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机场枢纽建设浅析
摘要:作为中部的千万级机场,长沙机场近年发展迅速,但与中部竞争机场仍存在一些差距。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下,长沙机场需要实施枢纽建设战略,避免可能陷入的行业竞争边缘化境地,促进省内经济的发展。本文从能量辐射区、经济资源、旅游资源和机场运量资源分析长沙机场枢纽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了长沙机场枢纽建设的优势和薄弱环节,最后做出战略分析总结。
一、现状分析
长沙为湖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技、金融和信息中心,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城市。目前长沙市针对城市道路主要拥堵路段及节点,筛选了31条道路开展规划方案设计,将南北横线、京港澳西线与长攸高速合围区域规划为快速路网,形成以快速路、快捷路、主要主干路为骨架的交通等级结构。
长沙机场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城中心东部,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平坦且广阔,依托省会城市西安,全球百强机场之一,是中国中部地区枢纽,连接东西南北各大城市,在全国航线网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长沙市作为中部地区的重要经济商业为主工业为次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者和游客,有着很大的国际航空运输需求和商机。当我国经济开始全面发展时长沙市作为中部中心城市,和南东部的大型城市合作越来越密切,协助西北部地区发展也起着至关作用,在中部经济区的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长沙机场1989年建成通航中国十二大干线机场之一,开通了直达国内外90多个大中城市的130余条航线,先后开通了长沙—香港、长沙-台北、长沙—首尔、长沙—新加坡、长沙—澳门、长沙—曼谷,长沙—洛杉矶等重要航线。从国内中部看其交通路线覆盖,北连武汉北京等大城市,南连昆明广州等大城市,东连上海福建江苏等,西连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型城市,而长沙黄花国际就是最重要之一的枢纽机场。内观机场附近距离长沙城区约为22公里,处于城中心东部区域,机场有T1、T2航站楼,出租车和大巴站台设立在T1航站楼的2楼,机场外道路直通人民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长永高速,和国道,1楼设有停车场,停车出口直达公路转盘,通过转盘缓清交通压力再汇入高速和国道公路。T2地下一层于2015年同城市中心高铁,城中心直达机场,时间为20分钟左右,且城中心高铁出口与长沙火车站直接相连,从而搭起和全市主火车站联系,加大交通网,更加方便机场人口交汇,大大提高机场自身与外界交通运输能力,也使得周边区域交通能力随着上升提高,促进发展、便利。
图1 长沙机场交通现状示意图
二、发展前景和目标
湖南省人民政府在优化现代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同时,已经提出了加快推进长沙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构建以长沙机场为中心的中部机场群,促进本省民航业加速发展,与郑州、武汉争夺“形成中部地区航空枢纽”这一目标。
根据《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总体规划》,近期2020年按满足年旅客吞吐量 33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8万吨、年飞机起降26万架次进行规划;远期2040年按满足旅客吞吐量7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80万吨、年飞机起降55万架次进行规划控制。规划在现有航站区及新航站区之间设置两个下穿通道。近期规划客机位77个,其中近机位53个、远机位24个,其它各类机位88个,其中货机位21个,公务机位19个,除冰机位18个,维修机位12个,航空公司过夜机位18个。
机场已经超负荷运行两年,双跑道运行后,到2020年,可满足每年31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24.4万架次飞机起降、货邮吞吐量32万吨的运输需求。此外,A380等大型远程运输机也可在长沙备降。2017年年底,长沙机场将开工建设T3航站楼,二期货站楼将于8月底投入运营。2018年底,第三跑道将开工建设。到2030年,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将建设成为满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5万吨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
图2 长沙机场“十二五”三大生产指标变化示意图
图3 长沙机场国际航线示意图
三、长沙机场枢纽建设的基础
(一)长沙机场能量辐射区
机场的能量辐射区是指机场的有效覆盖区域,包括直接服务区,直接能量辐射区和间接能量辐射区。直接服务区为机场相对独有,具有天然垄断性质的区域;直接能量辐射区为机场通过地面交通可以覆盖和获得客货运量资源的区域;间接能量辐射区为通过航线网络的衔接,使机场能够承接不以该机场作为始发或最终到达地的运量,从而使其服务间接覆盖的区域。
随着长株潭城市群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长株潭城市群成为长沙机场的直接服务区,长株潭城市群集中了湖南省43%的经济总量,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GDP约为12548亿元,常住人口近1425万人,进出口贸易约为177亿美元,FDI约为62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34392元。
鉴于长沙周边城市方便的地面交通设施,考虑周边机场发展状况,可以将3小时车程的区域认定为长沙机场的直接能量辐射区,即通过竞争可覆盖的市场区域,具体包括衡阳、邵阳、娄底、常德、益阳、张家界、岳阳以及江西部分地区,如新余、萍乡和宜春等。从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分析,长沙机场3小时交通圈辐射区域的经济总量占湖南省、江西三市GDP总量的46%,2015年的GDP约为15054亿元,常住人口近4441万人,进出口贸易约76亿美元,FDI约为28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24473元。
长沙机场位于航空运量集聚区的中南部,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在东西向、南北向中转市场占有明显优势。与经济发展相对应,我国80%以上的航空运量集中在东部、东南部和中部地区。根据湖南省机场统计数据,长沙机场在华东和西南间的中转最为丰富,绕航率在30%以下的城市对达到973个,这些城市对构成长沙机场的间接能量辐射区。
(二)长沙机场区域经济资源
区域经济指标是直接影响到机场能量辐射区航空市场资源规模和质量。有研究表明,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航空产业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辅相成关系。根据湖南省年鉴统计,选取“十二五”长株潭城市群GDP增长情况进行分析,如下图:
图4 长株潭城市群“十二五”GDP增长情况
图5 “十二五”长沙机场旅客、货邮吞吐量与长株潭城市群GDP的关系
从图中数据可知,湖南省航空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湖南省经济快速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长沙机场“十二五”期间的旅客、货邮吞吐量与长株潭城市群GDP的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9799、0.6305,说明GDP与民航旅客、货邮吞吐量之间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
(三)湖南省旅游资源
近年来湖南省旅游业发展迅猛,在本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日益突出,根据湖南省年鉴统计,2011年至2015年湖南省旅游总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8%,高于“十二五”期间全国旅游总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水平,如图:
图6 湖南省“十二五”旅游总收入增长情况
201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达3712.91亿元,为2011年的2.08倍,与全省GDP的比重为12.85%,如图:
图6 湖南省旅游总收入占GDP份额变化情况
表1 2015年中部各省旅游主要经济指标对比表
省份 |
入境旅游 (万人) |
旅游创汇 (亿美元) |
国内旅游人数 (万人次) |
国内旅游收入 (亿元) |
湖南 |
226 |
8.58 |
47104.68 |
3659.96 |
湖北 |
312 |
16.8 |
50712.11 |
4206.02 |
安徽 |
445 |
22.6 |
44402.33 |
3980.50 |
河南 |
268 |
6.23 |
51632.01 |
5035.29 |
江西 |
172 |
5.67 |
31134.47 |
2615.17 |
湖南在中部五省所占份额 |
15.9% |
14.32% |
20.9% |
18.8% |
湖南在中部五省排名 |
4 |
3 |
3 |
4 |
在中部5省中,湖南省旅游的主要经济指标处在中等水平,旅游经济相对较强,但与中部其他城市相比,仍然不具备优势,湖南省未来将着眼于产业结构的优化改造。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战略背景下,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旅游业和文化将成为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特别是以长沙为龙头的长株潭地区对航空运输的促进和需求将越来越大,长沙机场不但能够在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获得航空运输发展的巨大契机,而且能成为全省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发动机。
(四)长沙机场运量资源
2016年长沙机场全年旅客吞吐量为2130万人次,超过中部机场武汉和郑州,在中部机场中排名第1,在全国千万级机场中位列第13。如图7可以得出,长沙机场国内、港澳台和国际航线数量在中部地区均处于中等水平,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但机场连通性指数和连接国家/地区数量较低,说明目前机场枢纽性功能有待提高。
图7 2016年中部三大机场枢纽能力指标对比
表2 2016年中部三大机场规模与保障情况
|
航站楼数量 |
跑道数量 |
高峰小时架次 |
日均过夜飞机数量 |
长沙 |
2 |
2 |
39 |
31 |
武汉 |
3 |
2 |
45 |
31 |
郑州 |
1 |
2 |
49 |
33 |
从机场的规模和保障情况来看,长沙机场的硬件设施为其今后的枢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基础,高峰小时架次和日均过夜飞机数量相对较低,这是由于近年来运力投入不足等原因,长沙机场的发展速度已经落后于武汉和郑州机场。长沙机场的国内旅客运量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分布趋于均衡,显示出中部地带拥有发掘全方位航空运量资源的巨大潜力,多家航司在长沙经营中转联程航班,用实践证明了长沙机场承东启西、贯穿南北的良好衔接能力以及开发中转运量的潜力。
四、总结
通过分析,鉴于优越的地理优势、政策资源和市场资源,长沙机场在建设和发展中部航空枢纽的条件上有一定优势。中部枢纽是国家航线网络结构的主要支撑点之一,也是中部各省建设航空强省的可能性所在。长沙机场应按照中部枢纽的战略定位和有竞争性的实施方案,利用好已有的基础设施,开发有潜力的市场资源,早日实现航空强省的愿景。 (石剑 昆明航空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data.variflight.com[Z]
[2] 湖南省统计局.湖南省统计年鉴[J]
[3] 中国民航局.2011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Z],2011
[4] 中国民航局.2012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Z],2012
[5] 中国民航局.2013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Z],2013
[6] 中国民航局.2014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Z],2014
[7] 中国民航局.2015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Z],2015
[8] 谢羽,谢泗薪.中国民航机场基于城市群发展的战略设计-长沙
国际机场与长株潭一体化案例[J].华东经济管理,2011(4):35-39
[9] 朱有志,张胜军.湖南临空经济区的战略定位与产业发展-以长
沙黄花国际机场为例[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3):7-10
[10] 刘明.构建枢纽机场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2):1-4
[11] 湖南省民航中长期发展规划[Z]
[12] 湖南省“十三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