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区域经济与江苏机场发展关系研究

    编 辑:金杰妮 2021-10-31 22:31:00

    摘要:近年来,民航尤其是机场的发展增速迅猛,各地纷纷组建机场集团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民航总局   世界级机场群。关于民用运输机场建设运营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在江苏省作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如何在新成立的东部机场集团内开展协同发展值得深入研究。本文从空港以及空港经济的概念和发展背景入手,首先分析了机场与所在城市(区域)的互动关系,然后通过机场运营与城市(区域)经济增长有效性及关联性的分析,为江苏省内机场及其区域经济的未来发展模式、发展方向等方面提出有效的建议。 

         

    一、前言 

    一)项目背景 

        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城市地区的空港功能也己日趋完善。尤其是随着各个地方的人流、物流以及信息流等不断向机场方向聚集,因此对空港区域来说,它己经成为了一个综合的经济区,有望成为城市经济发展建设中一个新的增长极。相关研究表明,航空运输不仅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更能有效地促进就业。平均每增加100万人次客运能产生1.3亿美元收益和 2500个就业机会;而每新增10万吨货运将促进800人就业。可见,机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至关重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机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应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目前,江苏各地政府不断加大对机场的资源投入,尽管这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各地机场的产能,但航空资源在区域内的配置不合理,协调不充分以及机场自身技术管理水平有限导致的资源冗余浪费都将会严重削弱机场运营的有效性,从而阻碍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项目意义 

        本文以江苏省现投入运营的9个民用运输机场为目标对象,首先通过定性研究机场与腹地区域经济关系机理,帮助各机场认清自身发展态势与当前不足,找出原因,为机场周边区域的发展提供基础本文进一步提出优化建议,旨在集中整合不同地区拥有的优势资源,并且在地方上推动各项改革措施的进一步落实,从根本上实现对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帮助江苏省的民航事业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建设,从而更好地服务江苏省机场以及区域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丰富民用机场对区域经济影响的相关理论我国涉及到机场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多侧重于从临空经济角度进行分析,从产业角度阐述机场对区域经济影响机理的相对较少对机场与城市发展关联关系的研究十分有限,本文通过对现有成果进行归纳梳理并加以合理应用,对探索江苏民用机场与区域经济的良好互动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科学评价江苏机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状态在对当前江苏机场和城市经济的运营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还对其投入产出的效率进行科学合理地测评,其研究成果对分析江苏现阶段各机场与城市发展状态,识别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足具有参考价值。 

         为江苏省加快推进民航发展提供政策依据江苏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这一时期经济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江苏空港与区域经济的高效运行和良好互动需要建立强效的监督和评测机制,通过对现有生产指标进行定量分析的前提下,进一步探索江苏机场运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究其原因所在,进而为江苏省加快推进民航发展有针对性地提供优化建议和政策依据。 

         为缩小江苏区域经济差距开拓新的途径机场它不仅自身可发展形成一个强大的规模经济,对于区域内的其他经济体也将产生支配效应、乘数效应、极化与扩散效应等。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南北分异显著,机场区域作为增长极带动周边较落后城市的经济腾飞,这对于缩短区域经济差距,推动江苏区域经济实现健康均衡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江苏机场发展现状分析 

    一)江苏省民用机场发展概况 

        江苏省占地面积约102600平方公里,境内航空密集居全国之首,总共分布9个民航营运机场(详见表3-1。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和《江苏省民航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了江苏省民用机场“两枢纽、一、六中”的发展格局。其中“两枢纽”指南京禄口国际与苏南硕放两个区域枢机场;“一大”指连云港市正在规划民用迁建中的花果山国际机场(位于灌云小伊乡境内),为大型机场;“六中”分别指常州奔牛国际机场、南通兴东国际场、扬州泰州国际机场、徐州观音国际机场、淮安涟水国际机场以及盐城南洋国际机场,均类属于中型机场。 

        2016年江苏省航空运输旅客吞吐量总体完成近3726万人次,同比2015年增长20.2%,增速位列华东六省之首。其中淮安涟水机场旅客量增长最为迅猛,同比增幅达70.7%;货邮方面,16年盐城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速为华东地区机场中最高,同比高达70.3%,原因是16年盐城部署实施了“大中转战略”,合理配载增载航班舱位提升货舱利用效率。至2017年,江苏全省航空运输完成旅客吞吐(4446万人次)和货邮吞吐(57万吨)同比增幅均跃居华东地区首位。 

                      1  江苏省民用机场旅客吞吐量(2012-2017) 

    (单位:万人次)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南京禄口机场   1400.15      1501.18     1628.38    1916.38   2235.80    2582.29 

    苏南硕放机场   323.86       359.02      418.00     460.93    556.19     668.34 

    常州奔牛机场   107.84       152.66      186.09     181.08    195.58     251.05 

    徐州观音机场   97.41        111.28      126.75     131.85    148.71     191.65 

    南通兴东机场   38.60        67.57       93.24      116.18    153.82     200.90 

    扬州泰州机场   24.73        61.29       70.59      87.08     143.42     183.65 

    盐城南洋机场   31.69        35.43       52.87      85.20     120.90     130.30 

    连云港机场     48.38        56.36       56.86      70.90     85.10      109.29 

    淮安涟水机场   34.69        40.48       51.61      50.48     86.15      128.64   

    总计           2107.35     2385.26     2864.40    3100.08    3725.67    4446.11 

    数据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 

     

    2 江苏省民用机场货邮吞吐量(2012-2017) 

                                                                          (单位:)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南京禄口机场  248067.47  255788.55   304324.82   326026.53   341267.10  374214.90 

    苏南硕放机场  84026.73   87641.62    96120.36    89060.02    95983.69   107598.11  

    常州奔牛机场  11057.62   15250.67    18241.10    17619.72    15690.43   18871.26 

    徐州观音机场  6069.18    6297.97     6432.09     7039.36     9088.10    9232.90 

    南通兴东机场  11104.88   21593.38    28029.96    31345.27    35371.11   39447.32 

    扬州泰州机场  1566.62    3076.25     4792.53     6169.95     8225.55    9377.58 

    盐城南洋机场  2842.35    3034.61     2162.13     3005.68     5118.02    5539.63 

    连云港白塔埠  1387.85    1462.89     1612.37     1435.67     1245.00    1663.07 

    淮安涟水机场  1910.17    2529.24     3420.94     3754.35     4637.47    5006.70 

    总计         368032.87  396675.18   465136.28   485456.54   516626.47   570951.48


    数据来源:中国民用航空局 

      

        其次,航班航线不断增加,航空网络逐渐织就。从近五年来的发展情况来看,全省目前己经新开了将近70条的国际航线,基本实现连通客流量规模前50位的国内机场和80%以上重要国际贸易国家(地区),初步构建起通达全国、连接国际四大洲的航线网络。基地航空公司不断壮大,2016年仅淮安涟水机场就新增有6家航空公司在省内开展客货运输业务,其中国际航空公司2;航线方面,新增韩国首尔、日本大阪国际航线和青岛、石家庄、沈阳等国内航线。再者,航空口岸实现跨越式发展,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明显增强。自1997年苏省仅有南京禄口一个航空口岸,至2017年实现9个机场全部对外开放,跻身一类航空口岸;旅客吞吐量全部突破百万,进入全国中型机场行列。 

        最后,政府支持力度加大。继2008年颁布了有关促进航空发展政策措施对江苏省机场建设以及航线培育的大力支持,江苏省政府于2017年通过立法途径来引导民航产业发展,其条例涉及机建、服务、运营与管理等方面。另外,江苏省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财政补贴,并积极鼓励民航产业投资促进其发展。目前,江苏省内己全面实现县级市及人口过10万的城镇,机场服务半径己缩小至地面交通1.s小时车程(100公里)以内。 

                   

        然而,不难发现江苏民用机场在经济竞争力方面强弱等级鲜明,地域差异明显,大致可分为三个梯度。第一梯度无疑是“两枢纽”,南京禄口和苏南硕放两大机场,位于苏南地区,依托于南京、苏州等发达都市圈,腹地条件优越,这两大机场无论是旅客吞吐量还是货邮吞吐量都远远超过江苏其他民用机场;第二梯度分别为常州奔牛、南通兴东、徐州观音以及扬州泰州机场,分布在苏南、苏中、苏北,竞争力以奔牛机场为最;第三梯度为连云港、淮安、盐城机场,均位于苏北。由此可见,江苏省区域经济的南北差异对机场的影响也颇为显著。 

      

    三、江苏省机场运营与区域经济增长现状分析 

        通过前节分析,可见江苏省无论在区域经济的发展方面还是民用运输机场的生产方面均呈现快速增长的状态。为进一步分析机场运营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关系,本文首先选取了江苏省2007-201711年间的地区生产总值以反映江苏经济总量,以及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以反映机场生产能力,通过对经济总量GDP与客货运流量变化趋势两两之间分别进行比较,总结当前江苏省机场运营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的关系。 

        

    1  2007-2017年江苏省GDP与航空货邮吞吐量增长示意图 

        

    2  2007-2017年江苏省GDP与航空旅客吞吐量增长示意图 

    通过图12中江苏省地区生产总值GDP与机场客、货吞吐量变化曲线两两相比较,可明显看出2007-2017年江苏机场无论是客流方面还是货流方面完成量的增长趋势都明显缓慢于江苏省经济总量的增长。换言之,江苏省民航产业的发展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机场的生产运营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很大差距。 

        基于这一现状,本文聚焦于江苏省9个民用运输机场及其各自所在城市有针对性地比较分析。同样选择地区生产总值GDP、机场客流量以及货流运输量这三项指标,选取2007-2017年相应数据,分别得到近十年来各地市的GDP增长情况以及各机场完成旅客、货邮吞吐量的变化趋势,详见图3可知,近年来江苏省内9大机场及所在城市的GDP、旅客及货邮吞吐量均呈现增长趋势,然而,除了南京市的GDP增长趋势与其机场生产效益增长大致匹配,其余8个机场的运营发展都远不及各自所属腹地的经济增长速度。江苏省内航空资源时空配置不合理现象较为凸显,区域内对于航空客运以及货运需求主要集中在南京、无锡这两大枢纽中心,其余地区机场运营效率较低,可能存在资源冗余和浪费。 

      

    3 2007-2017年江苏省各地市GDP与机场客货吞吐量增长趋势图 

      

    机场与区域经济关联性的发展建议 

        无论从可持续性发展角度,还是在当今文化、社会以及经济全球化背景中,航空都被认为是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根据前文研究,江苏省民用机场整体呈现运营无效,投入产出效益未能达到最优。尽管政府重视民航发展,出台各项政策扶持民航产业发展,但由于其对机场建设运营缺乏合理规划和统筹协调,使得省内航空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不高效,最终导致机场发展始终滞后于区域经济发展,且差距显著。在这种情况下,很难实现机场发展和城市经济增长的良好互动。 

        故而,本文基于江苏民航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并结合前节机场与区域经济关联性分析结果,根据具体问题逐个归因,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对策,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机场与区域经济发展互相促进。 

        首先,南京(禄口机场)的城市经济和空港发展水平均列江苏省首位,南京市交通体系的完善带动了禄口机场的建设,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快速发展。南京(禄口机场)作为长三角重要的临空经济产业基地,华东地区国际化的大型航空枢纽,航空客货流资源丰富。预计到2020年禄口机场客运吞吐将达3000万人,货邮吞吐80万吨,与此同时经济发展规模也将进一步扩大,禄口空港地区生产总值将达400-600亿元。对于南京  (禄口机场),其未来发展应紧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机遇,积极接轨上海自由贸易区建设,切实遵循生态优先、交通引领、集约高效、产城融合等规划策略,依托禄口国际机场打造绿色低碳的空港城,构建面向区域的航空运输格局,实现智慧型临空产业的集聚与提升,以此巩固南京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打造产业经济高地、提升南京城市国际地位。 

        其次,无锡(硕放机场)和常州(奔牛机场),这类城市和机场效率在江苏省内相对较高,但机场客货流量的提升对于GDP的增长因果关系相对较弱。就无锡机场而言,它距上海、南京机场距离相当,机场辐射腹地范围较广,随着近年来苏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直接腹地“苏锡常”对于跨境航空运输的需求不断增大,而苏州自身不建设机场为硕放机场的发展注入了强力的支撑。当前硕放机场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关于其发展规模的问题,从硕放机场客货运增长趋势以及无锡区域规划看来,预计到2020年机场客运吞吐将达1000万人,故加快硕放机场的改扩建工程迫在眉睫。此外,江苏省政府积极扶持苏南国际机场的发展,在这一机遇面前无锡机场应加快开辟新的航班航线,并注重区域协调,积极改善机场与苏中、苏北等周边地市的联络通道,提升机场在苏南以及整个省域范围内的时空竞争力。而常州  (奔牛机场)的未来发展要积极策应国家战略并与常州社会经济相适应,例如强化机场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运输通道,注重智慧交通、绿色安全建设,坚持科技创新,着力提升城市客运服务品质,完善物流体系等,力求打造华东地区民航重要枢纽机场和苏南地区航空货运中心,到2020年实现客运吞吐350万人次,货运吞吐10万吨,与地方航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促进常州市旅游交通体系的构建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 

        再者,徐州(观音机场)、南通(兴东机场)、扬州(泰州机场)和盐城  (南洋机场)。这类机场与城市有效性程度相对较低,且机场的客货流量与城市经济之间大多处于关联发展的初始阶段,即城市经济增长对机场的客运和货运存在着单方向的带动影响,而机场的运营对城市发展的贡献微乎其微。这类城市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注重机场运营效率的优化,其中兴东机场、扬泰机场和南洋机场在提升机场管理运营技术水平的同时,也要注重适当地扩大机场规模,从而实现机场投入产出效益最大化。而徐州机场因其规模报酬递减,说明机场建设投入存 

    在冗余,应该刺激市场对航空客货运输的需求,以此缩小与规模最优之间的差距,提升机场运营的效率。此外,江苏省及各地市政府应对省内机场群进行统筹规划,以此避免江苏省内机场航线同质化程度高、航空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机场运营效率,降低航空公司运营成本。通过航空交通运输的功能完善和升级,以期为各腹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保障,通过空港经济区的规划建设,例如航空货运逐渐向高精尖类需求转变,引导区域空间结构和经济结构实现进一步优化,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完善机场与周边区域的交通联络,力求实现城市客运系统零距离换乘,货运系统无缝隙衔接以及信息服务系统的全覆盖共享,最终实现机场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影响。 

        最后,淮安(涟水机场)和连云港(白塔埠机场)。这两个机场和城市发展有效性程度和关联性程度均最低,它们未来发展应机场运营和城市发展齐头并进,扩大城市经济发展规模的同时,要着重考虑机场的技术管理升级以及机场运营与区域内航空市场需求是否匹配等问题。 

        总体而言,区域经济与机场应相辅相成,江苏机场存在的现实基础源于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对航空运输产生的需求,而机场的发展也应融入到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改变机场单一的运输功能,实现两者相互促进、协同发展。本节最后基于机场与区域经济关联性提出两点发展建议: 

        一、提升江苏民用机场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吸引周边产业集聚力 

        发展航空产业,关键要突出技术创新。通过建立江苏省航空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并协调省内外相关航空企业与国内知名航空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交流,加强航空领域产学研结合,建立航空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鼓励航空领域科技创新,从而提升江苏民用机场的综合服务能力以及区域影响力。 

        航空运输因其独具的远距离速度优势,往往能够吸引一些对时间特别敏感的企业在机场周边集聚,而这类企业生产通常具有技术含量较高、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是政府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培育对象。航空运输的快捷性和便捷性,保证了产品、原料、人员以及信息传送和运输的及时性,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尤其再加之政府的一系列政策及优惠措施,更能有效增强吸引这类高新产业向机场周边集聚,这不仅能够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实现优化升级,同时有利于进一步培育江苏航空运输潜在市场。 

    二、注重航空产业园区建设,推动航空产业链的形成 

        通过借鉴世界上很多具有空港性枢纽要素的国家(地区)经验,大力培育和发展与当地发展相适应、独具自身特色的临空经济意义重大。为进一步提高江苏民航产业效益,发展依托航空枢纽兴起的临空经济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这要求江苏加快航空产业园区建设,并加强空港物流建设、发展江苏省航空货邮运输体系等。 

        目前,江苏省己有7个城市启动航空领域产业园建设,其中南京市高度重视发展航空产业,现有航空产业相关企业和院所60余家,拥有较为完备的航空产品链;无锡市也建成了空港产业园区、航空电子产业园,集中发展空港服务、空港物流、关联产业等临空经济,积极打造“空港物流城”品牌,将空港产业园区建设成“苏南国际物流集聚区”。尤其可见,江南重地己基本实现机场发展与航空产业园建设紧密结合,相比之下苏北、苏中地区空港所在城市临空经济发展比较迟缓,而恰恰这类地区更应重视空港经济的发展,在空港周边积极规划建设航空产业园,依托传统产业培育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比如,淮安市启动建设空港产业园可以以机场仓储物流为基础、临空产业为主体,重点发展航空物流业、航空制造业和三产服务业,这一举措不仅能推动航空产业发展、促进航空产业链的形成,还将不断扩大机场及其周边的经济影响效应,使之成为区域内一个潜在的增长极,最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推力。 

        此外,通过实现江苏各地机场发展与航空产业园建设紧密结合,将航空货邮运输作为江苏民航产业价值链的重要环节,很大程度上能快速推进货邮运输业发展,打造枢纽货邮特色,同时也有利于帮助航空产业发展突破空域瓶颈,推进空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