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民航与高铁竞争危机与对策研究

    王文刚 编 辑:张薇 2021-10-28 20:29:00

      摘要:近年来,虽然民航实现了稳步发展,随着技术发展、国家发展、其它交通方式转变,民航与铁路,尤其是高铁已经站到行业顶端,而面对高铁不断扩容、不断提速的局面,随之而来的竞争不可避免。民航行业要研究这场竞争的具体起因、方式,更要结合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家战略指导,研究对策,不断提升自我品质,扩展行业内涵,获取战略高地,赢得竞争胜利。 

    一、民航的稳步发展

      近年来,民航运输量以每年10%以上的发展速度呈稳步增长趋势,航空出行、航空运输正以其快捷、安全、舒适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组织及个人的选择。 

      根据《2015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表明,2015年全年,民航旅客运输量达到了4.3亿以上,同比2014年增长9.4%2015年全年,货邮运输量达到629.3万吨,同比2014年增长5.9%。查阅2011-2014年同类报告,可以看出,民航客运量逐年呈现较大幅度增长,平均增长量在10%左右(如图1),是拉升民航年运输量的主要因素,货邮运输量基本处于每年6百万吨左右,基本处于逐年增长趋势,但增长量不大(如图2)。 

       

      1-1   2010-2015年中国民航客运量变化趋势 

       

      1-2   2010-2015年中国民航货邮运量变化趋势 

      而这些变化趋势,背后是与我国及国际经济、政治、客机发展及其他方面的息息相关的。例如,旅客运输量的稳步增长,是因为居民的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消费观念的不断开放和旅游业等内需方面的拉升;货邮运输量在2010年的突增,是由于2008经济刺激计划的拉动效应以及我国经济的整体复苏,2011年的突降则是因为欧债危机的影响,2012年之后,每年都能保持稳中有升,则是我国和世界经济逐渐企稳回升的表现。但这些背后,隐藏的是更多的由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等综合原因带来的战略危机和预期。而高铁的出现和网络逐步完善,则是我国技术进步及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也是大国崛起战略发展的必由之路,高铁带给民航的竞争危机也不可避免。 

    二、民航与民航的竞争

    (一)危机:轨道交通网络的提速与崛起

      2008年起,中国的高速铁路逐渐投入运营,因其相对于普通公路、铁路运输方式,具有快速到达和优质服务的明显特点,高速铁路通过近8年的成长,完善了车次的时段调配方案,提高了高铁站点与城市交通网络的对接,提升了运行安全管理能力,初步完成了遍布全国大多数人口聚集区的轨道交通网络。高铁的逐步崛起,已对中短途民航旅客运输造成了极大分流。 

      从全国客运量来看,2008年至2012年呈逐年增长趋势,2012年至2013年出现急降,之后逐年呈小幅度降低趋势(如图2-1);而这几年,民航和铁路客运量均稳步增长(如图2-2),而相廉价的公路、水运等客运方式的份额则急剧降低,这一方面是技术进步带来的结果,也是国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表现。 

       

      2-1   2008-2015年中国客运量变化趋势 

       

      2-2   2010-2015年中国民航与铁路客运量变化趋势 

      比较民航和铁路客运量,发现铁路客运量总份额约为民航的5倍,平均增长率和同比增长率约为民航的3倍。这表明,由技术进步和国民生活水平所带来的“交通红利”,除私家车等外,大部分被铁路吃到,少部分留给了民航。可以认为,在近年来,铁路与民航的竞争中,民航处于下风。 

    (二)铁路与民航的竞争方式

      目前我国客运列车中,以车次数字和字母进行分类,车次主要有下面几种: 

      1)最慢的是是普客列车(车次是4位数,从60017999),平均时速一般在3060KM/H之间 

      2)比普客列车快的是普快列车(车次是4位数,从10005999),最高时速120KM/H,实际时速在6080KM/H左右 

      3K字头指快速列车,它主要使用25B25G型客车,运行速度不超过120公里/小时 

      4T字头指特快列车,主要使用25K型客车,运行速度不超过140公里/小时 

      5Z字头指直达列车,使用25T型客车,运行速度不超过160公里/小时 

      6D字头指时速不高于250公里的动车组,在既有线路运行速度约200公里/小时 

      7G字头指时速不高于380公里不低于3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目前最高运行速度不超过350公里/小时 

      一般来说,160公里/小时以下的铁路客运,包括普客、普快、快速、特快、直达等等类型列车,因为其价格、速度、服务质量、客户体验等差异,与民航客运是成互补关系,不造成直接竞争;而D字头和G字头的高速列车及其运输网络的投入运行,打开了与民航竞争的开端。 

      高速列车与民航的竞争,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1.    辐射效果的竞争 

      从辐射效果上来看,全国高速列车站点远远多于民航机场的210个(截止2015年底统计数据)和定期航班通航城市204个,平均一条高铁线路拥有8.6个左右站点(截止2015年底统计数据),每个站点都能直接辐射至少一个中小型以上规模城市(如图2-3\2-4)。 

      铁路站点的选址修建,一般均处于城市中心或其近郊,公交、地铁等多种城市内交通方式均可方便抵达,一般情况下,市内行程不大于1小时;而机场则由于净空、噪音等要求,一般远离城市核心20公里以上,市内抵达时间远大于1小时,多数机场未接入城市公共交通网络,辐射效果低于铁路站点。 

      从辐射人群数量来看,民航基本覆盖了全国大多数人口稠密地区和城市,基本未辐射到中小城镇及农村;高速铁路网不仅覆盖了人口稠密地区和城市,也覆盖了部分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辐射人群数量较多,但由于其基础建设难度及安全运行要求,在自然环境较为恶劣地区开通和规划较少,例如西藏和青海等,民航则实现了全国省级行政区域全部通航。 

      从分布上来看,不论高速铁路站点还是民航机场网点,均在东南沿海及较大城市分布较多,而西部和高原人口稀少地区分布较少,两种交通方式呈竞争趋势。 

       

      2-3中国高速铁路网络示意图 

       

      2-4中国民航机场分布图 

      2.    运行速度的竞争 

      在交通方式的的选择中,速度是影响结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我国民航主力机型为波音737系列及空客A320系列,新进机型则有波音787、空客A380等,支线机型则有ERJCRJ及我国新研制的ARJ等多个机型,运行速度基本集中于700-890km/h范围内,而波音公司概念设计中的超音速飞机速度则可达2335km/h 

    序号 

    交通方式 

    型号 

    速度 

    进站提前时间 

    备注 

    1 

        

    波音737 

    850km/h 

    1:30-2:00h 

    起飞前45分停止办理登机牌,前30分钟停止进入安检 

    2 

    空客320 

    890km/h 

    3 

    波音787 

    903km/h 

    4 

    空客380 

    903km/h 

    5 

    ERJ190 

    890km/h 

    6 

    CRJ900 

    860km/h 

    7 

    ARJ700 

    890km/h 

    8 

    超音速客机 

    2335km/h 

    未运行 

    9 

    高铁 

    动车组(D 

    250km/h 

    0:40h 

    开车前5分钟停止检票 

    10 

    高速动车组(G 

    350km/h 

    11 

    更高速列车 

    605km/h 

    - 

    未运行 

      2-1 民航与高铁运行速度比较 

      我国高速铁路主要包含动车组(D)及高速动车组(G),动车组车速一般在200-250km/h,高速动车组车速则提高为300-350km/h(如表2-1),作为世界高速铁路最尖端的我国CRH380AM-0204综合检测列车(更高速度试验列车),其速度已达到605 km/h 

      从速度值上来看,民航相对于高铁具有绝对优势,不管是现在还是在未来,其速度均远超高铁,但由于进站提前时间的差别、起飞/开车前准备时间的差别等,在1200km以下的航程内,两种方式所需时间较为接近,因此,中短程民航客运与高铁客运相互成为可替代服务,从而产生强烈竞争。 

      3.    市场价格的竞争 

      日常出行时,相比铁路客运,航空在国人心目中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心理预期及价格,但基于网络订票方式的普及,能够买到低折扣机票已成为常态,尤其是高铁票相对折扣机票来讲,已不具备天然的价格优势。高铁其优势在于,在节假日及其他运输高峰时期,仍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价格,而不管通过网络或者航空公司直接购买,机票的优惠幅度都有限。 

      以西部典型省会城市西安为例,从西安出发,分别选定短程800公里以内、中程800-1600公里、长程1600公里以上三个城市(石家庄、北京、广州)作为终点,分别以民航和高铁两种方式作为交通工具,进行价格对比(如表2-2)。对于高铁来说,在一天的任何时段,其价格均是稳定的,而机票则根据订购的时机不同,价格差距达到200%以上,其正常时段价格均高于高铁价格。因此,在价格竞争方面,民航处于完全劣势。 

    出行距离 

        

    民航经济舱价格(元) 

    高铁二等座价格(元) 

       

    正常时段价格 

    高峰期价格 

    短程 

    小于800km 

    370-680 

    385-530 

    221-239 

    例:西安-石家庄 

    中程 

    800-1600km 

    560-1420 

    1130-1850 

    515.5 

    例:西安-北京 

    长程 

    1600km以上 

    950-1420 

    1090-1540 

    800.5-813.5 

    例:西安-广州 

      2-2 民航与高铁价格实例比较 

      4.    安全保障的竞争 

      根据美国交通部的官方统计数据,常规旅途民航飞机的死亡率是0.003/亿英里;商用大巴是0.05/亿英里;铁路是0.06/亿英里;汽车(包括出租车)是0.61/亿英里。从这个指标来看,民航的安全程度是远高于铁路的,但换一个指标来看,结果可能是相反的。民航飞行距离普遍较长,而每趟航班搭乘人数较铁路来说较少,民航的指标 (死亡率/单位距离)被长距离航线拉的很小,很难拿来与铁路进行公平比较。 

      从公众的角度来说,安全保障的比较,不仅是对数据的是否认可,更多是心理上的衡量和认知,这些认知则来自于这两种交通方式不同的运行特点: 

      1)对环境的适应性 

      飞机对环境(能见度、风力风向等)有较高要求,特殊的天气会对飞机造成很大损害,甚至造成严重事故;而铁路相对来说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只要不对轨道和电力线路等造成影响,其运行就不受影响。这让同等条件下,公众更倾向于选择铁路出行。 

      2)对人群的选择性 

      飞机的安检相对铁路列车来说较为严格,从而对人群选择性较小,原因在于一些有针对性的破坏或犯罪事件中,飞机成为首要选择目标,而不是列车。有这方面顾虑的人士,也更倾向于选择铁路出行。 

      3)对意外的容忍度 

      在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生雷击、断电、明火、打架斗殴等等人为或自然原因意外,作为铁路列车,最严重的承担只要停下就可以确保旅客安全,但飞机则没有这个可能。 

      4)对人工的依赖度 

      现代科学知识体系告诉我们,只要是人工操作,其可靠程度将远低于机械和自动化。飞机的自动驾驶仪对飞行员的解放程度较高,但起降阶段和特殊情况也需要飞行员亲自操作;虽然现在高铁列车具有自动运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调度、启停、调速等功能,但目前中国的所有高铁都有驾驶员的,而且要求很高,精神必须高度集中,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紧急制动和紧急调速。所以,两者对人工的依赖程度不相上下。 

      4)其它认知方式 

      例如,买机票都经常会搭配一份保险,网上购票时也会默认同时购买保险,买高铁票则很少搭配这个,这对旅客的暗示就是:飞机不够安全;严格的安检制度,起降阶段不能使用电子设备,不能携带大于一定量液体等,给旅客的暗示就是:飞机很娇气,不小心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5.    用户体验的竞争 

      ISO 9241-210标准将用户体验定义为 “人们对于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当满足安全、可达、速度、价格等基本目标后,选择交通工具的决定性因素就在于用户体验,简而言之就是:乘坐哪种交通工具,能够让人更加舒服。根据一般旅客关注的和投诉的方面,将这些能够决定人“舒服不舒服”的因素进行列表统计,按照民航及高铁两类进行比较,相对较为“舒服”的值为1,相对“不舒服”的为0(如表2-3)。 

    序号 

    因素 

    民航 

    高铁 

    备注 

    1 

    活动空间 

    0 

    1 

    高铁活动空间较大 

    2 

    卫生环境 

    1 

    0 

    民航航班卫生环境较好 

    3 

    噪音程度 

    0 

    1 

    高铁运行车厢内部噪音较小 

    4 

    视野 

    0 

    1 

    高铁视野较为宽广 

    5 

    增值服务 

    1 

    0 

    民航航班提供多种增值服务 

    6 

    舒适性设施 

    1 

    1 

    均提供多种舒适性设施 

    7 

    限制性规定 

    0 

    1 

    航班限制性规定较多 

    8 

    其它特色服务 

    1 

    1 

    高铁提供电源、新鲜餐食,部分航班提供WIFI 

      

    合计 

    4 

    6 

      

      2-3 民航与高铁用户体验因素比较 

      可以用这个简单的衡量方法得出结论:高铁的用户体验分值高于民航,但这个体验分值,由于每个人关注的重点不同,也会有偏差。例如,有幽闭恐惧症的人,相对于民航,一定倾向于高铁出行;没乘坐过飞机的人,更倾向于体验一次飞机,而忽略其它方面;想要一直使用电脑、手机的人,会注重电源和限制性规定的权重,倾向于高铁;想要长途旅程快速抵达的,会更加注重速度的权重。 

    三、全面提高民航在交通运输中的比重

      在这场铁路/高铁与民航的竞争当中,现阶段高铁已经占据了较大优势,但民航仍有机会取得细分市场的胜利。现代的产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口的竞争,哪个地区、行业、企业能够有更多的人口份额/客源,就能够得到更多的市场份额和良好的发展前景。所以,民航要在将来交通行业中的竞争立于不败之地,一方面,针对现代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和特点,民艺从顶层战略规划需要做出改变;另一方面,要针对国家的发展指导方向和规划,从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一)融入综合交通枢纽,降低航空布点难度,增强航空对接能力

      在现代交通中,航空运输速度快、机动性强、通达性,适合小批量、长距离、时效性强的客货运输;铁路速度较快、运量大、可靠性强,适合大批量、中长距离、较低运费、低风险客货运输;公路具有速度较快、机动性强、运量小的特点,适合多批次、中短距离、灵活机动性较高的客货运输;水运具有运量大、速度慢、可达性差的特点,远洋水运适合长或超长距离、最低运费、定期货物运输,内河、沿海适合各种距离、最低运费、定期客货运输;管道运输则主要用在给水、排水、供热、供煤气、长距离输送石油和天然气、农业灌溉、水力工程和各种工业装置中。 

      民航机场则均依附于大中型城市或国家重点战略地区而建设,其城市均有较为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民航机场的进一步规划和建设,需要具备“大交通”战略观念,融入现有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及枢纽,融合好公交、水运、地铁、城际铁路、高铁、通航、运输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力争以机场作为综合交通枢纽核心,确保机场融入现有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实现集公交、水运、地铁、城际铁路、高铁、通航等多种交通方式与航空的无缝对接和高速换乘。逐步以交通枢纽聚集人口高地,以人口高地带动商业高地,以商业高地促进民航发展。 

    (二)发展通用航空事业,降低航空进入起点,培养航空消费习惯

      截止12月初,我国各部委司局在2016年已针对通用航空发展下发了28项支持性政策,全面引爆了通航投资建设热潮。各省、市甚至县级行政地区积极响应,谋求实现通航“县县通”,为航空事业的发展打开了政策性限制。 

      通用航空的发展不仅是对我国军事实力的战略储备,同时也是天然的对民航运输的支撑和补充。一方面,通用航空的蓬勃发展可为民航运输培训和储备大量飞行、机务、航务、管理等核心人才,从而解决其高速发展中遇到的人才匮乏难题;另一方面,通用航空由于其相对于运输航空明显的低门槛,更易于被大众接受,以空中游览、空中广告、体验飞行、短途运输等多种方式接纳消费者,培养国人的航空消费习惯,支撑更高阶的运输航空发展。 

        

      总之,在这场不可避免的民航与高铁的竞争当中,危机已经来临,但机会仍然存在,民航当不断调整自身姿态,融入国家发展大潮,融入大交通圈子,提升自我实力,扩展航空内涵,获取战略高地,从而赢得人口战争,赢得行业战争。 (王文刚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用航空局.20112012201320142015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R] 

      2.国家铁路局.2015年铁道统计公报[R],2016.3 

      3.中国产业信息网.2015-2022年中国民用机场行业投资咨询及调研分析报告[R],2015.9 

      4.国家统计局.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中国统计年鉴[OL] 

      4.TheWorld Bank. Air transport,passengers carried[OL],Air transport,passengers carried 

      5.中国经济网.数据简报:21世纪以来全球主要空难事故统计一览[OL],2016.4 

      6.  .航空运输对我国综合交通体系的扩充与提升[],2013.12 

      作者简介: 

      1.王文刚(1986-,陕西西安,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中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西安中飞航空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