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中国民航客运产品发展历程及发展困境

    李钊 编 辑:王亚玲 2021-11-12 18:30:00

        

      客运产品是民航的核心产品,纵观中国民航发展,中国民航客运产品发展也是随着改革开发的历程,持续变更,给民航业态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纵观国内航空客运产品发展,可以说是与民航深化市场改革经历同步进行,是反应民航市场化进程的重要样本。 

      一、从统一定价到放开“禁折令” 

      上世纪90年代以前,购买机票的程序极为繁琐,只有职务到达一定级别的人,才可以凭借单位的介绍信,来现场预订机票,而那时的机票,全靠人工手写。直到2000年左右依然是统一定价,没有市场化痕迹2004420日经国务院批准的《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实施,改变了之前“禁折令”带来的忽视差异化需求,统一票价的弊病。此次民航运价改革方案最有意义的是有两个突破之处:一是在票价管理方式上,主管部门由核定航线具体票价的直接监管,转变为对航空运输基准价和浮动幅度的间接管理;二是开始重视市场的力量,赋予航空运输企业在限定幅度内自主定价的权利。《方案》的实施,以基准价为基础,在规定的幅度内自行确定具体的销售价格,这就实现引入了多等级票价制度,航空公司可以依据细分市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种适时的产品,而旅客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及需求来自由选择,这成为航空产品发展的雏形,同时也为航空公司引入收益管理手段。 

      二、从单一价格产品到机+X产品 

      虽然市场管制持续放松,但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中国民航的客运产品更多的是以单一的机票产品呈现,只是随着供需关系的变化在价格和退改签规定方面有所差异。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这一情况有所改变,航空公司结合市场需求开发出更多适合市场需求的航空产品,如“机+X”、明折明扣、直减产品、定向人群产品,满足了不同时间、不同人群、不同偏好的差异化需求。这极大地丰富了民航客运产品,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消费升级时代旅客差异化的需求,促进的民航运输的快速增长。 

      三、未来产品形态的发展机遇与困境 

      未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为客运产品形态的进一步创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民航客运市场产品创新的重大机遇期,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随着大数据的发展,航空公司对客户需求的认识颗粒度越来越细,能够更深刻、更精准的认识到旅客需求;二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航空公司满足差异化需求的成本在逐步降低,通过信息技术,航空公司可以高效的把差异化的旅客需求传递至各个支持单位,从而高效满足旅客的个性化需求;三是随着国内外民航市场竞争的进一步激烈,只有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才能够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要以差异化的产品设计为基础和前提。因此,就当下中国民航而言,迫切需要通过差异化的客运产品创新,形成差异化的竞争能力,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但在此情况下,国内的差异化进程并不理想,对比国际航空公司成熟的品牌运价等差异化产品体系,国内的差异化客运产品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底层信息系统限制,以中航信的GDS系统及离港系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差异化的产品设计。不可否认,中航信奠定了中国民航的信息化基础,即便在今日,也降低了中小航空公司客票销售和离港服务的信息化门槛,但由于整体架构的原因,中航信当下的销售及离港系统难以有效满足差异化的创新需求; 

      二是市场监管的限制,在现行规定中,行李收费、选座收费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多的市场监管上的模糊地带,包括是否可以就行李、选座等辅营收辅单独定价以及定价应遵循何种原则等方面,仍然尚未明确,因此在产品的创新方面缺乏足够的政策基础支持。 

      三是旅客习惯限制,在国际市场上,选座费、行李费已经是常规产品,常规既是指差异化的产品已经是航空公司提升利润水平的常规手段,同样是指在旅客认知层面早已习以为常,而国内则存在较大反差,以行李收费为例,现在进行差异化收费的国内低成本航空公司都面临着较大的旅客投诉压力,可见国内在客户习惯培养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旅客的投诉量又与航空公司飞机引进、航权分配等诸多评价指标相关,这也是许多公司在差异化产品开发方面有所顾忌的重要原因。 

      四是全国民航服务标准不统一,作为客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机场在基础业务规范方面不够统一,如全国各机场的安检政策、地服保障政策、服务标准等缺乏统一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提高了航司进行客源产品创新的成本。 

      五是航空公司能力的限制,除了以上客观条件之外,中国航空航空公司在产品设计能力上较国际航空公司也有差距,这种差距既要表现在国内航司仍围绕以网络收益为核心的效益管控模式,而不是真正的以客户和产品为核心的效益管控模式,二是在产品设计的机制上不够健全,产品部门缺乏足够的资源调动能力和内部协调能力;三是在信息技术上的支持力度不够,投入不够,缺乏足够的产品创新工具。 

      综上,随着民航市场改革的持续深入,中国民航在产品创新方面既需要宏观政策的支持,也需要航司自身加强修炼,提升产品设计能力,进而提升核心竞争力,使得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1.加强民航整体信息化的建设,尤其是支持客运产品创新的GDS、离港系统等底层系统加快创新,同时加速NDC等新技术的落地和实施; 

      2.在政策上进一步放松管制,为客运产品的创新、客运营销模式的创新打好基础;同时通过给想法规的完善,提前为差异化的服务划好红线,避免旅客和航空公司之间的法律纠纷。 

      3.在全国民航服务标准方面,加强标准化建设,尤其是涉及到对客保障的流程和标准尽可能统一,降低航空公司创新成本; 

      4.航空公司内部要加强内功修炼,从营销理念到组织架构和内部创新机制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建立符合市场竞争要求的高效创新机制,提升内部创新能力。(作者:李钊 昆明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