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基于流量预报的精细化航班正常保障思路

    李兴东 编 辑:金杰妮 2022-01-07 16:45:00

    摘要:航班正常性的本质是:航空公司所安排的航班与机场实际运行保障能力是否相适应、相匹配。如果航空公司仅仅按照班期时刻或乘客热门流向卖票并安排航班,而未考虑其他空域用户是否有活动、跑道是否积冰、机场实际保障能力等情况,从而造成航空公司计划安排的航班流量大于机场实际运行保障能力,由此才引出了航班正常性这个热点问题。 

    基于流量预报的精细化航班正常保障思路,就是由“运管委”制定并发布流量预报,航空公司根据这份流量预报,精准地提前七天安排航班。避免机场通行能力已经下降时还必须保障超过其实际运行保障能力的航班正常起飞,从而使航空公司在安排航班的源头上顺应航班正常起飞的保障条件,继而更有效地提高航班正常性。 

    基于流量预报的精细化航班正常保障思路就是要从政策层面对航班正常性工作进行强有力的支持,促使航班正常性保障工作顺利实施。同时,对损害航班正常性工作的行为进行追责、问责。此思路主要包括实施流量预报、精细化运行、以放飞为核心、每天运行20小时、“运管委”负责问责追责五个方面的要素。 

    解决航班正常性的关键是让已有的航班正常起飞。这其中包括两个因素,一是地面已有的航班,二是必须保障这些地面已有的航班正常起飞。要解决国内大型机场普遍面临的这一航班正常性难题,就必须要从打破一些已有的制度框架、传统思维和旧有藩篱入手,进行制度和机制创新。 

    本文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航班运行情况为背景,阐述基于流量预报的精细化航班正常保障思路。 

    一、背景综述 

    近年来,航班正常性一直是民航业、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保障和提高航班正常性成为了民航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 

    众所周知,航班运行是基于具体条件、受多方因素影响的。根据局方对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保障能力的批复,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理想条件下的航班起降保障能力是31架次/小时,但在非理想条件下,保障能力会下降,而具体下降数值则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科学判断。如何做到在各种条件下都能确保航班运行的正常性,一直以来都是新疆民航从业人员、单位以及自治区政府认真研究考虑的问题。 

    2018726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各驻场单位自愿组建了“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运行系统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运管委”)。“运管委”是一个跨越组织边界的运行协调管理机构,以提升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总体运行效率为目标,建立并实施统一运行标准、运行监察及考核机制,旨在完善地空保障流程衔接,优化运行资源配置,研究并解决在航班大面积延误等特殊情况下航班放行协同决策问题。其初衷是希望通过“运管委”各项机制的有效运作,使各成员单位的地面保障效率、航班放行效率及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整体的航班正常性得到持续提升。笔者认为,乌鲁木齐机场“运管委”的成立,为实施基于流量预报的精细化航班正常保障思路提供了可能和保障。 

    如果“运管委”能够根据未来第七天不同的运行条件,评估出保障航班各方的实际保障能力,制定出提前七天的、滚动的、精准的流量预报,就能实现航班量的动态化、精细化管理,使地面已有的航班正常起飞,从而达到切实提高航班正常性的目的。流量预报职责应该成为乌鲁木齐机场“运管委”的重要职责以及保障航班正常性的主要抓手。 

    二、具体思路 

    基于流量预报的精细化航班正常保障思路,就是由“运管委”制定并发布流量预报。航空公司根据这份流量预报,精准地提前七天安排航班,避免通行能力已经下降时还必须保障超过实际运行保障能力的航班正常起飞这种被动局面的发生,从而使航空公司在安排航班的源头上顺应航班正常起飞的保障条件,继而更有效地提高航班正常性。 

    基于流量预报的精细化航班正常保障思路,就是要从政策层面对航班正常性工作进行强有力的支持,保证航班正常性保障工作顺利实施,对损害航班正常性工作的行为进行追责问责。当然,这需要“运管委”制定精准的流量预报,需要局方强有力的政策支持,需要保障各方的积极协作。 

    此思路主要有实施流量预报、精细化运行、以放飞为核心、每天运行20小时、“运管委”负责问责追责五个方面的要素: 

    (一)制定流量预报 

    提前七天的、滚动的流量预报是本思路的关键点和难点。它需要“运管委”综合各方条件,计算并公布未来第七天的流量预报。制定流量预报需要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目前只能制定最长七天的流量预报,瓶颈是目前新疆空管局的预报只能提供最长七天的天气预报。 

    2.制定流量预报主要考虑的因素有:未来第七天的天气预报、其他空域用户的活动、重要飞行、地面保障能力、新疆民航辖区以外的运行情况等。 

    3.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天气对于航班运行来说是不可抗因素,特别是危险天气系统对航班的运行会有极大的影响。现在的预报技术可以实现七天的天气情况大致预报,但考虑到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对航班流量预报的关键性作用,因此,需要提高未来七天天气预报的准确性,特别是在重要危险天气的预报方面。 

    4.提前七天掌握其他空域用户活动的情况。其他空域用户活动对航路航线、空域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空域用户的沟通和协调,促使其他空域用户积极提供未来第七天的活动计划,以便做出容量评估,进行流量预报。 

    5.各航班保障相关方确认未来第七天的设备状态和保障能力。机场应该确认未来第七天跑道、停机位、摆渡车、引导车、除冰设施等设备状态和保障能力;基地航空公司应确认未来第七天的航空器状态等保障能力;航食公司应确认未来第七天航空餐食的供应能力;航油应确认未来第七天的加油能力;空管等通信导航监视设备所有单位应确认未来第七天设备情况和保障能力。 

    6.清楚掌握未来第七天相邻区域的运行态势。乌鲁木齐飞行情报区以外的国内、外其他空域的运行态势,对乌鲁木齐机场航班的放行和进港航班的进港次序都有影响。提前掌握全国未来第七天的运行态势,也是进行流量预报所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综合考虑、分析和研判上述条件后,便可以精确地测算出未来第七天的流量预报——也就是未来第七天可以保障的准确架次。流量预报应精确到每两分钟是哪班航班起飞或降落。“运管委”据此对其确认、发布未来第七天的流量预报。 

    (二)实施精细化运行 

    精细化运行是指:在理想条件下,按照每小时30架次暨每2分钟一架起飞或降落的原则,精细化运行精确到每一个航班;在非理想条件时,按照流量预报的某时段航班容量,对各航班时刻(精确到每2分钟的间隔)进行精准排序。相关各方按照“运管委”确认过的航班时刻以及CDMA-CMD分配的时间次序做好当日航班的运行保障。 

    1.各航空公司根据流量预报,提前7天安排预先飞行计划。“运管委”根据流量预报对各公司提交的预先飞行计划申请进行评估,对具体哪些航班在第七日执行及其执行时刻进行确认,达到“平峰抑谷”的效果。航空公司按照“运管委”确认的航班计划进行航班准备。 

    2.航空公司的预先飞行计划得到“运管委”确认后至第七日07:0036小时的时间段内(也就是从第一日到第五日的19:00的时间段内),对航班计划进行微调,去除不合理、虚占航班或根据票务情况进行航班合并。航空公司也可根据票务需求,进行时刻兑换,如取消一个飞北京的航班,在该时刻增加一个飞成都的航班。航空公司根据精确的航班时刻,制定航班保障预案,做好运行保障。此时间段内,航空公司只能减航班,不能增加航班。 

    3.机场、空管、航油、航食等航班保障单位,根据流量预报制定精细化的保障预案,做好职责内的航班保障工作。 

    (三)树立以放飞为核心的运行模式 

        这种模式虽然违反了“地面调配为主、空中调配为辅”的现有运行规则,但却是保障航班正常性的必要条件。 

    1.起飞航空器优先执行。当起飞航空器与着陆航空器时间有冲突时,起飞航空器优先;着陆航空器利用空域在空中等待,以提高放行效率和航班正常性。进港航空器需要多加燃油,确保在目的地机场上空有足够的燃油用于空中等待。 

    2.起飞的航班间隔在空中利用空域解决。当起飞的多架航空器有间隔冲突时,在空中去调配解决,在空中拉大相应的间隔,确保起飞航班能正常起飞。 

    3.争取自治区政府的有力支持,建立有效的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与吐鲁番机场的空铁联运机制。吐鲁番机场是距离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最近的民用4E等级的机场,机场位于天山南侧,与影响乌鲁木齐的天气系统存在巨大差异,再加上其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因此,大力发展吐鲁番机场,发挥其备降保障功能,对缓解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在流量受限情况下的运行压力具有巨大的战略作用。 

    当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天气不够标准,无法降落时,可以选择备降吐鲁番,然后利用高铁、高速公路等将乘客及时运送到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或是吐鲁番机场,既避免了飞机备降较远机场后旅客的长时间等待,也避免了对当日整体航班次序造成较大的影响。 

    吐鲁番机场作为乌鲁木齐机场的“水库”,对调蓄乌鲁木齐的流量能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根据流量预报,让无法保障正常起飞的航班到吐鲁番降落,能有效提高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航班正常性。 

    (四)每天20小时的运行机制 

    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的常态化运行是每天从早上07:00到次日凌晨03:00,共20个小时。正常情况下,按照每2分钟一班的间隔,可以常态化保障每日航班量600架次。当然,如果运行条件确实足够好时,也可以连续24小时保障720架次。现行每日运行20小时基于以下三点原因: 

    1.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跑道已不堪重负、破败不堪,是安全运行的极大风险。乌鲁木齐处于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昼夜温差较大,每日凌晨3点至7点属于一日中温度最低的时段,此时段降低或停止运行负荷,有利于减轻跑道的运行压力,增加安全裕度。 

    2.每日运行20小时的情况下,航班架次之间为2分钟的间隔,所有保障单位的保障人员(特别是机场的保障人员)都会很疲惫,剩余4小时可用来缓解各单位保障人员的值班压力,同时调整精神状态。 

    3.有利于道面、设备等维护。经过20小时高强度、满负荷的大流量运行,不仅人员疲惫,道面、通信导航监视设备、其他地面保障设施设备都需要维护保养。利用凌晨3点到7点间的低负荷或零负荷运行的时间段,进行机坪道面和各种设施设备的检查维护,确保各类设施设备的运行稳定。 

    此外,在20小时的运行时间内,也可利用容量下降、运行负荷较小的时间段对设备设施进行维护,进行巡视检查跑道(巡检跑道也可以提前精确预报时刻)等。 

    (五)“运管委”负责问责、追责 

    若按照前述的四个要素严格开展航班保障工作,当航班运行不正常时,就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到底是哪个单位在哪个环节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动员百遍不如问责一遍”,随后由“运管委”问责、追责在航班正常性保障过程中工作不力的单位。在民航新疆管理局的支持下,“运管委”的以下职责应得到加强: 

    1.“运管委”对所有保障航班正常性措施的支持能力。 

    2.“运管委”制定并发布流量预报的权威性。 

    3.统筹协调各方的权威。一是发布流量预报后,在航班量需要减少的情况下,统筹协调各航空公司航班删减事宜;二是协调各保障单位在运行中沟通不顺的事宜;三是协调涉及两家以上单位的保障事宜。 

    4.组织精细化运行。“运管委”根据发布的流量预报和各保障单位制定的工作预案,组织、指导和督促各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精细化保障航班的正常运行,确保航班正常性。 

    5.组织运行保障单位复盘。针对某日或某时段保障中出现的复杂情况,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复盘,查找保障中的不足,总结保障的经验教训,不断提升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航班正常的保障能力。 

    6.负责对航班正常性精细化运行保障中工作不力的单位进行追责、问责。一是查找保障中出现的问题,对出现问题的单位进行追责问责;二是监督相关单位对保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 

    在实际航班保障过程中,通过对以上五个方面要素的实施,就能够实现对整个航班正常性运行保障过程的闭环管理。 

    三、该保障思路的优势和优点 

    在新疆民航辖区内实施该保障思路具有以下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辖区内自治区、管理局、空管局、机场公司、航油、航食、基地航空公司及其他保障单位都在一个高度统一的相同辖区边界内,具备“八位一体”的天然优势,便于政令畅通、协调统一。 

    (二)时间优势。与国内主要“城市对”的飞行时间都在3小时以上,这些长航线为精细化运行赢得了时间;与疆内机场的飞行时间都在1.5小时左右,更容易进行流量预报和控制。 

    (三)调配优势。辖区面积大,且都隶属于一个大的空管中心实施管制指挥,便于航班顺序和间隔的调配。 

        目前,乌鲁木齐机场已经是全国单跑道航班保障架次的第二名,其航班正常性保障也应该属于全国性的难题。只有得到自治区、民航新疆管理局、民航新疆空管局(特别是天气预报部门)、新疆机场集团等各系统、各部门的大力配合和支持,进行制度以及机制创新,才能切实提高航班正常性。该思路的优点主要有: 

        1.将地方政府纳入其中,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作用。 

        2.在民航新疆管理局的支持下,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各驻场单位自愿组建的“运管委”变成了有职有权的“实体” 

        3.航空公司在流量预报和精细化运行的规则下,必须严格按照流量预报安排航班,有效避免了公司的航班流量与实际运行条件不相适应的情况发生,能有效提高航班正常性。 

        4.根据流量预报平抑“波峰和波谷”,条件好时流量多,条件差时流量少,条件足够好时也可以连续24小时保障720架次。从全年来看,总的航班起降架次能够提高、航班正常性也能够得到稳定的保障。 

        5.在精细化运行机制下,“到底是谁影响了航班正常性”的问题能一目了然,便于“运管委”督促整改。 

        四、空管局的挖潜增效措施 

        假设以上思路能得以实施,那么空管局落实民航局科学把握运行标准,进一步提升空管运行效率”的挖潜增效措施,就属于应急处置的范畴,是对以上思路的有益补充。当流量预报发生突变或是偏差过大(特别是天气预报准确度不高时),使实际流量大于预测流量时,空管局随即通过一系列挖潜增效的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航班正常起飞。(李兴东 民航新疆空管局空管中心飞行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