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对民航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的认识和对策

    马平 编 辑:王亚玲 2021-10-29 16:0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对民航风险防范化解理论方法的基本认识,梳理列举了当前民航业存在的突出隐患和重大风险,提出了安全风险防范化解的基本对策。 

      一、对风险防范化解理论方法的基本认识 

      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是詹姆斯·雷森(James Reason)教授提出的“瑞士奶酪”模型。根据该模型,像航空这样复杂的系统,有多层安全防护屏障,但是每层防护屏障上都存在一些“漏洞”。单一屏障上的“漏洞”,很难导致事故的发生,但是当所有屏障上的“漏洞”恰好串成一条线时,这些屏障就会被不安全因素穿透,其安全防护作用就会失效,进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对应到“瑞士奶酪”模型,实际运行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就是航空系统各层安全防护屏障上的“漏洞”;实际运行中面临的各类安全风险,就是这些“漏洞”被“串成线”的可能性及其后果的严重性。换个角度讲,安全隐患是航空运行中存在的各类不安全因素或状态,包括人员违章、设备故障、管理失效、危险环境、系统缺陷等;安全风险是相关安全隐患叠加“串成线”所导致发生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 

       8.24”河南航空伊春空难是上述理论的一个典型例证。此次事故中,技术能力薄弱且搭配不合理的飞行机组,驾驶EGPWS系统失效的飞机,在有辐射雾的复杂气象条件下,飞一个未曾飞过且没有盲降的机场,当飞行机组违规实施进近和着陆时,导致发生可控飞行撞地,之后不力的应急撤离,最终致使44人死亡。此次事故的发生,就是由于多重安全隐患叠加“串成线”,导致所有安全防护屏障被穿透的结果。 

      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就是要防止安全隐患叠加“串成线”。要清醒认识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只要航空系统安全防护屏障上存在“漏洞”,就存在“串成线”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就算是较小的“漏洞”,如果其“串成线”,也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发生。因此,理论上讲,不管“漏洞”大小如何,只有将其全部堵上,才能防止严重后果的发生;不管安全隐患严重程度如何,只有将其彻底清除,才能防止高风险事件的发生。 

      基于上述认识,调研组认为,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关键在于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只有坚持“安全隐患零容忍”,全面排查、深入治理各类安全隐患,彻底堵塞运行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才能有效防控高风险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二、现阶段民航业存在的突出隐患和重大风险 

      在对近年来民航安全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民航行业突出安全隐患进行了梳理和列举,具体如下: 

      (一)专业人员技术能力不强的问题,特别是飞行人员非精密进近能力不强、特情处置能力不足; 

      (二)专业人员工作作风不严的问题,特别是飞行人员飞行准备不到位,SOP执行不严格,以及运行阶段存在吸烟、睡岗等违规违章行为; 

      (三)航空公司外籍飞行员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四)老旧飞机运行的问题; 

      (五)大型航空公司在大运行模式下机制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六)小型航空公司管理层变动频繁、专业人员队伍不稳定,以及安全保障能力与发展速度不匹配的问题; 

      (七)机场鸟害、外来物、净空障碍物防范治理不彻底,不停航施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八)中小机场安全保障能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管制等关键岗位人员紧缺,盲降等重要保障设施不足,以及军民合用机场安全管控不到位; 

      (九)管制员管制指挥“错、漏、忘”的问题; 

      (十)外航运行能力薄弱、安全管控不严的问题; 

      (十一)复杂天气条件影响飞行安全的问题; 

      (十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和处置能力不强的问题。 

      上述安全隐患治理不到位,叠加“串成线”,可能会导致发生高风险事件。现阶段民航行业重大安全风险如下: 

      (一)可控飞行撞地的风险; 

      (二)飞机冲、偏出跑道的风险; 

      (三)跑道侵入的风险; 

      (四)飞机空中危险接近的风险; 

      (五)飞机空中停车、座舱失压的风险; 

      (六)机坪保障车辆、设备刮碰航空器的风险; 

      (七)鸟击、外来物击伤航空器的风险; 

      (八)复杂天气条件下航空器遭雷击、雹击,以及严重颠簸的风险; 

      (九)外航输入性重大安全风险。 

      三、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基本对策 

      运行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和风险,原因各不相同、情况千差万别,对于上述梳理、列举的突出隐患和重大风险,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防控。但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有一些基本的、共性的策略和方法,需要切实抓好,调研组提出如下基本对策: 

      (一)夯实“三基”是前提。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安全基础不牢固,那么将处处是隐患、时时有风险,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防范化解航空安全风险,前提在于夯实“三基”建设。要切实加强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教育,严把运行人员资质能力关;牢牢抓住平时养成这一关键,努力打造作风严谨细致的专业队伍;持续抓好一线班组建设,不断增强基层班组安全保障战斗堡垒作用;大力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补齐应急短板。 

      (二)严守规章是根本。民航业的规章标准,是从一次次惨痛事故的教训中总结提炼出来的,是保证安全运行的“底线”。防范化解航空安全风险,根本在于严格遵守规章标准。要牢固树立安全“底线思维”和“红线意识”,坚守规章底线、严格按章运行,不折不扣的执行各项规章、标准和程序。要加大对规章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超标准运行、违章操作、报告失信等触碰安全底线红线的行为,坚决限制直至取缔触碰安全底线红线的单位。 

      (三)杜绝隐患是关键。安全隐患叠加“串成线”就会导致事故发的发生,防范化解航空安全风险,关键在于堵塞安全“漏洞”,杜绝安全隐患。要坚持“安全隐患零容忍”,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从“人、机、料、法、环”等方面,全方位深入排查治理运行中存在的各类安全隐患,对重大隐患实施挂牌督办,强化整改落实,确保整改治理到位,有效防控安全隐患“串成线”并导致高风险事件的发生。 

      (四)提前预判是重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运行工作准备不周,对安全风险研判不足,往往容易导致发生意外。防范化解航空安全风险,重在提前研判。要加强风险预判,对每一个航班运行,对每一次运行保障,都要提前认真开展分析和评估,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状况周密制定应对措施和预案,做到未雨绸缪。特别是飞行机组要加强飞行前准备,认真研判天气条件,细致了解目的机场、备降场和航路情况,提前做好应对预案,做到对风险防控了然于胸。 

      (五)持续防控是保障。航空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运行条件和环境在持续动态变化,运行面临的安全风险也在不断变化,防范化解航空安全风险需要持续开展。要密切关注运行条件和环境的变化状况,高度警惕传统风险的严重危害、风险点的变化转移和新型风险的不断增多,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持续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确保安全运行风险持续可控。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加快从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跨越的冲刺之年,同时也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极不寻常的一年。全行业人要再接再厉、锐意进取,切实抓好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加快推进安全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民航强国战略奠定坚实的安全发展基础。(作者:马平 中南地区管理局  

        

      参考文献: 

      1]国际民航组织.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19—安全管理[Z].第二版:国际民航组织,2016. 

      2]国际民航组织.安全管理手册(DOC9859)[Z].第四版:国际民航组织,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