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浅议民航空管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

    王剑 编 辑:王亚玲 2021-10-29 13:50:00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令民航强国的空管服务中断或收到重大影响。而中国空管力保服务畅通,为畅通“空中生命通道”做出了贡献。本文分析了中国空管主要的疫情防控措施,总结出了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经验和亮点工作,为空管后续工作开展提供借鉴,为国内外民航同仁提供参考。 

        

      一、民航空管系统疫情防控基本情况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民航局空管局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民航局党组的具体任务上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坚持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统筹疫情防控和安全运行,采取最快行动、最严措施和最高标准,牢牢守住空管防疫阵地,未出现管制员感染新冠肺炎病例,未发生因疫情防控不利影响安全运行事件,确保安全运行不降级、不失能,以担当作为有力保证了中国空域畅通,有力支援了抗疫人员和物资运输,有力服务了全国疫情防控工作的大局。 

      民航空管系统现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0例,累计确诊3例,均为湖北空管分局员工,已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 

      民航空管系统投入1330万元采购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和消杀物资,购置了价值约108万元的智能体温检测仪、消毒机等防疫设备,另下拨100万元专款用于湖北空管分局员工生活补贴,支援前线抗疫。 

      疫情防控期间,湖北空管分局保障应急救灾飞行2576 架次,空管局接报机组通报疑似病例航班364班,保障首都机场分流航班231架次。61日执行航班10295架次,为去年同期航班量的63.9%,航班正常率88.81% 

      二、疫情防控各阶段的关键举措 

      在民航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民航空管系统上下联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抗击疫情,有序复工复产,在四个多月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在各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一)提前部署,争取宝贵时间 

      自一月下旬开始,空管局就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责任感,在民航局的领导下,着手研究疫情防控形势和措施。121日开始,空管局领导连续四天在全系统视频会议上紧急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下发了特提电报《关于认真做好民航空管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具体要求。123日,正式启空管系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成立三级领导小组,全面统筹相关工作,着手开展应急处置、物资储备等关键事项。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启动之前,已完成了疫情防控工作的初步部署,为“抗疫”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二)众志成城,阻断疫情传播 

      新冠肺炎疫情1月下旬在我国进入上升期,2月上旬进入高峰平台期。面对肆虐的疫情,空管局勇于担当,果断举措,科学部署,建立了综合防控和生产运行两条防疫战线。始终把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按照属地防控和民航行业管控中最严标准执行,对口罩等防疫物资全球采购,全国调配,全员下发,集中优势资源对管制中心、机房、机关等重点岗位、核心人员实施防控,阻断疫情传播。空管生产运行以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为指导,采取管制员战略封闭模式运行,通信、导航、监视和气象部门设备做好应急备份配置,完善应急接管预案和演练等形式,确保空管各项业务服务连续性。 

      (三)狠抓应急,强化能力建设 

      2月下旬以来国内疫情进入下降期,310日习近平总书记赴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空管局将“防止低流量运行造成管理松懈麻痹和管制员技能下降”作为运行安全重点,加强监督检查,避免作风下滑,提高模拟机训练难度,确保能力维持较高水平,灵活开展移动端培训等形式提高业务技能。空管局还将演习演练作为检验应急体系漏洞的重要手段。大兴空管中心实施了西塔台应急指挥车全流程应急演练,西南空管局组织了“管制场所关闭机坪塔台备份席位应急启动”演练。民航运输恢复,空管保障先行。 

      (四)统筹发展,部署常态措施 

      随着武汉“解封”,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同时境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国际不稳定因素增加。空管局统筹疫情防控,科学推进各空管单位分区分级复工复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运行秩序。吉林舒兰等地出现疫情信息后,相关空管单位立即动态调整了防控措施。空管局始终狠抓安全生产,开展“抓作风、强三基、守底线”安全整顿,强化“三个敬畏”专题教育,深入推动作风建设。各级空管单位根据实战经验,着手修订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制度和预案,更好的指导常态化防控工作。以降费、增效、优化审批等形式为民航业恢复和发展尽空管之力,仅航路费一项全年预计减收45亿元,切实为航司减负纾困。 

      三、空管疫情防控的主要经验和工作亮点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公共卫生事件,也是本世纪以来全球影响最大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肆虐的新冠病毒,令很多民航强国的空管机构都招架不住,屡屡爆出枢纽机场塔台关闭、空管服务中断、大量航班被迫取消的新闻。然而中国空管顶住了,疫情期间空管服务从未“掉线”,为“空中生命通道”的畅通夯实基础。风景这边独好的秘诀何在? 

      (一)民航局党组的坚强领导 

      民航局党组的坚强领导是民航空管系统取得抗疫阶段性成果最宝贵的经验。在党中央的领导和民航局党组的指挥下,民航局空管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提早部署防控工作,全面落实民航局党组“保安全运行、保应急运输、保风险可控、保精细施策”工作要求,采取最快行动、最严措施和最高标准,牢牢守住空管防疫阵地,确保运行安全有序,坚决服务民航疫情防控大局。 

      疫情最严峻的时刻,空管局党委向全国空管单位发出公开信,号召全体干部职工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责任在肩才见担当作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空管各级党组织都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作为考验和考察党员领导干部的试金石。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在疫情最严重的武汉,湖北空管分局党员带头组成92人突击队,毅然逆向冲锋,在“封城”前数个小时内赶到值班现场,参加隔离封闭值守。正如他们的决心书中所写,“湖北空管全体干部职工势将上下一心,精诚团结,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绝不辜负空管局党委的信任,请组织放心!”在最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关键时刻,空管人冲得上、顶得住、打的赢,让组织“放心”,让鲜红的党旗始终在空管抗疫一线高高飘扬。 

      (二)统一高效的一体化优势 

      全国空管一体化运行,是空管疫情防控工作的体制保障。在抗疫实践中,在确保指挥顺畅、物资调配、应急协作等方面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基于空管三级管理体制的三级防控指挥体系,上传下达,政令畅通,构建了空管防控工作神经中枢。防控关键期,口罩等防疫物资极为紧俏,各单位开拓海内外渠道筹集采购物资,在全国空管单位间调拨、支援,满足一线需求,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凸显了全国空管一家人的凝聚力。而管制扇区调整、异地接管、各类应急设备的调配等关键性的运行应急措施,更是离不开多单位、多区域、多层级协调、配合,彰显了全国空管一盘棋的体制优势。 

      (三)能战善战的防控指挥体系 

      第一时间建立起实施科学决策、能吃苦能战斗的疫情防控指挥体系,是空管疫情防控工作的组织保障。123日,根据民航局的部署和疫情发展形势,迅速成立了从空管局机关到地区空管局并直达基层空管分局站的三级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生产运行和综合防控两条防疫战线,由各单位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联络员24小时待命。疫情防控指挥小组发扬连续作战精神,防控攻坚期连续二十余天在岗协调系统防控工作,系统有序、研判信息、指令清晰、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精准解决一线问题,确保全国52个单位3万员工信息准确上报,防控指令第一时间传达到基层岗位。展现出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和贯彻执行能力,是空管抗疫的中坚力量。 

      (四)科学专业的应急响应能力 

      科学规范的应急管理体系,是空管疫情防控工作的技术保障。空管行业专业性极强,面对疫情的巨大冲击还能坚持不“掉线”,除了出色的组织和动员能力,科学严谨的应急响应能力更是制胜法宝。空管各单位生产运行以较为完毕的、经过长期演练和实战考验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为指导,依照预案快速响应,确保各项核心业务连续性。管制运行部门实施管制员战略封闭备份、梯队接替机制,完善本地及异地应急接管预案;航行情报部门实时关注重点机场航行通告,将关键信息第一时间通报给相关单位;通导监视部门实施设备系统快速配置方案,配备应急塔台、移动甚高频电台、移动雷达、异地远程操控设备等;气象服务部门及时开展天气会商,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共享联动,确保服务连续。从最初的“战备隔离运行值班”到最极端情况下的“异地空域应急接管”,抗疫最前线的湖北空管分局紧握五级应急响应预案,与全国空管单位手挽手肩并肩,逆行挺立,誓保湖北民航空管服务永不“掉线”,与全体民航人共同撑起灾区“空中生命通道”。 

      (五)积极推进改革释放空管潜力 

      空管局视改革为发展的活力之源。不仅未因疫情的阻挠而停下改革的步伐,反以航班量下降、业务压力减轻为契机,不失时机有序推进各项改革。对空管改革方案征求意见、完善修订、强化督导;建立空管运行领域军民航融合发展机制,统筹优化民航空域资源,推进空域及飞行程序新技术应用,加快重点工程建设步伐,提升空管资源保障能力;完善与安全、效率挂钩的激励机制,推动新技术先试先行,建立气象、情报信息高度融合的中央运行管理系统,推动空管运行提质增效;优化财经政策,完善所属企业管理机制,强化专业部门市场化、公司化管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解决繁忙地区空域紧张问题,推进军民航空管联合运行,推动国家空管改革;推进低空空域开放,加强通用航空保障能力,改善通用航空运行环境,提升服务通航能力。为行业树立起正向预期、增强了发展信心。 

      (六)积极开拓创新发挥新技术优势 

      空管局视创新为引领发展的首要驱动力。着力推进空管新技术应用和空域调整,对冲疫情对规划和建设的影响,助力民航科技进步和安全高效发展。优先将新技术、新理念部署在抗疫前线,用技术创新助力“空中生命通道”畅通。首次采用网络技术,对武汉终端区自动化系统进行远程验收,空中交通“神经中枢”通过了“线上测评”;自主研发实施武汉天河机场仪表着陆系统非现场信号校验,在此领域引领国际民航;优化航班协同决策系统,将信息点播服务范围从27个机场扩展到134个机场,陆空信息传递将更加快捷准确;升级航空气象综合服务平台,免费顺延服务期限,海南航空、山东航空等用户纷纷发函致谢;突破“补丁式调整”的桎梏,运用“结构性优化”的理念调整海南地区空域,把岛内唯一“独木桥式”干线航路改造为两条高速路式的平行航线,大幅提升空域承载能力和安全运行效率;全国开展缩小雷达管制水平间隔最低标准计划于618日前试验运行,空中交通通行效率预计可提高7%。技术创新成果不仅惠及当下,支援抗疫,还为未来拓展了新的空间。 

      (七)积极分享经验提升中国话语 

      空管局视国际合作为发展的助推器。面对凶猛的新冠肺炎病毒,中国以巨大的付出为全球防疫筑起了“第一道防线”。如今病毒肆虐全球,中国抗疫经验尤为珍贵。空管局参加了民用航空航行服务组织(CANSO)网络视频会议,会上以主旨发言的形式介绍了中国空管严格的疫情防控措施和科学运行模式,分享了加强监督检查、强化模拟机训练、开展远程移动培训、维持管制员工作能力等实战经验;应ICAO亚太地区办事处邀请,以信函等形式介绍了中国空管疫情防控经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积极反馈;中国空管以联合主席身份主持“ICAO亚太地区S模式下行参数工作组”网络会议,提交的文件通过审议再次成为ICAO亚太地区实施该技术的标准文档。国际民航舞台上,中国空管以责任担当和专业能力,提升中国话语。 

      四、民航空管疫情防控后续重点工作 

      空管局勇于担当,面对前所未有的疫情敢于战斗,以强大的应急响应能力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阶段性成果,但也暴露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不够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及管理规范欠缺等值得深入思考和总结的问题。疫情对民航运输业的巨大冲击又带来了新维度、新层面的挑战。空管局将鼓舞士气、振奋精神,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在常态化的疫情防控时期,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空管发展。 

      (一)勇当头雁,展现党员责任担当 

      各级空管单位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将继续发挥“头雁效应”,广大党员要冲在第一线、干在最前沿,毫不松懈,让党旗引领防疫,让党徽闪耀岗位。加强党纪监督,对不敢担当、作风飘浮、落实不力的,甚至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的严肃问责。大力宣传一线干部职工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感人事迹、先进典型,弘扬践行当代民航精神,讲好空管故事,树好空管形象。 

      (二)补齐短板,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各级空管单位将在做好常态化防控工作的同时,对此次应急响应情况进行梳理,将成功之处加以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进而上升固化为制度。补齐制度短板,重点完善空管系统公共突发卫生事件预案体系,提升依法依规治理能力,更好的指导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坚决保障空管运行安全。 

      (三)共克时艰,过紧日子应对冲击 

      新冠肺炎疫情已重创了国际民航运输业,空管系统2020年收入预计较上年下降一半左右,资金压力巨大。空管局深入贯彻民航局通知精神,将“过紧日子”要求贯彻落实到空管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只减不增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完善预算管理、财务收支、绩效管理、资产管理、政府采购、审计监督等制度体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促进行业平稳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不断巩固,生产生活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但国际形势严峻,不容丝毫放松。民航局空管局将坚持底线思维,慎终如始,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空管生产运行恢复,不失时机的进一步深化空管改革。全体民航空管人将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民航局党委的正确指导下,同心共克时艰、努力化危为机,取得疫情防控、安全生产和扶贫攻坚几项核心任务的全面胜利。( 作者:王剑 民航局空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