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浅谈民航机务维修现场的情景意识

    王涛 编 辑:王亚玲 2021-10-28 23:01:00

        

      摘要:民航维修是一个集技术、资金、密集劳动力为一体的高风险技术型特殊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飞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机务维修的一个主要特征并未改变,即大部分的维修工作由人工完成,其作为人所具有的行为能力、局限性和特性没有变化。人在维修现场的表现,将直接决定维修质量的高低,最终决定航空器维修安全的程度。 

      维修现场是机务维修人员开展维修活动的场所,是维修工作的最后一环,是创造价值也是出现问题的重要场所,而良好的情景意识正是机务维修人员确保维修现场工作质量不可或缺的素质。本文以航线维修现场为研究对象,探讨利用情景意识确保维修安全的可行性。 

      一、维修现场情景意识的含义与层次 

      (一)情景意识 

      情景意识是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对环境中各要素的知觉、对这些要素意义的理解及预测它们随后的状态。它是个体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内部表征,在动态、复杂变化的信息环境中,它是影响人们决策的关键因素。这是我们针对某些行为,依据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于不同环境,对这些行为的发展进行预判,掌握这些行为的发展趋势。情景意识划分为三层次:感知、理解和预测。 

      1.对外部环境的感知,指人们最基本的对周围环境里各种要素的感知。比如汽车驾驶员会对周围车辆、行人、红绿灯、指示牌等进行察看和选择性注意,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在此阶段中,人们对某些关键的要素有选择地注意和能够短暂记住这些关键要素是良好情景意识的重要前提条件。大量研究表明,机务维修有76%的情景意识错误出现在此,即对情景没有正确感知和利用。 

      2.对外部环境的理解,指人们对感知层次里记忆中的关键要素和关键要素之间关系的判断、理解。这里包括了对外界信息环境的整合和抽取,需要大量的经验知识或者系统知识来进行提取识别。比如我们在维修工作中对故障表现出来的状况进行逻辑分析读取,进行排故活动。在这一层次中,人的大脑中正在进行的逻辑思维活动和已有的经验知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对外部环境发展的预测,指人们根据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对外部环境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确定一种最佳的操作方式。此层次决策的果断性和一些人格特征等高级心理过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培养预测的准确性,需要大量的培训、模拟、收集各类经验教训等。当然不同的认知风格或者价值观也会对最终的行为方式产生影响。 

      (二)维修现场情景意识 

      维修现场情景意识,指一线维修人员在特定的时间段与场景中对影响航空器和维修活动的各种因素、各种条件的准确感知及预判。也就是维修人员对自己所处环境的认识,要了解自己周围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什么事情,要明白需要做什么,怎么做,以及这样做会有什么风险,这些风险如何规避解决,如何减少甚至杜绝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维修差错。情景意识越强,对维修现场风险的管控越全面,维修现场的管理就会更深入,维修活动就越安全。 

      根据人员数量,维修现场情景意识可分为个体情景意识和团体情景意识。维修现场个体情景意识是指某个参与维修工作的人员对影响维修环境的各种因素和各种条件的知觉。由于不同个体的知识经验、维修态度和维修作风存在着差异,每一位现场维修人员的情景意识水平就存在不同。维修现场团体情景意识是指作为一个整体的维修团队所具有的情景意识。在大多数时候,我们的维修工作都是团体行为,维修安全主要取决于团体的在维修现场所表征出来的情景意识。群体情景意识绝不是所有个体情景意识的简单叠加,我们在维修工作中所需要的是正向的倍乘效应,即“1+1>2”。 

      因此,个体情景意识和团体情景意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个体情景意识水平受个人的知识结构、经验积累、认知能力、生理心理状况以及家庭社会等方面影响,存在很大的差异。团体情景意识水平与维修人员的搭配、维修现场管理者的管理有关,与现场维修人员梯度有关,与团队之间沟通有关。维修的整体工作是需要分工、协同、配合来共同完成的,即使个体情景意识强,如果不能在维修现场情景团体意识中体现和发挥出来,那么终究不能对维修安全带来任何作用。 

      二、维修现场情景意识的应用及实践 

      维修现场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地运用所有可利用的资源(人机料法环),使维修活动实现安全、高效、经济的目标。维修现场管理活动中如果融入了情景意识,能够有效地预判风险、合理地处理风险,并打通各个维修节点。 

      如何在维修现场建立并加强情景意识呢? 

      (一)系统扎实的维修理论和实践能力 

      维修人员想要强化情景意识,就要对各类外界因素的状态有可靠的认知能力,能够透过表象发现问题的本质,而牢固的理论知识(包括飞机系统原理、程序规章、故障总结、经验传承等)是所有这一切的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面对从未遇到的状况时,无知会导致并加剧恐惧。有些年轻的维修人员,面对维修现场特殊情况容易紧张导致差错发生,良好扎实的理论知识则能缓解紧张而避免差错。面对航空器突发故障,维修人员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系统理论知识,才能及时通过感知故障信息及各类驾驶舱效应的含义,迅速应对,从而减少面对故障带来的压力。拥有了良好的系统理论知识,维修人员才能按图索骥、抽丝剥茧,结合现场各种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建立起个人情景意识来处理各种突发状况。 

      情景意识如果要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并且不断提升,必须要不断地实践,总结经验教训,验证改进,逐步建立维修情景意识思考模式。因此在经过系统理论知识学习积累后,需要不断的实践来验证,循环往复,逐渐巩固技能并建立情景意识。例如: 

      1.把握实操训练,积累维修经验。“训练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完备深入的OJT实操项目是提高情景意识必备的手段之一。在实操学习过程中,维修人员能够发现维修活动中的风险点,从而在大脑中总结存储,形成情景意识的一部分。同时在复训环节中要将OJT实操逐步扩大至维修各环节,例如绕机检等日常基础维修工作,对维修人员定期评估技术状态,强化标准意识与特情处置,避免经验维修。 

      2.利用科技手段,弥补实操短板。比如各航司的试车模拟机训练,模拟各种特情处理和试车项目实操训练,以及最近流行的航空器系统VR、航空器轮舱视角、驾驶舱视角等等,就是很好的例证。部分航司和机构正在开发的维修工作AR系统,比如发动机部件拆装时使用AR眼镜,选择需要更换的部件,就会出现该部件拆装的经验总结、步骤和注意点,甚至该部件的虚拟形态,实际拆装工作就能够减少精力虚耗和人为疏失,更好地加快个人实践的积累并形成个体维修情景意识。 

      (二)积极健康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状态 

      受到现场条件的限制,维修工作经常处于比较恶劣的环境,特别是需要在露天环境下进行的航线维修。大量实例表明,恶劣的工作环境会对维修人员的生理、心理状态造成极大影响。不利的外界环境导致维修人员注意力分配不当是维修工作出现差错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会导致维修人员降低甚至丧失情景意识。 

      良好的生理条件和心理状态是良好的情景意识的基础。相反,疲劳的身心状态会导致维修人员在对待问题时表现不佳。维修管理人员在工作安排上应避免人员过度疲劳,在业余时间也不妨营造健康生活、积极锻炼身体的全员活动氛围,让团队成员拥有清晰的头脑和较强的抗压能力。 

      一般来讲维修人员心理状态不佳有两大表现: 

      1.从众心理。从众心理是指个体的观念、认知受到群体的影响,而符合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在维修工作中,遵从错误的“老规矩,老传统”是就是从众心理的表现,会导致情景意识降低,从而出现判断和决策错误的后果。 

      2.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可能来源于生活和工作等多方面,如果维修人员将紧张、焦虑、暴躁等情绪带入到维修工作中,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候容易丧失对维修工作的控制能力和情景意识。因此,具备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是形成正确情景意识的基础条件。 

      (三)充分多样的场景模拟和应用培训 

      研究表明大部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是因为情景意识的丧失或错误的判断而导致。为了提高民航维修安全裕度,培养新时期的高素质维修人员,应该加强情景意识的培训和引导。从维修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各种培训中有意识地加入情景意识的训练,分析维修人员在训练中表征出来的状态,再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启发维修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形成并保持正确的情景意识,最终将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1.创设维修情景,积累情景意识相关知识。通过维修情景的创设,提高维修人员情景意识相关知识的储备量。通过特定的维修情景创设,能够使维修人员将自己日常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例如通过模拟与机组沟通对话、除防冰以及恶劣环境维修工作等维修情景的训练,使维修人员对机型理论、规章制度等自身知识水平储备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有针对地进行自我改进。 

      2.借助情景模拟,锻炼维修人员处置能力。为了使维修人员更加透彻地理解排故方案、生产运行,可以进行特殊情景的模拟,并且利用相关教具进行实景模拟练习,模拟最苛刻的情况,以确保维修现场在真实的极端情况下能够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来解决问题。通过模拟训练,促进维修现场人员各司其职,承担各自的责任,提高抗压能力,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范,履行相关义务,以确保维修现场的安全有序以及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情景模拟也能让班组成员之间尽早建立默契感,使其在进行维修工作时能够协调配合。 

      (四)训战结合的班组建设和团队管理 

      班组是我们现阶段团队管理的基础,是整个机务队伍的骨骼,利用班组来进行情景意识的培养,是维修现场情景意识推广的关键节点。一直以来,各航司班组的功能多注重于生产“硬”的方面,对于情景意识的培养形成这一“软”的方面近于缺失, 而班组情景意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维修系统的情景意识的高度。 

      1.改进班组培训,培养情景意识。现阶段维修班组内部培训多以航司文件学习、应知应会内容为主,理论知识和文件学习占主导地位,维修现场工作中面对的特情处理、安全预判能力培养则基本缺失。在班组培训中加入情景意识培训,能够充分培养情景意识,满足实际生产需求,提高安全裕度,减少人为原因导致的维修差错。 

      2.优化人员分工,锤炼团体意识。比如在进行某项维修工作时,我们根据人员构成,熟悉配合程度,新老搭配来分配区域班组,指定班组任务,并在维修工作前进行沟通和预判,预判维修工作会出现的状况,做好处置预案,有的放矢的进行工作。这些都是班组情景意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体现。 

      3.突出情景意识,制定生产预案。例如班组生产评估中引入情景意识环节,大项维修工作中除研读、评估手册外,还要结合维修现场实际情况做出安全预判,预测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风险,提前筹划处置方法,从人机料法环各因素出发,制定生产预案。 

      4.加强应急演练,完善特情处置。应急处置作为维修人员必备的技能,越来越受到局方和航司的关注。如果具有充分的应急处置预案并进行演练,那么各个维修团队在特情处置上就会趋向最优的解决方案,减少差错的产生。越接近战争的演习才是好演习,应急处置的演练应当严格苛刻。 

      5.明确责任放行,培养管理能力。当前维修人员作风规范明确提出了责任放行的概念,将放行人员从一名维修者提升为一名管理者。因此对于放行人员的考察,应从相对死板的规章制度、业务知识考试,转向维修现场区域管理、情景意识的考察,全方位提高放行人员组织协调及应急处置能力。 

      三、维修现场情景意识的意义及展望 

      情景意识源于航空业,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与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拓展。情景意识的最终目的是为决策力、行动力提供理论支撑,在决策与作业过程中会对产生新的外界因素与外界因素进行类比,进而验证所做的决策是否正确,从而不断改进发展。 

      突出情景意识的机务维修管理思想将引导机务维修人员不间断地进行学习与实践,情景意识培训将逐步提高维修人员的情景意识水平,从而能始终保持对安全风险的高度戒备和前瞻把控,为航空器的安全飞行保驾护航。(作者:王涛 中国邮政航空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