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构建我国民航空管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刘芳子 编 辑:孙文瑾 2021-10-29 13:20:00

        

      摘要:“一二三三四”的总体发展思路指导下,本文围绕民航“现代化空管”和“绩效性组织”两大战略,结合国际民航组织(ICAO)全球绩效手册ATM绩效指标,运用相关性分析、层次分析(AHP)、经验评价等方法对影响空管发展的主要指标进行了筛选、重新构建和赋权,形成了一套涵盖安全、容量、效率、服务和管理5个性能领域(KPA14个关键指标(KPI)的空管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对十二五期间空管运行管理综合绩效进行了测算和对比验证分析。 

      一、 研究背景 

      (一)国内外研究背景 

      国际上关于空管评价指标的界定和量化工作起步早、内容较为全面,指标层数较多并且分解细致,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较大的客观性。其中比较权威的工作包括(1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发布的《年度绩效和职责报告》1中的绩效指标,包含安全(Safety)、增加系统容量(Increase System Capacity)、提供国际行业领导(Provide International Leadership)、组织机构良好运行(Organizational Excellence);DOC7210.56C《空中交通服务质量评估程序》2规定,空中交通服务质量评估需从运行差错和运行偏移的预防、团队协作、通信质量、客户服务/信息反馈四个程序来进行;(2欧洲航行安全组织(EUROCONTROL效能评估委员会1999年提出了空中交通管理效能十个主要的效能领域(Key Performance AreaKPA):安全、延误、成本效率、预见性、可达性、灵活性、飞行效率、可用性、环境和公平性3,4  

      国内民航业界关于空管评价指标研究主要聚焦在反映局部运行态势或具体专项评价,没有采用量化手段或仅用部分量化指标,对空管整体综合发展量化评价的研究工作尚未开展。已有主要工作包括:罗冠中等人基于人机环系统工程理论提出的衡量一个区域空管系统运行态势的指标5;于一等人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区域通用航空发展绩效指标,构建了由517个指标组成的区域通航发展评价体系6 

      (二)评价空管发展绩效的必要性 

      空管发展强调安全、保障量、服务质量、运行效率、效益、资源与社会的协调性等。空管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能描述和反映一段时期内空管整体发展的水平和状况,评价和监测一定时期内各方面发展的趋势和速度,综合测度空管发展各领域之间的协调程度。因此,评价空管发展绩效,对于发现不同时期发展中的短板,有针对性的制定不同阶段重点发展方向,增进管理品质,提高运行效率,促进协同发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与绩效考核指标的关系 

      发展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不同时期评价对象的发展水平,具有时代特征和阶段性,能充分体现这一进程的方向和目标,反映评价对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状况和进程。因此,不仅要评价当前水平,还应能评价长期发展水平,要充分预计指标的发展变化,具有长远性。绩效考核指标相对侧重静态考核,考核某一对象在某一时段内的一系列指标,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考核对象的业绩、能力和态度等进行的总结考核。 

      二、 空管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与我国空管发展战略衔接 

      空管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与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战略发展纲要(2016—2030年)7、民航空管系统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8密切衔接,客观评价空管现代化、绩效型组织两大战略实施效果并有针对性地指引空管战略发展方向。具体目标详见表1 

      1我国空管发展规划的性能指标及目标 

    领域 

    指标 

    目标(2030年) 

    目标(2020年) 

    安全 

    航空器事故 

    0 

    0 

    事故征候万架次率 

    2015 年降低90% 

    2015 年降低50% 

    空管差错万架次率 

    2015 年下降20% 

    2015 年下降5% 

    容量 

    航班运行保障能力 

    2015 年的3  

    2015 年的1.6 

    效率 

    航班平均延误时间 

    小于5分钟 

    小于8分钟 

    航班正常率 

    —— 

    80% 

    服务 

    每吨公里碳排放 

    2015 年减少10% 

    2015 年减少3% 

    航班空管服务满意度 

    逐步提高 

    逐步提高 

    航班运行信息 

    —— 

    及时准确 

    管理 

    单位航班空管保障成本 

    2015 年下降20% 

    2015 年下降10% 

    中小型装备国产化率 

    80%以上 

    实现装备国产化 

    大型装备国产化率 

    50%以上 

    实现装备国产化 

    员工职业自豪感 

    逐步提高 

    有所提升 

    员工满意度 

    逐步提高 

    有所提升 

    员工忠诚度 

    逐步提高 

    —— 

        

      2.国际空管发展绩效指标衔接 

      2016年国际民航组织(ICAO)提出全球绩效手册9ATM绩效指标,我国空管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涵盖ICAO全球绩效手册ATM绩效指标的内容以便进行对比分析(详见表2)。 

      2 ICAO绩效指标体系 

    准则层 

    指标层 

    准入性和公平性 

    不令人满意需求/整体需求 

    容量 

    全系统 

    空域 

    机场容量 

    成本效益 

    航班保障成本 

    总人工责任 

    效率 

    航班放行正常性 

    延误航班的平均离场延误时间 

    航班正常性 

    航班飞行延误时间 

    环境 

    航空器噪音 

    航空器燃油效率(每海里) 

    ATM服务低效率造成的有害排放 

    灵活性 

    飞行计划变动被拒绝的次数(每年) 

    飞行计划备选方案被拒绝的比例 

    全球互用性 

    ICAO标准和建议措施差异的数量 

    ATM界的参与 

    地区航空活动的有效预测比例 

    每年的规划会议数量 

    每年的实施会议数量 

    每年的运行会议数量 

    可预测性 

    延误成因的未知事件 

    安全 

    人员致命或严重受伤 

    航空器承受损坏或结构性故障 

    航空器失踪 

    安保 

    空管服务固定基础设施报的干扰数量 

    航空器直接非法干扰的事故征候数量 

    ATM系统容量降低的非故意因素 

        

      3.系统全面原则 

      空管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系统全面原则,既能反映单项业务发展水平,又能反映整体空管发展水平,各指标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4.科学合理原则 

      空管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要科学合理力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求与可能相统一且用较少的指标反映全面实质性内容指标具有稳定性和可比性含义明确相对稳定口径统一,以便纵向的时间序列对比和横向的区域间对比;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指标数值便于获取计算方法简便。 

      (二)指标体系构建思路和方法 

      本文所结构提的指标体系建设思路和方法如图1所示,具体方法如下。 

        

      1 指标体系构建流程图 

      依据我国空管战略发展规划和国际成熟的空管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指标备选库,并对指标做规模无关化和无量纲化处理。 

      1)相关性分析:通过计算两个指标间的相关系数,去除相关系数较大即反映的信息重复的指标,简化指标体系。 

      2)主成分分析:筛选各准则层内剩余的指标,本文选取第一主成分中因子负载绝对值大于0.9的指标和第二主成分中因子负载绝对值最大的指标。 

      指标体系框架 

      结合我国空管发展目标及空管业务统计调研情况,归纳分析民航空管发展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借鉴空管行业专家权威建议与一线空管行业实际需求,通过数理统计分析、专家研讨,最终确立了5个领域(KPA)的14个指标(KPI),如图2、表3所示。 

        

      2空管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领域 

      3 空管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总表 

    KPA 

    KPI 

    计算公式 

    指标意义 

    安全 

    1 航空器事故(次) 

    特别重大飞行事故数+重大飞行事故数+一般飞行事故数 

    反映空域单元的安全程度。 

    2 综合事故征候万架次率 

    (严重事故征候数量*权重1+一般事故征候数量*权重2/航班数 

    反映空域单元(或空管单位)可能存在的潜在的安全问题。 

      

    3 综合空管差错万架次率 

    (严重空管差错数量*权重1+一般空管差错数量*权重2/航班数 

    4 应急管理体系完备性 

    设备完备性*权重1+程序完备性*权重2+应急演练情况*权重3 

    评价相关空管单位对突发状况的应急保障能力。 

    容量 

    5 机场容量饱和度 

      

    从机场单位时间保障强度和持续时间两个维度评价机场的实际运行情况与机场最大服务能力的接近程度。 

    6 扇区容量饱和度 

      

    从单位时间扇区流量和扇区开放时间长度两个维度评价扇区的实际运行情况与扇区最大服务能力的接近程度。其中:扇区理想开放时间指一个扇区根据自身评估容量值完成保障额定航班架次所需的最少开放时间,它是从时间长度角度反映扇区的使用效率。 

    效率 

    7 航路管制效率(航路网络规划效率) 

      

      

      

    评价空管运行的距离效率。现阶段统计航班实际飞行距离有困难,暂以静态的航路规划效率为依据。 

    8 空管原因平均航班延误时间(分钟) 

      

    计算航班运行过程中与空管原因关系密切的滑行与飞行阶段,评价由于空管原因造成航班延误的平均时间。 

    服务 

    9 设备运行保障指数 

      

    其中:权重1+权重2=1;权重3+权重4+权重5=1 

    民航空管设备在种类和数量上已经跨上了新的台阶,设备保障能力明显增强。设备数量和种类的增多,按照AB类分类统计。 

    10 气象信息服务质量指数 

      

    评价气象信息的准确程度。 

    11 航空情报质量指数 

      

    评价航空情报的准确程度。 

    12 调查用户满意度 

      

    评价空管服务用户的满意度。 

    管理 

    13 单位净利润率 

      

    评估空管单位的经营利润情况。 

    14 全员劳动生产率 

      

    空管系统编制人员人均单位时间的生产量,暂以飞行距离计算。 

     

      指标赋权 

      权重反映的是单个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是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根据专家法,通过数据分析所得的阈值,将各项指标按阈值分到评分区间,打分后归一化得到的评语等级隶属度。本研究按照逐层确定指标权重,先确定安全、容量、效率、服务、管理5个维度的权重,再分别确定各领域指标相对重要性,进而计算出综合权重。 

        

      三、 实例分析验证 

      (一)十二五期间空管发展绩效测算   

      本文利用2011-2016年空管运行管理统计数据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测算,并通过与实际空管发展情况对比,验证指标体系是否切合实际、是否与官方评价及历史统计数据相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因测算的主要目的是验证并非精准分析,因此对于部分指标数据难以获取或处理困难等原因,本文采用选取部分小样本数据、静态数据等替代方法进行测算,例如:扇区流量数据选取一周数据,空间运行效率采用非直线系数进行替代等。测算结果如下。 

        

      3  “十二五期间空管发展水平评分 

        

        

      4  “十二五期间空管各性能领域发展水平雷达图 

        

      (二)评分结果分析 

      1.安全态势稳定向好。“十二五”期间,空管系统安全指标的分值逐年趋向最优。 

      2.容量态势没有改善。“十二五”期间,空管系统容量指标的分值先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后期稍有回升,但指标分值显示空管系统容量仍显不足。 

      3.效率提升动能乏力。“十二五”期间,空管系统效率指标的分值先是逐年提高,后又退回到“十二五”初期。空管系统保障航班总量不断快速增加,原先的效率提升思路和管理方法对一线运行单位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解决能力有限,有必要全面加强新系统和新技术的快速推广,革新和改变现存业务运行系统不适应发展需求的矛盾。 

      4.服务水平提升较大。“十二五”期间,空管系统抓好“真情服务”倡议,服务标的分值逐年提高表明在航行情报、气象服务和设备保障等业务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5.管理能力逐步提高。“十二五”期间,空管系统管理指标的分值先是逐年提高,后又略微退步。空管系统实施用工制度改革完善财务内控制度,综合管理能力“十二五”初期有显著提高,但管理能力继续提升出现桎梏,后劲不足。 

      (三)验证分析 

      通过对比《民航空管系统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民航空管系统发展回顾的结论,验证空管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有效性。对比验证结果如表4所示。 

      4 空管发展评价结果 

      

    《民航空管系统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十二五”空管系统发展水平评价 

    验证 

    安全 

    “安全态势总体平稳” 

    安全态势稳定向好。 

    总体符合 

    容量 

    “空域结构趋于稳定”;“可用空域资源严重不足” 

    容量态势没有改善。 

    总体符合 

    效率 

    “技术发展水平不高”;“建设项目不断推进” 

    效率提升动能乏力。 

    一般符合 

    服务 

    “服务水平稳步提高”;“设备保障基本完备”;“气象情报服务持续提升” 

    服务水平提升较大 

    总体符合 

    管理 

    “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内部管理机制不到位”;“安全、效率、效益统筹不够” 

    管理能力逐步提高 

    总体符合 

        

      四、 结论 

      空管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了一套涵盖空管系统的安全、容量、效率、服务、管理5个领域,14个关键绩效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具有系统全面性、合理可行性和量化递进性的特点,能够衡量我国民航空管各主要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通过评价十二期间空管发展绩效,并与空管发展实际情况对比,评价结果是与空管系统官方评价和统计数据相一致的认为空管发展绩效指标体系设置切合实际、总体合理。  

      参考文献: 

      [1]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FAA 2016 Performance & Accountability Report [R]. Washington DC: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2016: 39-60 

      [2]7210.56C, Air Traffic Quality Assurance[S]. Washington DC: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2009. 

      [3]EUROCONTROL/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2015 Comparison of Air Traffic Management-Related Operational Performance: U.S./Europe [R]. Washington DC: FAA/EUROCONTROL, 2016. 

      [4]Performance Review Unit. Performance Review Commission Performance Review covering the calendar year 2016 (PRR 2016) [R]. Brussels: EUROCONTROL, 2017. 

      [5]罗冠中,胡明华,张启钱.空管运行效率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2,2:99-102. 

      [6]于一,张凯.中国区域通用航空发展评价指数研究[J].中国民航大学学报,2014,32(6):42-47. 

      [7]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战略发展纲要[R],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2015. 

      [8]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民航空管系统“十三五”发展规划[R],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2015. 

      [9]ICAO DOC 9883. Manual on Global Performance of the Air Navigation System [R], Montreal: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 2016 

       (作者:刘芳子 中国民用航空局空中交通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