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浅析机场道面除冰雪风险防控措施

    唐漪 编 辑:金杰妮 2021-10-28 16:56:00

    摘要:降雪是冬季一种常见的气象现象。受降雪影响,机场原有的道面性能会发生很大变化。为保障飞行安全,进行机场道面除冰雪作业,采取有效措施防范道面除冰雪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和隐患,是国内大多数机场的冬季必修课。 

    一、前言   

    360百科关于飞机场道面的解释1,是指在天然土基和基层顶面用筑路材料铺筑的一层或多层的人工结构物,是供飞机起飞、着陆、滑行及维修、停放的坪道,如跑道、滑行道、客机坪、维修坪、货机坪、停机坪等。《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132中并没有专门的“机场道面”定义,但有关于“道面等级号”和“道面强度”的解释。因此,笔者认为,机场道面是指陆地机场供航空器起飞、降落、滑行和停放使用的跑道、停止道、各类滑行道和停机坪等场地的统称。 

    每年冬季,我国大多数地区会有降雪天气。天寒地冻再加上降雪因素,机场的正常运行秩序会因此受到不利影响:航班大面积延误或取消,旅客滞留出行受阻,甚至被迫临时关闭,经济损失巨大。航空器在降雪天气条件下起降存在一定的隐患和风险,为确保飞行安全,最大程度地减轻降雪天气导致的负面影响,机场实施道面除冰雪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降雪对机场道面的影响 

    对于开放使用中的机场,其道面必须要满足《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MH5001-2013)。降雪天气导致机场道面上积雪积冰,直接影响其原有的道面物理性能,致使跑道构型变小、道面摩擦系数降低、道面目视助航标志部分或全部不可见等。这一系列的变化,将导致机场道面的现状与公布的资料不一致。因此,必须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对机场道面上积留的冰雪进行有效清除,确保机场道面处于持续适航状态,以保障航空器的起降和滑行安全。 

    三、机场道面除冰雪方法 

    机场道面除冰雪应本着“安全第一、适度超前、统筹兼顾”的原则,同时“遵循跑道、滑行道、机坪、车辆服务道能够同步开放使用的原则,避免因局部原因而影响机场的开放使用”3 

    机场道面除冰雪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按照清除的范围来划分,这一类分为两种:一种是将道面上积留的冰雪全部清除,即“全部清除法”;一种是将道面上积留的冰雪部分清除,即“局部清除法”。另一类是按照清除的作业方式来划分,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单一清除法”,如人工清除法、机械清除法、化学清除法;另一种是“多元清除法”,即将两种以上的“单一清除法”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如机械+人工清除法、人工+化学清除法、机械+人工+化学清除法等。 

    早期的机场,特别是支线小机场,由于其飞行区等级低,机场道面范围小,航班量也小,对机场恢复正常运行的时间要求不敏感,再加上机场缺乏除冰雪的机械设备,采用人工清除法的方式比较多见。随着民航的快速发展,民航相关规章对机场在降雪后的开放时间有了明确的要求,机场航班量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干线机场和枢纽机场,飞行区道面的面积大,因而“多元清除法”成为主要的方法。化学清除法对道面积留冰雪的清除效果不理想,对道面本身和周边环境都有负面影响,基本上不使用。目前,化学清除法主要用于航空器除冰雪,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对于多跑道机场,可以先清除其中一条跑道上积留的冰雪,在机场开放后再清理其余的跑道,以期达到最大程度消除降雪产生的不利影响,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机场正常开放运行的目的。 

    四、机场道面除冰雪风险源分析 

    机场道面除冰雪作业是一项多单位(部门)联动、多机械人员和物资投入、时间要求紧迫的任务,也因为涉及的人员设备比较多,持续的时间比较长,需要协调的单位和部门也比较多,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发不安全事件或旅客群体性事件,必须认真加以分析和对待。根据以往的案例和工作实际,笔者认为,机场道面除冰雪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风险:一是未能充分履行法定职责的风险。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民航相关规章,对机场管理机构、空管单位以及航空运输企业,在保证机场持续符合安全运营要求、共同保证航班正常运行方面都赋予了一定的职责,这些都是法定职责。法定职责必须为。一旦民航相关企事业单位在具体工作中有疏漏,且因此酿成后果,则有失职被追责的风险。二是快而不当的风险。民航规章《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91号)对机场在雪停后开放使用有明确的时间要求,机场管理机构迫于开放的时间压力,会加快作业进度。如果对除冰雪能力估计不足,就有可能出现不能按发布的航行通告时间开放的情况。或者勉强满足了时间上的要求,却不能完全满足道面的适航标准,导致航空器运行的风险。三是“单打一”的风险。机场的开放时间确定并发布航行通告后,相关航空公司会依此编排航班执行计划。机场管理机构如果仅把注意力放在道面除冰雪这件事上,未能全面了解和掌握生产运行情况,忽略了信息的及时沟通反馈,尤其是在道面适用性处于临界状态时,为安全起见,就可能做出在短时间内反复关闭和开放机场的决定,进而导致航空公司无法合理安排运力,公布的航班信息紊乱,最终可能引发旅客群体性事件的风险。四是人员疲劳作业带来的风险。如果气候异常,降雪量大,必然会使除冰雪作业持续时间长,极易造成人员疲劳和困乏,注意力下降。特别是在机场恢复开放使用后,各单位的工作重心会从除冰雪保障转移到航班运行保障方面来,而机坪的除冰雪作业有可能还在继续,大量的人员和保障车辆汇集在一个相对狭小的区域,加上地面湿滑,容易发生机坪刮碰擦等不安全事件。 

    五、机场道面除冰雪风险防控措施 

    综上所述,为防止和消除机场道面除冰雪中的四类风险,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防范和控制。 

    (一)把握标准确保适航 

    “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们的工作方针。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安全都必须是民航工作者首先应该考虑的,道面除冰雪也不例外。机场道面的适航性直接关系航空器的起降安全。在实施道面除冰雪作业时,能够实施“全部清除法”是最理想的。但在条件不完全具备的情况下,采用“局部清除法”也是可行的,比如跑道构型可以比公布的尺寸小一些,停机坪也可以先将滑行通道和停机位清理出来,航班密度小的机场甚至可以暂时不清除平行滑行道上的积留冰雪等。需要注意的是,“局部清除法”会使道面安全裕度降低,因此清扫出的道面范围,也应当而且必须满足适航条件。 

    机场道面除冰雪工作达到预期效果后,大部分人员会迅速返回原来的工作部门和岗位,一部分人进行后续收尾工作。此时,整个机场的工作重心会从道面除冰雪转移到航班运行保障方面来。经过长时间的道面除冰雪作业后,人员会比较疲劳,尤其是机场承担飞行区管理和维护的部门,必须要克服松懈麻痹思想,要善始善终,对道面和助航设施设备做开放使用前的最后一次全面而细致的检查和评估,进行道面摩擦系数测试,维修更换损坏的助航灯光设施,检查导航设备性能等,以确保机场处于适航状态。 

    (二)未雨绸缪提前应对 

    虽然每个机场的除冰雪机械设备和可动用的人力资源变化不大,但每年的降雪情况往往是个变数,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降雪量和气象条件来采取相应的除冰雪措施,以达到最佳的道面除冰雪效果。这就要求机场管理机构按照规章的要求并结合本场以往的实际工作经验,制定相应的除冰雪预案,做到有的放矢。对于除冰雪机械和物资,也需要提前检修和准备好,防止“空手上战场”。现在的气象预报准确率已大为提高,特别是空管气象部门对本场天气的研判十分准确,这就有助于机场管理机构确定机场关闭后恢复开放使用的时间,相关的机械设备和人员提前入位,按照确定的除冰雪预案,打一场有准备之仗。 

    (三)统筹兼顾各司其职 

    虽然机场管理机构是进行道面除冰雪作业的主要单位,也是责任主体,但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民航有关规章,对包括机场管理机构在内的空管、航空运输企业等民航企事业单位,在保证机场持续符合安全运营要求、共同保证航班正常运行方面都赋予了一定的职责。从某种程度上讲,机场道面除冰雪作业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机场管理机构自身是不行的。特别是对于干线或枢纽机场,尤其需要相关驻场单位给与积极支持和配合。例如,热吹式除雪车在使用中需要加油车、电源车等专用车辆的进行辅助配合;靠廊桥的停机位需用“人工清理法”,在机场自身的人力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驻场单位甚至社会力量来应急支援。此外,航空公司进离港航班有先后顺序,这也要求停机位的清扫工作合理有序,以保障机场恢复开放使用后的运行顺畅。在除冰雪过程中,除了空管部门应给与积极协助及时发布航行通告和雪情通告外,单位与单位、部门与部门之间也有大量的信息需要传递。信息传递的及时准确顺畅与否,也直接影响道面除冰雪的效果。总之,除冰雪作业是对整个机场的“考验”,这就要求各单位各部门打破原有的界限,树立全局一盘棋的思想,群策群力,既各司其职,又服从统一调度和指挥,打一场有把握的胜仗。 

    机场恢复开放使用后,由于积压的航班比较多,虽然本场具备航班起降条件,但前方或目的地机场以及空中交通管制等方面的原因,延误的航班未必能第一时间执飞,仍然会有相当多的旅客滞留在候机楼。如果处置不当,也会引发不稳定事件。这也需要民航上级运控部门给与特情关照,优先放行。 

    六、结束语 

    随着民航事业的发展,机场旅客吞吐量大幅度增长,航班密度大,起降架次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也无形中给机场安全运行和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冬季机场道面除冰雪工作,是民航诸多安全保障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举一反三,认真分析和梳理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总结并进一步加强全方位的沟通和交流,才有助于把此项工作真正抓好做好,才能为全面贯彻落实民航局“一二三三四”总体战略思路,夯实安全基础,尽到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唐漪 中国民航安徽安全监督管理局)

      

    参考文献 

    1[Z]https://baike.so.com/doc/9535632-9880034.html 

    2[S]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5001-2013《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2013年7月31日发布,2013年8月1日实施 

    3[Z]CCAR-140部《民用机场运行安全管理规定》(民航总局令第191号,20071217日公布)第九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