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西安机场客运中转发展路径及政策措施思考

    武勇彦 编 辑:王亚玲 2021-11-12 18:07:00

     

      摘要:西安机场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何进一步实现发展突破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比了西安机场与周边机场的腹地经济社会指标,指出了发展中转是未来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总结了西安机场具备的中转条件,指出了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了发展总体思路,主要战略措施和政策措施建议。 

        

      西安机场面临周边枢纽机场的激烈竞争,如何在其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比了西安机场与周边机场所在城市的经济社会指标,指出发展中转是西安机场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西安机场中转发展历程,指明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发展中转的主要措施,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发展中转是西安机场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一)西安机场所在区域经济实力弱于周边机场 

      陕西省及西安市经济社会指标总体低于周边地区,将成为制约西安机场中长期发展的核心关键因素。从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对比来看,西安市经济、常住人口、外贸等方面均低于周边城市成都市、重庆市、郑州市,仅城镇化水平略高于这些城市。同样,陕西省的经济、人口、外贸大幅低于河南省、四川省、重庆水平,仅仅城镇化率略高。较弱的腹地经济社会实力不利于西安机场的长期发展。 

      1  西安机场与周边机场腹地经济社会对比 

    腹地比较 

    GDP(亿元) 

    常住人口(万人) 

    城镇化率 

    外贸(亿元) 

    所在城市 

    西安市 

    9321  

    1020  

    74.6% 

    3243  

    成都市 

    17013  

    1658  

    74.4% 

    5823  

    重庆市 

    23606  

    3124  

    66.8% 

    5793  

    郑州市 

    11590  

    1035  

    74.6% 

    4130  

    所在省份 

    陕西省 

    25793  

    3876  

    59.4% 

    3516  

    四川省 

    46616  

    8375  

    53.8% 

    6766  

    重庆市 

    23606  

    3124  

    66.8% 

    5793  

    河南省 

    54259  

    9640  

    53.2% 

    5712  

      数据来源:各省2019年统计公报和各市2019年统计公报。 

      西安机场发展面临周边机场腹地竞争。随着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民航与高铁深度融合,西安机场与周边机场腹地市场相互重叠交叉,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注:图中的腹地范围为400公里,约1.5个小时。 

      1  西安机场与其他机场腹地竞争分析 

      (二)西安机场具有发展中转的优越地理区位 

      西安机场具有发展中转的优越地理区位。从国内来看,陕西是中国地理版图几何中心,承东启西、连接南北,是西部地区与东中部地区联系交流的中枢。从空中看,西安位于亚欧骨干航路上,具备辐射“一带一路”的空中优势。 

       

      2  陕西在全国的地理位置 

      以西安为中心,3小时航程覆盖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及主要旅游城市,5小时航程基本覆盖亚洲全境,具有打造中转的突出区位优势。 

       

      3  西安机场3小时和5小时航程覆盖区域 

      (三)辐射区域航空市场特点要求发展中转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城市人口规模小,航空运输需求较为分散,直达航空运输需求不足以支撑东西向高频点对点航线。长期以来,西安是西北地区的门户,区内支线机场需要经过西安机场中转提升航空网络的联通水平。 

       

      4  我国人口密度示意图  

      西安是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与“一带一路”国家具有密切的人文等方面的联系。中亚、西亚、东欧等“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人口密度低,与我国点对点之间的航空需求规模小,不足以支撑直达航线,西安机场可以汇聚更大范围的需求来提升国际航线网络通达水平。 

       

      5  “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人口密度示意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安机场腹地经济社会指标弱于周边机场,但是具备发展中转的优越地理区位,市场需求要求发展中转。若想在机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发展中转实现机场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二、西安机场中转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一)中转发展历程分析 

      总体来看,西安机场中转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2013年以前的自发阶段和2013年以后的自觉阶段 

      1.自发阶段:2013年以前 

      2013年之前,西安机场利用发展中转的优越条件,开发了一些中转产品,中转服务水平有所上升。但是发展中转的优势条件利用的并不充分,中转服务产品针对性不足,航空公司发展中转的积极性不高。中转宣传力度不够大,旅客产品认知度不高。2013年,西安机场中转旅客占比仅为4.2% 

      2.自觉阶段:2013-至今 

      航空公司和机场结合西安机场中转需求特点,不断推出中转服务产品,提升中转服务水平。2013年,海航推出免费中转住宿和餐食服务。2016年,西部机场集团创立了畅想旅行服务产品体系,中转旅客可享六项免费服务。2019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联合携程旅行网、同程艺龙旅行网、去哪儿网推出西安无忧中转服务产品,有效解决乘机中转旅客存在的问题 

        

      6  西安咸阳机场无忧中转服务产品 

      航线网络不断扩张。西安机场围绕中心区位优势,持续打造中枢轮辐式航线网络布局。2019年,西安机场已开通国内外211个城市共345条航线,形成了覆盖国内主要城市、联通亚美欧澳四大洲的航线网络布局。 

      中转业务规模持续扩大,2019年,西安机场中转旅客605万人次,占旅客吞吐量比重由2013年的4.2%提升至12.8%,年均增速为33.9%。陕甘宁青新五省区经西安机场中转的旅客占到机场中转总量的50%,贯通西北、新疆与西南、华东、中南地区中转地位日益牢固 

      (二)中转发展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西安机场中转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主要集中在:国际航线覆盖面不广,中东、中亚航线薄弱,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能力不足。国内航线网络通达性仍需提高,西北区内支线通达性仍需提升,区外航线覆盖面仍需扩大。中转服务水平不高,最短中转时间太长。航空公司市场份额较为分散,制约了中转服务范围的扩大。 

      2  西安机场与全球主要航空枢纽最短中转衔接时间对比(分钟) 

    区域 

    机场 

    国内-国内 

    国内-国际 

    国际-国内 

    国际-国际 

    亚洲 

    西安咸阳机场 

    60 

    90 

    90 

    180 

    首尔仁川机场 

    40 

    100 

    100 

    70 

    香港国际机场 

      

      

      

    60 

    新加坡樟宜机场 

      

      

      

    60 

    北美 

    洛杉矶机场 

    70 

    90 

    120 

    120 

    达拉斯机场 

    50 

    50 

    70 

    70 

    纽约肯尼迪机场 

    60 

    75 

    105 

    120 

    欧洲 

    伦敦希思罗机场 

    60 

    60 

    60 

    60 

    巴黎戴高乐机场 

    60 

    90 

    90 

    90 

    法兰克福机场 

    45 

    45 

    45 

    45 

    中东 

    迪拜国际机场 

    20 

    60 

    60 

    75 

    伊斯坦布尔机场 

    30 

    75 

    90 

    75 

      资料来源:OAG,为主要基地航空公司在同一航站楼内的MCT时间。 

        

      数据来源:西部机场集团、 OAG 

      7  2018年西安机场航空公司市场份额 

      三、西安机场中转发展方向及主要战略措施 

      (一)总体思路 

      综合考量功能定位、航线网络、区位优势、交通优势等多种因素,以提升西安机场辐射范围和集聚能力为目标研究提出以下全方位提升中转服务能力的建设方案:立足西安地处我国地理中心的独特区位优势和综合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完善西北、国内、国际航线网络组成“三张天网”,推动健全城市轨道、城际铁路、高速铁路网络构成“三张地网”,依托西安国际航空枢纽机场推进“空地一体”深度融合,打造具有西安特质中转辐射范围更广、中转效率更高的“长安之路”。 

      (二)主要战略措施 

      根据西安机场中转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发展历程,确定西安机场客运中转发展战略措施如下: 

      1.完善航线网络布局,扩大中转旅客来源 

      优化完善国内航线网络。构建广泛覆盖的西部航线网络,强化西北干支喂给航线建设,巩固西北地区门户地位,打造进出新疆北通道、进出西藏第二通道,确保西部支线机场基本航班频次。打造以重点城市群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区域经济中心城市、重点旅游城市为骨干的航线网络,提升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快线频次,建设长沙、桂林、南宁、宁波、青岛等航空快线。加强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区支线机场航线连接,提高枢纽航线网络覆盖面。 

      打造重点突出,层次清晰、覆盖全球的“十字型”空中运输走廊。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以西向为重点,加大中亚、中东国家首都、经济中心等重点城市的航线连通水平;以加密提量欧洲主要航空枢纽为重点,提升欧洲重点地区航线通达性和通畅性。以东南亚、东亚等国家首都、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及旅游城市为重点市场,持续提升洲内航线畅通水平 

      2.强化航线网络衔接,提高中转便捷水平 

      立足西安地处胡焕庸线中间位置的地理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西北地区、进疆进藏门户枢纽作用,以及快速通达全国重要城市的空中通道作用,强化西北区内区外西部与东中部航线的有机衔接。以立足西北、面向全国、辐射全球的航线网络为支撑,完善我国西北地区及新疆西藏与东南亚及日韩、东中部地区中亚及欧洲等多样化的中转航线网络。以增加航班中转衔接机会为指引,打造层次分明、高效衔接的优质航班波。着力提高通程航班的覆盖面,实现国内国际航班全覆盖。 

      3.加强基地航司协作,做深中转发展根基 

      加强与基地航空公司的战略协作,构建战略协同的紧密“命运共同体”。强化基地航空公司在西安枢纽快线和国际网络上的持续运力投入,巩固和提高市场份额,逐步打造航班波。鼓励基地航空公司构建精品快线服务品牌,提高航线运输效率和运营质量。强化航空系内部协同,支持通过航空联盟、股权联盟、航线联营、代码共享等方式深度拓展联程航线网络。以机场为平台推动跨航司中转,强化航空系协同,支持干支协同。 

      4.优化核心资源配置,创造中转发展环境 

      支持基地航空公司,优化各项关键资源配置,共同打造高效优质的枢纽运行环境和运行品质。以提升中转服务水平为共同目标,航线航权资源优先保障基地航空公司,在较稀有的远程国际航线航权上可考虑优先配置主基地公司。同时定期考核航班执行率,灵活调整时刻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充分考虑基地航司对机场设施规划设计建设和流程优化等方面需求,鼓励航空公司深度参与航站楼、维修基地等设施规划设计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在柜台、贵宾室、廊桥、登机口、停机位、摆渡车等资源分配上,对基地航空公司给予更多便利。 

      机场服务 

        

      5.优化中转服务流程,提升中转服务水平 

      优化航线航班在候机楼与登机口布局,优化中转流程、路线,改善旅客中转体验,尽可能将同一航空公司或同一航空联盟的航线航班集中在同一候机楼,充分发挥联盟资源优势。以多航站区间高效中转为目标,构建旅客、行李、车辆调度信息服务平台,协助航空公司优化中转流程、路线、时间,给予基地公司枢纽中转便利。 

      加强保障单位协同,优化中转服务流程,不断提升机场航班MCT标准。改善出入境、行李直挂等流程效率,完善机场中转服务保障方案,提高旅客出行便利度,同时提升机场商业购物娱乐体验,吸引更多中转旅客通过西安机场中转,培养中转出行习惯,提升中转旅客对西安机场中转服务的满意度、依赖度与忠诚度。推进中转旅客全流程自助化、智能化,缩短中转衔接时间。 

      四、西安机场客运中转发展政策建议 

      未来一段时期西安机场客运中转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为客运中转打造良好的环境,具体政策措施如下: 

      (一)争取航权时刻政策支持 

      针对当前西安机场国际航线发展较弱,区内航线覆盖不足等存在的问题,强化相关的航权和时刻政策支持。在航权开放方面,发挥好现有第五航权等政策的作用,将西安作为“一带一路”沿线航权开放试点城市,推动民航局在双边谈判中,增列西安作为指定通航城市,提升辐射中亚、中东等“一带一路”地区的能力和水平。在时刻资源方面,加大时刻资源支持力度,将西安机场列为航班时刻试点机场,“一带一路”国家或地区新开或加密航线航班的时刻不纳入每航季时刻增量,支持西安机场加强西北地区以及藏区、疆区航线网络覆盖。 

      (二)发挥补贴补助引导作用 

      充分发挥补贴政策的引导作用,制定可持续的国际航线补贴政策,重点培育符合西安枢纽中转发展战略目标的国际国内航线。发挥价格的市场调控作用,给予开辟重点地区重点航线的航空公司一定的航空性业务收费优惠,通过收费杠杆,降低航空公司在西安机场的运营成本,提升航空农公司运力投放的积极性。 

      (三)构建中转资源分配机制 

      围绕西安国际枢纽中转发展目标,实施以强化中转为核心的资源分配政策,构建有利于中枢网络打造的资源分配机制。探索建立枢纽发展贡献评价体系,评估基地公司枢纽建设贡献水平,给予对应的优惠政策及核心资源配置倾斜。 

      (四)提升机场通关服务水平 

      用足用好当前的144小时过境免签等相关政策。协调海关及边防等联检单位,改进通关流程,促进不同航空公司之间便利中转,建立西安机场口岸24小时通关的长效机制,多种渠道解决西安口岸一关单位人员编制短缺的问题。以西安机场为试点,制定国际转国际旅客及行李免检政策,扩大“通程联运、行李直挂”的航班覆盖范围。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间的海关监管合作,促进国家间通关便利化。(作者:武勇彦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