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运输机场开展机坪运行统一规范建议研讨

    钟广全 编 辑:王亚玲 2021-10-28 22:57:00

     

      摘要:停机坪是航空器完成地面保障的场所,是多工种、多流程、多设施交叉重叠作业的场所,存在较大的航空地面安全风险。本文基于2019年全国机场机坪刮碰数据分析,提出开展机坪统一规范管理的必要性,并总结东北辖区机场开展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果,对下步工作开展提出建议措施。 

        

      一、引言 

      停机坪是航空器完成地面保障的场所,停机坪的运行管理主要内容就是地面服务保障,基本涉及引导入位、上轮挡(放置安全锥)、撤轮挡(撤离安全锥)和放行推出四个必需环节。停机坪运行保障的效率直接影响到航班的正点运行1。图1-1列出近机位航班保障作业流程2 

       

      1-1列出近机位航班保障作业流程 

      上图中看出,近机位航班保障节点包括13个、保障流程18个,期间需要机务、地服、物流、油料等各类人员及设施同时或交替作业,存在涉及航空器刮碰、作业人员伤害等安全风险。有效防控这些安全风险,对于确保运输机场机坪运行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行业数据显示,2019 年全国运输机场共上报机坪刮碰事件63 起3】从事件原因上看,人为原因共发生55 起,占比高达87.3%。设备故障7 起,占比11.1%。天气原因1 起,占比1.6%,具体如图1-2所示: 

        

        

      1-2 各类原因导致刮碰事件统计 

        

      在保障人员责任原因方面,车辆驾驶员责任原因19 起,占比34.5%,均为一般事件;其次为机务人员责任原因,共12 起,占比21.8%;车辆指挥人员8 起。特别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车辆驾驶员和机务人员合计占比达到半数以上。具体情况如表1-1所示: 

      1-1  保障人员原因统计 

    序号 

    保障人员名称 

    事件总数 

    机场原因 

    驻场单位原因 

    1 

    车辆驾驶员 

    19 

    10 

    9 

    2 

    机务人员 

    12 

    2 

    14 

    3 

    装货人员 

    7 

    2 

    5 

    4 

    车辆指挥人员 

    8 

    3 

    5 

    5 

    其他操作人员 

    9 

    4 

    6 

        

      从统计数据来看,人为原因是影响运输机场安全运行的主要决定因素。然而,从报告中不难看出,东北辖区运输机场情况总体良好:在2018 年发生过刮碰事件的千万级机场中,哈尔滨机场2019 年未发生刮碰事件;哈尔滨、大连机场2019年消除了机场责任刮碰事件;沈阳机场连续两年未发生机场责任刮碰事件。得益于东北地区开展机坪统一规范试点工作取得的成绩,辖区运输机场机坪运行向规范化、标准化目标迈出了一步。 

      二、东北辖区运输机场开展机坪统一规范实施背景 

      2018年,东北地区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辖区机场共发生机坪刮碰事件7起,同比增加4起, 17、18两年辖区机场发生的10起机坪刮碰事件中,人为原因占了9起。人为原因的根源内部管控存在松懈、安全监管力度不强、员工教育和作风养成不够等突出问题。因此,基于对辖区机场机坪运行形势的深入研判,切实落实《运输机场机坪运行管理规范》要求,东北管理局在辖区四大运输机场梯次开展“机坪统一规范”试点,探索辖区机坪统一规范的路径和模式,重点提出四个抓手推进机坪统一规范管理工作:一是要实现管理体系“三个统一”,即机坪运行标准统一、程序统一、操作统一;二是要实现机坪运行“三全监管”,即全区域、全链条、全要素监管;三是实现机坪全景监控,即通过新技术手段加快机坪全景监控系统项目实施;四是做好机坪车辆刮碰事件防控。在机场范围内推行车载视频监控、发光棒指挥等新技术,有效防范特种车辆在对接航空器过程中刮碰风险。 

      三、东北辖区运输机场开展机坪统一规范推进情况 

      大连、沈阳、哈尔滨、长春等辖区机场在落实东北局要求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一体化推进工作,各机场管理机构对机坪运行实施统一管理,利用机坪运行委员会平台对机坪运行实施动态监督、检查、协调、指挥。 

      (一)机坪运行管理制度体系“三个统一”。试点期间,东北辖区运输机场会同各驻场单位对现行机坪运行管理相关制度进行梳理整合,分别修订出台《机场机坪运行管理手册》,并下发各驻场单位,同时针对机坪车辆及特种设备设施等专门梳理了停靠航空器作业流程、维护保养规定;通过制定场内车辆标准操作规范、机坪车辆操作提示卡等,规范特种车辆操作规程;通过机坪运行委员会的名义组织开展培训轮训,完成考试题库建立确保实现运行标准统一、程序统一、操作统一”目标。 

      (二)机坪运行装备标准化。试点期间,各运输机场严格按照《运输机场机坪运行管理规范》要求,统一内部反光马甲样式,特别要求上装应具有反光标识且不可遮蔽,反光标识前后总面积不少于400平方厘米4】。同时,统一机坪车辆安全标志,辖区运输机场机坪行驶的车辆统一喷涂单位名称和标识及安全标志,在顶端安装黄色警示灯,配备有效的灭火器材。试点期间,各运输机场机坪管理委员会对场内所有设备设施进行了一次梳理和现场检查,对于工作梯没有标志牌、设备标志牌缺失等,按照规范要求及时进行处理和清退。 

      (三)机坪运行管理实行“三全监管”。辖区运输机场试点期间,会同各驻场单位建立健全机坪运行监管机制,以实现机坪运行全区域、全链条、全要素监管。沈阳机场多次修订机坪运行监管工作程序,对航空器活动区道路交通秩序监管、机坪作业人员监管、机坪设备设施监管作出了详细的监管要求。大连机场成立机坪管控中心ACC,实现了对机坪安全运行情况的“全区域、全链条、全要素”的管控。 

      (四)按进度实现机坪运行全景监控。各机场不断通过新技术手段提升机场机坪运行监控水平。目前,沈阳机场包含多点定位系统、高级场面活动引导与控制系统、全景视频系统及相关配套设施设备的场面监视项目计划于年底投入使用。大连机场开发的电子监控系统引入了内场监控视频,通过测速、抓拍与手持PAD等手段实现了机坪电子化监管。 

      (五)新技术改造防止车辆刮碰。试点期间,辖区运输机场积极推行车载视频监控、发光棒指挥等新技术、新模式、有效防范特种车辆在对接航空器过程中出现刮碰风险。大连机场借鉴国际同行先进经验,专门制定了靠接航空器的特种车辆手势指挥图,安装了车辆管理系统,机场航空食品公司为大型食品升降车安装了主动刹车防碰撞系统。借助于新开发的场内无动力设备管理系统,有效防止机坪刮碰事件的发生。 

      (六)地区监管局的全程指导配合。为做好东北辖区试点机场机坪运行统一规范工作,各地区监管局与辖区机场保持充分沟通,对沈阳机场《机坪运行管理手册》不断提出修订意见,并定期组织工作交流。指导大连机场明确6类机坪人员行为规范,出台大连机场15种车辆标准操作规范。机坪统一规范管理试运行阶段,各监管局对辖区运输机场机坪运行工作开展现场监察,并实地跟踪航班作业保障流程,提出指导意见。 

      四、结语及下步打算 

      机坪统一规范管理试点在东北辖区取得了预期效果,但仍存在机坪统一管控能力不强、驻场单位内控能力管控不足、人员作风建设不到位、新技术成果应用有待进一步提高等方面问题。因此,下步工作将进一步巩固试点工作成果,并重点落实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是严格贯彻落实《运输机场机坪运行管理规则》。辖区各运输机场将深入贯彻落实《运输机场机坪运行管理规则》(民航规〔2019〕57 号)相关要求,各机场管理机构将切实落实统一管理职责,迅速完善机坪管理委员会工作机制,力促其进入常态化运行。 

      二是机坪管理委员会将持续发挥职能作用,对各驻场单位机坪统一规范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重点检查程序、标准理论与实际运行保障的契合度,同时持之以恒加大机坪运行现场监察的力度。 

      三是机坪统一规范试点工作开展期间,各类运行管理手册、作业手册、风险防控措施等均有较大调整,各单位应结合三基教育成果,切实把“安全教育到班组、手册执行到班组、风险防控到班组、技能培训到班组”的要求落实到位。运输机场机坪运行各单位要已与控制区通行证件的培训考核等同标准执行好机坪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 

      四是结合四型机场建设规划,加快机坪作业保障车辆视频监控系统、车辆防相撞预警系统等主动防范机坪刮碰新技术应用,特别是作为东北辖区四大千万级机场,将按照上级部署要求落实好视频监控全覆盖、辆加装行车记录仪、车辆加装定位系统”等“技防”手段代替“人防”手段的实际应用。(作者:钟广全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股份公司安全质量督查部 )

     

      参考文献  

      [1] 曾小舟编著.机场运行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6:120 

      [2] 曾小舟编著.机场运行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6:139 

      [3]《关于2019年度运输机场机坪刮碰防范工作情况的通报》.局发明电〔2020〕470 号 

      [4] 《运输机场机坪运行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2019年7月 

     

      独立撰写声明:本文由作者 钟广全 独立撰写完成,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