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何为多位一体共建智慧民航 何以提质增效促进全面发展

    蒋雁翔 编 辑:金杰妮 2021-11-02 11:08:00

     何为多位一体共建智慧民航 何以提质增效促进全面发展 

    ——航空公司视角 

    摘要智慧民航将从提升运营效率和提高服务品质两方面为中国民航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智慧”赋能民航业发展,将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驱动发展,助力民航强国建设。进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支撑强国战略的实施。本文站在航空公司的立场上,通过分析智慧民航建设中的前端和后端以及软件和硬件特点。将智慧民航划分成四个部分,从航空公司的视角阐释了“何为多位一体共建智慧民航,何以提质增效促进全面发展”。 

      

    一:智慧民航概述 

    近年来,智慧民航这个概念被频频提及: 

    2017年9月 “加快推进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基本确定了中国民航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加快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建设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和人文机场,大力推进民航强国发展战略,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2017年11月“民航局党组织中心组学习会”提及智慧民航建设的基本方针:“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制定行业标准规范,深入研究包括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航空等在内的智慧民航建设” 

    2019年5月1617日北京举行的“第十届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作为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交流平台,论坛将主题定为“智慧民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中的民航高质量发展”更是将智慧民航建设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至此,智慧民航这一概念被这个信息化的时代赋予了更深远的意义——它将为民航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力,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民航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智慧民航,将从提升运营效率和提高服务品质两方面为中国民航在新时代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智慧”赋能民航业发展,将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驱动发展,助力民航强国建设。进而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支撑强国战略的实施。 

    (一) 智慧民航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智慧城市起源于传媒领域,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运用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及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智慧城市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引领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建设智慧城市最终目的,是让管理更便捷更高效,让市民更方便更幸福。从而一方面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另一方面整合社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使得社会得以高效率、高质量地发展。 

    2008年最早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以来,智慧城市在我国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受益于移动互联网4G、5G的发展和全民创新、万众创业的政策红利,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智慧”的发展。目前,我国已有上百个城区提出建设智慧城市。未来,我国将有一批特色鲜明的智慧城市,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幅增强,综合竞争优势明显提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机场作为城市交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窗口”和“桥头堡”,自然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必然包括了智慧机场。而建设智慧机场,是建设智慧民航,以智慧民航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可见,智慧城市的建设与智慧民航息息相关。只有统筹兼顾,协同发展才是以智慧民航助推智慧城市,以民航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的举措。 

    (二)智慧民航何以赋能行业全面发展:

    智慧民航是相对于智慧机场进一步发展的概念,其实质是通过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对航空运输业的前后端进行优化的过程。 

    面对旅客的前端往往表现在市场营销上,例如:为旅客出行提供便利、提升旅客出行体验、通过大数据精准营销、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提高航空公司盈利能力等;面对空管、机场、航空公司AOC(航空公司运行中心)的后端往往表现在运营管理上,例如:优化航线网络,提高运行效率,保障航班安全与正点等。 

    智慧民航将实现技术和管理上的创新,前后端同时发力,进而赋能行业全面发展,扎实有效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助力向民航强国迈进的宏伟目标。 

    二:何为多位一体共建智慧民航 

    全面建设智慧民航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例如:加快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顶层设计、从智慧空管,智慧机场、智慧航司等方面同时入手。 

    同时,作为城市的“桥头堡”和“窗口”,智慧民航的建设也包含在智慧城市的建设当中。共建“智慧”的各个方面,往往遵循木桶效应——“智慧”建设的效果往往不会取决于最好的那一方面,而是取决于建设过程中的短板 

    全面建设智慧民航需要统筹兼顾,从各个方面同时发力。因此,我们需要多位一体共建智慧民航。 

    接下来,笔者将站在航空公司的视角对何为多位一体共建智慧民航,何以提质增效促进全面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一) 从前后端,软硬件划分的四象限分析法:

    前文提及从市场营销和运营管理的角度,可将航空运输分为前端和后端;同时,根据运营和营销过程中提供有形的基础设施,无形的新技术和服务及管理。我们将其分为软件和硬件。并依此做出四象限分析图如下。 

    (二) 建设智慧民航的几个方面(模块功能介绍):

    1. 前端硬件——基础设施,市政规划等

    机场与城市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智慧机场、智慧民航的建设不能脱离了城市的整体市政规划和建设。其中既包括了传统的交通设施建设,也包括新兴的网络基站5G设施建设。 

    大型机场与市区通常相隔较远,通过便利的交通设施(机场高速,地铁等)与市区相连,才能更好地将二者紧密连接,从而实现一体化发展。此外,机场的选址,如果在城市的整体布局上具有优势,必将有更多“智慧”发展的机遇,如高效对接空铁联运,空陆联运等。 

    同时,通讯设施也是前端硬件的重要构成部分,通过通讯技术,一方面可以使智慧城市的软硬件对接到机场;另一方面可使整个民航系统的服务、数据与信息传递到机场,实现信息的高效传达。 

    基础设施建设、市政总体规划、通讯基站建设等顶层设计的举措,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小空港由于地理方面和信息方面形成的“孤岛效应”。基础设施和市政规划是前端建设的关键,没有前端硬件作为支持,面对旅客的智慧民航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前端软件——智能值机、安检、行李提取系统,“刷脸登机”。航空公司开发方便旅客出行的产品和服务、精准营销等

    智慧民航的发展必须以旅客为核心,实现当代民航“以人为本”的发展趋势。通过新软件和技术为旅客提供高效便捷的产品和服务,这是很有“智慧”的。前端软件极大地方便了旅客出行,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了社会生产和运行的整体效率。 

    目前,国内已有很多航空公司,全面升级地面服务,实现自助值机、自助行李托运、手机登机、刷脸登机等方式为旅客提供了全流程智能化服务。(尽管这些技术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但这是由于软件的升级更新驱动的,在此我们将其定性为前端软件。) “智慧”为旅客带来的便利,一方面来自于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来自于机场和航空公司管理水平的提升。 

    当然,基于大数据的利用,航司可对旅客进行精准营销,并将自身作为平台为旅客提供便利(笔者曾在另一篇文章中分析过:“航空运输的本质是实现空间上的位移,与此同时,航空运输成为了客流、物流与信息流的传递者,在‘传递’的过程中,航空公司成为了广告的媒介,服务的载体、信息的渠道。其背后的商业价值将会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同样可以被视为前端软件上的“智慧”。由于本文是站在航空公司的视角进行的研究,后文中我们将对此适当展开。 

    3. 后端硬件——机场时刻资源、机场容量、空管扇区容量等

    后端硬件主要是指机场和空管的保障能力,在中国民航业经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部分空域资源紧张,部分大型机场的时刻资源和保障能力趋于饱和。因此,智慧民航在后端硬件方面的建设,就是要重新整合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破这些资源的桎梏。例如新建支线机场对过于繁忙的航线和机场进行分流,从机场运行和航空公司效益的角度共同对航线网络进行优化等。 

    当然,新建机场成本高,周期长。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运行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也能打破这些限制,推进中国民航腾飞。 

    4. 后端软件——A-CDM、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

    后端软件为优化内部流程,建立信息互联互通机制,用“智慧”提升运行效率——航班正点率和飞机利用率,使中国民航实现“安全、效益、正点、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笔者站在航空公司的视角,在后文中将进一步研究航司在建设智慧民航中的作用。事实上,航空公司参与全面共建智慧民航的举措主要是在软件上。其中,运营管理更倾向于后端,而市场营销更倾向于前端。 

    三:后端软件在智慧民航建设中的作用 

    (一)协同放行系统CDM的作用与意义:

    中国航空运输市场经过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航班量和旅客吞吐量使机场和空管的保障能力日趋饱和;另一方面,由于机场、航空公司、空管之间不同的隶属关系,系统建设各自为政,数据孤岛现象严重。 

    因此,智慧民航,就需要建立数据中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从软件上提升机场的运行效率,改善机场的容量。A-CDM(协同放行系统)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A-CDM是一个流程驱动管理系统,通过共享信息,实现协同决策。由于A-CDM涉及到机场运行的每一位参与者,它为空管、机场、航空公司提供了信息共享的平台,使得每一位参与者都能预测到飞机的推出时间、起飞时间、停机位、其他航司放行情况、流量控制情况等与航班正点运行息息相关的信息。 

    近年来,A-CDM有效提升了运行效率,其带来的“智慧”日益显著。 

    (二)牵手华为,腾讯等企业,提升运行效率

    我们以深圳机场牵手华为,利用数字平台+AI,携手共建未来机场为例: 

    近年来,深圳机场与华为在基于“平台+生态”的理念构建了未来机场数字化平台。双方携手实现了业务驱动转型,创新点亮未来,实现了大运控、大安防和大服务。 

    华为“智慧”助力民航建设,实现运行效率的极大提升,实现航班全程智能化、可视化监控与管理。比如:提高航班放行正常率、减少地面滑行时间、智能分配机位、智能分配机场后勤保障和特种车辆等。这些举措对效率的提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效果是极其显著的。 

    未来,深圳机场与华为还将共同努力,紧密围绕安全、效率和体验,用“智慧”打造全球领先的未来机场。 

    无独有偶。首都机场、民航科普基金会与腾讯公司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三方将在多领域开展合作,形成互联网+民航的规模效应。 

    (三)结合运行状况实时分析数据,动态提供最优决策

    航空公司的生产和运行,涉及大量的业务决策,例如长期计划性的:机队规划、航线网络规划、收益管理系统等。也包括短期生产运行类的,运行调整与控制、机组乘务组排班和调度、不正常航班恢复等。 

    建设智慧民航后端软件,旨在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定量的方法算出最优解,为航空公司的决策提供依据。 

    对长期计划进行优化:增加航空公司的盈利水平。 

    对短期生产运行优化:由于运行情况复杂多变,不同的决策可能会对公司的利润产生影响。该模型需要结合航班运行状况,实时分析数据,为一线生产运营人员提供最为直观的财务数据和运行依据,在提高运行效率的同时采用最“智慧”的策略保证航司利润水平。 

    四:前端软件在智慧民航建设中的作用 

    除了旅客所能感受到的,受益于市政规划、机场硬件设备等方面,航空公司提供的无形的产品和服务,往往能成为提升服务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取超额收益的保障。除了前文中提及的,旅客能感受到来自“智慧机场”的便利,还包括“智慧”在航空公司的市场营销和战略规划中的应用。例如依托大数据让航空公司的营销更加精准、有效。基于用互联网思维使航空公司拥有更加“智慧”的商业模式。 

    (一) 大数据与精准营销:

    “智慧”赋能航空运输,还体现在大数据的应用上:通过大数据,针对不同的旅客群体,制定不同的服务和营销策略,满足旅客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增收节支。例如:根据旅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为收益管理提供依据;在同质化的竞争中,针对旅客需求制定专属产品和服务,通过差异化服务和精准化营销赢得旅客的青睐,由此提高市场占有率等。 

    大数据为航空公司进行精准营销提供依据,通过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使航空公司了解旅客需求,进而根据不同的旅客需求配置资源,优化产品。 

    大数据和智慧民航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数据来自于民航营销与服务,同时为民航营销与服务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数据分析旅客需求和航空运输市场动向,可提高民航的服务营销的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的同时增强盈利能力,用“智慧”推进公司服务与营销高质量发展。 

    (二) 商业模式的创新

    “智慧”赋能航空运输业,使其实现商业模式创新、盈利能力提升,“智慧”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对资源的整合,使得企业的盈利模式发生了改变——航空公司在运输的过程中成为提供信息与服务的平台,以此创造价值。 

    例如:基于大数据对旅客的消费倾向进行分析,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旅客可通过手机APP、公众号等渠道实现拼车、酒店预订、旅行社对接、商务及旅游咨询等功能。以云南为例,航空公司还可以将营销与政府大力推广的“一部手机游云南”相结合,在助力当地“智慧城市”、“智慧旅游”建设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品牌影响力,获取超额收益。 

    智慧民航前端软件为航司发展带来的机遇。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科技作为工具,提升管理水平、运营水平和营销水平,将对航空公司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智慧”赋能航空运输业,有助于航空公司抓住时代的机遇,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五:其他“智慧”赋能航司,实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的举措 

    (一)机上WiFi的功能与意义:

    航空公司在参与“多位一体共建智慧民航,提质增效促进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举措,主要是在软件上。但机上WiFi是例外,机上WiFi属于“智慧”建设中,航空公司可以做出的前端硬件建设。 

    2018年1月民航局放宽了空中使用手机的限制以来。机上WiFi在很大程度上使航空运输更具有“智慧”。 

    互联网技术向上延伸至万米高空这一“信息孤岛”,将为旅客出行带来全新的体验。事实上,航空公司与旅客最多的联结在飞机上,若能通过提供WiFi解决旅客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需求,将有助于航空公司吸引更多客源,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航空公司还可以通过机上WiFi对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将合作商的广告,产品推介植入机上WiFi中,实现客流和信息流资源的整合。机上WiFi还有助于改进航空公司自身的产品和服务,为旅客提供在线预订酒店及车辆、升舱、旅游及商务资讯查询、投诉和建议平台等。 

    目前,机上WiFi的网速不快,但已基本能满足旅客网上聊天、语音通话、网购、办公及收发邮件、浏览股市及交易的基本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万米高空不再是“互联网沙漠”,机上WiFi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质的飞跃。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更好的产品与服务将被“智慧”地嫁接到飞机上。 

    (二)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对后端软件进行优化

    前文中,我们已经对“智慧”的后端软件进行了分析。事实上,基于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利用,我们可以将A-CDM系统,签派放行系统、智能航班监控系统、机组排班系统等AOC常用的系统与前文提及的动态分析决策系统相结合,从而实现航班监控智能化,决策信息化,管理可视化。 

    事实上,目前的AOC决策并未完全根据定量的计算完成,在一定程度上仍然依赖于AOC值班经理、责任签派、调度员的经验。而新系统基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方面的技术,将对运营效率,管理水平等方面有显著提升。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如下展望: 

    系统可以将各种运行状况和可能的结果以最直观的方式呈现给签派员——如建议油量、载量、放行条件、航路及目的地天气状况等,同时根据天气状况计算是否需要加额外油以应对可能的绕飞;根据其他机场的运行和天气情况推荐备降场;跟据天气状况建议是否限制起飞等。当然,呈现的结果是直观和简洁的,系统也能在简单的操作界面上实现决策过程分析、飞机性能分析、天气情况分析、航班调整记录等原始数据的查询,使得放行和管理真正“以人为本”,而系统扮演的是参谋和辅助分析的角色。 

    新系统结合A-CDM系统、航班监控系统和机组排班系统,在发生运行延误(或军事活动、流量控制等原因可能导致延误)或航路可能会绕飞的时候,自动根据CCAR-121中对于机组和乘务组的飞行时间,执勤期进行监控,结合当日签到时间对存在超时风险的航班进行监控和预警;对由于航班计划调整或运行延误导致休息期不能满足局方规定的情况进行自动监控;对运行条件限制、机组搭配限制的情况,系统可进行自动筛选,如果机组资质与放行条件不符,自动提出预警,告知飞行调度员及时处理。此外,新系统可根据机组排班情况,对外站执行航班的机组和乘务组,自行将数据筛选后发送到第三方以提供车辆、过夜酒店、食宿保障等后勤服务。 

    对于存在备降、取消等风险的航班,系统可以提前进行预警并及时告知客服,提前对接餐食,车辆和航延酒店,以高效的管理和优质的客户服务赢得旅客的认可。 

    对机务工作中存在故障保留的飞机,系统会自动监控并根据大数据分析故障保留存在隐患的大小,基于“关键路线”为机务工作人员分析最急需维护的部件,并将信息及时反馈到签派,提高机务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减小飞机故障延误的概率。 

    除此之外,由于运行情况复杂多变,不同的决策可能会对公司的利润产生影响。然而,精通业务的一线运营管理人员,未必能以财务视角选择最优决策。因此,新系统还应包括,实时数据分析模块,引入运筹学模型、概率论与统计学模型、决策树模型等,以公司利润最大化为导向,为一线生产运营人员提供最为直观的财务数据和运行依据,在提高运行效率的同时采用最“智慧”的策略保证公司利润水平。 

    以上美好的展望,对提升航空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盈利能力的作用将会是显而易见的,如果航空公司引入更多“智慧”的辅助决策,将会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然而,眼下该系统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数据中台的问题。只有建立信息全面的数据中台对海量数据进行采集、计算、存储,统一标准和口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后端软件进行优化,实现航班监控智能化,决策信息化,管理可视化的美好期许才能得以实现。 

    六:结论 

    本文从智慧民航的概念入手,分析了何为面向市场营销的前端,何为面向运营管理的后端,而后根据软硬件将智慧民航划分成了四个部分。本文站在航空公司的视角解释了“何为多位一体共建智慧民航,何以提质增效促进全面发展”。 

    从微观上来说,参与智慧民航的软硬件建设,将提高航空公司的运营质量和盈利水平,从而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从宏观上来说,智慧民航将从后端提升运营效率和前端提高服务品质两方面为中国民航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中国民航的未来,必将在智慧民航的建设中赢得发展的契机。“智慧”为民航业的发展赋能,必将助力我国实现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飞跃。从而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支撑强国战略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罗晓,浅谈智慧机场的发展技术及其应用 [J].空运商务2018525. 

    [2] 第十届中国民航发展论坛,“智慧民航——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程中的民航高质量发展”[R].民航资源网、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网站相关报道2019516.~520. 

    [3] 张淮,数字平台+AI:深圳机场与华为携手共建未来机场[J].ICT新世界,华为期刊,20194,总第24,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