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由起飞前检查观通航运行

    蒋志刚 编 辑:王亚玲 2021-10-29 17:24:00

        

      摘要随着通航产业高速发展,通航“放管服”政策不断深入,原有的起飞前检查模式发生了变化,有了更广泛的含义。本文在对比国内外起飞前检查模式的基础上,剖析了国内通航起飞前检查的薄弱环节,并以此为切入点对起飞前检查和通航产业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起飞前检查;通航“放管服”;行业协会; 

        

    一、引言

      起飞前检查(preflight check),通常是指在飞机起飞前完成的对于飞机技术状态的检查,包括驾驶舱仪表设备能够正确显示和操作、客舱设备完好无损、飞机外表面光洁无污染、起落架发动机等关键系统工作正常。通航飞机起飞前检查的要求主要源自飞机飞行手册(AFM)、快速检查单(QRH)、机组操作手册(POH)等,除少数专业性较强的检查需要维修人员执行以外,绝大部分可以由飞行员完成。 

      20199月,来自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一则消息指出,飞机失控已经成为造成通航事故的首要原因,而起飞前检查可以有效地减少这种情况,尤其是飞机维修以后进行的起飞前检查。事实上,多数飞行员作为飞行的最终责任人,很多时候都不清楚起飞前检查该如何执行。 

      消息进一步指出,作为飞行员或者飞机的所有者,应该尽力去了解飞机每个部件的工作状态,尤其是飞机经过维修出厂时,更应该关注其适航性状况。实际上,飞机经过维修出厂后比平时平稳运行存在更多问题,这其中某些独立存在的因素不会导致故障,但是在飞机多重复杂系统的运行环境中,产生故障的概率将大大提高。 

    二、国外通航的起飞前检查现状

      在美国等通航产业发达的国家,起飞前检查已经程序化,基本都由飞行员完成,且得益于通航业代表性协会的发展,以行业协会的形式组织专业人员制定了相关的程序和文件,例如:飞机所有者与飞行员协会(AOPA)、全美实验飞机协会(EAA)、国际直升机协会(HAI)等,来自于专业团队的支持,使得飞行员在执行起飞前检查时能够更加准确有效。 

      AOPA之前发过一篇关于起飞前检查培训课程的文章,由资深的飞行教员从飞行记录、控制面校准、燃油系统检查等方面,从专业化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完成一次合格的起飞前检查,重点讲解飞行员关注的重点项目、容易遗漏的关键点等方面,具有极强的参考意义[1]。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美国通航业开始推行进阶版的起飞前检查,而不只是关注飞机的技术状态。通用航空联合指导委员会(GAJSC)和美国联邦航空局(FAA)联合发表了关于进阶版飞机起飞前检查的文章,随后FAA和行业协会编制了相关的检查单和程序[2] 

      进阶版的起飞前检查除了包含飞机本身技术状态检查之外,还增加了与维修人员的交流,要求飞行员或者飞机所有者对飞机所做的维修工作有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适航指令(AD)的执行情况、重要修理改装状况、拆装部件情况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飞机状态清单,谨慎执行飞机维修出厂后的第一次飞行。由于美国通航飞机保有数量巨大,通过大量的实践检验,通航公司和各大协会积累了大量数据,不断修订起飞前检查单和检查程序,并且与制造厂家联合,修订了飞机出厂时候的相关手册,给予飞行员和飞机所有者最大的指导,以此加强起飞前检查的力度,减少通航事故的发生。 

    三、国内通航起飞前检查的现状

      中国通航起步较晚,从业人员数量较少,专业水平也参差不齐,起飞前检查虽然都是按照手册要求执行,但基本上都是由维修人员完成。通航业务种类繁多,除了飞行训练、短途运输、空中游览等会有固定的运营地点,电力巡线、物探、应急救援等都属于非固定地点运营,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必须由维修人员跟随飞机进行保障,不但让本来稀薄的人力更加捉襟见肘,也提高了企业运行的成本。2016年以来民航局的“放管服”政策针对此类问题下发了相关文件[3],明确了“对于检查大纲、维修方案和手册中没有规定的维修工作项目和要求,如检查大纲、维修方案中没有航空器的过站维护检查要求时,运营人则无需实施”的要求,飞行手册引述出来的起飞前检查内容将不再归入维修范畴,可以由飞行员完成。 

      以直升机为例,空客H145直升机的起飞前检查内容来自于飞行手册(FM)的正常程序[4]H145属于大型直升机,而更加普遍的小型直升机,类似G2更是如此,起飞前检查的内容包含在飞行手册的正常程序中[5]。同样,通航的另外一大类别——公务机,则表现的更加明显,加拿大挑战者系列机型(Challenger 605)的起飞前检查来自于机组操作手册(FCOM),巴航工业的Legacy 650机型的起飞前检查源自于飞机操作手册(AOM),湾流(Gulfstream)系列飞机的起飞前检查则主要来自于QRHAOM内。上述几种公务机如果由飞行员完成起飞前检查,那么其需要由维修人员完成的最低级别工作就是六个月的检查了,这就减少了维修人员跟机维修情况,大大减少了运行成本,在满足规章要求的前提下,企业得到了喘息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 

      目前,国内主流的通航公司已经完成了大部分机型的起飞前检查转换工作,由飞行员完成此类工作,维修人员只完成维修手册要求的工作。但随之而来的企业不重视、飞行员不熟练等问题,依然困扰着通航公司,无形中对安全形成了一定的威胁。国内通航行业协会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不能够对通航公司起到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持,也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文件。 

        四、通航起飞前检查国内外对比分析

      中国通航业的引擎启动于2016年,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通用航空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民航局《通用航空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的鼓励通航发展的各项政策,无疑给通航发展打了强心针,随着通航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通航飞行小时稳定增长,从飞机制造、飞机销售到通航产业园、通航小镇,各类通航产业纷纷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但是由于起步晚、规模效应不足、人员匮乏,导致目前通航公司普遍存在以下不足: 

    (一)通航维修从业人员不足,且良莠不济

      以北京地区为例,截止2019年上半年,共有通航企业35家,包括通航机体维修单位,各类维修人员841人,其中包含部分兼职人员,大多数通航企业面临机队规模小、机型多样、作业地点 

      分散等问题,解决办法多以精简人员、全职兼职并存。民航局为履行“放管服”政策,缓解日益紧张的通航维修人力资源,接连下发了多份文件[3,6]  

      政策的放开固然是好事,但随着通航井喷式的增长,人力资源的短缺将长期存在。通航从业人员构成复杂,主要来自部队转业、大型航空公司、大专院校、其他行业等,整体素养低于大型航空公司维修人员水平,在英文阅读、手册理解、工程管理、飞机资料维护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这对英文手册的理解、飞机适航性状态的保持、与厂家的交流、工程技术和维修计划管理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飞行人员对于起飞前检查的认识不足、技能不足

      长期以来,起飞前检查的要求无论是否来自于飞行手册,均由维修人员完成,导致了飞行人员对于维修人员工作的依赖,只关注飞机是否被放行,且长期不从事此类工作会造成技能不足。 

      起飞前检查是对飞机技术状态的检查,由于飞行员长期不接触此类工作,对于飞行手册中起飞前检查部分不熟悉,无法保证起飞前检查被正确实施,进阶版的起飞前检查更是无从谈起。面对“放管服”的大潮,飞行人员并无思想准备,如何正确执行起飞前检查成了难题。 

    (三)公司对于起飞前检查的不重视

      随着“放管服”的进一步深入,对于公司自我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提升,而通航公司高管普遍来自于其他行业,对于通航管理并不十分专业,导致了人员规章意识淡薄、专业素质偏低、操作不规范等情况。从起飞前检查来说,维修人员和飞行人员需要紧密配合,不专业不规范将直接导致不严谨的检查,影响飞机正常运行。而往往公司高层只看到飞机能够飞起来,能够安全落地,并不关注过程,维修人员的专业修理、飞行人员的专业飞行、其他部门的协调保障,并未受到如何重视,更遑论起飞前检查这项不起眼的工作了。  

    五、建议

      通航维修从业人员的现状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存在一定的历史背景和市场因素,飞行员对于起飞前检查的认识和技能的培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公司高管对于安全的认识和运行过程的接受也需要时间,结合通航高速发展的前景和民航局通航法规重构的决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一)校企结合,培养高素质通航从业人员

          近期即将修订的《民用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管理规则》从一 

      定程度上提高了维修人员的准入门槛,通航企业可以与学校或者培训机构以联合办学、定向培养的模式开展人员养成,既能满足新版规章的要求,也能提高人员的素质。 

    (二)多方支持,开展从业人员素质教育

      借鉴FAA等经验,从民航局层面提供一些专项培训,内容可以涉及维修专业知识、飞机适航性维持等方方面面,考虑到通航运行成本问题,课程形式可以是网课、微课等,另外民航局倡导的诚信教育、作风建设也可以这种形式传导。这些培训都可以结合到人员执照的应用程序(APP)完成,作为日常学习的一部分。 

    (三)发展协会,多渠道多角度推进行业发展

      结合美国行业协会的经验,着力发展我国通航行业协会,包括飞行、维修、运行等专业,可以召集制造业、运行企业、航空院校、地方通航管理部门形成专家联盟,建言献策,就起飞前检查而言,可以由飞行和维修专家在适当考虑机型差异的前提下编制通用检查单,将进阶的检查内容一并融合,为公司提供支持。协会往往在行业内具有引领作用,甚至是风向标,那么一定程度上行业协会能够反应行业的整体情况,在避免离散数据干扰的前提下,更有利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促进行业发展。 

    (四)提高认识,让飞行人员和高管参与进来

      起飞前检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公司高管到飞行人员都有深入的认识,结合通航高管培训和复训,在培养他们规章意识的同时,结合案例教育分析起飞前检查的重要性,提高公司整体认识。 

    (五)立法定标,从管理和技术上推动产业发展

      从民航局重构通航法规的行动上不难看出,现有的法规已经不能满足通航发展的需求,其实不只是法规,行业标准、指导文件、工作指南,这些在国外很普遍的东西,我们都有一定程度的缺失。立法定标虽然由民航局负责,但是其中一些行业技术类、安全类指南或者手册都可以由行业协会、专家组、公司产业联盟来完成,充分调动全行业的力量来完成产业的梳理,更加有利于标准制定的普适性。 

      六、小结 

      起飞前检查综合了飞行、维修、适航性管理等多个方面,不仅仅是一项微不足道的绕机检查工作,而进阶版的起飞前检查更是包含了单机档案管理、飞机净值保护、飞机适航性状态检查等多个重要内容,需要从业人员具备多重技能,能够协同办公。当然,这其中政府的政策、行业协会的支持、专家的指导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各方面齐心协力,才能让通航在快车道稳步前行。(作者:蒋志刚 中国民用航空华北地区管理局 

        

      [参考文献] 

      [1] 飞机所有者与飞行员协会AOPA.How To Preflight An Airplane[Z].https://www.aopa.org/training-and-safety/students/presolo/skills/how-to-pre-flight-an-airplane,2019. 

      [2] 美国联邦航空局FAA. Advanced Preflight After Maintenance[Z]. https://www.faa.gov/news/safety_briefing/2019/media/SE_Topic_19-09.pdf,2019. 

      [3] 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飞发2017〕年5号关于下发通航维修法规要求释义和改进监管方式要求的通知[Z].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2017 

      [4] Airbus Helicopters.Preflight Check[Z].Flight Manual. France: Airbus, 2015. 

      [5] Helicopters Guimbal.Normal Procedures[Z]. Flight Manual. France: Helicopters Guimbal,2015. 

      [6] 中国民用航空局.民航飞发2017〕年2号关于印发CCAR-91部航空器运营人实施维修管理工作外委的相关要求的通知[Z].北京:中国民用航空局,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