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新形势下飞行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新模式探索

    张建文 编 辑:金杰妮 2021-11-01 09:58:00

    摘要: 

    本文论述了新形势下加强通用航空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针对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并以提高通用航空飞行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对构建全新的通用航空类学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作了探讨。 

    关键词: 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教育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作为培养飞行员的摇篮,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更多政治过硬、技术精湛、身心健康的飞行专业人才的重要使命。伴随着民航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政府对通用航空产业的政策支持,我国通用航空正迎来迅猛发展。作为培养民航飞行员的主力院校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正在积极挖掘潜力,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最大化培养飞行人才,但同时由于国家对飞行员的证照考试越来越严格,有一些飞行大学生学习压力大,飞行压力大,在学习和飞行阶段不同程度地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导致被学校做停飞处理,近些年来因心理问题原因停飞的学生逐渐增多,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把一切不利因素排除掉,尽可能培养更多合格的飞行人才,以满足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迈进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就需要在培训飞行大学生时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高度重视,这也是民航专业院校的应尽之责。 

    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具有普适性和特殊性。普适性在于民航飞行大学生具有普通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在这一点上可以借鉴普通高校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来开展一般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特殊性在于民航飞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针对航空行业内需求来调整和规划,不能一概而论,尤其是学生以后要从事需要较强心理素质和能力的工作。 

    一、加强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近年来,针对通用航空业快速发展对飞行人才的巨大需求,我国通用航空业面临人力资源的制约,同时对飞行大学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飞行人才自身所具有的不可替代性,培养周期长等特点,又是保证安全的主体力量,更应该抓好飞行员心理素质能力建设。许多公司从自身飞行员队伍现状和公司发展前景出发,从飞行员招收、培养模式对培训院校提出了诸多建议和要求,尤其是不约而同地提到在飞行员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对飞行员心理素质教育环节的重视,因为自始至终,安全问题不能忽视,心理问题最容易导致严重问题的发生,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及方法对通用航空类飞行大学生施加影响,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理素质、调节心理状态、开发心理潜能,形成良好的个性和思想品质,促进学员人格的成熟及人生的全面发展。 

        (一)加强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民航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我国民航院校是培养通用航空类飞行学员的主阵地。据预测,今后每年民航飞行员需求为6500人左右,而民航局直属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年培养能力1800人左右,民航大学飞行学院300人左右,缺口近4500人。虽然目前经民航局规章审定认可的其他飞行院校或培训机构,国内合计22家,年培训能力共计3000人左右;国外合计24家,年培训容量达到了约4000人(但每年实际为中国民航培养1500人)。可见大中型民航院校还是培养通用航空类飞行大学生的重要阵地,要从战略上谋划飞行员培养能力建设,全面提升飞行大学生的素质,同时也要求民航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适合中国民航发展的心理教育培训模式,不断提升国内飞行员心理素质能力,抓住发展机遇,为我国民航培养更多身心健全的飞行人才。 

        (二)加强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时期促进飞行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通用航空飞行大学生既是大学生,也是他们中的特殊群体,他们处于走向独立和成熟的关键时期。由于就业的特殊性要求,自身成才欲望特别强烈,但自我定位往往过高,加之年龄导致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稳定,因而他们在校学习期间遇到各种突发问题时,心理承受和调适能力弱就会凸现出来。尤其近年来,民航业的飞速发展,对飞行员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飞行大学生也要面对越来越大的竟争压力、经济压力、就业压力、情感压力,在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理想现实、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反映出来的心理困惑和间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如果解决不好,会严重影响到飞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他们认识和掌握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完善,增强心理免疫能力,是新时期航空院校飞行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 

        (三)加强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航空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航运输的快速增长,为航空院校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来自国内外的激烈竞争。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用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教学训练为中心,飞行安全为前提,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政治合格、作风优良、基础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坚持“有特色、入主流、上水平”,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满足民航需要,兼顾社会需求的原则,实施质量工程,进一步发挥飞行员培训的主导作用,增强飞行大学生的综合竞争力。通过不断探索通用航空学院的心理教育工作新模式,对飞行大学生的价值判断的生成、价值观的建立与完善进行构建;对飞行大学生的道德认知的确立、道德情感的发展、道德意识的坚定进行协调。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增强航空院校德育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培养和造就适应中国民航大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航空院校德育工作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因此,加强和改进航空院校德育工作,必然要求加强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加强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民航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通用航空业发展的需要、教育改革的要求和飞行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而提出的,它是航空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民航院校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目的明确原则

       航空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飞行大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由于绝大部分飞行大学生入学时基本都已经是成年人,所以有一定的学习和社会生活经验,因此,针对飞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特别强调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点放在那些与航空行业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卫生健康常识,以帮助他们增强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 

        (二)持续发展原则

        飞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持续并且要坚持才能有效果的工作,从一个飞行大学生入学开始,就需要对每一个学员进行心理问题关注和跟踪治疗,不能通过简单形式化的几次“对话”就能解决飞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飞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解决飞行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要以提高全体飞行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着力于帮助全体飞行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航空院校应了解和把握飞行大学生的共同需要,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让尽可能多的飞行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而有效地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预防”、“促进”功能,面向全体学员,促进全面发展。 

        (三) 因材施教原则

        飞行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条件不同,个体差异大,同时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民航院校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技术和手段,同时开展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活动,使每一个飞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以提高,最终实现全体学员心理健康发展。 

        (四)保护隐私原则

        在宪法里,每个人的隐私都是受法律保护的,民航院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首要条件就是必须遵循保密性原则,这是每个从事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保护个案资料,不公开个人记录。只有这样才能让有心理诉求的咨询者没有后顾之忧,对专业咨询师敞开心怀,也才能让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构建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

    作为专业培养飞行大学生的航空院校,广大学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加强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构建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首先要严把飞行员培养的资质能力关口,严格选飞标准,严把飞行学生入口关;其次严格培训标准,正确处理安全与质量的关系;要严格筛选标准,毫不动摇地把好技术关;要严格理论培训标准,努力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的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内化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主观条件,只有遵循人的心理发生、发展及活动的规律,道德教育也才会真正有效。因此,提高心理素质是飞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 

       (一)构建立体交叉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遵循质量、规模、结构、效益和谐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特色与普通、质量与规模、学历与技能的关系,从全局出发,知识是基础,能力是根本。一方面要重视传授专业知识,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高校德育的组成部分,不断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硬件和软件的投人,专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要善于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教育指导飞行大学生。航空院校只有建立上下贯通、横向联系、协同工作、立体交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和专兼结合的工作队伍,立足民航,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有序地进行。 

       (二)打造特殊教育与普适性教育的新亮点

        随着教学任务加重,学生人数增多,使当前飞行大学生学生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定期组织学管干部对飞行大学生思想状况进行分析,立足实际,坚持关注群体特点与关注个体心理并重,制订阶段性教育方案;各个学管部门及时跟进工作,通过建立学管会QQ群、座谈会等方式,听取汇报,加强指导,配合调动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广大飞行教员支持理解学生工作,积极参与学生管理,为学生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发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对应对新形势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通过一系列创新工作,从体制内解决好这一问题,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利用心理健康教育专门网站,广播、校报、刊物、橱窗、板报等宣传媒体,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拓宽心理教育渠道。     

        (三)开展有教育意义和针对性的校园文化活动

     从飞行大学生入校起就开始统一规范入校教育流程,这个步骤将使飞行大学生更快了解学校,适应学校环境和各项管理要求,为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如针对校史校情的专题教育,学籍管理教育,作风纪律教育,针对学习规划的专业教育,主题班会及熟悉校园环境等。这一流程的实施,将对节约教育资源,规范教育流程起到推动作用。优美的环境、良好的校风、多彩的文化生活能静化心灵、陶冶情操,开阔胸襟,还可以愉悦性情,激发上进心。因此,加强飞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开辟网上PPS交流平台,让学生共享飞行心得。这些措施的采取,对引导形成优良的校园学风可以起到重要作用,总之,飞行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任重道远,需要不断创新实践,通过积极努力,必定能推动飞行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张建文 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

      参考文献 : 

    1〕谢斌.当代大学的紧迫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J].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1,(3). 

    2〕董立人.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互补 

        效应[J].中国高等教育,2001,(10). 

    3〕崔巍.普及心理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J].中国 

        高等教育,2001,(20). 

    4〕徐建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议[J].现代大学教 

        育,2002,(6). 

    5〕鲁笑英.运用心理学知识提高思想教育效果[J].思想 

        教育研究,20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