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探索我国通航产业发展的模式

    翁水樟 编 辑:王亚玲 2021-10-29 15:37:00

        

      引言:2016年4月14日,民航局召发布了《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到如今,在这短短的三年时间里,相继出台了《通用机场分类管理办法》《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非经营性通用航空登记管理规定》等20多部通用航空法律规章,同时还出台了两百多项利于通航发展的政策措施至此通航产业运营和管理的框架基本搭成。这一系列的举措标志着通航产业作为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开始全面启动,我国通用航空发展终于迎来了春天。但是仅仅是给通航产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去除以往诸多限制通航产业发展的枷锁,还不足以快速推动通航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想要推动我国通航产业的快速发展还必须要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足够的推动力,也就是找到和培养当前真正存的在通航市场需求。下面就我国通航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阐述: 

      一、我国通航发展现状 

      通用航空业是以通用航空飞行活动为核心,涵盖通用航空器研发制造、市场运营、综合保障以及延伸服务等全产业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具有产业链条长、服务领域广、带动作用强等特点。通俗地讲,通用航空就是除去公共运输航空以外的民用航空其他部分。当前,通航产业被定位为国家的新兴战略产业,为了鼓励通航产业在我国的发展,国家对它提供了很高程度的政策扶持和行业补贴,基于此社会对通航产业的投资欲望也很强,因此在短时间内通航产业在我国也形成了一股发展浪潮。让我们来看一组通航数据: 

      目前我国通航机场数量已达245个,通航企业近500家,通用航空器三千多架(不包含无人机),从业通航飞行员超过三千五百人,年飞行时间超百万小时。迅猛发展的无人机产业正为我国通航业发展带来新动力,我国无人机保有量和无人机运营企业数量都在快速增长,我国无人机实名登记数量已接近40万架,无人机商业飞行125万小时,生产厂家超过1200家,型号超过3300个,无人机运营企业超过5000 

      这样的数据看似不少,但相对于14亿的人口大国来说这仅仅是刚刚破冰。而且国内目前还没有专业生产和维护各类通航飞行器的龙头企业。这些说明我国的通航产业已经做好了全面发展的准备,但因为底子薄、起步晚,目前尚处于探索快速推进我国通航产业发展的道路的阶段。 

      二、探索快速推动我国通航产业发展的道路 

      目前我国通航产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通航公司的纷纷成立和购置各种通航飞行器,试图首先找到我国通航产业发展通道并占据市场先机。但是,目前公司从购置飞行器到日常维护以及通航业务的开展都处于高成本状态,因此与通航关联的消费项目目前尚属于高端消费,这非常不利于通航业务的开展,阻碍了通航公司的发展,让很多公司都在负债经营,难以翻身,只有极少部分获得政府项目和政府补贴的公司才能稳住脚步。这种现象是我国的国情和通航发展所处的阶段决定的,也是必然要经历的。 这一阶段的特点就是通航产业的各种相关建设都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看似风风火火,但却又很难打开局面取得成效。这个时候找到突破口,形成我们自己特色的通航产业链就成为破局的关键。 

      美国在二战后有大量的退役飞行员和飞机,为通航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再加上美国国家政策几十年来的长期扶持,使得通航产业在美国获得了充分的发展。不一样的国情不一样的时代,我国通航产业的发展可以借鉴别人的优点,但一定不能模仿别人。美国有他自己的国情,有他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我们一定会走一条符合我们国情的符合这个时代的具有我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其实从我国的通航发展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一)、我国通航飞机的制造企业和服务企业很少,不是因为科技水平达不到要求,而是因为没有形成大的合理的供需市场。 

      (二)、通用航空公司成立不少,但航空业务不多。主要还是因为成本高,造成消费者难以接受,传统的一些业务无法扩大,无法满足供需关系;一些公司试图打开大家都认为是市场潜在的新型业务,却发展缓慢。结果造成大部分公司处于亏损经营,小部分公司依赖政府补贴和政策红利得以勉强生存。 

      (三)、新兴的无人机产业却是发展迅速,产业链已初步成型,各种无人机业务相关公司纷纷成立。2018年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企业实力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势头,建立健全民用无人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及产业体系,实现民用无人机安全可控和良性健康发展 

      从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我们的通航产业在蓬勃发展,但传统的通航产业发展并不理想,目前还处于民航局和各地政府在忙着搞规章出政策,公司在忙着找红利寻出路,中央政府在筹划建设更多的通航基础设施,但是,虽然国家对传统的通航产业这一块扶持力度很大,可到目前为止效果并不明显,形成规模的产业链少之又少。和传统的通航产业表现不一样的是新兴无人机产业,最近几年我国无人机产业发展表现出一个非常迅猛的势头,预计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保持一个高速增长的趋势。如今的无人机产业在军、民两方面都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同时还取代了部分传统的通航业务,比如航空摄影和农业作业等方面。未来无人机产业在整个通航产业中必然会成为一枝独秀。 

      三、基于我国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空域环境、通航文化、地形特征及地面交通等综合条件对我国未来通航产业发展的预测和规划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依然呈现出阶梯式下降的趋势;机场密度和空域复杂程度也有类似趋势;地形特征上东部多平原,西部高海拔多山区;地面交通则是东部道路纵横交错,轨道交通发达,西部相对落后。通航文化在我国则尚未形成底蕴,但政治、经济和通航技术水平已为发展通航产业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发展我国的通航产业,必然会水到渠成,但也一定会走一条漫长的探索之路。我国的未来通航绝不会像欧美一样机场到处林立,通航基础设施遍地都是。欧美发展成熟的通航产业是美好的,为他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改善民众生活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我们却不能使用他们的发展模式作为模板,这是由我们的国情决定的。 

      (一)、靠近我国东南部地区人口密集、交通发达,特别是高速轨道运输大大提高了乘客中短程的出行效率。同时由于人口过于密集,城市周边也不适合过多的建设通航机场。在这样的条件下,传统通航产业除了急救飞行具备巨大的优势外很难形成其它大的优势。 

      (二)、我国西部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但经济水平也相对欠发达,地面交通条网也比较稀疏。地理位置条件上比较适合发展传统的通航产业,但综合条件比较落后,缺乏基础设施也没有通航底蕴,相对个人来说传统通航飞行属于高成本高风险产业,西部区域发展传统通航产业尚需一个漫长的过程。 

      (三)、国内传统通航产业的许多农林牧渔方面的作业飞行正逐步被新兴的无人机飞行所代替,潜在的消费飞行市场还处于市场开发阶段。虽然国家的政策在大力扶持,资金也在不断地涌入,但通航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探索通航在我国的发展模式将会死伤无数但也会成就很多传奇,这是任何一个快速发展的产业都必须要经历的。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快速推挤我国通行产业发展似乎非常困难,而且代价高昂。可实际上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各异、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层次跨度大。发展通航虽然不能遍地开花,可很多局部地区却非常适合集中发展通航产业链,把开展传统通航飞行业务和开发消费飞行市场结合起来,而且集中发展也有利于形成规模,加快产业发展速度。比如浙江的千岛湖地区就是一个典型的可以发展通航产业的区域,而且这样有特色的地区还很多。另外我国无人机产业异军突起,以高技术、高效率、多种类、低成本、低风险、为特点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并逐步侵占了部分传统的通航作业飞行业务。这样就形成了我国目前通航产业发展的局面,以无人机为生力军,局部局地集中发展传统通航并开发潜在的消费通航市场,逐步打开通航在我国的发展局面。 

      结语: 推动通航产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早已成为我们很多人的目标,但是通航发展在不一样的时代不一样的环境和不一样的国情必然会有不一样的发展道路。我们因时因地制宜,以局部局地发展为先带动其它地区发展,以无人机发展为生力军带动整个产业链,最终达到快速推动我国同航发展的目的。探索出一条属于我们自己通航发展道路。( 

        

        

        

        

      作者:中国民用航空温州空中交通管理站 翁水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