国际机场的信息化和现场设施设备运行保障进行分析,为昆明机场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1 达拉斯-沃斯堡国际机场(DFW)信息化 

      达拉斯-沃斯堡国际机场信息化由机场主导推进,通过信息技术服务部ITSInformation Technology Service)开发的 C3 Portal信息共享平台显示日常运行信息和运行。C3 Portal由主要信息(Dash Board)、机坪(Airfield)、航班运行(Flight Operation)、地理信息系统地图(GIS Maps)、事件提醒(Incident Notification)、基础设施设备(Infrastructure & Equipment)、停车库(Parking)、航站楼(Terminals)、交通状况(Transportation)、天气云图( Weather Maps)和天气提醒(Weather Notification11个分页构成。每个下属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订阅不同的信息,也根据自己的职能更新相应的信息。主要信息(Dash Board)通过图表的形式可视化展示当日机场的运行状况,内容包括:停车库占用情况、当日天气情况、航班运行情况(取消、进出港)、跑道关闭状况、交通状况、事件提醒(如候机楼关闭时间,跑道开放时间、行李转盘)以及一些重要网站的链接。机坪(Airfield)信息由机坪场道(Airfield Ops)和AOC共同填写,内容包括当日运行方向(Flow)、机场等待坪(Airfield Hold Pads)、Off-Gate Deplaning、除冰坪开放状态(Deicing)等信息。航班运行(Flight Operation)页面内容由ITS部门的AODB接口接入,显示当日各个航空公司航班进出航现状、取消情况等信息。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在获取机场详细地图图像信息并确认地图上建筑物标有地址、编号和功能后,导入对应设施设备的图纸(例如水管管线的AutoCAD图纸),或根据需要进行人工标注(如道路维修信息等)的集成化信息系统。在11个分页中,地理信息系统地图(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Map)作为DFW信息化集成度最高的部分,通过计算机化的方式,收集和汇总了众多DFW相关资料。  

      DFWGIS系统包含了除候机楼以外的所有机场范围内管线、道路、标示、建筑、河流等信息,并在日常运行中得到多部门的广泛应用。消防、警察、应急中心(EOC)用于应急救援时的地理信息参考;规划和发展部门用于土地规划的参考;信息、能源等维护部门用于管路信息的参考;环境和交通部门用于河流、道路等信息的查询;机场范围内房屋的位置、管道的分布等信息可用于AOC查询报修的具体位置以及该位置的地理编号,方便填写在报修单上标注地理位置;GIS系统的历史记录功能能够通过历史查询观察整个区域的建筑物变迁;AOC工作人员使用GIS系统查询地图上建筑物地址,记录入报修系统;管路维护人员能够通过管路的不同年份标注不同的颜色,查看现场设施的老化情况;通过GIS系统对允许页岩气开采的区域和不允许开采区域进行标注;对停车库是否停满进行标注;建设指挥部门对机场范围内施工的情况的标注;模拟航路变化对噪音污染的影响等。 

      具有众多功能的C3 Portal信息共享平台必然会出现由于使用者部门和级别的不同导致的权限问题,对此,ITS部门将自主开发的软件集成到APP HUB内,通过对部门权限的划分,供系统内部使用。同时,DFW还设LearningHub内部学习系统,用于员工的定期学习和培训。 

        

      2 达拉斯-沃斯堡国际机场(DFW)设施设备管理经验 

      本节对DFW基础设施运行保障中的地面维护(ground maintenance)及道路维护(Pavements)和除冰相关管理经验(除冰演练和水管清洗)进行介绍,以期对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即将到来的冬季冰雪情况提供参考。 

      DFW的现场设施设备运行保障Infrastructure Operations主要由能源交通资产管理部ETAMEnergyTransportation & Asset Management)部负责。该部门下属5个子部门,分别为能源设施服务(Energy Utility Service)、车辆交通(Transportation)、基础设施运行保障(Infrastructure Operation)、基础设施规划工程(Infrastructure Planning & Engineering)以及商务服务(Business Service)。其中基础设施运行保障(Infrastructure Operation)共101人,负责机场内大部分设施设备的维护维修,包括地面维护(Ground Maintenance),主要负责机场范围内的除草、机坪内的冬季除冰作业;地面道路实施(Pavements),负责机场内的路面维修、机坪围界的维护、机场内雨水管道的维护维修等;标示(Sign & Marks),负责机场内的标示的维护、机坪内跑道及滑行道灯箱标示的维护、车辆的标示维护等;固体废物组(Solid Waste),负责机场内垃圾的回收、处理等;行李(Baggage claim System),负责行李系统的维护管理(Terminal ACD行李系统由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管理);物业(Infrastructure Service Facility),负责候机楼内电梯、钥匙、害虫防治的管理;航站楼(Terminal BDE)基础设施服务(Infrastructure Service Terminal),负责候机楼内机械、水管、登机桥、结构损坏、油烟机烟道的维护维修;非航站楼基础设施服务(infrastructure Service non-Terminal),负责候机楼外(例如办公楼)的机械、水管、结构损坏的维护维修。 

      针对冬季除冰雪需要,DFW购置了许多特种车辆,主要设备具体数量如表2.1所示。同时,DFW每年都会进行例行除冰雪演练。表格中的大部分特种车辆也会参演。参演车辆主要包括:除雪、扫雪一体车(Vammas)、高速扫雪车(High speed bloom)、除冰车(Deice vehicle)。其中Vammas主要负责跑道的扫雪、除雪。该车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前端的铲冰雪单元,中部的扫雪单元以及尾部的动力单元。High speed bloom主要负责滑行道的扫除雪工作。High speed bloom车辆的体积小于Vammas的体积,扫雪的部件尺寸也小于Vammas,没有车尾部的动力单元,但车辆的速度更快,扫雪效率更高。Deice vehicle主要负责喷洒地面防冰的化学物质。其中车辆在跑道清扫过程中,呈倒V子形排列,一般有10Vammas和若干辆Deice vehicle组成。 

        

      2.1 地面维护特种车辆数目 

    功能 

    车辆名称 

    数量 

    除冰作业 

    除雪、扫雪一体车Vammas 

    10 

    扫雪车Brooms 

    4 

    除冰车Deicers 

    4 

    吹雪车Blowers 

    3 

        

      参练部门主要包括:ETAMAOADPS。其中,ETAM是演练的主要执行单位,各类除冰雪车辆由ETAM员工驾驶;AOA作为飞行区运行的主要监管单位,主要负责车辆引领和飞行区监管的作用;DPS主要由消防指挥人员参与,主要负责与DPS相关部门的沟通(机坪门的安检人员等),并应对出现的紧急情况,包括车辆的意外碰撞,应急事件的紧急处置等。 

      作为例行演练,演练设定了详细的演练剧本,且为了减小对旅客航班造成的影响,演练一般安排在凌晨。首先,所有参演车辆在集结区域(staging area)进行集结;所有参演单位在凌晨一点半到达演练指挥大厅,进行剧本演绎。在剧本演绎过程中,每一位驾驶员都会收到一份路线剧本,详细阐述了演练目的、演练内容、演练路线等内容;正式演练开始后,按照预定路线实施演练。在演练过程中,总指挥员负责对车辆指挥人员进行实时指挥,包括停车区域和开车路径等。同时,车辆上安装了塔台的无线电,驾驶员通过收听管制员频道避免意外发生;演练结束后,总指挥召集大家分析演练中出现的问题。 

      另外,机场正常运行产生的污水和冬季大量的除冰除雪产生的废液可能会对机场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对此,DFW建立了258英里(415公里)长的雨水处理管道,22英里(35.4公里)长的污水预处理管道以及100个排水口。DFW拥有2000万加仑除冰液的存储能力,77%除冰液的收集能力和美国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污水处理能力,能将污水的有害物质含量降低至0.3%2014年,DFW共处理了1300万加仑的除冰液。污水处理同时带来管道清污的需求,DFW为此每年要花费25万美元的清污费用。地下管道的检查工作一般委托给第三方进行,通过机器人对地下管道进行检查,收集数据分析问题,发现管道裂缝、淤泥堵塞的情况并记录备案,以确定是否需要适时更换地下管道。 

        

      3DFW模式对昆明机场生产运营的启发 

      3.1以信息化为先导,明确航班保障发展方向 

      信息化是当前中国民航重要助力之一,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也不例外。通过与合肥飞友科技网络有限公司深入合作,2014年起云南机场集团展开了“长水常准”航班进程管控系统建设的信息化探索之路。通过机场信息化建设,昆明机场围绕“精细管控”,将分散的数据汇总起来并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实现信息覆盖,加快了特情的传递,增强了新闻舆论传播的渠道力量。通过移动互联网快速传递消息,云南省13个机场将信息传递时间缩短到不到原来的一半,通过减少传递环节,提高了地面保障准备效率。作为一款生产辅助软件,“长水常准”航班进程管控系统在持续增加航班保障进程时间监控节点的同时不断推进航班保障进程时间节点的自动收集,通过及时的数据支撑,实现不正常航班处置的透明化,实现快速处置的科学公平。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依托“长水常准”航班进程管控系统建设,具体实施以下五个阶段的主要工作:一是整合机场指挥中心现有数据,实现机位实时监控,达到解决机位冲突,提高靠桥率,降低地面保障时间的目的。二是整合机场地面车辆资源数据,实现通过监控车辆而监控进程,达到提高保障车辆和地面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三是整合所有场面数据,避免人、车、航空器冲突,实现精准定位延误原因,达到提高人员利用效率的目的。四是整合各机场、航空公司数据,实现航空器跨区域全流程监控,确保航空器、机场地面资源最高利用效率。五是融入民航流量管理体系,实现安全监控提前到航空器进离范围,通过地面+空域资源的高效利用,最终提高中国民航准点率。 

      3.2 以资源能力建设为基础,夯实航班保障基础 

            一是加强Ⅱ类盲降建设。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20154月,昆明机场正式开放启用了低能见度运行及22号跑道Ⅱ类盲降运行。2017年以前,昆明机场应努力完成03号跑道II类盲降建设,进一步提升基础保障能力。二是加大除冰雪相关硬件设施设备配置。2012年,昆明机场仅有8辆航空器除冰车,1台国产多功能扫雪车,经过努力,到2015年,昆明机场各保障单位共配备航空器除冰车14辆,场道多功能扫雪车5辆,除冰液撒布车2辆,摩擦系数测试车2辆。随着除冰雪能力的整体提高,冰雪日航班执行率均大于90%。下一步,昆明机场应该持续加大机坪除冰雪设施设备的引进,增强机坪除冰能力建设。三是加强停机位资源建设。目前,昆明机场共有停机位161个,停机位资源极为紧张。笔者认为我们应加大停机位资源建设特别是公务机、专机机位资源建设,通过持之以恒抓资源能力建设,不断夯实航班保障基础,为航班保障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3.3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强化机场航班保障能力 

      DFW模式其实也是精细化管理的一种具体表现。王志清副局长在去年的航班正常工作会上曾经强调“航班量快速增长和资源能力短缺的矛盾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这种状况要求我们必须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上海虹桥机场等国内大型枢纽机场也提出了精品建设的口号。未来,昆明机场应继续围绕精细化管理“数据分析、全程跟踪、持续改进”三个方面的核心要义,重点开展以下8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继续巩固专机及重大运输任务组和航班进程管控质量提升组,明确专人,细化任务,从源头上抓好航班进程管控工作。二是利用“长水常准”航班进程管控系统,细化航班保障38个进程节点,保障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发声,主动协调。三是每日定点发布各基地航空公司始发航班正常率,抓住始发航班这一航班正点工作的“牛鼻子”,努力营造各航空公司始发航班正常率比学赶超的氛围。同时定期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通知有关航空公司。四是加强对不正常航班的管控,对延误1小时以上的单批单架次航班实行专人监管、重点监管。五是加强对要客等重点航班的管控,利用“长水常准”手持终端输入相关保障数据,第一时间管控航班保障节点。六是利用各种新媒体传播平台,及时向各保障单位发布始发航班及延误航班相关情况,实现信息共享。七是着力提高廊桥周转率,科学分配,精确分配,让更多的航班靠桥停放,争取年度航班靠桥率超过78%。八是加大机坪资源管理力度,发挥机坪运行监管、交通管理及FOD防治有机结合作用,彻底解决机坪运行多头管理及出现管理盲区的问题,努力实现机坪运行的精细化管理。 

          4总结 

      目前,中国民航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正如美国等民航发达国家一样,信息化、规范化、精细化必将成为我国大型枢纽机场的一个发展趋势。冬季已至,极端低温冰雪、大雾天气将成为影响国内大多数机场运行保障的关键因素。在做好传统气象预警天气警报数据分析,做好对天气研判的联合工作机制,提供决策建议,建立航班计划调整原则,确保冬季设施设备运行正常等基本工作的同时,如何借助信息化 建设,加强信息互通,强化宏观管控已成为当前国内枢纽机场面临的共同问题。DFW冬季运行经验可以为昆明机场等国内枢纽机场进一步完善设备和提高运行效率指明方向。 却建昆 云南机场集团) 

        

        

      作者简介 

      却建昆,男,汉族,197111月生,云南西双版纳人,1992年毕业于中国民航学院航行管制专业,现任云南机场集团运行监控指挥中心主任、昆明长水国际机场飞行区管理中心总监、运行管理部部长,民航航行工程师,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具备维修管理人员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