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应打造行业移动学习平台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信息技术变革实现新突破的发轫阶段,也是我国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的关键阶段。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智慧社会”新理念,而民航业关于这一理念的落脚点就是“智慧民航”。作为民航培训工作的一份子,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的特点和现状,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民航培训工作做了一些思考,认为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将引领民航培训的未来。
一、移动学习将引领民航培训的未来
在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对人们工作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出行方面,除了滴滴打车,高铁出行也早已告别传统铁路运输的傻大笨粗,而是充分应用科技创新,变得快捷、亲民,继推出了身份证乘车、刷脸进站等等服务之后,又于近期推出了一小时高铁订餐服务。民行业一直以来就代表着服务业的时尚和科技标杆,更要紧跟时代步伐,通过大力推进“智慧民航”建设,实现民航发展新跨越。即以深化和扩大信息技术应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民航运输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更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满足人民需要。特别是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加强顶层设计,加强行业标准规范的制定,继续加强前沿和基础研究,在突破核心技术、产出原创性成果上下功夫。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加强民航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培养更多信息化领域专家,鼓励各科研机构积极参与民航新技术研发工作。同时,随着近年来民航机队的扩大、航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需要通过大量的在职专业技术培训才能提高民航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满足民航从业人员适应现代民航快速发展的需求。民航要抓住时代赋予的机遇,迎接行业变革的挑战,完成肩负的神圣使命。这一切都不可能仅仅依靠高校培养和岗前培训复训就能实现,亟待行业加强人才培养,做好培训工作。不管是时代的召唤,还是行业自身的发展,要让行业从业人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的提升认知,不断的自我迭代。
笔者对某航企和机场员工进行了广泛调研,他们普遍反馈:现有培训方式中的培训资源更新缓慢、培训内容不能及时高效地传播、工学矛盾突出等。现有的线上的培训基于电脑版本开发,资源有限,形式单一,线下的培训业务类也是照本宣科,枯燥乏味,而通用类培训则是代价较高,频次较低。
从上述现状中不难看出,创新培训方式将成为民航业职业培训未来的努力方向,移动学习正是目前最热门最有未来最新颖的学习方式,它将为目前职业培训中已存有的课堂培训、远程培训等方式注入新能量。
所谓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生的学习,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且提供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交流。
虽然线上的移动培训不会完全替代传统面授,但是企业培训也正在由线下往线上转移,这是个不争的事实。混合式学习是企业培训的发展趋势。当前流行的“翻转课堂”的概念很好地匹配了这个需求:课前通过网络平台自学,课上进行问题研讨。随着智能手机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的发展,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移动学习开始风靡。有实力的大型企业已经开始在传统的 E-learning 基础上建设 M-learning。构建和运营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新型混合式学习模式已经是大势所趋。
基于移动学习的企业培训不仅能解决企业现有培训方式中的培训资源更新缓慢、员工的工学矛盾突出、内部资源建设和传播困难、缺乏知识积累的平台支撑等问题,还能与信息时代人们对个性化、终身化学习方式的要求相匹配。
在移动互联的时代背景下,技术与培训正在进行重新组合。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将引领民航培训的未来。
二、搭建移动学习平台有迹可循
(一)“喜马拉雅FM”平台,随时随地,听我想听,说我想说。
“喜马拉雅FM”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移动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生态平台吸引了大量热爱用声音传递和分享的人们。许多电台 DJ 通过“喜马拉雅FM”发布他们的音频节目,其中不乏来自央视、央广等媒体的知名主持人;还有许多原创音乐人,通过“喜马拉雅FM”发布原创或改编的音乐作品;不少知名的动漫声优、配音师、品牌栏目如《财经郎眼》、《好好说话》等也纷纷入驻喜马拉雅。此外,“草根明星”也开始涌现,如轻松搞笑栏目《段子来了》单期节目播放量已高达63万次,并获得广告商的青睐及上百万元的年度冠名。
每天从清晨开始,数百万的用户通过喜马拉雅 APP、网站收听各种各样的音频节目。上下班路上、散步健身或是临睡前,都是音频得以最佳伴随的碎片时间和应用场景。
喜马拉雅实现了让人们随时随地,听我想听,说我想说。符合现代人学习和娱乐个性化的需求。
(二) “得到app”平台,为用户节省时间,帮用户完成知识升级。
“得到app”是罗辑思维团队出品,提倡碎片化学习方式,让用户短时间内获得有效的知识。即为你提供最省时间的高效知识服务。每天在这里学知识、长见识、扩展认知,终身成长。
知识大咖罗振宇、李笑来、李翔、刘雪枫、万维钢(同人于野)等集体入驻,为你量身打造独家专栏。更有每天听本书、说杂志、知识新闻、有料音频、干货电子书等板块,内容包括商业、方法技能、互联网、创业、心理学、文化、职场等等。晨起、睡前、马桶上,利用碎片时间,听懂一本好书、建立全球视野、升级自我认知。“得到app”的核心理念是为用户节省时间,以知识服务为核心,帮助用户完成知识升级。如图2-1所示。
图2-1 得道app首页
笔者在“喜马拉雅FM”、“得到app”等一众平台订阅了收费专栏近30个,如《好好说话》、《重点》、《吴军硅谷来信》、《精英日课》、《武志红心理学》、《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等等,深刻的领教了什么叫行业翘楚、人中龙凤,什么叫山外青山楼外楼,除了对自我认知的不断迭代,也极大的丰富了笔者的教学资料和信息库。如图2-2所示。
图2-2 得道app订阅的付费专栏
不管是喜马拉雅FM还是得到APP,都充分利用了移动互联网的高效和便捷。它们都是知识传播和知识付费领域的佼佼者,也是我们民航业搭建移动学习平台的指路人。
三、民航移动学习平台架构设想
图3-1 中国民航教育培训在线网页
民航局和有关院校、航企对开展在线培训都十分重视,也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中国民航教育培训在线”在2015年就初步建立并对公众开放,此网站由民航局主导、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承办。民航管理干部学院按照民航局人事科教司的要求,从2009年开始研究行业在线教育模式,2013年成立远程教育处,全力推动行业远程在线教育工作。现已完成了行业远程在线教育平台“中国民航教育培训在线”(www.caacmooc.org)门户网站建设,并于2015年5月正式上线运行。依托该网站,为“中青班”等中青年培训班学员开设“民航党校在线课堂”,较好地发挥了民航党校职能;“民航系统监察员法律基础知识培训”和“民航机场班组长岗位管理能力资格认证远程培训”等试点项目,在全行业取得积极进展。如图3-1所示。
航企方面,东航e-Learning网上学习系统经过多年的使用,从一个最初只有乘务专业进行网上考试的系统,发展到现在地面服务、运行控制、管理培训等网上学习、培训以及课件浏览及考试的综合性学习培训平台,这是东航学习培训系统的一大进步。为了进一步充分利用这一网络资源,推进公司管理网络化进一步发展,同时为东航管理的整体发展增加助力,东航培训中心对e-Learning网上学习系统数据库作了进一步的整理,就所有学习人员的信息控制、用户数据分类整理以及用户数据导入等内容进行了具体细致的讨论、研究。
可以说,在线教育是行业教育培训模式创新的重要举措,为广大民航从业员工提供了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交流的阵地。民航局有关领导也做出指示:作为行业远程在线学习平台,要做好谋划,要办出行业特色,要“立足民航、服务边远、面向基层、覆盖全行业”,将特色鲜明的教育培训资源传递到民航飞行、机务、空管、服务保障等各个基层单位,为民航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提供优质教育培训服务。
为了顺应移动学习的潮流,民航当局和有关院校、航企应在网页学习平台的成功推出之后,再推出行业移动学习平台,形成立体化的培训方式。结合民航职业培训的特点,吸取“喜马拉雅FM”和“得到APP”的优点,笔者对民航移动学习平台架构进行了初步设想。
移动学习平台从一开始就要加强顶层设计,做到功能完备、条块清晰、主体明确、接口兼容、内容充实。总体架构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官方区,另一部分是社区。根据民航特点,官方区都可分成局方、航企、机场、空管、通用等入口模块,如进入航企模块后,可看到安全、服务、市场、运行、管控等若干类。官方区是精品课程区,应整合内外资源,开发相关领域的精品课程,比如:邀请资深飞行员结合自身飞行经历讲解飞行安全经验,或者邀请民航院校的相关专家教授讲解民航专业知识等等,内容以音频和文字为主,既体现专业性,也要有故事性和趣味性,如课程可以为《安全飞行30讲》、《机务维修20年的经验》、《市场营销15条铁律》等等,官方区后期可以做成知识付费区,就像得到APP中的大咖专栏。社区定位为UGC(用户原创内容),让移动平台的用户们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和兴趣生产内容,并在社区中传播、互相探讨。可以将社区中优秀的内容重新整理后放入精品课程区。让百万民航人在这个平台中都能获得持续的学习成长。
四、结论与建议
伴随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我国民航的信息化建设正与时俱进,但还存在系统性不够强、基础设施尚未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还不能完全满足、适应我国民航快速发展的需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全行业要把信息化作为民航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确保航空安全、提升运行效率、提高服务品质的支撑作用,主动适应民航强国建设的新要求。在行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方面,要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打造行业移动学习平台,整合内外教学资源,提供满足各种需求的内容产品,既要针对个人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也要根据行业特点提供基本规范和经验的分享,并根据学习的效果不断进行自我修正和完善。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民航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全民航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用智慧和力量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为民航强国梦的早日实现而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石千磊.民航云培训体系研究与应用[D].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7.4 |
[2]郝晓锋.面向民航企业需求的培训体系构建[J]. 内江科技,2011,32(03):2011.3 |
[3]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0—2020年)[N]. 中国民航报,2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