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民航国际化战略下的枢纽机场国际化要素分析

    王英英 编 辑:金杰妮 2021-10-28 20:22:00

    摘要枢纽机场的国际化是行业形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但应该如何推进和实现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关键成功要素分析法为基础,通过剖析国内外先进机场的国际化经验,结合国内枢纽机场的发展现状,梳理总结出枢纽机场国际化战略的关注维度和关键成功要素。 

      

    新时代国际化是趋势,也是民航的重要发展战略。民航跨地理直线连通的优势,为国家的国际化战略奠定立体化交通基础。布局功能合理的国际航空枢纽及国内机场网络是民航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航强国的基本要件。识别与梳理枢纽机场的国际化成功要素,是枢纽机场寻找差距,制定国际化行动计划的前提和基础工作 

    、枢纽机场与国际化 

    《民用运输机场建设“十三五”规划》(民航发﹝2017﹞22号)明确了国家综合机场体系的分类框架,明晰运输机场类别和功能属性的量化标准。规划中指出“国际性枢纽”的机场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旅客吞吐量占全国比重大于1%,且国际旅客吞吐量占全国国际旅客吞吐量比重5%以上。仅满足第一个条件的为区域性枢纽。根据此标准推算目前国内中只有上海浦东、北京和广州三家机场符合国际性枢纽的功能属性定位。然而,随着我国航空产业的蓬勃发展,机场的国际化将在旅客吞吐量这一单一量化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度和多方向的拓展。越来越多的区域航空枢纽走上了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国际化发展之路,通过机场与所在地自身的改革与开放,扩大机场流量经济的虹吸效应,不断融入并服务于国家与地区战略,开启机场与区域经济协同国际化发展的新篇章。 

    二、枢纽机场国际化战略要素系统 

    纵观当前全球机场,涌现众多在国际化发展之路上具有特色性、代表性的世界级机场。欧美地区以英国伦敦希思罗机场、法国巴黎戴高乐机场、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慕尼黑机场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美国孟斐斯机场等为代表,亚洲地区以韩国仁川机场、新加坡樟宜机场、中国香港赤鱲角机场、日本东京羽田机场、国内北上广机场等为代表。通过对国内外机场国际化战略的先进案例分析,结合国内枢纽机场自身的战略目标与定位,使用关键成功要素分析法(Key Success Factors, KSF),可以梳理总结出枢纽机场国际化战略的几大维度和关键成功要素,构成枢纽机场国际化战略要素系统。 

    枢纽机场国际化战略要素系统 

    (一)主业发展维度 

    要素1航线布局合理化 

    搭建与国内航线网络紧密衔接,资源集散度高、中转功能性强、运营架构成熟完善的国际化航线网络,是枢纽机场国际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目标。当前,枢纽机场航线网络国际化进程持续加快,与之关联的国内航线网络配套开发的目标要求不断提高。枢纽机场应与战略趋同的航空公司形成牢固的合作伙伴关系,优化调整网络布局,大力拓展国际航线,形成国际与国内航线市场资源互促互补、功能效应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提升面向国际市场的综合竞争实力。拓展国际航线,统筹规划国内外航线网络,要创新国际中转产品,通过中转功能建设,增强枢纽机场门户枢纽的中转活力;要联动区域经济,形成以洲际航线为开发支点,国内国际网络衔接匹配为市场动线,点、线、面式的全方位一体化运行体系;要建设“空中走廊”,缔结“枢纽联盟”,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机场的战略合作机制,积极培育国内地区机场间的空中运输快线,多措并举,充分发挥各地机场地缘优势、资源禀赋和门户枢纽功能。 

    要素2 业务管理专业化 

    管理型转型是千万以上级枢纽机场的发展趋势。基于市场公平原则,枢纽机场在把控好核心资源和业务的基础上,将逐步过渡到管理监督主体。机场当局集中关注核心业务,成为机场经营规则的制订者和监督者,成为机场运营的决策中心、资本运营中心、调控中心和考核监督主体。主要承担机场总体规划、标准制定、安全监管、服务与运行效率监管、航空市场与服务项目拓展、机场商业开发、机场设施建设、机场国土资源管理等业务管理型职责,将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等形式进行剥离,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达到优化场内资源配置、追求效益提升的目的,实现由“直接生产经营型”向“资源经营管理型”的转变 

    (二)运营能力维度 

    要素3 信息系统集成化 

    信息系统集成化是增强枢纽机场国际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元素和技术支撑。通过信息系统集成化将机场运行过程中各管控单元、数据中心、办公平台等进行集成衔接,搭建统一高效的管理平台,从而提高机场的运行效率和水平,提高客户服务和经营管理的品质。“互联网+”已成为智慧机场建设的战略推动力,枢纽机场应利用移动互联新技术,按照国际趋势,着力打造和优化大运控系统(运行协调决策系统,ACDM),动态化展示与分析内外部资源情况、旅客信息全景及航班流程信息,为提升机场现有资源利用率、减少航班延误、改善旅客服务体验奠定信息系统基础。在实施上可以机场运行保障为切入点,实现运控体系全方位的信息互通与监督控制,通过数据资源整合和大数据共享和交互应用,搭建全覆盖机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线上到线下(O2O)机场商圈和高效智能的机场运营体系,实现平台价值最大化。同时,结合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系统)的使用,将人财物等企业内部资源进行高效率衔接,通过优化企业资源达到平台整体效益最大化。 

    (三)运作体系维度 

    要素4 服务体系标准化 

    在机场选址、建设、运营、管理、维护、改扩建等全生命周期中,发挥标准运作体系的重要价值。通过完备的标准化制度,夯实机场企业提升工作效率、降低运维成本的管理基础。特别是当机场运行与服务进入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阶段,是各项资源调配能力达到最优的过程,同时也是机场改进服务产品、提升旅客服务体验的过程,为机场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持,确保枢纽运营管理的科学化。服务体系标准化,一方面要通过服务硬件升级,服务流程优化,服务意识提升等手段,使服务标准得以规范和巩固。枢纽机场应借助具有公信力的国际服务评估标准,例如ACI排名等,为服务体系的改善与提升提供管理依据及传播机制;另一方面在标准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品质化和品牌化迈进。枢纽机场在服务体系标准化的基础上,应用特色化、立体化的方式来提供品牌式的客户体验,构建对外满足需求、实现差异,对内明确方向、指导行动的服务品牌核心。品牌化的服务体验是未来机场服务竞争的核心,打造具有高价值和高推广性的枢纽机场国际服务品牌,是提升机场软实力国际影响力的最佳途径。 

    要素5 安全工作根基化 

    民航工作存在安全不容有失的高标准要求,机场的国际化发展应建立在牢固的安全根基之上。在国际公约制定的统一安检筛查标准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标准,提升对民航安全风险因素的及时有效反应能力。通过安全设备升级和安全意识常态化教育,枢纽机场应进一步提升民航安检的专业水平,辅助高新科技的介入和应用,为安检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夯实基础。积极配合美国运输安保局(TSA)、加拿大交通部(TC)、德国汉莎航空等经国家民航局批准的国际航线安保审计,按照国际安保要求和标准梳理业务全流程每个风险点,不断巩固和完善自身的安全管理能力 

    文化建设维度 

    要素6 企业文化特色化 

    企业文化是造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之源,它不仅能够增强企业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对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和对外扩张都发挥着积极重要的作用。打造能够获得国际主流认可并且有独特内涵的企业文化是枢纽机场引领企业发展提升企业品质,创建国内行业标杆的无形动力。创新文化理念,开展文化品牌宣传推广,将企业文化与地方特色相融合,将企业文化与所在地区传统向结合,积极参与并多方融入国家对外活动和品牌推介,不断扩大国际化影响力。 

    (五)辅业发展维度 

    要素7 商业经营市场化 

    枢纽机场国际化战略的成功离不开以机场商业为核心的非航空资源价值充分开发。机场作为一个客流高度集中的综合交通枢纽,具备价值链整合的条件,应针对旅客需求,深度挖掘产业链上下游的增值点,在机场及周边区域多维度、深层次的延伸流量经济触角,使航空性与非航空性收入模块进行良性互动。具体在候机楼商业上,要合理设计规划打造国际化专业管理团队,根据比例和区域特点优选有国际化影响力的品牌。要加强机场商业氛围营造及促销策略设计,重视国际顾客感受,营造特色购物环境和商业氛围,并引入候机楼商业国际评级评星制度,实现商业经营的市场化。 

    要素8 辅业结构多元化 

    非航空性业务已逐渐取代航空性业务成为国际成熟机场盈利的主要来源,非航空业务收入比重已成为衡量机场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提高非航业务收入、开展多元化经营是大幅度增加机场企业实力,提高机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国际化机场应致力于打造跨地域、多元化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依托主业发展业,使辅业与主业相互配合,形成发展合力,通过拓展机场业务线,挖掘新的利润增长点,带动产业实现相关多元化,进而提升整体竞争力。通过充分发挥机场的资源整合优势,将有助于拓展枢纽机场的对外竞合关系,建立良好的国际定位。 

    (六)战略资源维度 

    要素9 人才建设职业化 

    职业化的人才队伍对于枢纽机场的国际化发展具有极强的引领作用,人才团队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从业经验、强劲的创新实力和宽广的国际视野是企业的核心资源和竞争力。人才队伍的职业化建设水平,将在枢纽机场的转型、改革和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枢纽机场需要不断完善对具备国际视野和能力的职业化人才的引进、培养、评价、选拔、使用和交流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引进与培养国际化管理型人才队伍,加大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巩固岗位技能人才队伍,加强技能人才与先进机场和先进企业的交流学习。 

    要素10 机场建设平台化 

    航空运输企业转向公共航空服务平台是枢纽机场的发展趋势,也是国际化的现实要求。机场的建设需要合理且长远的战略规划,准确把握规模与产业配套的要求,协同建立合理的产业布局。机场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统筹兼顾、合理定位,使机场规划布局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航空市场需求相适应,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增强枢纽机场建设布局和规划的合理性,要尽可能协同资源实现高铁、地铁、公路与航空的高效、有序衔接,建立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枢纽枢纽机场在充分利用本地及周边地区不断增长的航空需求基础上,结合地方政府、航空公司及相关战略投资者对机场物流园、免税区、综保区、自贸区、地面综合交通网络等的战略投资,不断升级机场客货发展的基础设施及周边相关配套,持续提升机场容量和运输能力,促进枢纽机场平台化地心优势的发挥。 

    要素11 政策运用科学化 

    枢纽机场应加强对行业和地区政策的研究,与主管部门及属地政府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把航空业发展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和协同作用量化和宣传开来,把政府支持航空业发展作为战略推进和改革创新的重要手段。在净空保护、核心区规划立法、收费改革、财税资金、机场免税、货运通关、临空经济区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等方面,枢纽机场应主动对接政策并抢抓战略发展机遇。积极响应和反馈政府的科学顶层设计,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构建与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接轨的经营与投资环境,不断提升枢纽机场的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政策与规划的跟踪研究,持续优化通关环境,合理规划并申报各项功能性口岸,积极参与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化航空新城建设,强化和提升枢纽机场作为区域经济引擎的作用。 

    三、枢纽机场国际化战略推进建议 

    以上六个维度,十一个关键成功要素是枢纽机场国际化战略落地实现的前提和组成部分,具有共性。六个维度中,前三个主业发展、运营能力运作体系是国际化战略的基础支柱型维度,后三个文化建设、业发展战略资源国际化战略的支撑拓展型维度国际化战略的实现,需要在关键成功要素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各要素的性能指标和评估标准。在此基础上,各机场要结合自身现状分析及差距诊断,制定出契合其发展与转型实际的国际化战略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并配套相应的三级量化指标体系才可以真正实现国际化战略的有效落地。 国际化不是口号,重在行动。 (王英英 青岛国际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爱民.关键成功因素法在决策者信息需求识别中的应用[J].晋图学刊.20096期。 

    2.杨学兵.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基本范畴辨析[J].中国民用航空. 2016年第12期 

    3.梁楠.新时代中国民航国际化问题[Z].民航干部学院.2018经济形势分析培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