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易经智慧 确保安全履职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近年来,中国民航日益发展壮大,为从业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这一切都建立在安全根基稳固的基础上。安全管理有我们熟知的SHEL模型,其中的核心要素是人,如果每个人都能安全的履职,我们的安全基础就将稳固,因此也可以说,民航的安全是建立在每一个从业人员安全履职的基础之上。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并存的学科,安全管理也不例外。可以借鉴SMS科学管理体系,以SMS的四大支柱为平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则安全履职就有了制度和思想的双重保障,从而更好的落实民航"一二三三四"新时期总体工作思路。
一、引言
我们都希望生命光辉灿烂,希望健康长寿,追求幸福美满。然而,这一切没有安全作保障,顷刻之间可能化为乌有!所以安全的重要性无需多言。我国勤劳智慧的古代先贤,在征服和利用自然,追求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不断探索并积累了宝贵的安全经验。远古之时, 燧人氏“钻木取火,以化腥臊”,为了百姓“安食”;有巢氏“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为了百姓“安居”;大禹治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为了百姓“安全”。安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民航人永恒的主题。这些安全智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作为视安全为生命的航空公司的员工,应该充分汲取先贤们的智慧,以切实保证每个人的安全履职,促使民航固本强基,稳健行远。
履职的含义,就是从事某项工作,安全履职,就是在履职过程中要确保结果的安全,不产生不良后果,没有后患等,是每个人履职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对于安全生产岗位,安全履职就是要确保工作所涉及的流程环节的各项工作符合规定要求,保证下一环节的输入安全。对于四涉(涉机、涉票、涉运、涉航)工作岗位,安全履职重在依法依规,不让组织蒙受损失,不让自己身陷囹圄,等。因此,安全履职是个非常宽泛的课题。如何才能有效的做到履职的安全呢?笔者以为,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并存的学科,安全管理也不例外。可以借鉴SMS科学管理体系,以SMS的四大支柱为平台,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则安全履职大愿可成。
二、将易经智慧融入SMS四大支柱,确保安全履职
笔者曾作为质量体系管理专业人士,有幸全程参与了东航安全管理体系(safet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SMS)试点建设工作,对安全是什么,风险如何管控等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SMS是一个系统的、清晰的和全面的安全风险管理方法,它综合了运行、技术系统、财务和人力资源管理,融入到公司的整个组织机构和管理活动中,包括目标设定、计划和绩效评估等,最终实现安全运行和符合局方的规章要求。SMS建成投入运行至今,在安全管理、风险管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安全管理由四大支柱支撑,分别为政策、风险管理、安全保证和安全促进。这四大支柱是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而《周易》,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因此,本文尝试分享别样的安全履职思路,以资参考。
(一)视政策如心锚,应修己安人,守经达权
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要求:所有的管理体系都必须明确政策、程序、组织结构以实现目标。显然,确保安全是场硬仗,一场阵地战,系统战,持久战。就如2017年东航安全硬仗的名称一样:强系统、提能力、补短板,全面加强安全管控。《周易》有着独特的安全意识、安全范畴、安全原则、安全思维,可以说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反映最深刻安全哲学理念的书。其包括万有,孕育深宏,其义蕴精湛的哲学命题“一阴一阳之谓道”贯穿始终,它体现着丰富、深刻的阴阳矛盾思想,因此,对政策的理解也要坚持辩证的思考。
“安全”二字,对民航从业人员来说,是耳熟能详的词汇,但入脑更需要入心,在内心深处扎下安全这个心锚,做事之前首先就要想到安全二字。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管好,然后使与自己一块的人感到“安”,作为管理就算是上了轨道了。“全”的哲学要义是全面和适当,要求维度限量。过与不及,皆不可取。从管理哲学的应用层面来说,安全心锚一旦扎根,就要注意宽严相济,太严别人不安,太松自己不安,关键是把握好度,方能与人安之若素、与己安之坦然。修己安人,注重的是修己以安人。
国人历来都是很有自主性的,也聪明,又喜欢取巧,对自身和身边的小伙伴们有了这个认识之后,就会明白做到安全履职,必须要 “守经达权”。经即政策,权乃变通。有经无权的人太固执、太呆板,难以应对日趋复杂的工作局面,而有权无经则又容易缺乏常道共识,变成“三拍”干部,悔不当初。可见,守经达权,是动态的管理哲学,其要义是原则下的灵活,灵活中还须坚持原则,即“权不离经”。总之就是以人为本,施行人性化管理。“权”后往往还要一个“限”,否则就会出乱子,特别是权力的掌握与运用,要有界限、有监督才行,以防“触红线,探底线”。
政策是定好的,人是活的,不逾矩,不僵化,方是正道。
(二)视风险管理为常态,应安不忘危,防患未然
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定义:风险管理是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水平或其以下,安全管理体系的风险管理是以系统安全过程模式为基础的。运行一旦开始,风险无处不在,因此,安全也可以说是永远在路上。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被后人称为“忧患之学”,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安全智慧,充满了强烈的忧患意识,论述了安危、存亡的辩证关系和安不忘危的安全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居安思危、思患预防的优秀传统。万事万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循环往复,周行不殆,安和危、存和亡亦是如此。深契易经之要义的孔老夫子也说:“危者,安其位者也……”,《系辞传下》说:“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同样,在工作中,一切都顺利的时候,危险会悄然来临,诸多不顺的时候,更是危险来临的征兆,因此要时刻警醒,丝毫不能麻痹大意。有句名言如是说: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要以疑惑的心态、全新的目光、如同第一次履职那般看待日复一日的工作。实际工作中,事前、事中、事后均会有可能发生导致事故的人为差错、设备缺陷、异常等事件,因此,每个经手的工作环节,都要确认、确认再确认,养成事前充分的准备,事中精准的实施,事后完整的收尾的良好的工作习惯。
风险无处不在,安危相生相伴,我们要时刻警醒,灭危险于萌芽,方能化险为夷。
(三)视安全保证为屏障,贵在正确履职,令行禁止
安全管理体系明确指出:风险控制措施被确定后,运营人可利用安全保证功能,确保风险控制措施持续被执行并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持续有效。这提示我们,光知道了还不行,还得行动。
人的职能在于改造、协调世界,使之适应人类社会的发展。那么,《周易》是怎样强调发挥人的能动性的呢?首先,人要具备两种精神:一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一是胸怀博厚的精神。乾坤两卦《象传》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谓,天道刚健,君子应因此而仿效,奋发图强,顽强拼搏,永不止息;地道厚实、温顺,君子应胸怀宽广,能包容不同的人事物。这两种品质是中国人的哲学精神,一刚一柔,刚柔并济,以此来改造、协调世界,以达“往来不穷谓之通”的境界。
《易经》由六十四卦组成,就如何正确履职而言,卦序中第十卦的履卦给出了答案。履卦上卦为乾,为天,下卦为兑,为泽,上天下泽,如图2-1所示。从卦象看,履职好比在汪洋大海中划着一条小船,是充满着凶险和不确定性的旅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就来自此卦。其卦辞曰:履虎尾,不咥人,亨。也就是说履职好比踩着虎尾巴,老虎不咬人,这才叫吉利。履卦的六爻好比履职的六个变化阶段,从初入职场到职场老司机的路,将会走过很不寻常的历练之路。
图2-1 履卦
初九爻辞:素履,往无咎。即抱着朴实的心态去履职,不会有什么过错。这告诫我们,新入职场的员工,对从事的工作,来不得半点侥幸,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学习成长。
九二爻辞:履道坦坦,幽人贞吉。履职要走光明正道,否则迟早都是要还的。显然,在职场所做的一切,都要放在阳光之下,不要抱以私心私欲,任何时候,都要经得起检查。
六三爻辞: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即眼睛不好还要用它来观察,脚跛了还去走路,显然不会有好结果。这就提醒我们不要逞能,做超出自身能力的事。行就是行,不行也要主动承认,小马拉大车,负重过大,会非常凶险。如一种说法叫拐棍机长,二把刀飞行员等。
九四爻辞:履虎尾,愬愬,终吉。即踩着虎尾巴,但能遇险知惧,最后仍吉利。 这就告诉我们,在不得不从事危险工作的时候,要做到胆大心细,转危为安。
九五爻辞:夬履,贞厉。即行为急躁莽撞,卜其行事有危险之象。不经一事,不长一智。一般在此阶段的人员,都是有一定经验之后志得意满的同志,尤其要引以为戒。
上九爻辞:视履考祥,其旋元吉。即行为审慎,遇事周密反复地考虑,大吉。这是我们从业人员追求的最高境界。
因此,我们要好好去领悟履卦的含义和六爻的演变规律。不忘初心,稳健行远。当然,如果初心不良,最好回头是岸。
很多时候,我们管理者,都要带团队协同作战,这时候头脑中要能想到师卦,师卦是《易经》六十四卦的第七卦,地水师,解释了团队管理的一般规律。初六爻辞开宗明义的指出:师出以律,否臧凶。整军出战全凭纪律,不遵守纪律就会有凶险。这其实告诉我们,在一个组织内,要建立健全规章,并要树立遵章守纪的铁一般的纪律,否则,队伍就难以管理,凶险会随时来临。
安全保证是建立在能力和意识基础上的一场硬仗,我们要培养能力,积累经验,遵章守纪,方能为安全履职保驾护航。
(四)视安全促进为习惯,贵在见微知著,齐抓共管
安全管理体系提出希望:运营人必须用支持良好安全文化的活动把安全作为核心价值进行促进。我们常说:“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死人,文化管人,管活人。”《周易》上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它的意思是按照人文来进行教化,我国文化一词就是从这儿来的。文化是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的集合。由于人们的思维、认知、价值观、政治倾向、经济地位及所处环境存在差异,所以对安全的认识和理解就必然不同,各自形成的安全观的内涵也有极大的差异。这就导致不同行为造成的后果对不同的个体的触动就有显著不同,因此极有必要设立统一而清晰的红线和底线。同时要清楚的认识到,同一个指令、要求、现象对不同个体造成的影响和行为会有所不同,带来的可能后果也会不同,作为个体而言,要清晰的理解组织的需求,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调整。对于管理者而言,要具备卓越的洞察能力、预测能力,也就是见微知著的能力。
“见微知著”也就是见小而知大。小是征兆,大是彰显。《周易·系辞下》说:“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几”是事物变化的极为微妙的征兆,从一些微妙的征兆中,可以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吉凶前景。比如,看到一贯守时的人迟到,一贯尊师重长的人变得轻狂,等,就非常有必要在看到这种征兆后,立即“见几而作”,采取相应的行动,而不再观望等待。“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这种能从事物微妙的状态看出事物未来彰显状态的君子,是值得人们信赖的人。这就是《周易》的“见微知著”的思想。类似的提法《周易》中多处可见。如坤卦初爻辞:“履霜,坚冰至。”从早晨脚下踩着霜,就知道冰天雪地的冬天就要到了。
安全促进是文化对安全的促进,它建立在每个人核心价值观基础上,每个从业人员要对各类异常情况保持足够的敏锐,具备见微知著的意识和本领,在组织内形成齐抓共管的安全文化。
三、《航空港》一书的案例解读
前不久看了阿瑟·黑利名著《航空港》一书,内容是记录了某一个暴风雪从傍晚六点半钟到翌晨一点半,在前后不过七个小时里,林肯国际航空港面临一个个突发事件的威胁,暴风雪对机场运转的妨碍、环保人士示威造成的混乱、骗保自杀者对航班的威胁,机场人员之间的勾心斗角,灾难一步步靠近又成功化解的故事。全景的展示了机场、旅客、航空公司在运行链条中的关系。
其中的D. O.格雷罗炸机情节尤扣人心弦,之所以其能穿透整个保证链条,成功引爆炸弹,就和每个具体岗位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关系密切。D. O.格雷罗是破了产的建筑承包商,铤而走险,带了炸药,乘飞机去罗马旅行,准备与飞机同归于尽,企图为遗孤取得一笔事先购买好的巨额保险金。他出发当晚,先是到市区候机楼办理了值机手续,值机员看到他飞国际航班竟然没有带行李,仅随身一个公文包,觉得很诧异,但没有向上级报告,而是在内心给了自己一个解释。因大雪封路,班车好不容易赶到了机场,航班已经在通知登机了,D. O.格雷罗插队买保险,卖保险的姑娘看他的眼神很怪异,非常像那种有偏执狂的人所具有的眼神,同时,他买保险的10美元也是翻遍了口袋才掏出来的,也觉得很不正常,到罗马竟然不带钱,本来不想卖保险给他,但想到要完成自己的业绩,以及过去的猜疑被一次次证实为虚惊一场,因此还是内心说服了自己,卖出了保险。到了登机环节,D. O.格雷罗与一个送行亲属的海关工作人员擦肩而过,训练有素的海关工作人员看他的行为举止,就觉得他包里一定是藏了什么走私物品,但海关内部谁查到算谁的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内部各航站海关之间很少互通情报,最后因自己处在非工作期间,也就没有采取进一步行动,也没有告知罗马航站海关。登机口检票人员发现,他的登机牌名字首字母打错了,但也只是凭着经验想当然的认为是工作人员粗心造成的,殊不知是D. O.格雷罗信誉破产后的故意之举,否则其根本无法靠信用分期支付票款。登机后,因一个旅客赌航空公司清查旅客耗不起时间混上了飞机,造成航班上多出了一个旅客,如果逐一清查,也能发现D. O.格雷罗很不正常的举止,机长果然急着发动飞机起飞,最后竟然决定关舱门走人。最后一关就这样没有把住。
可见,在长长的旅行链条中,每一个岗位的职员在履职时,都要保持足够的安全履职意识,而不是给非正常现象一个合理的解释。试想,这个案例的机长如果换成萨利机长,我想他一定会把住这最后一关的。
四、结论与建议
古往今来,安全一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永恒主题。一个企业没有安全,就谈不上发展,一个家庭没有安全就失去了幸福。有一位母亲对远方的儿子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于世界,你只是一名普通的工作者,而对于家庭,你却是我的全部。”安全对于企业和家庭是同等的重要,履职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每个民航人既要倾情奉献,怀抱赤子之心,也要汲取智慧,安全履职,把每个个体的安全履职汇聚成民航不断奋进、开辟新境界的坚实根基,让中国民航这颗大树根深叶茂,硕果累累。(陈锟 中国东方航空江苏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刘秀玲,高晓华.《易经》文学化品质的三维结构[J]. 北方论丛. 2016(01)
[2] 范继义,赵鹰.浅谈安全哲学[J]. 石油库与加油站. 2007(02)
[3]作者:[加拿大]阿瑟·黑利著;王晓毅译出版社:中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8月
[4] 邢德年.关于安全态度的哲学思考[J]. 中国水运(理论版).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