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民航坐标解密工作,适应现代化发展
摘要:随着先进航空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PBN等航行新技术的全面推行,通过技防来保障飞行安全成为一种重要手段。航路点坐标的准确度逐渐成为飞行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坐标误差也成为了先进航空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最大的安全隐患。当前,我国民航坐标使用政策沿用的是1983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测绘局的192号文件,对坐标的公布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已经制约了民航的现代化发展。因此,本文围绕我国民航坐标使用政策的背景,通过对坐标使用政策及影响的分析,提出了推动我国民航坐标使用政策的改革建议,以期为决策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坐标解密,飞行安全,航行新技术。
一、 背景介绍
当前,中国民航已进入快速发展期,日益增长的航班量与技术保障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行业内外对于民航安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民航作为科技含量较高的行业,对数据的依赖非常大,坐标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数据,在空中导航、近地警告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飞行管理系统(FMS)、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EGPWS)等先进航空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基于性能的导航(PBN)等航行新技术的全面推行,通过技防来保障飞行安全成为一种重要手段,航路点坐标的准确度成为飞行中的关键因素,坐标误差也成为了先进航空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最大的安全隐患。
二、 坐标使用政策及影响分析
目前,我国民航坐标使用政策沿用的是1983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测绘局的192号文件,对坐标的公布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只有经批准的国际口岸机场才允许对外提供坐标,而且对外发布的航行资料所涉及的坐标都进行了加密处理。截止去年底,中国民航共有运输机场219个,只有67个国际口岸机场通过航行资料汇编(AIP)公布了坐标并进行了加密。机场坐标加密会对基于性能导航、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中国民航国际形象等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坐标问题对基于性能的导航(PBN)运行的影响
PBN进近着陆阶段,飞机唯一依靠的导航源为卫星,卫星测出的是真实的WGS-84坐标,而如果将跑道入口的WGS-84坐标加密,实施自动飞行时,飞机必然会飞到加密后的假跑道上;即使飞机转入目视进近,再向着实际跑道进行位置和高度修正,由于修正量比较大,也很容易出现着陆偏差,安全隐患巨大。目前我国已有95%的机场具备了PBN进近程序,但由于涉及跑道入口坐标,受到政策限制,全部未在官方发布的AIP上公布。而我国航空公司为了使用PBN进近程序,通过客户化方式,私下提供了部分机场坐标给导航数据库制作公司,不但要承担泄密风险而且还要承担出错的后果,工作非常被动。
2、坐标问题对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EGPWS)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末,霍尼韦尔公司推出了增强型近地警告系统(EGPWS),通过将计算的飞机位置与提前录入的地形数据库进行比较,判定飞机撞地的风险,有效防止了可控飞行撞地。EGPWS数据库由霍尼韦尔公司统一管理,非正常途径提供的机场数据采取降级使用,会降低安全保护的功效。近年来各机场发生的多起地形告警不安全事件(如去年的沧源机场)等,根本问题就是机场坐标数据的偏差,而杜绝这些问题再次发生的关键在于解密机场坐标。在航行新技术大范围应用时代,坐标数据不准确而引发的事故应引起我国民航的高度重视。
3、坐标问题的国际影响力
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飞行管理计算机(FMS)逐步得到了广泛应用,使自动飞行成为可能,但前提是必须有导航数据库与其配套使用。目前世界上从事导航数据制作的主要有霍尼韦尔、杰普逊、丽都等公司,没有我国公司,这些公司虽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我国机场准确的坐标,但合法途径是中国民航发布的AIP。由于我国民航坐标数据对外保密,多年来经常出现国外的航空公司在国内机场只能使用传统导航技术,而国内的航空公司则无限制,这种现象也滋生出外航对我国民航的一些误会,不断有国外航空公司质疑中国民航公布的坐标数据,甚至认为这是我国民航利用技术手段保护市场的行为,对我国民航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国际民航组织、国际航空运输协会为此也多次与我国交涉。我国民航的国际化发展也因此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现同样需要技术层面与国际接轨。
坐标问题已对中国民航航行新技术的应用产生了严重制约,给飞行安全带来了巨大隐忧。因此,推进我国民航坐标政策改革,使我国与国际接轨显得尤为必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三、 坐标使用政策的改革建议
2011年,民航局分批启动了WGS-84坐标过渡工作,将我国民航运行的地理坐标系从现行的BJ54坐标系转换到国际上普遍采用的WGS-84坐标系,为民航与国际接轨,推进新技术、新设备应用创造了良好条件。如果说坐标系的转换是为了与国际接轨,建立统一的坐标体系,那坐标数据的解密就是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现代化民航发展战略目标。因此,应该对我国当前的坐标使用政策进行全面改革,逐步推进坐标解密工作以适应新时代民航战略发展的需要。
1、坐标数据对外开放政策
时代在发展,民航在进步,科学技术是改变现状的重要途径,保密坐标等于将民航闭关锁业,延缓民航发展和国家进步。目前,我国已开放了国际口岸机场的坐标,建议进一步调研坐标加密对民航发展的影响,分析该工作的可行性、必要性和安全性等,以此为根据,制定坐标数据解密工作的计划、部署和实施时间表,并建议国家允许民航对外公布所有民用运输机场准确的WGS-84坐标。在当今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数据信息的安全性必须重新定义。如今,谷歌、百度等公司的导航技术已经可以做到对地面点坐标的准确定位,包括机场及跑道坐标,不应该停留在数据封闭状态,这是对飞行流量增长的一大障碍,是阻止航行新技术、新设备推广应用的根源所在。
2、短期解决方案
由于坐标解密问题涉及法律问题,需要充分的时间研究,因此需要寻找短期解决方案。民航可通过空管局向国家申请专项资金,由民航局空管局情报中心负责实施,通过购买波音和空客的机载导航数据库,由情报中心负责安装,从而实现全中国航空公司机载导航数据库的坐标嵌入及数据安装。这样既解决了坐标保密问题,又能保证坐标精度。
3、根本性解决方案
由于坐标解密涉及法律法规、技术实现等层面的各种问题,长期来看,该问题只能在法律层面解决。民航局也应就坐标解密问题向国家有关部门,如国务院办公厅作专题报告,争取将该工作列为国务院办公厅督办事项,通过国家层面推动该工作;同时也要向军委联合参谋部测绘局、国家测绘局汇报以争取其支持,并提请国家测绘局修改相关法规,在征得军委联参保密局同意后,把类似机场这些设施的地标排除保密范围,这样机场的数据就不存在保密问题,该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解决。
现阶段民航PBN、GLS、ADS-B等航行新技术的应用基础都是GPS系统,坐标解密问题说到底是我们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担心国家安全假手他人。要想真正意义上既安全又高效地推进我国民航现代化发展,就必须要推进北斗导航系统在民航的应用,研发出适应中国民航发展实情、结合国际民航发展战略的中国民航导航系统。与此同时,也要加速推进国产大飞机等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我国民航产业能力的提升是推进坐标数据解密工作的技术保障和实力支撑。
四、 结语
近年来,世界民航大踏步发展,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中国民航在国际舞台要想拥有更大的话语权,更大的影响力,就应紧随国际步伐,不能闭关锁业。坐标数据解密是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的先行条件,是民航安全的基础保障,是与国际接轨的必要措施。希望能早日看到坐标数据解密工作有所进展,推进中国民航现代化、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宗峰. 民航航空器不安全事件检测及统计分析[D]. 大连理工大学, 2016.
[2]卢国盼. 基GIS的民用航空器搜寻辅助决策系统研究[D].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2016.
[3]刘玉红. 我国地理坐标系统对未来民航飞行安全的影响与对策研究[D]. 西安科技大学, 2008.
[4]刘玉红. 我国的地理坐标系统与航空安全[J]. 民航科技, 2007(2):146-147.
[5]秦智. 民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应用和实施介绍[J]. 2004中国北斗导航系统应用论坛, 2007.
(作者:王必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