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适航体系,迎接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春天
摘要:本文介绍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阐述了建立完善的适航体系是保证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成功的关键,分析了我国现阶段适航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对我国民航适航体系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 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基础,航空制造业是制造业的制高点,是制造业水平的标志,也是高新技术产业,航空制造业是航空产业的基础。综观经济发达和科技强盛国家和地区,比如美国、俄罗斯、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甚至巴西、以色列等国,均拥有先进的航空制造业。
大型客机和大涵道比商用涡轮风扇发动机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具有带动作用和标志性作用,对于国家带动科学技术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和创新性国家具有非凡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商用飞机和商用发动机以及机载电子设备的研发需求,民用航空制造业应运而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发商用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公司相继成立并投入紧张的大型商用飞机和商用发动机的研发制造。
中国商飞成立于2008年5月,总部在上海。中国商飞主要从事民用飞机及其相关产品的科研、生产、试验试飞、飞机销售和服务、租赁和运营等,是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大型科技项目的主体,同时也是统筹我国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中国商飞自成立以来,遵循“中国制造、系统集成、全球招标、逐步提升国产化”的发展原则,沿着“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的技术路线,已着手研制ARJ21、C919、C929系列支线和干线飞机。目前,ARJ21飞机已经投入市场使用,C919已经完成首飞,C929正在加紧研制。
中国商用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9年,总部设在上海。其使命是成为商用航空发动机全球主制造商之一,提供商用大涵道比涡轮风扇发动机系列产品及相应服务,打造强劲助攻心,助推中国梦。中航商发自成立以来,已经开展长江1000系列商用发动机的研制。
特别地,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通用航空也呈现大力发展趋势。大力发展通用航空,需要大量的飞机,这将极大地促进我国通用航空制造业的发展和提高,进而带动新材料、电子、通信、能源、精密制造等一系列相关的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因此,作为迅速崛起的正在实现现代化的大国,发展民用航空制造业势在必行,我国应当占领民用航空制造业这个制高点,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科技创新水平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二、 建立完善的适航体系是保证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成功的关键[1]
适航是航空器能够在预期的环境中安全飞行的固有品质,民用航空器适航性是指航空器及其部件和子系统整体性能和操纵特性在预期运行环境和使用限制下的安全性和物理完成性的固有品质,其本质是保证航空器及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这就要求一方面涉及制造人员严格按照适航要求设计和制造飞机,保证飞机符合最低安全标准;另外一方面要求航空器使用者按照相应的标准使用和维护航空器,保证运行安全;同时要求民航当局加强持续监督管理。
适航管理是以保证民用航空器安全性为目标的技术管理,通过适航管理,保证民用航空器的适航性,就是保证航空安全的基础。一个完善的适航管理体系应该包括初始适航和持续适航。初始适航主要针对航空器设计、制造;持续适航主要针对航空器运行和维修。系统完整的民用航空产品全寿命适航管理应包含规章、审定基础、设计、型号/市场审定、生产制造、运行和维修、适航指令和使用困难报告等诸多要素(见图2-1)。
图2-1 全寿命适航管理
所以,建立完善的适航体系,尽可能全面地收集、分析、使用在飞机的设计、制造、运行、维修、改装过程中产生的与飞机适航性、安全性有关的信息,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促进航空器满足客户安全需求,保证航空器强大的生命力。综观波音、空客、GE、罗罗、SNECMA、CESSNA、LYCOMING等国外民机、发动机等制造商能够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与其完善的适航体系是分不开的。因此,要保证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完善的适航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是基础,也是核心关键。
三、我国适航管理体系的现状
民机发展,适航先行是民用航空产品发展的基本发展理念。2016年,中国民用航空局明确提出了“一二三三三四”总体工作思路,“补齐四个短板”中适航审定能力就是一个短板之一,由此可见我国民用航空适航管理体系这块还处在发展阶段。
(一)适航标准体系还不完善
适航标准是民用航空器的灵魂,是一个国家民用航空设计、制造水平的体现。一部适航标准由若干部分组成,分别体现了航空技术和适航审定的各个专业。比如,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就包含:A总则,B飞行,C结构,D设计与构造,E动力装置,F设备,G使用限制和资料,H电气线路互联系统等7部分,这些分部条款还分别对应不同部件的需求。因此,适航标准体系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我国民用航空器研制虽然有运7,新舟系列飞机的成功经验,但是主要还是以仿制为主,具有独立自主研制的航空器产业不多,还处在起步阶段,因此积累的适航标准并不完善。要大力发展商用大型飞机和发动机,还需大力开展适航标准体系研究。
(二)适航法规体系还不完善[4]
完善的适航法规体系文件应包含法规性文件和非法规性文件两大类。法规性文件主要包括条例、特殊航空条例、专用条件、技术标准、适航指令、航空条例修正案等,法规性文件具有强制性。非法规性文件主要包括咨询通告、指令、规章制定建议通知、科学技术报告和使用问题报告等。非法规性文件不具有强制施行意义,主要作为咨询、指导和交流用。
我国民用航空适航管理法规和文件体系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主要包括全国人大发布的《中国民用航空法》,国务院发布的行政法规和《中国民用航空规章》(CCAR);第二层次为适航部门发布的法规性文件体系,包括适航管理文件、适航管理程序和咨询通告等。
目前我国民航还不具备与中国新一代航空运输系统技术和性能相适应的审定能力,必须积极跟踪国内外先进的航空技术、适航标准和审定方法的最新进展,积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审定能力,建立相应的适航法规。
(三)还需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适航管理人才队伍[2]
目前,我国适航管理队伍人才数量少,专业不齐全,参与的适航审定工作不多,适航审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全国航空类类院校开设有适航专业的学校仅有七所,并且基本上都是在近几年开设,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还不足以为我国民航快速发展的适航需求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四、完善我国适航管理体系的内涵
(一)做好适航体系建设规划
目前,各行各业正在开展十四五规划。可喜的看到,民航局也正在组织编制适航发展规划。针对未来我国适航面临的任务,应做好未来10-20年总体规划,就适航标准建设,适航法规建设,适航人才队伍建设,适航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建设和重点任务进行科学规划,并按照规划稳步推进,以适应我国民用航空制造业和民航业发展需求,为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和民航强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加强适航领域科学研究
民航局已经组织了《2021-2035民航中长期发展科研规划》,其中适航是八大模块中的单独模块。我们应集中国内外高校、研究所的整体力量,加强与国内外飞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厂商、高校和研究所的交流合作,开展适航领域专项研究,争取科技部、工信部和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开展重大专项研究,切实提高我国适航技术水平,促进适航顺时顺势发展。
(三)做好适航人才队伍建设[3]
加大对现有七所大学飞行器适航技术专业建设的指导和支持,提升人才队伍建设的层次,确实为我国适航建设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持。
(四)完善适航审定机构建设
加大上海、北京、沈阳、成都、西安、南昌等各地适航审定中心资金、人才、土地和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各个适航审定中心建设。建立系统化的民机适航管理信息平台,促进审定部门与生产厂家的交流互动合作。(作者:周长春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参考文献:
[1] 民机持续适航和安全评估概论 刘延利 周长春 杨晓强 颜 影 陈农田
[2]民机适航管理体系分析及其发展浅议 王俊彪 晏祥斌 蒋建军 曹友明
[3] 安全前提下的适航管理专业建设研究 颜影 周长春 杨文锋
[4] 浅谈民用飞机适航管理体系建设 王芳 蒋建军 王俊彪 王斌 王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