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服务“四型机场”建设促进规划设计管理能力提升

    潘建 编 辑:王亚玲 2021-11-11 18: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民用机场运输业务量的迅速增长,对机场基础设施的补充需求在持续扩大,民航进入了新一轮的机场大规模建设期。《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中指出:“截止到 2025 年,全国民用运输机场规划布局370个”。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客货流的聚集和疏散方式越来越多元化,机场作为客货流的主要承载地,也面临着需求多样化的考验。因此,如何提升机场的规划设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民航强国战略的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四型机场”的建设,是每一位民航机场规划建设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大兴机场)的规划设计实践为例,针对《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中的要求,提出如何提升规划设计能力的一些思考和想法。 

        

      一、大兴机场的建设背景 

      (一大兴机场地理位置 

      大兴机场位于京津冀核心区域内,地跨京冀两地。其直线距离距天安门约46公里,距首都机场约67公里,距天津滨海机场约85公里,距石家庄正定机场约197公里,距河北雄安新区约55公里,距北京城市副中心约54公里。 

      (二大兴机场功能定位 

      基于对首都及京津冀区域航空市场的需求分析,以及大兴机场所处的区域特点,大兴机场的功能定位为“世界级航空枢纽”和“国家发展新动力源”。随着大兴机场的顺利投运,未来将与首都机场适度竞争、优势互补,逐步发展成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运营新标杆、世界一流便捷高效新国门、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可以说大兴机场的建成投运是落实民航强国战略、服务国家交通强国建设的具体体现,更是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具体体现。 

      (三大兴机场规划建设目标 

      大兴机场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进行规划。远期规划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以上,年货邮吞吐量400万吨,飞机起降88万架次,规划用地面积约45平方公里。近期以2025年为目标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的目标规划设计,建设“三纵一横”4条跑道、70万平米航站楼(预留卫星厅)等设施,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7平方公里。 

        

      1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总体规划图 

      (四大兴机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结合大兴机场的区位特点、规划理念和综合交通发展趋势,《大兴机场综合交通系统规划》中提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50%以上,外围交通构建以‘五纵两横’为主干的综合交通系统。”该综合交通系统集高铁、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为一体,可以实现多种交通方式集中在航站楼进行换乘,形成综合交通枢纽,为旅客抵离机场提供“零距离无缝衔接”,大幅度提升了大兴机场对区域的集聚和辐射能力。 

      大兴机场规划设计面临的难点挑战与创新突破 

      作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大兴机场从设计伊始就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包括空域资源条件的限制、航空市场主客源地的距离、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变化以及项目实施主体多、协调难度大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难点、重点问题都需要通过一定的规划设计手段予以突破和解决。 

      面对这些重点难点问题,大兴机场建设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贯穿于规划设计全过程,构建了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规划设计理念,从选址、规划、设计、建造、运营全方位思考规划设计问题,而不是仅仅将“四型机场”的理念停留在概念和文字中。除机场外,行业其他运行管理主体甚至于行业外不同建设主体的积极参与,都为项目方案既能具有创新性,又能具有可行性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项目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大兴机场组织开展了大量的专项研究,例如:绿色机场建设、城市设计、人文机场搭建、运行模拟仿真、综合交通系统研究跑道构型研究、智慧机场研究、市政能源供给研究、商业规划以及公共艺术策划等等,这些专项研究为打造四型机场”、将“四型机场”的理念落地提供了有力撑。 

      ——针对空域限制问题。指挥部在选址阶段就和空管部门通力合作,邀请国内外和军方的空管专家,通过多轮次、全空域的计算机仿真模拟,对首都地区终端区进行调整。并以此为基础,在国内首创了带有侧向跑道的全向型跑道布局全方位地使用空域资源,侧向跑道避开北京的禁飞区,减少了飞机因躲避首都机场航线而产生的绕行,显著提升了空地一体化运行效率,引领了我国飞行区设计的新方向。 

      —— 针对远离主客源市场的问题。在国家发改委的推动下,指挥部在项目前期开展了大量针对综合交通的系统性研究,由民航、铁路和地方的多家研究单位共同承担了大兴机场综合交通的多个专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按照大容量交通出行接驳的概念,率先提出公共交通出行比例达到50%,其中轨道交通出行比例达到30%的规划要求,在此基础上规划建设“五纵两横”的外部综合交通系统和“轨道优先、立体换乘、场站分离、集中接驳、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枢纽。 

      ——针对新理念、新技术的发展。为了推进落实可持续性发展,指挥部在大兴机场选址阶段就组织开展了绿色选址工作,形成了《绿色机场选址研究报告》,为大兴机场注入绿色的基因。通过开展“北京新机场绿色建设主体研究”,建立“指导-复核-优化-确认”的绿色实施程序,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性化服务和高效运行”4个方面确立绿色建设指标并开展规划、设计及建设工作,全生命周期地践行绿色机场的发展理念。目前,大兴机场实现了全场绿色建筑100%,航站楼已获得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设计标识认证和节能建筑3A级设计标识认证,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达到16%,并首次提出建设“海绵机场”,构建了高效合理的复合生态水系统。 

      指挥部以绿色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基础,参与了《绿色机场规划导则》、《民用机场绿色施工指南》、《绿色航站楼标准》等首批行业绿色标准的编制,填补了行业空白,对指导和促进我国民用机场绿色建设发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针对人文机场构建。指挥部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将人文关怀贯穿机场的全生命周期。在航站楼的规划设计阶段,对无障碍设施、公共艺术和商业布局等方面高度重视。在民航局的统筹下,指挥部与中国残联对接,建立无障碍专家委员会,全过程参与设计优化、施工、验收等工作。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机场无障碍环境规划经验,组织开展无障碍设计,一次性落实于工程建设中,形成大兴机场无障碍标准体系,建设国际一流的无障碍通用设计样板,为民航的无障碍设计提供样本与参考;引入公共艺术团队,开展公共艺术专项规划与设计,航站楼通过“天­­”的装饰设计理念和语言,将传统中国建筑艺术与现代美学融合,为旅客充分营造艺术享受候机区兼顾室内外特点,五指廊顶部打造与外部连通的空间,为旅客带来中国传统园林式的独特候机体验;提前进行商业预测及深度规划,使商业各业态布局与建筑空间有机结合,为后期商户招商、店面建设奠定基础 

      以上种种,并不能涵盖大兴机场规划设计管理工作的全部,但是通过近九年来大兴机场规划设计管理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要想全面建设好“四型机场”,机场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当前规划建设高峰期、运行安全高压期、转型发展关键期和国际引领机遇期“四期叠加”的重要时期,如何做好资源补充,平衡好发展与效率的矛盾,始终是机场和相关运营主体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一个好的设计会为管理的创新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规划设计能力的提升显的尤为重要。 

      三、对规划设计能力提升的思考 

      回顾大兴机场规划设计管理工作,结合《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中的要求,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 

      一是要坚持创新的理念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各个行业、领域都有新的研究和实践成果在大量涌现。近年来,国际上很多民航组织及相关国家民航管理部门也都提出了面向未来机场的发展战略或规划。因此,规划设计要始终坚持与未来的发展趋势相结合,充分吸收和借鉴国际民航领域在未来机场方面的研究成果,充分吸收和借鉴其它行业相关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经验,立足解决现实矛盾,形成具有各自机场发展特点的规划设计方案,避免“千场一面”。 

      二是要坚持规划先行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场作为一个重要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与它所服务的城市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机场所起的作用也不再单纯是旅客、货物的集散,甚至于越来越多的呈现出部分城市的功能,因此规划也就成为引领机场有序发展的重要手段。例如:大兴机场为了科学统筹场内规划设计工作,组织编制机场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机场城市设计导则。在机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城市规划的经验和理念,对本期红线范围内的用地进行统筹规划,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使各项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确保了各驻场单位建设项目的有序开展为机场未来的发展和规划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是要坚持开展多层次、多专业的专项研究 

      一方面要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另一方面还要强调专项研究。任何一个规划都不是凭空而来的,它首先要基于大量的分析和研究。例如城市规划中针对规划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既有宏观层面的产业、人口、空间规划,也有中观层面的控制性规划,微观层面的街区、组团的规划,还有诸如交通系统规划、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地下空间规划等等,不同的规划和研究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的问题。“四型机场”建设涵盖的面非常广,涉及机场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各个方面,有必要进行更多有针对性的专项研究,为机场的总体规划和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四是要坚持建设运营一体化的理念 

      任何机场的建设都是为了满足运行的需要。例如:大兴机场为克服传统建设与运营相分离引起的各种问题,指挥部采用建设与运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指挥部在组建之初就同时吸纳了建设运营管理人员。在规划设计阶段,运行单位、驻场单位充分发表意见,提出切实可行的运行解决方案,为建设方案的合理落地创造了条件。坚持包容并蓄的开放理念,广泛听取运行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科学论证持续优化建设方案,有效的推动了“四型机场”的建设。 

      五是要坚持设计协同的理念 

      大兴机场规划建设的主体多,专业院多,工程项目复杂,各方协调难度大。为了同步推进大兴机场的建设,指挥部一方面加强各业主单位的统筹协调,另一方面加强了各设计单位的统筹协调,通过明确了主体设计单位,建立多层级的规划协同机制,统一的项目管控计划,加强了对设计界面、进度的风险识别和管理。指挥部主动作为,使各主体单位、各设计单位在一张图纸上解决问题,为推动大兴机场按期投运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针服务于四型机场建设民航强国战略总体要求,应该从四个方面推进民航规划设计管理能力提升。一是行业主管部门要完善机场规划管理机制,借鉴城市规划管理经验,提倡开展多层次的规划专项研究,使机场的总体规划更具前瞻性和合理性;二设计单位要坚持规划设计创新引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对国家政策的倡导方向,对民航行业的前沿应用案例开展前瞻性研究;三是机场管理机构要加强运行管理研究根据机场发展的实际需求因地制宜提出建设需求;四是项目建设单位要搭建好规划设计协同平台,建立多层级、可复制可推广的协同机制,促进设计建设协同。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够有效地提升机场的规划设计管理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四型机场”建设。(作者:潘建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北京大兴国际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