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发展方向及政策措施的思考
摘要:2010年以来,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也面临周边机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如何进一步实现发展突破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回顾2010年以来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并给出了政策措施建议。
2010年以来,郑州机场航空货运高速发展,形成了航空货运发展的“郑州模式”,未来如何继续健康发展。本文回顾了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发展历程,总结了以往成功经验;在此基础上,指明了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发展方向,最后给出了政策措施建议。
一、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发展历程
郑州机场遵照“货运为先,国际为先,以干为先”发展战略,航空货运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奠定了基础。总体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服务富士康落地,国际货邮高速增长
在河南省积极努力下,2010年,富士康落地郑州航空港区,建设了富士康科技集团郑州科技园,2011年底入住员工达到13万。郑州科技园主要生产计算机、通讯、手机、消费性电子等零组件、机构件及系统软件等,最核心业务是组装生产附加值较高的苹果手机。为了及时将苹果手机运抵国内外尤其是欧美消费市场,相关零部件及手机成品大多需要航空运输。最初阶段,郑州机场航空货运能力不足,相关设施设备、零部件及组装成品需要从上海浦东机场、香港机场等运输。
为了解决富士康苹果手机及相关零部件的运输问题,郑州机场积极完善相关货运配套设施,开通全货机航线,航空货运发展较快。2009年,郑州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仅仅为7.05万吨,其中国际地区货邮量为738.5吨,占比略超1%;2012年,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15.12吨,增长超过100%,其中国际地区46130.4吨,占比超过30%,增长超过60倍。
(二)第二阶段:服务国内对外贸易,货运能力不断提升
富士康苹果手机货运规模较大,但是时段分布不均,飞机舱位利用不足,需要吸引其他货物来提升飞机舱位利用率。自2013年7月,郑州机场卡车航班开始运营,覆盖了河南周边省份及长三角、京津冀等国家重要城市群,汇集全国航空进出口货物,支撑了郑州机场国际航空货运持续发展。
郑州机场货运发展要素不断集聚,货运发展能力不断提升。2014年,河南航投收购卢森堡货航35%股权,实施“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战略,将郑州打造成为亚太地区航空货运枢纽,同时积极与俄罗斯空桥航空、国泰航空等开展合作,形成了以全货机为主的航线网络,横跨欧亚美三大经济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另外,郑州机场不断完善设施设备,优化通关环境,丰富口岸功能,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提升航空货运服务能力,有力的支撑了航空货运发展。2018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达到51.5万吨,其中国际地区为32.9%,占比为63.9%。
在2017年郑州国际航空枢纽调研期间,多个货代企业表示郑州机场已经成为上海浦东机场的重要补充,有力地缓解了上海浦东机场的航空货运压力,成为了他们航空货物进出口的重要备选机场。
图1-1 2009-2018年郑州机场货邮吞吐量发展及结构变化
(三)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发展总结
郑州机场紧紧抓住了富士康落地河南带来的航空货运快速增长的需求与国内对外贸易快速发展的机遇,加快提升货运保障能力,在中部地区形成了航空货运发展领先优势,吸引了临空产业加快集聚,满足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升了河南省的对外开放水平。
图1-2 2013年和2018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GDP
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发展能力仍有不足,面临周边机场激烈竞争,亟需寻找突破口。与全球航空枢纽相比,郑州机场在航空货物处理效率、航空货运服务水平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随着地方政府意识到航空货运发展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其不断完善机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大力投入资金补贴国际货运航线,竞争机场包括武汉天河机场、重庆江北机场、西安咸阳机场、济南遥墙机场及建设中的鄂州货运机场等。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发展仍需继续向前,突破周边机场的重重竞争压力。
图1-3 郑州机场与周边机场的卡车航班竞争分析(1000公里)
二、郑州机场航空货运未来发展方向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及全球航空货运发展趋势,结合发展历程,确定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发展方向如下:
(一)立足服务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联通全球制造中心与重要消费市场
从全球制造业和消费市场分布来看,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全球制造业中心仍围绕人口密集的中国-东南亚-南亚变化,主要消费市场是高收入的欧美地区、人口规模大的亚太地区和南亚地区。近年以来,随着我国人力资源及各类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制造业不断向东南亚及南亚迁移。另外,中美贸易战迫使企业调整供应链,由于东南亚与美国之间的关税税率较低,我国产业加快向东南亚及南亚地区转移。
郑州机场应发挥居“中”的地理交通区位优势,立足服务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搭建全球制造中心与消费市场之间的桥梁。前期,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快速发展就是联通了我国全球制造中心和欧美主要消费市场,未来仍需要坚持这种发展战略。未来在既有航空货运市场的基础上,郑州机场应加强全球航空货运市场需求分析,重点发掘我国产业转移需求,细化分析东南亚南亚与日韩、欧美等区域间的航空货运需求,有的放矢,开发航空货运重点市场。
郑州机场要实现我国消费与全球生产的对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不断发展壮大,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向往对全球优质产品需求不断增强。这就需要郑州机场瞄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连接全球优质产品生产地区,完善机场航空货运保障能力,争取开通相应的定期航班或季节性航班。
(二)以效率为核心,提升郑州机场航空物流竞争力
总体来看,郑州机场航空货运服务效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但与全球主要货运枢纽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发展方向就是要突出“效率优先”,以效率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发展由市场驱动为主向效率驱动为主转变,以效率降低成本,以效率创造价值,以效率改善体验,以效率实现业务规模的跨越增长。
借鉴香港和上海货站管理和服务水平以及完整的货运服务体系,设置高水准的关键运营环节服务效率标准并定期评估,强化员工对于货运处理效率的常态化保障。将效率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核心指标,让效率优先的思想成为郑州机场航空货运文化的精髓。
(三)以提升货运能力为重点,强化航空物流保障体系
在现有服务优势的基础上,郑州机场应继续做大做强服务优势,做优“特、邮、快”航空物流服务产品,服务好“小、散、冷、活、危、超”的特殊市场需求,加快提升货运保障能力。
面向未来货运保障需求应超前谋划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货站位置,加强货站之间的交通联系,确保充足的航空货物处理能力。积极吸引国内外物流服务商、货运航空公司、代理企业等入驻,积极开拓货运航线网络。打造智慧物流信息系统,创建云数据服务平台,建立以机场为中心的公共物流信息系统,为各类货运主体提供市场分析支撑。推动各运输方式标准的一体化,构建以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物流枢纽。
(四)发挥金融的融通功能,形成航空物流支撑体系
全球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城市的金融服务业均较为发达,如香港、上海、新加坡等,发达航空物流的背后各个环节是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支撑。目前,郑州城市金融服务功能仍偏弱,这就需要加快建立航空投融资平台,吸引国内金融企业开展保险、融资、租赁和第三方支付等供应链金融服务,打造航空物流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对航空物流业务发展的支撑作用。
三、促进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十四五”期间是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发展的关键时期,河南省、民航局、河南机场集团及相关单位应凝心聚力,推动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政策措施如下:
(一)先行先试,加快探索航空物流政策
近年来,郑州机场航空物流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依然服务能力不强、运行效率不高,相关的国际物流环境仍需要持续优化。建议民航局着眼于全国货运枢纽差异化功能布局及国际航空物流发展,赋予郑州机场航空货运先行先试政策,加快探索符合国际航空货运特点的航空安保政策、技术支撑和运行机制,创新航空货运智慧安保模式,深化改革在航空货运方面的航空公司市场准入、航权航线配置、时刻分配、货代管理等领域政策,满足郑州打造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需要。
(二)沟通协调,不断提升通关服务效率
高效的通关效率是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必备条件之一,香港机场、迪拜机场、新加坡机场等均具有高效的机场通关服务水平。建议河南省加强同民航局、海关总署、移民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在政策引导、试点支持等方面深化合作,积极推进郑州机场口岸建设,构建“全牌照”的口岸功能体系,提升已有指定口岸运营服务水平,促进各类口岸与物流、贸易联动发展,切实提升航空物流发展外部环境,
(三)强化协同,主动与航空港合作共赢
郑州航空港实验区发展为郑州机场建设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提供航空货物来源,机场的区位优势和航空服务能级的提升将为航空港人员和货物运输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二者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建议郑州机场强化与航空港实验区在发展规划和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战略协同,推进基础设施、综合交通、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共赢,助力航空港与机场实现协同发展。
(四)加大协作,与国外枢纽实现共同成长
卢森堡货航的“双枢纽”战略实现了郑州机场与卢森堡机场的协作发展,搭建了中欧之间的“空中丝绸之路”。展望未来,建议郑州机场继续深化与卢森堡机场的双枢纽协作,总结成功经验,逐步推广到郑州机场与其他中东、欧美货运枢纽机场;以货运航空公司为纽带,加强两两之间甚至是货运枢纽群之间的协作,共同打造遍布全球“货运枢纽联盟”,实现货运枢纽之间的共同成长。(作者:武勇彦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