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飞行员理论培训方式创新的研讨
一. 背景
飞行员理论培训工作是保证飞行安全,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在民航运输总量保持快速增长态势,而飞行人力资源结构性不平衡状况长期突出的背景下,航空公司传统的飞行培训机制与不断变化的运行环境之间的不协调日益凸显。
且在2020年全国疫情严重,理论培训面授工作难以开展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学校开始网络教学。网络授课满足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多样化、智能化、便捷化的学习需求。趁此契机,不少航司也开始了网络授课,形式也算多样,例:在线学习、网络直播、视频会议等。
现根据当前已有的一些创新的理论培训方式,针对飞行员这一群体进行如下研讨。
二. 传统培训方法的利弊
首先我们根据《飞行员训练大纲》要求,粗略看一下,作为一个飞行员要参加哪些地面理论培训:
培训内容 |
培训课时 |
新雇员训练 |
46课时 |
转机型训练 |
129课时 |
差异训练 |
16课时 |
升级训练 |
50课时 |
高级机长训练 |
22课时 |
型别教员(B类)训练 |
40课时 |
本场教员训练 |
初训:1课时 复训:4课时 |
定期复训 |
25课时 |
高原机场 |
6小时 |
特殊机场 |
5课时 |
危险品运输训练 |
复训8课时 |
RVSM训练 |
4课时 |
RNAV训练 |
2课时 |
RNP AR训练 |
3小时 |
RNP APCH训练 |
不少于2小时 |
CDFA训练 |
2课时 |
ADS-B训练 |
2课时 |
低能见运行训练 |
4课时 |
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差异理论训练 |
42课时 |
航线运输驾驶员执照理论补充训练 |
8课时 |
PDP项目初始训练 |
124.5小时+141.5小时 |
英语航线训练 |
4课时 |
表2-1 地面理论列表
由表2-1可见,一名飞行员虽不至于一个日历年需参加以上全部理论培训,但是一年里要参加的理论培训也不少。其中还包含一些安全宣讲、局方临时性咨询通告的学习。
而从R5对于“执勤”的定义来看,培训亦算执勤。 那此类理论培训,仅仅通过传统的面授培训,实现起来就较为困难。
表2-2,是我们提取2019年的一次局方要求的全员(319人)面授的培训数据。
培训时间 |
参训人员 |
5月20-24日 |
108 |
6月13—14日 |
47 |
6月17-21日 |
102 |
6月24-28日(补训) |
62 |
表2-2 2019年的一次局方要求的全员(319人)面授的培训数据
从上表看,在严格按照R5的执勤期规定且在保障航班生产的情况下,传统的全员面授方式,劣势就比较明显:
第一:实施周期长,效率低。一个培训实施了17天,每组织一次,都要计划室根据执勤期进行锁班,为了实现全员培训,即需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协调每个飞行员的情况;
第二:协调困难,人力成本高。各航司皆有驻外飞行员,为了协调这些驻外飞行员在培训期内进行面授,既要协调其航班计划,又要协调其培训时间,培训成本,人力成本皆会增高;
第三:很多航司目前对于飞行员的资质类、培训类的记录都实施电子存档,传统面授模式下纸质版的培训记录再转换为电子版,工作量增大。
但从另一个层面看,传统的培训方式它的优势亦显现出来。
第一:面授培训,人对人,互动性强,问题能及时解决,培训质量高;
第二:监控性强,培训过程中教员全程监督,飞行员参与度高,不会出现“挂机”等现象。
三、 新培训方法的利弊
目前看,新开展的理论培训方式有:在线学习、网络直播、视频会议等。
1.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将准备好的课件,即:文件、通告、教学视频、讲义等上传于在线学习平台,飞行员通过PC端或移动端登陆学习平台,在规定时间内自行学习,学习完后在线考试。
优势:灵活、便捷,飞行员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从而满足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进行知识补充,且通过消除空间障碍,切实降低成本。
局限性:缺乏人性化沟通。参训人和教员之间没有交流,问题无法及时沟通,学习效果可能大打折扣;且在线学习对参训人员的自主学习意识要求高,有主动的探索学习精神的人,学习质量高,反之不然。
2.网络直播培训
网络直播是一种现场的直播方式,参训人员通过直播平台进入直播间,实时收听教员培训。据了解,在“钉钉”这一平台上的直播,可实现签到、签退,从而也提供有效的培训记录,见表3-1。
表3-1 培训签到记录
优势:在消除空间障碍的同时,增加了互动性。教员授课的过程中,学员可以实时发言,教员看到即可解答,可谓培训成本和教学质量都得到兼顾,但前提是对于有积极学习意愿的人员。
局限性:直播过程中,容易出现挂机行为,无法实时监控。
3.视频会议
视频会议指两个或者多个地点的人们,通过网络和通信设备,进行面对面交谈的会议。
优势:使用视频会议系统,参会者可以听到、看到其它会场的人的影像,声音、动作和表情,还可以发送电子演示内容。在空间上、监控上、互动性上,都得到满足。
局限性:视频会议形式的培训,如果一人一个视频窗口,那么就不适合较多人参加,参加人数过多将导致视频嘈杂,也无法做到有效监控。
四、新培训中的注意事项
通过分析以上三种培训方法的优势劣势,可以得出以下注意事项:
1.网络培训必须设置严格的考核措施。将培训中未签到,晚签到,未签退等现象进行监控,并纳入作风管理办法,对飞行员个人绩效进行考核;
2.重视网络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课节奏把控。培训教员在培训过程中应适当增加互动性,对课堂进行监控,即及时回答参训人员的提问、及时对参训人员进行集体或个别指导,确保课件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3.根据培训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培训方式,不一味追求创新的培训方式,传统和创新模式相结合,才能更好的保质保量。
4.由上到下的推广及重视,完善实施机制,以风促训。一是促进参训人员熟练掌握新的培训方式,二是发扬飞行队伍“帮思想、教技术、带作风”的行为习惯,将学习是贯穿于每个飞行员职业生涯的全过程、全链条,的训练理念和手段落地生根,让每个飞行员都有自主学习的意识。
5.一训一考。考试是监控培训质量的直接有效措施。合理利用考试数据,是对飞行员技术知识的查缺补漏,亦可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及重点补充。
6. 统筹安排,做好全年培训计划。分配好传统面授培训及创新网络培训的比例,妥善处理生产运行与培训的关系。
五、结论
现今社会是个终身学习、碎片化学习的时代,人们将今天所学运用到明天的工作,那不是长期可靠的状态,为了不“落下”,就要不断“充电”。新的培训模式很好的实现了碎片化学习的需求,也是适应这个快节奏社会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新培训方法是否适用于所有飞行员理论学习之中,需要培训人员仔细考量。要想正确处理好安全与培训、发展与培训、作风与培训、运行与培训的关系,把握的原则是“恰到好处”。不要过分追求新的技术,只要能够满足员工的需要和组织的需求即可。电子邮件、OA、录像等,算不上新的技术,但是在企业培训中仍然发挥重要作用。故,恰到好处,取长补短,以新促旧,才是推进飞行员培训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方法。(作者:李钊 昆明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