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关于推进我国民航人文机场建设的几项建议

    李黎明 编 辑:金杰妮 2022-01-07 17:17:00

    摘要:人文机场是实现中华文化自信和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民航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更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客观需要。它既是目标也是抓手。那么,什么是人文机场,其范围如何界定,如何更为系统、有效、有序地推进人文机场建设,是摆在当下的现实问题。本文阐述了人文机场的概念,简要分析了国内外人文机场建设现状和发展情况,最后给出了人文机场建设急需要推进的几项工作建议。 

    一、前言 

    (一)关于人文 

    广义上讲,人文泛指文化,是人类社会各种文化现象中的先进、核心部分;侠义上专指哲学,特指美学范畴。人文的核心是集中体现为尊重、重视、关心和爱护人,其与“人民航空为人民”的民航行业宗旨是高度契合的。 

    (二)人文机场概念 

    秉承文化价值,坚持文化立场,立足文化现状,思考解决文化问题,提出文化方案,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着力点。机场作为一个城市的重要窗口和平台,是城市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随着从“城市机场”到“机场城市”的转变,其已超越作为交通设施的公共基础设施的定位与范畴。它不仅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也理应作为新时代文化的重要落脚点,并成为展示国家或地区文化自信,体现文化软实力,传播和传承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体验经济时代,民航大众化趋势日趋明显,旅客需求结构快速变化,呈现出层次性、差异性和个性化特征,旅客愈加重视出行体验,机场服务转型升级和服务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在此背景下,人文机场建设应运而生。所谓人文机场,是以具有鲜明特征的文化现象整体贯穿于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全过程和作用于机场的各个维度,并能给予强烈感知体验的机场。人文机场起始于理念,结果于体验。人文机场不仅可以作为我国民航机场创造差异化价值的基点,还可以指导机场战略的全过程,以打造更具“灵魂”的机场,为世界未来机场建设做出“中国贡献”、注入“中国动力”和提供“中国智慧”。 

    人文机场要求环境友善、资源节约,具有人情味和文化底蕴,符合不断升级的旅客体验需求。不安全不是人文机场,不绿色不是人文机场,不发展更不是人文机场,我们不可将人文机场简单的理解为机场环境优美,缩小为文化活动,需要从多维度、多层次理解人文机场的内涵。总而言之,人文机场是从安全到社会责任的广义概念,通过人文在机场的硬件、软件、流程、标准、文化与品牌,各种内涵到外部的持续诠释与表达,形成人文建设体系,创造不同于其他机场的差异化价值。 

    二、国内外人文机场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旅客出行需求持续攀升,中国机场建设不断发力,截至2018年底,全国颁证运输机场达到235个,旅客吞吐量千万级机场共37个,民航行业运行规模居世界前列。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国运输机场达到260个,旅客吞吐量达15亿人次左右,到2035年,运输机场数量将超过400个。据预测,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民航运输需求、生产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增长需求仍将保持强劲态势。 

    在我国民航快速发展背景下,各地机场的建设与发展,与过去相比呈现出一些新动向和新特征,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片面追求“高、大、上”。在机场规划建设过程中,大多数机场为创造航站楼的特色性,寻求成为城市和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往往不注重经济性和绿色环保,航站楼造型、规模相互赶超,追求富丽堂皇,“高、大、上”趋势越发明显;二是同质化趋势严重。在机场建设和运营管理过程中,由于机场服务流程、操作流程和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导致旅客的“五感”上的无差异性,造成机场同质化现象的日益加剧,个性化和主题性不突出;三是“重硬件、轻软件”现象普遍。机场是一个整体系统工程,近年来各地机场硬件建设虽有很大改善,但管理、服务等软件建设还差强人意,人文关怀缺失,服务品质缺少应有的人文内涵。以上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中国民航在供给结构上发展不平衡和供给质量上发展不充分的问题的重要体现。 

    随着体验时代的到来,已有机场意识到软件服务的重要性,逐渐从“高、大、上”中跳出来,开始注重人文理念在机场中的应用,致力为旅客提供更人性化、更温馨、更贴心的服务体验,追求形成独特的个性化资产。国内外一些大型机场较早开始进行人文尝试,如新加坡樟宜、韩国仁川、荷兰史基浦、德国慕尼黑、香港以及北上广等机场,通过机场平台展示地域文化,改善人文关怀,做得比较到位,广受旅客赞誉。我国2008年奥运会的人文奥运理念也应用得颇为成功,从筹办到举办、到奥运后期延续的种种文化现象,对机场人文建设有较好的启示作用。但总体而言,目前国内外机场对人文理念的应用还仅仅处于摸索阶段,整体相对碎片化不够全面,还未形成系统的人文机场建设体系。因此,人文所应该表现出来的对当地历史的承继性、对当地特有的意识行为的规定性,以及它对情绪、情感、理智、意志力的深刻影响,无法在机场这个城市窗口和交流载体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三、当下我国人文机场建设需要开展的几项工作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在人文机场建设过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更加系统、有序地推进人文机场建设,建议尽快推进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形成人文机场建设理论体系 

    为推进民航强国建设,我国民航提出了推进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和人文机场建设的宏伟目标。构建人文机场建设理论体系,首先要理清“四个机场”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外在方位,确立人文机场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明晰人文机场的定义、内涵与外延,敲定人文机场涵盖的内容与维度。要对标一流,充分借鉴新加坡樟宜、韩国仁川等国内外优秀机场在人文机场推进过程取得的优秀经验和成果,学习文化强国战略、人文奥运理念等其他行业和领域在人文项目落地与运营等方面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加快吸收、转化、创新。做好人文元素提炼与应用、人文机场建设要点、主题确认、指标体系、评估体系、实施路径与策略以及价值转化与变现模式等内容的研究分析。加快人文机场标杆体系建立,推进人文机场建设示范工程、精品工程和样板工程建设,在民航局公布的首批未来机场标杆示范项目的基础上,分析提炼可以固化、推广的行业经验。通过以上方式,尽快形成我过民航人文机场建设总体理论框架体系。 

    (二)人文机场的传递形式与建设要点分析 

    在人文机场建设过程中,传导人文理念和人文关怀,需要深入研究人文在机场的表现。除了投资与规划、特有建设标准、可靠基础保障外,需要重点对主题性、普适性和参与性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和精心塑造。其中,主题性是机场倡导的人文题材的个性表现。在人文机场建设中,需加快明确各机场人文主题,或民族、或地域、或传统、或时尚,通过建筑、环境、活动等与主题相关的元素,进行持续的诠释与表达,创造强烈的体验效果,不断传导产品的差异化价值,使旅客形成强烈的价值体验。主题性是营造人文机场的灵魂和重要引领,是差异化价值创造的关键。普适性是机场创造的人文特色满足不同人群的要求,人文机场传导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还要具有普适性和多样性,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旅客,要给予不同的人文关怀,以进一步彰显机场的人文价值。普适性是以最大满足客户最基本的人文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构建人文机场的基础性因素。参与性是改变机场长期形成的产品导向思维,提高客户参与度,使旅客不仅能被动地感受人文气息,还能成为人文产品的创造者、参与者和分享者,为客户创造超越预期的欣喜体验。 

    人文机场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要打造更具差异化价值、更具“灵魂”的机场,需要将人文的思维和理念融入到功能规划、环境设计、服务产品、商业布局、科技应用、主题展示、绿色环保和安全文化等八个方面。其中,功能规划是人文机场建设的基础,环境设计是人文机场主题表现最直接的载体,服务产品是人文机场建设的核心内容,商业是人文机场建设的重要加分项,科技应用是人文机场建设的重要手段,主题展示是人文机场主题传递的重要形式,绿色环保是人文机场建设的重要支撑,安全文化是人文机场建设的基石。以上八个方面既是人文机场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建设要点,也是人文机场建设的载体和着力点,关键在于人文与以上内容的跨界融合。 

    (三)做好人文主题、特征确定与人文元素提炼 

    对于各机场而言,人文元素是机场独有的个性化资产,能赋予旅客对机场和城市文化的强烈感知,提升旅客出行体验,通过人文要素这一不可复制品的持续创造和积累,可以逐步解决目前我国机场在环境、服务和商业等方面存在的“千场一面”和同质化等问题。 

    在人文机场建设过程中,各机场可通过对当地历史脉络的梳理以及在地文化特点和背景的深度挖掘,形成了符合自身气质与品位的人文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凝练人文主题特征。同时,各机场应基于自身所在城市的风土人情以及所选取的人文主题,深入从自然景观、建筑艺术、民俗民风、历史文化等方面挖掘、提炼文化元素,为人文主题的落地与演绎传播提供更多的生动素材。此外,在文化元素提炼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构建元素、场景、调性与风格协同一致的人文元素应用体系,切实为未来人文机场的建设提供参照体系。 

    (四)加快构建人文机场标准体系 

    人文机场标准体系是推动人文机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四个机场”中,“平安”是发展底线,“绿色”是发展要求,“智慧”是发展支撑,“人文”是发展目标,四者之间互有联系,又各有侧重。人文机场作为发展目标,具有统领作用,其侧重人的感受,将旅客放在更为突出位置。因此,标准体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在旅客,着力点在运行品质和人文品位提升,聚焦点在人本化服务。 

    在具体内容上,从纵向看,人文机场贯穿于机场规划、建设、运营与发展的全链条;从横向看,人文机场包含了人文主题元素和人文理念八个维度的深度应用。因此,标准体系应覆盖以上全链条与全维度,做到全面系统。在制定的过程中,应考虑机场现行的各类标准体系,以不断提升旅客愉悦体验和人文关怀为宗旨,从更好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角度入手,逐步建立超越民航现有标准规范且符合在地文化特色上的人文标准体系。要重点做好功能配置类、旅客服务类和运行管理类三个类别的标准规范建设,其中,功能配置类以价值工程为导向,结合民航相关规定和新技术、新产品的运用进行制定;旅客服务类、运行管理类标准围绕客户需求,从适用于各机场统一执行的角度考虑。 

    此外,还应考虑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历史厚度与文化深度各异以及各机场区位环境、战略定位和规模体量等因素,做到标准体系既相对统一,又在深度、广度和类别有所区别,使之更具指导作用。 

    (五)建立人文机场评估体系 

    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文机场评估体系并给予扶持鼓励尤为重要。评估体系应遵循“人民航空为人民”的行业宗旨,围绕人民最关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是否满足以及群众在民航发展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满足程度作为重要内容。可以从旅客需求、执行落地和差异化等几个维度推进评估体系建设。 

    从旅客需求角度,可以从功能需求、情感需求和文化需求等三个层面来设置评估体系。功能需求主要分析旅客出行过程的痛点,难点和关键点是否得到解决与满足,评估是否“有”和“到位”的问题;情感需求主要从真情服务的角度,分析机场服务与设施是否基于客户导向,通过更为更加交互、更具个性和更有温度的形式传递;文化需求主要是评估是否以更为差异化、更具文化调性的形式提供给旅客更具人文品质的服务与产品。 

    从执行落地层面,评估体系应该考虑“人文+”的思维是否已经成为未来机场工作推进的切入点和抓手,从硬件到软件,从内部到外部,从安全、服务、经营、团队管理等全方位是否有围绕人文机场建设来开发与提升。 

    从差异化的角度,应评估人文元素的提炼是否能充分反映在地文化特色;元素内容是否包括在地自然景观建筑艺术、传统工艺、历史文化、民俗民风和特色饮食等方面内容;人文元素融入方式是否恰当与合理,元素、场景、调性与风格是否协同一致。(李黎明 元翔(福州)国际航空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倜傥.成长与蜕变:一个机场公司的战略演进与管理突围[M].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17. 

    [2]陈波.人文机场的建设原则探究[J.新丝路,2018(22). 

    [3]彭岚兰.从人文机场的内涵说开去,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