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际一流航空枢纽的丰富内涵

    杨学兵 编 辑:张薇 2021-10-30 23:38:00

      摘要:根据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部署,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是完成中央赋予民航这项光荣而神圣的历史性任务的前提和基础。“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 不仅仅是机场自身,而是各类民航主体跨界协作;不仅仅是航空运输,而是多种交通方式衔接融合;不仅仅是交通功能,而是经济社会发展承载平台;不仅仅是内部协同,而是面向全球网络重要节点;不仅仅是国内领先,而是全球航空枢纽的排头兵。 

        

      根据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部署,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交通作为率先突破领域之一。同时明确,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总体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为全面完成中央赋予民航的战略任务,首先就要深入理解“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丰富内涵,弄清楚“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是什么、不是什么,这是完成这项光荣而神圣的历史性任务的前提和基础。 

      一、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不仅仅是机场自身,而是各类民航主体跨界协作 

      航空枢纽一般可以作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从狭义看,航空枢纽主要是指航空公司开展枢纽化运营的机场。从广义看,航空枢纽是机场、空管、航空公司等航空运输单位,航空油料、航空信息、航空器材等航空保障单位,海关、边防检查、检验检疫等联检单位,以及其他各关联单位共同组成、跨界协作的综合体。 

      航空枢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各个子系统除了保持好自身运行,还必须与其他子系统协同运行,才能保证航空枢纽整体系统运行良好。因此,京津冀区域的航空运输单位、航空保障单位、空港联检单位以及其他关联单位,必须围绕“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总体目标,打破工作边界,实行跨界协作,为社会大众提供“真情服务”。 

      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主体包括京津冀区域民航和地方政府部门,京津冀各机场,京津冀空管部门,在区域内运营的航空公司,油料、航信、航材等航空保障企业,驻各机场海关、边检、国检等单位。《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将民航目标确定为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是对京津冀民航各单位提出的,需要戮力合心、协同作战,方能占领制高点。有人错误地认为,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只是京津冀区域内各机场的目标和任务。这种观点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极其有害的,是一定会贻误战机的。 

      二、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不仅仅是航空运输,而是多种交通方式衔接融合 

      航空枢纽是区位优势、设施规模、航线网络、空域运行、航空保障、综合交通、口岸通关和政策环境的综合体。从系统组成看,航空枢纽首先是航空运输的资源要素,包括跑道、航站楼、航线、航班、空域、油料、航信、航材等。但是,近些年来,特别是上海虹桥枢纽成功运营以来,我们越来越认识到,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已经成为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之必要条件。 

      旅客、货邮的目的地一般不是机场,而是要通过其他交通方式,到达其最终目的地。航空运输最突出的特征是快速,而旅客、货主对航空运输的期望值是存在惯性的,是会延续到飞机抵达机场后,中转至其他交通方式上。也就是说,旅客、货主对航空枢纽的需求,不仅是对航空运输的需求,而且包括对综合交通的需求。综合交通是航空枢纽运营效率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必然要具备国际一流的综合交通,航空运输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融合是核心要素。 

      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特别是民航与高铁的融合发展,极大地拓展了国际一流航空枢纽的辐射范围,为社会大众出行创造了更为高效快捷的条件和环境。在京津冀区域,北京新机场在规划建设之初,就确定了“五纵两横”的综合交通规划,高铁在航站楼地下设站,旅客能快速实现“垂直换乘”。首都机场正在规划通过轨道交通衔接高铁站,天津机场高铁站正在加紧建设,石家庄机场高铁站已经成功运营。 

      三、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不仅仅是交通功能,而是经济社会发展承载平台 

      航空枢纽除了具备交通运输这个基本功能,还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最为典型的就是流量经济,即以航空枢纽为平台,使之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节点,然后通过各种资源要素的整合重组,带动临空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区域经济调整结构、转型升级。 

      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总是与国际一流的城市相伴而生,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等世界级城市,都拥有世界级航空枢纽。一座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求规划建设航空枢纽,而一座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将会为国际一流的城市插上腾飞的翅膀,面向全球聚集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引导和推进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在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规划》,北京市与河北省合作共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以促进京冀两地深度融合发展。同时,北京市顺义区以“服务好机场,发展好顺义”为思路,围绕首都机场发展临空经济核心区,有效推动经济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天津空港经济区已经成功吸引空客总装线、大火箭等以航空制造、电子信息和精密机械等为特色重大项目。河北省明确提出“要发展临空经济,依托石家庄机场大力发展临空产业”。 

      四、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不仅仅是内部协同,而是面向全球网络重要节点 

      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首先就要整合京津冀区域内航空资源,进行更加合理的差异化定位,实现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从目前的发展趋势看,京津冀民航内部协同取得明显进展。区域内主要机场已经实现集中统一管理,机场群的空间布局呈现“双核双辅多节点”特征,即以北京两个大型国际枢纽为核心,以天津、石家庄两个区域性枢纽为重要支撑,以多个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为重要节点。航线网络正在以机场功能定位为基础,北京航空枢纽正在疏解非国际枢纽功能、增强国际枢纽功能,天津、石家庄等区域枢纽的特定航空市场正在形成。空域规划的“大终端区”建设和空域精细化管理工作不断深入。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规划不断完善。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注意到,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仅仅实现内部协同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放眼世界民航,在全球航线网络布局中谋求一席之地。据相关研究,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航空枢纽,经过多年的角逐,已经基本成熟和定型。而亚太地区、中东地区的国际枢纽之争,则硝烟正在弥漫。日本东京、韩国首尔、阿联酋迪拜、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等航空枢纽的国际竞争力都不可小觑。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宽广的全球视野,立足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立足于全球民航竞争态势,高瞻远瞩地明确提出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就是要求京津冀民航不仅要在国内成为发展样板,更要成为全球航线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全球化战略。 

      五、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不仅仅是国内领先,而是全球航空枢纽的排头兵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京津冀区域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根据法国经济地理学家戈特曼的研究,全球已经形成以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芝加哥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我们不难发现,世界级航空枢纽总是与世界级城市群相伴而生,肯尼迪、希斯罗、成田、奥黑尔等航空枢纽耳熟能详,在全球五大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同样离不开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要加快形成高效便捷的空中大通道,为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民航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我们已经具备成为全球航空枢纽排头兵的条件和实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新机场是强调指出,新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必须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这使航空枢纽的地位和作用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京津冀区域打造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指明了方向,包括北京新机场在内的京津冀航空枢纽,不仅要成为我国民航发展的领头羊,更要成为世界民航发展的排头兵。 

       综观以上五个层面,“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不仅仅是机场自身,而是各类民航主体跨界协作;不仅仅是航空运输,而是多种交通方式衔接融合;不仅仅是交通功能,而是经济社会发展承载平台;不仅仅是内部协同,而是面向全球网络重要节点;不仅仅是国内领先,而是全球航空枢纽的排头兵。我们必须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国际一流的航空枢纽”丰富内涵,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中,更好地完成中央赋予民航的历史性任务。(杨学兵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理查德·德·纽弗威尔等,高金华等译.《机场系统:规划、设计和管理》[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6 

      [2]吴良镛.《京津冀地区城乡空间发展规划研究三期报告》[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杨学兵.从多机场系统看京津机场协同联动发展[N].中国民航报,20141114日头版 

      [4]杨学兵.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J].《中国民用航空》,2016,4 

      [5]杨学兵.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基本范畴辨析[J].《中国民用航空》,2016年第12 

      [6]李艳伟、杨学兵.京津冀航空枢纽国际竞争力研究[J].《综合运输》,2017年第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