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临空经济区产业布局构想及实现路径
摘要: 近年来,随着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及产业升级,如何寻求经济的增长极,如何快速融入国家一带一路、京津冀发展战略,成为破解山西省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方向和抓手。山西省省长楼阳生在太原调研时,提出了太原市要依托循环经济、创新驱动力、创新发展机制,统筹各类开发区资源,形成集聚平台效应,打造山西省发展的新动能引擎。2017年2月,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正式挂牌成立。太原机场紧邻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2018年旅客吞吐量1258万人次,预计“十三五”期间旅客吞吐量将达1500万人次。本文主要通过使用SWOT分析法等方法,分析太原机场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方面,认为可以在现有的临空产业基础上,通过建设太原机场航空枢纽,形成省内支线贯通、国内干线通达、国际按需联通的航线布局,规划以太原机场为核心区的临空经济区,通过城市规划与临空经济规划统筹考虑,在产业与空间布局上下功夫,打造适合太原市发展的临空产业体系,建设航空大都市,使其成为推动太原市乃至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动力、新引擎。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航空与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海运等多种交通形式的高效融合,综合立体大交通体系的构建,正在发挥着航空运输聚集人流、物流、信息流并高效流动的最大效能。在这种全球思维的背景下,临空经济孕育而生,并为世界各国所实践、推广。十三五期间我国将着力打造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航空枢纽,巩固和培育包括太原在内的区域枢纽,业已形成并打造了包括上海、郑州、青岛、西安等临空经济区。中部崛起战略十三五规划更是提出了郑州、武汉、长沙等城市建设临空经济区的要求。从山西省国民经济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到,十三五期间山西省将着力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战略支柱产业,发挥转型综改示范区的示范和规模效应,大力发展会展经济,构建以太原机场为中心,长治、大同、吕梁、运城、五台山、临汾为支点的航空运输网络,完善航空口岸功能,发展临空经济。所以研究太原临空产业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临空经济理论及实践发展现状
按照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民航局下发的《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临空经济区是依托航空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集聚发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形成的特殊经济区域,是民航业与区域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和相互提升的重要载体。从上述定义可以理解为临空经济是围绕机场
形成的综合交通枢纽而建立航空产业集群,拓展至航空相关产业、延展产业,进而形成航空产业城或航空大都市。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全球产业链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城市已经逐步实施了临空产业园、临空产业港、临空产业城的建设,如:亚洲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韩国仁川,美洲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孟菲斯,欧洲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英国希思罗等临空产业区等;并形成了法国经济学家布代维尔的基于空间的增长极理论、美国学者迈克波特的产业集群理论、美国教授约翰·卡萨达的航空大都市理论等支撑理论。国内在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区、郑州空港临空经济区等临空产业园。
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阶段与机场发展建设的理念密不可分。大致经历了大型机场、中枢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港、产、城三位一体大型枢纽机场几个阶段,并依托机场从发展航空客货运输、延展到酒店、物流、航空运营、维修等核心产业,依托综合交通体系的打造,发展商业、展览展示、休闲旅游、国际贸易、总部经济、医疗医药等相邻区及扩展区产业。单一的航空交通中心转变为综合交通枢纽;单一的航空运输产业转向以航空运输业为依托、融合多种关联产业的经济中心临空产业;空港正由“城市的机场”演变为“机场的城市”,正印证着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路径和未来方向。
二、太原机场SWOT分析
(一)发展优势:
太原机场位于太原都市圈核心区域。地面交通便利,综合交通网络发达。周边由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整合的8大经济开发区环绕,周边建设有武宿公路物流、中鼎铁路物流等物流中心。
太原机场辐射区域内的太原市、晋中市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历史及自然景观众多,面食文化久远。太原市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拥有晋祠、崇善寺、蒙山大佛等景区,被誉为晋商故里的晋中市,更是拥有包括平遥古城、榆次常家庄园、祁县乔家大院等一大批晋商大院。太原市及晋中市旅游配套设施完备,拥有几十家四、五星级酒店及数量多、层次广的快捷酒店等,拥有包括山西省国际会展中心、山西煤炭交易中心、山西大剧院等一批会展及文化场馆。
2017年太原机场旅客吞吐量业已突破1000万人次,国内航线网络已趋于完善,具备发展临空经济的先决条件。硬件条件来看,按照十三五发展规划,太原机场业已启动新一轮改扩建前期工作,将新建航站楼、机坪等,以及满足客货运输的配套设施。软件条件来看:至2018年底,太原机场已连续46年保证了飞行安全,连续26年保证了空防安全。太原机场保障俄罗斯货运包机、大型火箭运输、羊驼、种羊等777全货机航班。拥有各类地面服务、货运、特种车辆、安检、机务、场务等持证及实操中、高级专业人员。
(二)发展劣势
太原机场虽然为国际航空口岸,但目前国际航线主要以韩国、日本、泰国、越南等旅游航线为主,2018年开通了悉尼、圣彼得堡国际航线,未能将航空优势充分发挥,快速融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建立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通达航线。
山西省主要产业以煤化工为主,外向型产业较少,高科技产业和与航空高度关联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虽然设立了武宿保税区,由于政策变化及与机场业务联动少,未能形成航空保税产业集群发展。
(三)发展机遇
十三五期间,随着深化经济结构调整和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国家战略,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等政策实施,都为山西省发展临空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持。同时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都对发展临空经济、建立临空经济区,促进民航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的意见和要求。
新一届的山西省委确立了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山西省的战略支柱产业,机场作为沟通世界,连通世界的重要工具,发挥太原机场的航空口岸优势,开辟更多的国际航线及国内航线,吸引众多的国内外游客来山西旅游、观光,对于推进山西对外宣传和开放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山西综改示范区位于太原都市区的核心区域,将着重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煤基低碳研发等新兴产业,也需要加强航空口岸与产业的融合。
(四)发展挑战
随着国家高铁建设的快速推进,太原至焦作、太原至延安的高速铁路的建设,加上已经运营的太石、大西高铁,将初步建立南北通达、东西贯通的高铁网络,并与全国高铁形成互联互通;十三五期间,山西省将继续建设朔州和晋城机场,实现省内150公里民用机场布局网络,这都将造成太原机场的旅客、货物分流。
三、太原机场周边临空产业布局现状
太原机场周边目前分布有武宿综合保税区、山西高校新区、山西科技创新城、太原经济开发区、太原高新区、榆次工业园区、晋中经济开发区等8大产业园区。目前8大开发区已整合至山西综改示范区,从现有临空相邻区产业来看,已具备高端电子、医药生产、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大学教育等产业雏形,综合交通体系业已形成规模。
四、临空经济区产业布局构想
(一)产业布局原则
太原临空经济产业选择应从本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出发,结合航空产业链的发展内涵,重点从以下角度出发做好产业布局。
一是强化机场核心资源建设,扩大基地航空公司发展规模,以航空运营、维修、航空物流、航空配餐为主要产业方向,打造机场发展的强大动力;二是利用机场跑道、净空保护方向合理布局仓储、科研基地、汽车试验场、生态农业、公用绿地、环境保护带等产业;三是在机场与高铁、机场与开发区之间构建快速交通网络,发展总部经济、商业办公、购物娱乐等产业;四是推进军民融合,利用太原现有航天航空产业基础,向航空领域转化。
(二)产业布局安排
1.机场核心产业布局。主要依托基地运输、通用航空公司,发展飞机维修与改装、通用飞机维修与运营、航材支援服务、航空培训,同时配套飞行员社区、专家公寓等生活配套服务设施。
主要依托现有武宿综合保税区、以及现有机场货运能力,积极引进专业物流企业、组建专业货运公司,发展航空公司货运、第三方货物代理、国际货物仓储、跨境电商、保税、电商分拨、电商、生产商物流、冷链仓库、飞机租赁等业务。
主要依托机场与太原铁路南站综合交通体系优势,发展总部经济、商业办公、国际国内贸易等高端商务产业。
2.机场相邻区布局。继续加大现有医药科研、生产、物流,新能源汽车研发、试验、生产、展示,高端电子制造,大学教育、科学研究及配套住宅、商业、娱乐服务产业发展。
(三)空间布局安排
从太原机场总体规划出发,结合现有周边综合交通体系、跑道走向和产业园区实际情况,提出以下临空经济机场核心区域空间布局。
在总体规划新建的T3航站楼对面,出于航空运营便利,设置航空公司运营、维修、培训产业,公务机运营、维修产业、航材支援服务、航空配餐服务、航空油料服务产业。在总体规划新建的T3航站楼南侧,规划设置飞行员公寓、酒店等配套服务设施。
在现有跑道或现建跑道北侧,结合现有武宿综合保税区规划,设置电商分拨中心、物流中心、生产企业物流中心、跨境电商及保税仓库、航空公司货运等产业
在现有机场路北侧以及太榆路两侧规划总部经济、商业办公、国际贸易中心等高端商务产业。配套商务酒店、写字楼、公寓、超市、购物等服务设施。
在现有跑道两端、考虑到净空要求和噪音影响,结合新能源汽车及两侧住宅发展,规划为生态保护带、绿地公园及新能源汽车试验场,较好地解决机场的发展弊端。
同时在规划核心区产业布局时,要综合考虑快速交通体系建设,规划机场至南站、机场至高校新区、机场至经济区、机场至科技创新城的地铁或快速道路交通连接,实现以上区域的出门无缝对接。
五、临空经济区产业布局的实现路径
临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机场航空枢纽功能的完善;离不开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离不开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城市布局和发展规划。
(一)太原机场航空枢纽建设
太原机场航空枢纽的建设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机场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是通过打造以太原机场为核心的三种航线网络形态,充分发挥太原机场区域枢纽作用。充分发挥太原机场省内机场集散功能,打造以太原机场为核心的区域支线枢纽网络;充分利用太原机场的区位特点,打造以太原机场为核心的区域性及方向性经停枢纽网络;依托山西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打造以太原机场为核心的国际门户枢纽网络。
(二)规划太原临空经济区
按照国家临空产业指导意见,临空经济区的设立有四方面的条件。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000万,省会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完善、临空产业较为完备。从上述对太原临空产业的分析来看,太原具备申请设立太原临空经济区的条件。通过积极向国家申请设立太原临空经济区或在现有综保区设立临空产业园区,打造太原机场区域枢纽,积极发展航空核心区产业,积极发挥航空相邻区聚集效应,形成航空业、现代服务业、制造业的有利融合产业格局。
(三) 加大政府引领和政策导向作用
首先临空经济区的规划要与城市的整体规划统筹考虑。在城市规划中,优先考虑航空核心区及的土地需求,合理规划布局城市居住、商业、工业功能,减少机场因净空、限高、噪音等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在太原市对现有城市规划、交通规划、产业规划进行整合之际,合理调整土地用途,通过城镇改造、土地整理将机场所需发展土地按照机场发展总体规划优先考虑,确保机场在未来的20年拥有充足的发展空间,满足未来太原市的发展需要。其次尽快出台航空产业、临空经济发展意见,通过财政、税收、土地、人才引进等政策,积极吸引项目、人才的落地。在机场核心产业上,通过政府专项补贴、税收减免、土地划拨、办公用房补贴等政策鼓励大型航空公司在太原机场设立运营基地、分子公司,鼓励大型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代理入驻机场或综合保税区;加大航空市场培育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航空发展基金,鼓励航空公司开通太原直达欧美洲际客货运航线,不断完善太原机场航线网络布局,服务于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发展。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综合交通体系
有序推进太原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机场二期改扩建,建成集综合交通GMC在内的航站楼,机坪及配套设施的机场运行规模。及早规划并实施机场与太原铁路南站、汽车站、开发区的城市交通体系,尽快建设太原机场周边城市道路,建设太原地铁1号线南站至机场段,延伸至开发区、科技创新城,建设太原机场至榆次地铁,开通太原机场与开发区、南站之间的快速公交,实现多种交通工具的快速换乘,方便各类商务旅客的出行需求。
通过太原机场区域枢纽功能建设,充分发挥航空运输的快捷、高效、远距的能力,打造服务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太原临空经济区,相信经过5-10年的发展,将形成交通便捷、功能完善、产业体系完备、总部经济发达、创新能力卓越的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航空大都市。由于太原机场处于太原都市区核心地带,存在搬迁或启动第二机场建设的可能性,但上述临空经济布局及产业发展无论搬迁与否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民航局.中国民航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北京[R] 2017.2
[2]山西省政府.山西省十三五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山西 [R] 2016.10
[3]山西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起步区规划.山西 [R]2017.2
[4]山西省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山西省民航机场集团公司十三五规划.山西 [R]2016
[5]卡萨达. 航空大都市--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北京:中国临空经济研究所 [M] 2011
[6]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航局.关于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北京 [R]2013
[7]曹允春.临空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与发展阶段判定研究.北京: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J] 2013
[8]国家发改委.郑州航空港临空经济试验区规划.北京 [R]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