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航空公司安全文化与飞行作风建设的思考
摘要:2020年4月14日,民航局召开4月民航安全运行形势分析会,提出以“三个敬畏”为内核,深入推进作风建设。好的作风是一种习惯养成,是一种硬实力,是一种烙印在民航人血液中的文化符号,以安全文化引导作风养成,通过作风建设促进安全管理体系完善,以飞行员自我成长与公司体系文化的共促共建,为飞行安全保驾护航。
关键词:飞行作风,安全文化,人为因素
纵观世界民航发展,百余年的时间航空运输成为了世界上最安全的运输方式,百余年的时间也是一部民航血泪史,人们从一起起航空事故中吸取教训、完善规章标准,以降低差错、减少事故。前美国联邦航空局局长曾说过:“我们花了五十年时间在飞机硬件上,现在硬件已经非常可靠了,如今该是与人打交道的时候了。”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 统计,超过70%的飞行事故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中70% 以上是机组原因。人无完人,日常交际可以宽容,但是航空安全事无大小,人的意识缺陷是无法宽容的,机组作风问题是零容忍的。
一、安全管理现状
安全管理理论中有个“九O法则”,即90%×90%×90%×90%×90%=59.049%。90%从单一角度来看是一个不错的比例,换算成分数的话已经在优秀区间了,但是如果把90%放到五个互相关联的程序中,如果每个节点只做到了90% ,最终只能得到59%,一个不合格的结果。海恩法则以及瑞士奶酪模型也有类似的描述,小错累积可致大错甚至是事故,小的漏洞一旦串联到一起,事故将有机可乘。飞行作风是航空安全链中关键的一环,飞行作风只有100分和0分,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从制度上看,国内的航空企业已根据关于SMS(安全管理体系)的公约要求和民航局推进SMS建设的相关要求, 通过运行合格审定并获得对公司《运行规范》的批复,整个构架上与欧美较为成熟的企业并无差异。但在实际运行中,各航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程度差异巨大,有的甚至存在以罚代管的误区。以罚代管让一部分易犯错群体害怕公司制度,或者想方设法钻制度的空子避免处罚,而不是关注潜在运行风险,通过提高训练质量、完善制度来降低风险、减少差错,这样的安全管理是短效粗暴的,无法形成正向的文化引导。中国民航近几年的安全业绩在世界各国可以算是名列前茅, 但基于安全体系的管理差距仍然明显,相比欧美成熟航空企业在航空业发展的初期和人为因素时代积累的经验,经过漫长的过程打下的管理基础和制度机制,中国民航企业仍需要在快速的发展中,利用现有的成熟管理方法和制度,来建设中国特色的安全管理体系。
二、安全文化与飞行作风建设
文化和作风,都是虚像的概念,不是看得见摸得到的实体,因此二者的定性和量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安全文化和飞行作风可以说都是思想活动的产物,与其说是管理,不如说是一种理念的渗透,正向的安全文化和飞行作风长期深入员工意识,并逐渐转化为员工的实际行动, 正向的理念引导正向的行为,再加上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监管制度的构建, 使员工安全自觉性进一步加强。[1]安全文化和飞行作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好的安全文化能够有效遏制不良作风的扩散,良好的飞行作风有助于正向文化的形成,让不良习惯无处遁形。
随意散漫的飞行作风像是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的病毒,违规违章行为如果无法得到制止,违规违章的风气就会不断扩散、恶化,越来越多的人会破坏规则,因为违章成本较低,违章后也不会产生愧疚、后悔等心理情绪;如果受到惩罚,犯错的人不会去关注自身的技术提高、作风纠正,而是与其他违章的人比较,自己因违章受到的处罚是否公平、是否与同样情形的人一致,这样的安全氛围是本末倒置的,员工关注的不是制度本身,而是制度内的赏罚机制是否合意,飞行安全将不复存在。除了安全管理的“刚性”,完善监察体系、加大惩处外,更重要的是安全管理的“软实力”,正向的氛围和风气,能够让员工立足本职去遵守规章制度,在工作中能够严守珍重生命、严守规章、立足职责。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生命至上,这是每个民航人的基本信念,因为敬畏,所以懂得以人为本;规章为纲,指引整个体系的有序运转,紧急情形下规章能拯救生命、创造奇迹;职责为本,是民航人安身立命的职业道德素养,职责是重于泰山的安全责任。
三、安全文化与作风建设并推共举对策
(一)借助二级质量机构,完善安全监察机制,构建安全文化体系
国内航空公司已建成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但安全体系完善的反推工作还需要飞行质量管理单位落实,二级质量管理单位是除了机队之外离飞行群体最近的管理单元,具有第三方视角更易发现作风管理及安全文化建设的漏洞。安全监察不是为了“找茬”,而是通过言谈举止、穿衣戴帽的细节督促飞行员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监察问询及时发现作风建设中的不足,并形成与机队管理的的交叉机制,对各项整改工作及时复盘,通过“回头看”对各类日常工作进行验收,及时发现潜在风险。质量管理单元时常需要“唱黑脸”,通过压实安全责任,让飞行群体时常保持警惕,以作风整改为抓手切实遵守规章、敬畏规章;通过日常的监察进一步完善规章、手册,构建以完整制度为基础的安全文化基础。
(二)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利用阿米巴管理实现班组安全文化传导和作风提升
以具有指向性的党建活动带动作风建设,结合飞行员特点开展作风排查、评优等,选拔出技术过硬、作风优良的典型个人,树立正面典范和标杆,以党支部或是支部下的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学习先进,分享技术与经验,向标杆看齐。同时,以“家”理念增强飞行员的归属感,飞行干部带头深入一线,了解飞行员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帮助员工解决后顾之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飞行,增强其职业认同感,鼓励其在实际工作中敢于发现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另一方面,对日常运行及安全差错绝不姑息,以机组、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典型案例的讲评,及时梳理流程,填补管理漏洞和缺陷,并对主动报告的非主观故意的违章行为,视情给予减免责,避免简单粗暴的以罚代管,以有温度的精细化管理压实安全责任,严管与厚爱并举,形成和谐正向的作风引导。{2]
(三)以点带面,以习惯养成引导职业修行,强化作风导向能力
飞行作风建设需要安全管理体系自上而下的宣传和引导,机队日常管理和质量体系监察只能算是“师傅领进门”,更重要的需要飞行员个体由内及外的自律和修行,每一次的训练,每一个航班起落,日复一日的飞行光靠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是远远不够的,还有日复一日积累的经验,源于职责本身的高度的责任自律和良好的职业素养。严谨的飞行作风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长期坚守习惯,除了遵纪守规,还有职业化的操守和素养,以及持续的自我提升。[3]安全文化和飞行作风建设,不仅仅只是为了让飞行员不违规,更重要的是通过健康的安全文化渗透和正向的作风指引飞行员从技术及职业发展上不断提高自身,以其主观意愿的积极向上达到安全文化和作风建设的持续发展,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运行品质。
“好的习惯让人终身都在享受它带来的利息;而坏的习惯将让人负债累累。”健康积极的安全文化引导作风建设,作风建设反推安全理念与实际运行的融合,打牢安全文化构建的基础,以有温度的管理引导作风养成,将个人的自我提升与成长与公司体系文化建设相结合,互相促进,让好的作风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让安全成为品牌。(作者:段虹羽 云南祥鹏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
参考文献
[1]陆艇. 民航企业必须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思考[J]. 中外企业家, 2019(1)
[2]孙宝文,钟光. 抓好飞行队伍党建工作需强化“四个引领”[N]. 中国民航报, 2019-06-13
[3]姚永强. 飞行作风是一种能力[N]. 中国民航报,2019-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