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基于新时代民航强国背景下中国民航区域合作策略研究

    朱诺 编 辑:金杰妮 2021-10-31 22:50:00

    摘要: 随着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不断深入我国民航“引进来”的质量和“走出去”的步伐实现了同步提升。按照新时代民航强国战略的要求,我方统筹考虑中国民航区域合作的策略,加强方资本输出、管理输出、技术输出、产品输出、标准输出和服务输出,进而实现航空产业链整体“走出去”,这是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成熟产业转移,提振经济发展活力和对外综合实力的必然需要。因此,本文从我国民航发展基础、重点合作国家和领域、所需政策支持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我国民航区域合作策略的研究希望能为我国民航对外策略提供帮助 

    一、我国民航业发展基础和未来重点合作领域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航业实现了蓬勃的发展。从2005年开始至今,我国航空运输总周转量始终排名世界第二位,成为当今世界名副其实的航空运输大国,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民航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同时,伴随着航空运输量的增长和航空安全水平的提高,中国在国际民航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打造了多个合作交流平台,更主动地维护国家和行业利益,中国民航正从“跟跑者”向“并跑者”甚至“领跑者”转变,正向“引进来”和“走出去”两者并重的国际合作新常态迈进。 

    目前我国民航在基础设施建设、安全运营管理、机场的设计咨询、航空公司运营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北斗卫星导航、航行新技术、机场配套新设备、国产民机制造等方面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可以预见,未来中国民航将在资金管理、技术、产品、标准和服务方面影响着世界民航的格局和发展走势。因此,我方可充分发挥相关领域的优势,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实现航空产业链整体“走出去”。 

    1- 1 我国民航对外重点合作领域(数据来源:民航局、商务部、工信部 

    (一)民航基础设施

    机场规划与设计。我国的机场规划设计单位几十年来参与了国内百余个机场的选址、规划、设计和改扩建工作,在总体规划设计、航站楼设计、飞行区设计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机场工程建设与咨询。我国企业在机场航站楼、场道、设备安装工程等专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建设和咨询经验,具备承担机场飞行区工程总承包、航站区工程及附属设施总承包的施工能力。 

    1- 2我国参与国外机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情况(数据来源:商务部) 

        据不完全统计,我方企业自2003以来共承接机场规划设计机场工程建设与咨询项目超过50项,主要分布在非洲、东南亚、东北亚等部分民航不发达地区国家 

    (二)新技术与新设备

    机场设备与材料。输出我国技术成熟的机场安检设备、工程检测设备、特种车辆等;参与航站楼的弱电系统、行李处理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加大出口在民航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需求巨大的钢材、水泥、沥青等基建材料,缓解我国产能过剩问题,推广近年来我国在民航领域突破的新材料(如EMAS)等。安全保障系统与新技术。重点推荐我国的北斗卫星应用系统、基于性能导航(PBN)程序设计等;参与民航不发达国家的民航事故分析,如航空事故调查、失效分析等。2008以来,以航科院、民航二所、昆船逻根为代表的中方企业,新设备新技术已经在安哥拉、坦桑尼亚、肯尼亚等10几个非洲国家,及部分东南亚、东欧国家成功运用。 

    1- 1 2008年以来我国部分新设备与新技术输出情况(数据来源:商务部 

    (三)机场运营管理

    我国机场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运营管理经验,形成了一整套严格的管理标准体系。我国机场可通过收购、参股或特许经营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国外机场的运营管理,输出我国的技术标准和管理理念。我国的民航科研院所在国内积累丰富的机场运营管理咨询经验,可为国外机场的发展规划提供咨询。我国的民航院校可在外设立培训机构,为合作方培训专业技术人才,如2010年由中航技、南航大和南非试飞学院共同投资组建了南航艾维国际飞行学院,培训飞行人员超过250人。 

    (四)航空公司

    一是成立合资航空公司。中国企业可与国外当地企业成立合资航空公司,或有重点的投资当地航空公司并保证中方的话语权,并积极引入国产飞机运营航线航班。二是收购或兼并国外公司。发挥资本的纽带作用,通过收购、兼并或者股权投资方式成立航空公司参与市场运营。三是我方企业在非洲成立分公司。积极推行民航强国的国际化战略,我方企业可在国外成立分公司(或海外基地),建立“海外桥头堡”,实现中国航班在该桥头堡的集散作用,完善相应的航线网络构建。 

    1- 3国企业合资成立或者入股国外航空公司情况(数据来源:民航报 

    (五)民机销售维修及备件

    大力推介我国国产化的民用飞机,如以新舟60、新舟600、新舟700等“新舟”系列、ARJ21为代表支线飞机,以C919以及未来的C929为代表的大型客机,以运-12系列、AG系列、小鹰500、海鸥300代表的轻型公务机等。在民机销售的基础上,建立我国航空产品在海外的后勤保障基地,实现销售、维修、备件及培训一体化的服务保障体系。截至2018年底“新舟”系列飞机共交付108架,国外交付60架;运-12系列飞机共交付207架,国外交付112架。此外中航工业拟在南非建设训练中心,在坦桑尼亚和刚果建设两个产品支持办公室,在肯尼亚、津巴布韦和刚果建设三个备件仓库。 

    1- 4部分新舟60非洲交付情况(数据来源:中航工业) 

    (六)航空经济

    航空物流园区建设。积极支持中国企业参与境外航空产业园、航空物流园区的建设,充分发挥民航产业链强大的资源集成能力,实现民航产业资源价值的最大化。航空运输配套类业务。包括油料储运、航空维修、配餐等航空运保障服务业;航空培训、航空金融、航空展览模拟驾驶航空租赁、通用航空专业人才培训等民航其他相关业务航空物流综合保税。提供集物流仓储、物流配送、运营外包、大数据分析等为基础智慧物流服务;积极开展保税仓储及物流、国际配送及中转、国际采购、转口贸易、商品展示等业务。总部经济与商贸服务业。包括企业总部与制造基地、研发基地等分支机构和新兴经济形态;打造海外金融平台,开展国际投行与投资、金融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业务;积极拓展能源、旅游、房地产、酒店餐饮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教育等民航外部产业合作。 

    全球民航发展现状及重点合作地区策略选择

    (一)未来主要的合作市场分析

    1- 5 2017年全球民航市场格局运量占比(数据来源:ACI 

    从全球市场格局来看(2017年),亚太地区仍是全球民航的重点地区,市场份额达到38.2%其中中国、日本和印度为运量较大的国家;北美和欧洲约有小幅度的下降;北美市场份额约为22%,平均增速为5.7%其中美国、加拿大运量较大;欧洲市场份额约为26%,平均增速为9.7%,英国西班牙、德国为运量较大的国家;中东地区也有较大的提升,市场份额约为5%,平均增速5.6%,阿联酋、卡塔尔为重点市场;南美、非洲市场份额分别为5%3%占比相对较小 

    从未来市场发展情况来看,ICAOIATAACI、世界银行、波音和空客对未来全球航空运输市场持乐观态度,未来20航空旅客运输量变化约在4.3%左右,其中以亚太、欧洲和北美仍是未来的主要市场,市场份额约在87%左右,其中东亚中国)东南亚市场份额和增速呈现较快发展,南亚的市场增速有望超过10%尤其是印度)以中东地区为代表的新兴市场需求强劲,阿联酋、卡塔尔和土耳其等国家的市场增速相对较快。 

    1- 6 2025主要区域的旅客运输量预测单位千人 

    1- 7 新一轮的枢纽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来源:各机场官网) 

    为了满足未来航空运输市场发展趋势,提升航空枢纽的供给侧保障能力新一轮的枢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且围绕着枢纽建设而展开的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应用、机场运营管理、航空经济等方面的需求也会逐步的增加这就我国民航产业走不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二)重点合作国家的策略分析

    为了更好的分析各个地区国家的未来发展潜力,本研究选取GDP、人口数量、旅游人数进出口贸易额5指标,对主要国家进行了旅客吸引度的测算(部分预测数据采用了联合国、世界银行以及FAA预测数据)。吸引力的变化情况来看,美国、中国日本以及西欧等国家仍是吸引力较大的国家但是以印度代表的南亚国家,以缅甸、印尼等为代表的东南亚国家和,以阿联酋、卡塔尔为代表的中东地区国家吸引力不断增强,美国、德国、法国、英国等传统的民航强国吸引力呈下降趋势2028左右中国将超越美国成为旅客吸引力最强国家 

    1- 8 主要国家民航吸引力的变化情况分析 

    为了更好的确定未来我方的对外区域合作策略,结合未来各个国家的吸引度,现将各区域分为航空发达地区、航空较为发达地区和航空不发达地区制定相应对外合作策略合作领域 

    1- 2 我方的对外区域合作策略及合作领域 

    类别 

    地区 

    国家 

    合作策略 

    合作领域 

    航空发达地区 

    北美 

    美国、加拿大 

    突出重点,积极拓展 

    运输、标准、适航、航空公司、新技术、产品 

    其他国家 

    基础设施、产品、新技术、新设备 

    欧洲 

    西欧 

    运输、适航、标准、新技术 

    其他欧洲国家 

    资本输出、运输、基础设施、航空经济、新技术、新设备 

    航空相对发达地区 

    澳洲 

    澳大利亚、新西兰 

    基础设施、资本输出、运输、航空经济等 

    东北亚 

    日本、韩国 

    有守有攻,有破有立 

    运输、航空经济、航空公司 

    中东 

    阿联酋、土耳其、卡塔尔 

    适当拓展,以防为主 

    新技术、新设备、基础设施、产品 

    东南亚 

    泰国、印尼、缅甸、越南等 

    “一揽子”模式 

    集合航空产业上下游,整体走出去,从资金、运营、保障、业务拓展方面,实行“一揽子”的运作模式 

    航空不发达地区 

    中亚 

    哈萨克斯坦等 

    非洲 

    南非、埃塞等 

    南美洲 

    巴西、阿根廷等 

    其中,以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为首的航空发达地区,应采取突出重点,积极拓展策略,在双方的适航审定、航空运输拓展、航空公司合作新技术和新设备的输出等方面加大拓展力度争取实现引进来走出去同步拓展;对于澳大利亚、新西兰部分欧洲国家等国家应加强基础设施合作资本输出、航空经济、航空运输等方面的合作;对于日本、韩国应采取有守有攻,有破有立的策略加大航空自由贸易区航空运输、航空公司等方面的合作,减小其对我方远程洲际航线的中转影响;对于中东等发展强势的地区,为了保护我方基本利益,在新技术、新设备产品等方面进行一定范围的合作,但是在航空运输、航空公司等方面要谨慎的态度(尤其是航权方面)对于东南亚中亚、非洲和南美洲等航空运输发不发达的地区国家(部分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重合采取一揽子的策略集合航空产业上下游,从源头的资本输出、基础设施设计和建设,到运营过程中的航空公司运营、民机销售、新设备和新技术,再到航空经济保障、机场运营管理、备件维修等方面实现整体“走出去”,部分国家和地区可以率先实施航空自由化、航空经济合作示范区的试点工程 

    所需要的政策支持

    (一)组织保障

    为充分保障国家对外区域航空合作整体战略的实施,加强推进我国航空产业链全方位走出去,建议相关单位建立跨行业跨部门的沟通交流机制,负责统一规划对外区域航空合作方案,协调解决实施中的相关问题,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 

    (二)政策保障

    优化政策环境。促进对外投资合作便利化,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完善信贷、外汇、财税、人员出入境等政策措施。利用政府间定期磋商、交流机制,加大双边沟通和磋商力度,推动政府企业间双向交流与合作。 

    建立和完善海外投资促进和保护机制。加快与合作国家签订投资保护协定,保护我国对外投资者的根本利益,保障我国投资者与投资对象国企业享受国民待遇或最惠国待遇。加快与有关国家签订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避免税收摩擦,减轻企业税负。 

    加强适航准入。在我方适航标准未得到广泛认可前,我方应积极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适航准入(尤其是市场潜力较大的非洲、东南亚和南美地区),商签适航协议,一揽子解决国产民机进入潜力市场的适航准入问题。 

    加大航权的政策支持。我方应积极协调推动在航空政策方面的开放力度,包括与更多国家签署双边航空运输协定、航空自由化试点等政策,为我国航企营造宽松的运营环境。 

    航线运营提供优惠政策。对国内航空企业开辟重点合作地区的航线,应在航权和航班时刻上优先保证,并在相应的国内航班时刻衔接方面给予支持。加大政府补贴力度,设立航线补贴专用资金,对 “一带一路航线国际远程洲际航线实施补贴 

    (三)资金保障

    为对外航空合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安排相应比例的无偿援助、无息贷款、优惠贷款,支持国产民机出口、机场及配套设施建设、维修中心、备件库、航校等保障体系建立。 

    充分利用现有投资平台推进合作项目。充分利用国家年度援外计划、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中非发展基金和民航发展基金等平台,支持对外航空合作的项目。 

    金融企业提供优质融资支持。应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的协同优势,创新金融支持模式,支持社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加大区域航空合作规划的金融支持力度。 

    (四)人才保障

    加大对航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着重培养适航审定、飞行员、空乘、地勤等专业技术人员。从专业技术与培训、专家委派、研修合作等方面加强人力资源交流合作。重视我国对外合作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工作,为区域航空合作提供智力支撑。(朱诺  单位:中国民用航空局信息中心 )

    三、参考文献

    1《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R 

    2《中非区域航空合作》R 

    3朱诺.《我国与“一带一路”地区民航运输市场发展情况简述》J.中国民用航空,201811(P8-P11) 

    4朱诺.《中国与非洲航线网络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民用航空,20147(P38-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