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博弈下的中国民航应对之策
摘要:美国频繁挑起贸易摩擦,中国民航业势必将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与此同时,因为中国民航业的国际化程度较高,所以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时所具备的反击工具也更加有效。因此,民航业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在国家抗击贸易霸凌行为的行动中发挥独特作用,就成为中国民航人需要思考的关键问题。通过对自身情况的客观评估和对当前局势的理性分析,本文尝试提出了七项应对方案,旨在探讨应对贸易摩擦时中国民航应该采取的具体措施,希望对相关政策措施的最终制定起到一定的建设性作用。
近日,美国频繁挑起贸易摩擦,意在通过增加关税和出口管制,来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良好势头。对此,我国已从外交层面给予了坚决回击,并准备在经贸领域对美国采取对等措施。作为最先与国际接轨的行业,中国民航业势必将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与此同时,因为中国民航业的国际化程度较高,所以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时所具备的反击工具也更加有效。当前,我们所要做的是,研究国际和国内的历史发展规律,梳理自身的各项优势和短板,制定符合国家利益和国际准则的有效方案,为应对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做好准备。
毛主席早在60多年前就曾回应来自美国的核威胁。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威胁在朝鲜战场上使用原子弹,毛主席听说后讲到:“你扔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时至今日,中美两国的综合国力、斗争的形式以及整个国际关系大局虽已发生深刻变化,但主席这句话的精髓依然适用,那就是“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不跟随对手的行动节奏,积极主动地寻求各个局部的优势地位,用我们的长处战胜对手的短处。”这也是我们中国民航制定应对方案的基本方针。根据这个基本方针,结合民航业的特点,本文试着拟定了如下方案:
一、鼓励合作
美国政府要搞对立,我们就要搞合作。要认清“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美关系的主基调。只强调竞争或仅强调合作,都是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经济全球化已将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中美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双方对彼此的依存度更高。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政府单方面搞对立,是不会得到本国企业真心拥护的。因此,我们应该鼓励民航各类企业在公平贸易和平等合作的基础上开展与美国企业的正常贸易往来,并给予这类民航企业适当的政策支持和税收优惠。
二、有力回击
经过60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的民航大国。无论从旅客吞吐量、机场数量及容量,还是从航空器保有量方面,中国民航业都积攒了体量上相当可观的实体资本。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身后有一个庞大的国内航空市场,这个市场目前尚未被完全开发,仍具有巨大潜力。它既为我们日后的发展提供了足够的战略纵深,同时也可以作为遏制对手向我攻击的有力砝码。在应对贸易摩擦时,中国民航业应始终坚定地站在维护国家利益的高度,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制定的外交总路线,分类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民航业的政策工具和经济手段用好、用足。例如在飞机引进、设备进口以及航线、时刻的审批上,对一些不遵守中国法律法规、不遵守市场规则、不遵守契约精神的企业,对出于非商业目的而针对中国实体实施封锁、断供或者其他歧视性措施行为的企业给予对等的惩罚。
三、冲破壁垒
特朗普政府想通过加征关税和进口管制来对我国构筑贸易和技术壁垒,从而实现其遏制中国良好发展势头的目的。我们采取的措施正好与美国相反。他们越是设置障碍,我们越是包容开放。我们开放的大门始终敞开。民航业在其中可以发挥独特作用。例如在民航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领域,加强与欧洲、拉美和日韩等民航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开展交流合作,通过对技术的不断更新来完成技术来源的逐步多元化。再比如,政府通过外交努力积极拓展航权,航空公司可以将新增运力投放到更加多元化的国际航线中,并不断对中欧、中日、中拉等国际航线进行市场开发,为我国与这些地区的深入交往创造有利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在对手为我们设置壁垒的时候,恰恰是我们积极寻求技术和市场替代,完成技术来源和市场投放多元化的有利时机。
四、坚持“走出去”战略
美国贸易战所波及的范围不只局限于中国,与其有深入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几乎都深受其害。这种违背市场规律,一切以美国为优先的自私做法最终会失去人心,并削弱美国在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各方面影响力。在客观上,美国的做法腾出了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一部分合作空间,我国的许多产业正好可以利用这样难得的机遇勇敢走出去,充分拓展国际业务。民航业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产业。我们不仅可以加强民航服务业的对外投资,使企业完成国际化转型,而且在投资的同时将中国民航先进的安全理念输出到世界各地,毕竟中国民航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的航空安全记录,所以我们有资本来做这样一件利他利己的事。如果说对外投资彰显了我国的硬实力,那么理念输出就是国家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因此,中国民航业能够在 “走出去”的战略中发挥引领作用。
五、区别对待
在应对贸易摩擦时,我们需要区分美国政府和美国人民。采取贸易霸凌做法的是美国政府,不是美国人民。美国人民与其他相关国家人民一样,在这场旷日持久、范围广泛的贸易战中也是受害者,他们即将面临高物价、高失业率和经济衰退的严重威胁。我国与美国之间的民间交流非但不应因贸易战而受到影响,相反,民间交流合作的紧密度在未来还应得到增强。因此,中国民航业应该积极拓展与美国民间合作的领域,尤其发挥行业协会的独特作用,为各类民间组织的互动交流搭建平台,内容上可以侧重于安全文化、经营管理和技术研讨等方面。一旦两国人民的交往紧密了,相互了解了,那些反华势力对中国的虚假宣传自然不攻自破。这一举措有望从侧面对贸易摩擦的最终解决发挥积极作用。
六、发展通航
通用航空是中国民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拉动内需,实现消费升级的国家战略新型产业。当前,对外贸易正承受巨大压力,中国经济要想实现稳增长、调结构的既定目标,就必须发展能够拉动内需的实体经济,而通用航空产业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它区别于运输航空,是一种囊括了航空器设计、制造和维修,航空服务、特种飞行作业、文化娱乐、旅游观光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实体产业,其产业链长、分工细、纵深大、深入普通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我国通航产业仍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未来对于中国经济的贡献能力有望持续提高。此外,通用航空可以为国防战备积蓄航空工业潜力,储备军事特种人才。例如,二战时的美国就曾凭借其强大的通航产业储备了超过1万名飞行员,为二战时全面掌握对敌制空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民航应该加快通用航空产业的发展步伐,从各个方面对通用航空给予足够的支持,从根本上破除“重运输,轻通用”的旧有观念。
七、消除依赖,建章立制。
因为美国航空业的发展水平长期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所以在发展初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民航在各种规章和标准的制定上大量借鉴美国经验。同时,随着美制飞机的引进数量不断增长,我们对其关联设备的进口依赖度也在日益增强。在当前的形势下,美国对于中国的出口管控最终可能会演变为技术壁垒,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先进设备可能无法从美国进口。因此,中国民航必须采取措施鼓励航空公司使用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器和关联设备,同时在民航规章和标准的制定方面,也要闯出自己的一条路,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符合民航发展规律的路。当然,这条路不会平坦,需要我们民航人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经过几十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开始做这件事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就像国产大飞机的制造技术日趋成熟一样,属于我们自己的民航规章和标准体系也会逐步建立。
综上所述,在应对美国贸易摩擦时,中国民航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需要做出的努力也很多。为积极应对外部挑战,全力配合国家整体战略,民航业仍需继续固本强身。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重要的事,才是应对一切外部环境发生改变时的不变准则。因此,本文在论述每一条方案的内容时,贯穿始终的基本思路都是发展自身,评估自身,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及当前的局势实施能够发挥自身优势的举措。因为美国发起的贸易战影响面广,所涉及民航领域的问题既复杂、又具体,受认知方面的局限,本文所述内容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观者见谅并提出宝贵意见,也期望更多的有识之士对此课题继续深入研究,这也是本文写作的初衷之一。(作者:商宪文 华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