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腾芒”一体化运行对航班正常及服务的探究
摘要:航班正常及服务,这么多年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民航局从2019年把航班正常作为服务质量重点攻坚内容之一。特别是民航局提出“中小机场建设就是要注重发挥地方特色,突出功能定位,发挥机场集群联动效应”。在云南地区,保山、腾冲、芒市三个百万级规模的民用运输机场因特殊的地域、空域、天气的运行特点,航班正常问题一直受到困扰。机场群空地一体化发展是一个体制改革与技术进步相统一的发展模式。而云南机场集团牵头以滇西机场群空地一体化协同运行为思路,制定了的“保腾芒”一体化协同运行机制,以此推动机场、空管、航空公司、地方政府及相关单位的空地协同联动,从而推动航班正常及服务。
关键词:航班正常及服务、机场集群联动、“保腾芒”一体化
一、航班正常及服务的研究
民航局2019年把航班正常作为服务质量重点攻坚内容之一,并提出了具体要求,即实现全年国内客运航空公司航班正常率力争保持80%。就航班不正常来说,多少年来一直是社会媒体关注的焦点,也是民航服务的难点。航班在起飞时会受到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例如天气状况等,始发地的天气、飞行航路上的天气以及目的地的天气都会对航班正常率造成影响。而且航班延误后的服务是民航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是客观存在的。据2018 年有关航班数据统计情况来看,天气原因占47.46%。而合理的解决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则是“民航服务质量攻坚行动”任务的重中之重。
二、“保腾芒”地域现状
(一)机场概况及天气对“保腾芒”的影响现状
1.“保腾芒”三机场距离统计
保山、腾冲、芒市是滇西3个百万级规模的支线机场,三地机场之间直线距离均在100公里以内,基本在2小时交通圈内,具备打造机场“集合体”的先天优势。保山机场至芒市机场距离约为141.6公里,行车时间约为2.5小时;保山机场到腾冲机场距离约为143公里,行车时间约为2.5小时;芒市机场至腾冲机场距离约为121公里,行程时间约为2小时。
图1.保山、腾冲、芒市三机场距离图
2.保山机场基本概况
保山机场飞行区等级为4C,跑道长2400米、宽45米,可满足737-800及同类机型起降,现有5个停机位,可停放B737-700、A320及其以下机型,消防保障等级为6级。保山全年分为旱季和雨季,旱季天气晴朗、干燥,少云碧空,航班有部分时段会受到顺风影响;雨季降水较多,会伴有低云、低能见度及雷暴等极端气候天气,特别是每年11月-次年4月因大风天气影响,航班延误或取消情况时有发生。
3. 芒市机场基本概况
芒市机场2018年顺利完成改扩建工程项目,跑道延长至2600米,建有1条等长平滑,可执飞B737-800、A321同类及其以下机型。但是每年11月-次年1月期间,机场时常出现低云低能见天气,以及每年6月-8月雨季期间,机场时常出现雷雨天气,从航班正常起降就开始受到影响。
4. 腾冲机场基本概况
腾冲机场飞行区等级4C,T2航站楼面积2.2万㎡,跑道长2350米,机场标高1887.8米,设有12个C类停机位,其中,5个廊桥机位,7个自滑机位,满足B737-700、A319同类及以下机型起降需求。但受本地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等条件影响,每年6月-8月受当地降雨天气影响,时有低云低能见天气出现,经常导致航班备降、延误和取消。据统计:腾冲机场2016年6月-8月因天气延误或取消航班占同期总航班量 42.8%;2017年6月-8月因天气延误或取消航班占同期总航班量 50.6%;2019年6月11日-7月3日,共计23天,受腾冲低云低能见及雷雨天气影响有21天,占比91.3%。
(二)“保腾芒”一体化运行的目的和意义
云南,作为国内旅游大省,但有很多城市因特殊的地域、空域、天气的运行特点,经常造成航班不正常。所以如何提升航班正常成为了云南民航亟需考虑并解决的问题。在2017年第九届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民航局局长冯正霖指出:“机场群”是以协同运行和差异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多机场体系。在《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中,提出了要形成与其他交通方式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为了更好的落实国家民航局关于“中小机场建设就是要注重发挥地方特色,突出功能定位,发挥机场集群联动效应”的要求,将滇西机场群一体化协同运行则成为必然,而一体化运行则有助于践行“安全第一、旅客至上、应急服从、高效联动、热情服务”真情服务理念,有效处置天气原因导致的大面积取消、延误,确保旅客顺利出行,使航延服务也可以做到暖心动人,形成运行保障互补机制。
二、“保腾芒”一体化运行机制的研究
(一)滇西运管委的建立及意义
“保腾芒”一体化运行是由昆明机场运管委牵头成立滇西机场群(保腾芒)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滇西运管委”),以更好的健全组织架构,强化责任落实。通过滇西运管委将航空公司、保腾芒机场、空管等单位联合在一个平台共同推进保腾芒协同运行的相关工作,明确工作要求,细化工作分工。
为更好的落实责任,滇西运管委制定了《关于成立滇西机场群(保腾芒)运行协调管理委员会的通知》。同时,滇西运管委作为滇西机场群(保腾芒)一体化协同运行机制的决策机构,牵头制定了《滇西机场群(保腾芒)一体化协同运行机制实施方案》。云南机场集团还组织云南空管、保腾芒机场、集团相关职能部门、各驻场航空公司运控部门、腾冲市交通运输局等主要领导共组成机制小组,旨在超越组织边界、搭建价值共存的新平台、统一指挥、统一协调、规范作业,安全、高效、顺畅运行,提高航班运行效率。
(二)“保腾芒”一体化的构架
“保腾芒”一体化运行的初期总体构架为“两司”、“两场”、“两中心”、辐射西南。“两司”主要是指东航云南、昆明航空,而运行试点航司在早期均向云南监管局报送了“关于推进“保腾芒”一体化运行恳请局方协调事宜的请示”。其中东航云南飞往保山、 腾冲和芒市机场每月航班量超500班次,占公司整体航班量近5%。昆明航空在腾冲、保山共安排4架过夜飞机,公司在腾冲每天执行18个航班,占腾冲航空市场约 47%。保山、腾冲两地机场同属保山市行政管辖区,两地机场已开通“空巴通”,具备旅客转运条件。而且2019年7月18日,保山市人民政府、芒市人民政府、腾冲市人民政府、德宏州人民政府、保山机场、芒市机场、腾冲机场“三场四府”会议围绕“保腾芒”空地保障一体化工作的推进,达成了一致性意见,提出了具体工作措施,并加速推进了芒市机场加入一体化运行。“两中心”主要指地面转运服务保障中心和协调运行保障中心,而地面转运服务保障中心设置在“保腾芒”机场,依托三地机场运管委和旅服委,对接协调运行保障中
图2.“保腾芒”一体化运行构架
心,做好航班调整后旅、货、邮、行的转运保障。协调运行保障中心则设置在昆明机场运管委,协调联系空管、航司和“保腾芒”三地机场统一运行。而滇西委进近管制中心已筹备完成,进入启动阶段。云南由于独特的地区,目前“保腾芒”的运行只会在西南地区飞往“保腾芒”机场航班中先行先试。
(三)“保腾芒”一体化运行机制流程
“保腾芒”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主要是从一下几个方面开展旅客保障流程:
1.天气研判,启动“保腾芒”一体化运行
天气研判是启动一体化运行的重要决策依据。气象管控相关单位联合利用大数据工具,优化数值预报模型,开展跨区域天气研判工作,实现省内气象数据互联互通集成应用及远程天气会商机制,不断提高预报准确率。
2.信息通报,快速分享航班变动信息
滇西运管委统筹指挥三地机场一体化运行联动保障工作,牵头搭建协调决策平台,及时了解航班动态,通报领导小组及相关单位。航空公司、机场等单位均会利用多种手段及时播报最新消息,告知旅客及相关保障单位。
3.沟通协调,尊重旅客航班变动出行意向
机场设立专用柜台办理值机手续,负责解释说明。若旅客同意“保腾芒”协同运行,地服人员将按计划进行保障;若旅客有其他需求,工作人员也将积极为其办理相关手续。
4.周密谋划,及时保障旅客出行安全顺畅
机场、航空公司、地方政府、地方交通部门等相关单位共同完善保障工作流程。一是设立“保腾芒”业务咨询点,快速传达信息;二是配套引导设备,安排专人进行引导服务;三是保证车辆运输服务,根据航班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四是做好旅客服务质量评价,为下一步服务改善提供依据;五是做好特殊旅客服务。
5.协同联动,各司其职服务旅客准点出行
在启动“保腾芒”协同试运行期间,三地机场按照方案确定保障流程。以腾冲机场出港为例,因腾冲机场低云天气,KY8235昆明-腾冲变更目的地至芒市,腾冲出港航班改为芒市出港。腾冲机场的旅客首先在城市候机楼候车休息,有专人引导安检和乘车;地面大巴车按该航班计划起飞时间提前3小时发车,期间路程时间2小时左右;地面大巴车到达芒市机场指定位置,有专人引导旅客到“保腾芒”值机柜台办理值机手续并快速通过安检通道(率可自行办理电子登机牌,无纸化乘机)。整个保障流程突出了滇西机场群空地融合的衔接能力和服务品质,也体现了地方政府、机场、航空公司等相关单位之间的联动力度。
四、“保腾芒”一体化运行实际研究
自8月23日滇西机场群一体化协同运行试运行开展以来,截至9月11日,滇西运管委共启动一体化协同运行机制3次,保障航线变更航班共计10架次,保障旅客1029人次,其中腾冲机场及地面转运中心共转运旅客585人次,旅客地面转运率达56.85%。
图3.腾冲地面转运情况统计图
表1.腾冲机场转运数据统计表
通过一体化运行前期的实战效率,客观反映并提出滇西机场群一体化协同运行机制待整改和优化的合理建议:一要加快推动集成电子统筹,完善协同运行平台数据录入。二要加大航司监察代理力度,完善信息对接模式。三要扩大旅客服务评价及投诉工作覆盖,切实从各方面深挖服务质量,提升旅客对航空服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五、“保腾芒”一体化运行未来方向
滇西机场群一体化运行机制试运行取得的圆满成功,为中国民航中小机场群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贡献了云南方案。通过此次滇西机场群一体化运行的实践,针对云南民航中小机场群数量多、力量小、增长快、资源少的难题找到了突破口,为云南中小机场防范风险、提升能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以及对未来的运行提供了方向,一是坚持安全第一,民航行业实质上是一个计划性行业,一旦计划发生变化,这就对应对机制都发生了重要的挑战。必须做到安全第一,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确保运行的顺畅。二是必须要有完善的流程,滇西机场群一体化运行在便捷服务方面还要继续下功夫,通过督办明确划分责任,明确整改时限,进行限期整改。三是源头支援,云南机场集团要加大三地机场的改扩建力度,加快资源配给,提升机场容量,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三地机场的共同发展,促进三地城市群的发展,加快建设进近管制中心,提升空中交通指挥能力,缩小间隔,提高效率,高效提升空域利用率。
“保腾芒”一体化运行的先期落地,融入了“中国服务”的品牌建设,突破了三机场固有的空间尺度限制,协同空地保障资源,统一了地面交通服务保障标准。将为中国民航中小型支线机场群协同创新发展贡献云南民航方案,为下一步一体化的全面、深入运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随着民航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以及滇西机场群(保腾芒)一体化运行的实施将更加明显,对保腾芒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及建设“中印缅孟经济走廊”,促进保腾芒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起到关键作用,滇西机场集群协同发展也将为滇西城市集群协同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路径。
六.结束语
“保腾芒”一体化的运行落实了民航局关于中小机场群空地一体化的发展,优化了旅客在航班正常及服务的体验。在未来,我国民航可以运用“传统运输企业+互联网”的创新交通模式,有效整合运输资源,加快搭建和完善机场群地面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航班与地面交通的无缝衔接,推进各地面交通方式服务标准与民航对接管理,为提升机场群空地联运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不仅提升了旅客对航班正常的服务,也切实推进了民航与铁路、公路、相互之间的互联互通和融合发展。更为机场群一体化提供了方向,一是强化机场群地面交通运输体系基础理论研究;二是创新机场群地面交通一体发展规划管理体制;三是完善机场群地面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网络;四是构建机场群地面综合交通枢纽等级层次体系;五是提升机场群地面交通服务,促进空地联运发展。(作者:李钊 昆明航空)
参考文献
[1]顾胜勤.对落实“民航服务质量重点攻坚”中的航班正常问题上的探讨[J].空运商务,2019(04):16-18.
[2]袁姣,谢泗薪.中小机场战略创新:“三位一体”立体攻略[J].空运商务,2012(07):43-48.
[3]王永亮,王春凤.我国机场群地面交通运输体系发展探讨[J].物流技术,2019,38(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