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基于预算绩效评价的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黄聪 编 辑:张薇 2021-10-31 16:23:00

      摘要:加强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对促进行业院校发展意义重大。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基础,分析当前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论述在民航院校开展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评价的意义及作用,提出建立基于资产智能管理平台的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建议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突出评价结果运用,实现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统一。 

      关键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固定资产;资产智能管理平台 

        

      近年来,随着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先后制定了(或修订)预算法、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与具体准则)等法律法规,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行为及会计核算进行了系统规定,预算绩效管理也得到了逐步重视强化。在行政事业单位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水平、增强单位支出责任,进而提高公共服务质量、优化公共资源配置、节约公共支出成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社会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民航院校是我国民航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行业发展培养各类人才的重任,现行体制下其主要经费来源为财政拨款。民航院校固定资产主要形成途径是公共财政预算分配,是民航院校科研、教学、行政各项工作基本物质基础。随着民航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民航院校固定资产数量、质量、结构上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在实际管理中同时也存在重账务轻实物、资产空置浪费、缺乏共享机制等显著问题。因此,建立与预算绩效评价相结合的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强化民航院校固定资产全流程的管理与监督,实现存量与增量的相互制约、相互优化,是提高民航院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基本概念 

      预算绩效指财政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 ,即相关组织实施预算行为产生的效益和效果。 

      预算绩效管理指在预算管理中引入绩效理念,在关注预算投入同时重视预算产出,将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绩效评价及结果应用纳入预算编制、执行、考核全过程,以提高政府资金配置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为目的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预算绩效评价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指标及标准,对预算使用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开展的整体评价。 

      固定资产指政府会计主体为满足自身开展业务活动或其他活动需要而控制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 

      固定资产管理指对固定资产的计划、购置、验收、登记、领用、使用、维修、报废等全流程的管理。 

      二、理论基础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表明,加强包括固定资产预算绩效在内的部门预算绩效评价尤为迫切,特别是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调整优化关键阶段,如何充分发挥预算绩效评价作用,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转、高效服务的关键。开展民航院校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评价,不仅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丰富预算绩效理论的重要方法,有着广泛的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要理论来源,其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是现代公司治理的逻辑起点,旨在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激励不相容等问题。在公共管理领域,政府和公众之间、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均存在委托-代理关系,科学高效的开展预算绩效评价,是财政资金委托人(部门)对受托人(部门)完成代理任务而开展的重要考核手段。在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不仅存在财政部门和民航院校资金上委托代理关系,在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也存在实物上委托代理关系。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纷纷借鉴私营领域管理经验,在公共管理领域开展了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的政府改革运动,旨在运用市场手段,克服官僚主义弊端,打造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和效率政府。在公共管理领域(项目)中推行预算绩效管理,充分符合新公共管理理论建立廉洁、高效、透明政府的要求,能更好地促进政府部门开展行政管理,提高执政水平。我国民航院校收入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其固定资产形成也是财政资金转换的结果,在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实行绩效评价充分体现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本质要求。 

      (三)公共产品理论 

      该理论主要观点认为纳税人向政府纳税和获得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是对等原则,本质上体现为“价格”关系。纳税人缴纳税收,是在向政府“购买”相关公共产品。该理论同时认为,“税收价格”的支付者拥有“消费者主权”,即纳税人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拥有相关决定权,涉及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规模、数量、质量等多方面。政府预算制度起源及本质也与此相关,对预算开展绩效管理从而实现对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成本的约束是公共产品理论的重要内容。对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的资金约束和效率约束,既是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是公共产品理论在固定资产管理理论中的重要运用。 

      三、当前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预算管理协同欠缺 

      财政部相关文件已明确规定固定资产管理应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有效结合。由于目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不完善、部门职责不清晰、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仍存在重账务轻管理问题,并未形成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协同机制,也未达到以存量制约增量,以增量调整存量的动态管理目的。实际工作中,个别民航院校还存在仪器设备重复购买,买后不用或很少用的情况,特别是一些特殊仪器设备使用率极低。例如某院校曾购进一批电工电子实验装置,年使用率仅4%17%,经济资源浪费严重。 

      (二)民航院校固定资产预算绩效管理效果欠缺 

      由于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未能与预算管理有效协同,固定资产预算绩效管理也存在系列问题,未能充分发挥预算绩效管理的作用,导致预算绩效管理过程形同虚设。一是固定资产预算绩效目标设定不科学。民航院校固定资产涉及科研、行政、教学等多个方面,各项固定资产绩效目标缺乏统一设定;同时在申报过程中偏重于采购需求陈述,意在争取资金,对绩效目标设定存在随意性,往往导致预算绩效目标可操作性不强。二是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过程跟踪不及时。由于民航院校绩效管理部门人手紧张、资产数量庞大等因素,对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过程跟踪往往欠缺。三是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考核偏形式。由于民航院校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考核实际操作往往走过场,并没有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实际中往往缺乏预算绩效考核不过的情形,不像美国及时把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制成“红绿灯等级评分卡”予以向社会公布。四是固定资产预算绩效结果欠运用。由于实践中民航院校绩效管理工作仍处于实践完善中,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与具体追责更是较为少见,往往是一评了之,束之高阁,预算绩效结果缺乏有效应用。 

      (三)民航院校固定资产共享机制运用欠缺 

      由于预算绩效管理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民航院校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如何充分利用关注不高,注重采购轻视管理的情形在实际中较为常见。固定资产采购完毕交由使用部门具体使用之后,由于物理位置、管理协调、责任心等多方面因素,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大多时候并不掌握具体使用详细情况,存在闲置、利用程度低等情形。例如某民航院校资产清理发现,部分大额仪器设备(每台金额大于10万元)使用率小于50%,闲置问题严重。目前几所民航院校固定资产实行分级管理,但是由于利己主义、官僚主义等因素存在,院校各部门各自为政,缺乏实质上跨部门合作,加之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也未能及时显示设备使用情况,固定资产使用共享在实际中也较为少见。据某民航院校反映,仅极少数仪器设备对校外开放,且开放时间非常有限。 

      四、构建基于资产智能管理平台的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是现代公共管理的重要理念与主要方式。目前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大程度上与民航院校缺少或未严格执行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评价相关。民航院校要加强基于资产智能管理平台的固定资产绩效评价体系建设,充分借助信息手段,运用科学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切实开展绩效评价工作。 

      (一)创建民航院校资产智能管理平台 

      针对目前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开发资产智能管理平台,实现民航院校固定资产全程动态管理,使相关用户(校内校外)可通过平台及时查阅监督民航院校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确保民航院校固定资产配置使用透明化、阳光化,打造成为高效资产配置的 “公物舱”、绩效评价的“监视器”,这是解决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不对称进而解决利用效率低下的关键。实践中,可以由资产管理部门牵头主导,财务、信息技术部门及校内各使用部门参与,参考企业常用的ERP系统和采购管理系统、大型仪器共享平台、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等,通过集成供应链、资产、财务管理等模块来实现智能管理,完善资产登记和反馈系统,确保资产信息准确、完整并具有时效性,最大限度实现资产信息公开,实现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一体化,确保国家公共资源共享与充分利用。 

      (二)细化民航院校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评价内容 

      资产智能管理平台能解决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信息不对称和管理操作的问题,属于“术”的层面,要想从“道”的层面解决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难题,还待强化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评价,首要是完善绩效评价内容。一是完善民航院校固定资产配置标准。科学的固定资产配置标准是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评价的前提,有关部门要完善民航院校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做到科学分类,共性个性统一。二是完善民航院校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有关部门要制定反映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特别是资产使用、资产效益、资产闲置等情况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完善折旧管理和具体产出指标,赋予科学合理的权重分值。三是民航院校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评价内容要与资产智能管理平台结合,特别是评价内容的可视化界面智能处理,增强评价内容可比性、生动性、科学性。 

      (三)优化民航院校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评价方法 

      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评价方法完善的重点在于充分结合资产智能管理平台,突出提高评价效率,实现资产管理与流程控制结合。一是民航院校绩效管理部门通过资产智能管理平台,对业务部门更新固定资产、增加同类固定资产、维修现有固定资产等方面的申请及职能管理部门决策审批等前期环节跟踪关注,特别要针对具体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预算绩效目标设定等方面充分发挥事前监督指导作用。二是民航院校绩效管理部门通过资产智能管理平台,紧盯预算执行率指标,对采购环节中的采购效率、支付效率开展事中监督,确保经过论证审批的资产采购能高效完整执行,这既是加强资产管理的需要,也是强化预算执行的需要。三是民航院校绩效管理部门通过资产智能管理平台,在使用环节中紧盯资产使用效率指标评价具体业务部门的使用绩效,结合业务部门最初采购申请、职能部门审批内容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必要时引入第三方开展独立评价,确保预算绩效评价独立、公正、有效。四是民航院校绩效管理部门通过资产智能管理平台,在处置调剂环节中充分利用大数据理念(工具)进行绩效评价。 

      (四)强化民航院校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运用 

      构建基于资产智能管理平台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关键在于评价结果在民航院校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以此促进民航院校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水平提升,特别是推动固定资产绩效评价将预算支出与资产智能管理平台建设成果结合起来,促使资产使用与预算支出挂钩,达到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统一。例如民航院校与各院系(部门)负责人签订固定资产委托监管责任书,考核结果纳入到个人业绩考核评价,并与院系预算经费相连,就是强化固定资产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在资产管理各个阶段,绩效管理部门要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业务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并根据相关绩效评价结果,对上述部门及相关责任人开展追责工作,充分利用资产智能管理平台,发挥绩效考核的“大棒”作用,将资产的静态管理转化为动态管理,阶段性控制转化为全程控制,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五)深化民航院校资产预算管理 

      资产预算是强化民航院校固定资产领域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方法,是连接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桥梁,特别是建立在科学的资产配置定量标准上的资产预算,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即预算管理引领资产管理,资产管理促进预算管理,两者统一。目前部门预算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年度报告均能够反应民航院校固定资产存量信息,但由于缺乏严谨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报告和预算绩效评价,使得资产报表信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未能充分发挥作用,部门预算实质上简化为调节经费分配与控制经费增长的手段,客观上造成民航院校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脱节,导致固定资产管理粗放,使用效率低下。完善资产预算工作,通过引入成本费用理念和预算绩效管理,使校内各使用部门认识到资产预算的深刻意义,不仅关系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果,还关系本部门及个人绩效考核,进而重视、完善资产预算,构建包括资产预算编制、资产购建及日常使用、调剂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达到合理控制增量,优化利用存量,从而提高民航院校固定资产利用效率。(黄聪 民航广西监管局) 

        

      参考文献 

      [1]牛述芳.高等院校科研经费管理机制研究[J].财会研究.20122. 

      [2]许清.浅谈事业单位项目经费的精细化管理[J].财会通讯.20122. 

      [3]陈育红.关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探索[J].投资理财.2014 

      [4]杨璐.基于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民航院校财务管理策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