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新形势下,上海虹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启示

    金亚东 编 辑:王亚玲 2021-11-12 17:48:00

       

        

      摘要: 上海虹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成立十几年来,航空及航空服务产业集聚效应愈发凸显,产业能级明显提升,经济密度稳步提高,交通布局更加合理,生态环境绿色低碳,营商环境持续优化,逐步发展成为产业特色鲜明、辐射功能突出、区域经济带动明显、具有一定国内国际影响力的临空经济园区。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示范区纳入虹桥商务区东片区,示范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新形势下,示范区肩负着面向未来的新兴产业重任,在成为经济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释放产业动能、赋能产业高地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为14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之一,如何瞄准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新定位新要求,如何把握发展契机、迎接重大战略机遇,如何逐步引领和示范其他临空经济区?笔者首先回顾了示范区的发展情况,之后对示范区之所以取得如此成绩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以期更好的面对未来,并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可参考的路径。尤其是在当今全球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更是具有特别的意义。 


    一、示范区发展情况简介

      ()示范区实现税收情况 

      示范区税收实现情况。示范区实现税收由2011年的22.55亿元提升到2018年的73.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8.14%2018年的税收占长宁区总税收的17.1% 

      1-1 示范区2011-2018年(不含2015/16年)实现税收情况 

    年份 

    金额(亿元) 

    2011 

    22.55 

    2012 

    30.07 

    2013 

    32.21 

    2014 

    34.43 

    2017 

    76.84 

    2018 

    73.6 

      数据来源:上海市长宁区2011-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示范区2020年目标 

      虽然航空业是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行业之一,但临空经济仍表现出较强的韧性。 

      2020年,预计示范区增加值同比将增长6个百分点左右、税收同比增长5个百分点左右;全年新引进有规模、有实力、有实效、有产业企业128家;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含研发中心)、民营企业总部、央企功能性总部及下属子公司、行业独角兽等高能级主体;全年新增合同外资2.8亿美元,新增实到外资1.3亿美元。 

    二、示范区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启示

      示范区的发展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又有哪些启发?  

      一言以蔽之:建设好、利用好示范区的“制度创新、监管创新试验田”,形成合力发展机制。栽好营商环境、投资促进、产业集聚的“梧桐树”,引得高端制造和创新资源的机构以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凤凰”来,以全产业链打造更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 

    ()要素集聚,产业协同,打造生态圈

      行业要素集聚发展。示范区集聚了航空及航空服务等相关产业,如吸引了国内外知名航空企业总部及关联企业、国产大飞机航空公司和相关企业、航空联盟及机构入驻;支持发展航材维修、航材保税仓储展示、航空培训等航空产业链高能级、高附加值业务;推动与航材、航油、航时等航空要素相关的功能性机构和平台落地,争取面向全球航空公司的航班时刻交易中心等落户;推动驻场单位北京总部在示范区的功能拓展,争取中航油长三角总部、科技研发中心、航空公司服务中心、航空文化展示中心等落户。 

      培育特色产业。依托区位特性和资源禀赋,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示范区除了集聚航空及航空服务业外,还推动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人工智能、智慧出行等特色产业集聚发展,营造百花齐放,百争鸣的局面,推进示范区的信息化、智慧化、数字化建设。 

      打造区域总部经济新高地。示范区着力构筑长三角总部经济,吸引各类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民营企业总部、贸易型总部等在示范区落地,培育有创新活力的成长性总部;推动总部机构拓展研发、销售、结算、数据等功能,向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高端发展;重点关注具有功能拓展潜力,有望成为全球第二总部的总部项目,带动示范区强化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力争长三角企业总部和功能性机构集聚在示范区。 

       () 固化、复制创新机制 

      紧贴诉求,简化通关,提高时效,促进便利。示范区创新口岸通关模式,提升进口飞机航材、进口食品等通关便利性;探索研究在符合条件的区域实施无纸化便捷查验模式便捷化监管制度等;深化重点企业便利通关服务,对设立的研发中心、地区总部、营运中心及出口品牌企业等重点企业给予积极支持;争取为更多企业申请海关高级认证和一般认证企业,加快推进低查验率、优先办理、国际互认、居间协调,设置展会专门进口通道、延长ATA展览品暂时进境期限、进境展品简化出境手续等便利措施落地,帮助企业用好海关信用认证企业红利;探索适度扩大验放分离、零等待试点范围,逐步推广长三角 

      会同海关,探索保税功能创新。探索将保税区功能拓展到虹桥机场,或将保税监管标的从管飞机转变到管企业,支持发展飞机单机、航空发动机等保税+融资租赁业务;推动示范区内保税仓库等的扩容及功能延伸,支持保税仓业务发展,指导企业改造升级软硬件,提升运营效率;探索增设机场东片区航材保税仓,推进研究航空服务业涉及的航材保税通关便利、飞机保税维修等,保障长三角地区 

      创新举措,先行先试。积极争取市(区)相关部门支持,探索推动自贸区新片区自由贸易账户相关创新举措在示范区复制推广;积极争取在示范区开展与航空服务业有关的对外开放压力测试;探索虹桥商务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辐射示范区企业,加快国际数据交互效率。 

      新兴产业,创新机制,审慎监管。对示范区内平台经济、跨境电商等新兴产业经济,更新监管理念和创新管理方式,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加大知识产权尤其是数字版权的保护力度 

      ()筑巢引凤,服务人才,赋能高价值产业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吸引有影响力的人力资源机构落户示范区,依托上海虹桥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海外人才服务事项在示范区先行先试,优化提升侨务、台胞、外事等服务专窗功能,提升外国人来华许可办理审批效率和优化流程,加快推进外国高端人才服务一卡通试点进程。 

      政策扶持,加大激励。强化发挥各类人才吸引政策效应,加强特色、重点产业及重大、高精尖项目人才激励。在重大项目引进过程中,通过争取设立虹桥商务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区产业政策和人才政策衔接转化等。加大对紧缺、高端人才扶持力度,不断提高吸引人才的区域及国际竞争力。支持示范区内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设立硕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对基地人才给予一定生活补贴等。 

      加强培训,乐业安居。推动中航协(上海)培训中心落地。进一步发挥上海开放大学航空运输学院作用,加强空中乘务、航空物流等专业教育,加快培育相关领域人才;加大人才安居工程保障力度,继续实施公租房优先配租、优秀人才租房补贴、高层次人才安家补贴等政策;提升示范区宜商宜居环境品质及配套设施,丰富生活方式,大力促进示范区内文化、教育、养老、医疗、体育等公共服务资源优质均衡发展;建立健全示范区服务清单及动态调整管理机制。整合优化公共服务资源,促进国际化社区、国际化商务区的产城融合,以公共服务的优质供给吸引和集聚高端人才、优质企业和特色产业。积极丰富、优化公园布局,建立口袋公园体系;充分利用公园绿地资源,开展骑行、马拉松等活动。 

    ()夯实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

      以商引商,产业招商。重点依托东航、机场等驻场单位各类资源和相关载体,拓展以商引商的信息渠道,吸引更多的航空服务业企业落地。发挥头部企业的引领、示范效应,吸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时入驻。用足、用好示范区定期举办的招商对接平台等各类平台资源,吸引高端指向性强的临空服务业企业就近落地。综合运用各项产业扶持、土地开发、人才落户、住房保障等政策,形成条块联动,市、区、街道(镇)、企业四位一体的产业招商服务联动工作模式。强化与专业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组织等企业的合作,持续提升产业招商和专业招商成效。 

      加大政策支持和宣传力度。支持示范区内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虹桥商务区专项资金,争取和推动商务区专项资金扩大重点支持领域和受益企业范围,研究推动商务区专项资金对东航飞机经营性租赁业务的补贴政策范围进一步扩大到春秋航空等其他航空公司,持续扩大政策惠及面。加大政策宣贯力度,提升示范区专项资金、产业、贸易、民营总部等政策协同、互补效应。 

      加强宣传推介和交流。组织举办虹桥国际航空论坛等系列大型论坛、大型行业峰会、研讨和宣介活动,提升示范区品牌知名度和显示度。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加大示范区及企业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党建联盟、行业联盟/商会、社会组织等平台作用,积极对接好和服务好示范区内的企业。举办行业沙龙及专业化培训,为示范区内企业、机构搭建沟通交流、提升和合作平台。特别邀请行业专家、专业中介机构成立咨询顾问委员会,为示范区及区内企业的建设发展献谋献策。 

    ()精细管理,组织保障

      分工协作,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立长三角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加强与其他商务区管委会的互联互通联席会议扩大到长三角六省一市。目前有虹桥商务区及主要领导牵头的联席办,包括区发改委、商务委、科委等,示范区所属街道(镇)等部门组成;联席工作会议下设办公室,成员单位6个(为区发改委、区临空办、程家桥街道、新泾镇、区金融办、区规划资源局,其中组长单位1个,副组长单位1个,成员单位4个),充实人员力量、明确工作职能;设置日常办公地,定期协调推进各项工作举措。聚焦招商引资、促进有效投资、规划项目建设等工作,各部门强化职能、优化分工,形成工作合力,细化工作举措,共同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争取支持,园区联动,创新突破。各部门积极向国家和上海市争取对示范区建设的相关政策支持,加快实现与虹桥商务区及拓展区功能联动、政策叠加,推动更多制度政策创新和功能提升项目在示范区落地。(作者:金亚东 上海虹桥临空经济园区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人民政府. 关于加快推进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Z]. 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网. 2017年11月17日 

      2舒抒. 四年内建成一流国际航空枢纽 上海虹桥临空经济示范区规划出炉N. 解放日报. 201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