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坚定文化自信 助力民航强国

    李钊 编 辑:王亚玲 2021-11-12 18:30:00

        

      摘要:中国的民用航空事业起步早、见效快、起点高、积累深。新中国民航60多年来所形成的一整套安全管理、规范服务的行业文化影响至今、意义深远,是行业发展进步不可替代的“软实力”,也是民航事业的文化自信所在。通过民航企业文化建设积极践行“文化自信”,是建成全方位民航强国的不竭动力。 

      文化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的消长、文化的强弱,都会深刻影响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存亡和强弱。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疆土辽阔的国家,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文化自信起着重要支柱和精神基因的作用。 

      一、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传递出他的文化理念和文化观。在2014年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提出要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2016年5月和6月,又连续两次对文化自信加以强调,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持文化自信;要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传递出这既是文化理念又是指导思想。文化自信于是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 

      (二)民航文化自信 

      中国民用航空事业的历史是一副波澜壮阔的画卷,近现代无数仁人志士为描绘这幅画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一代代中国民航人的传承下,新中国民航60多年来所形成的一整套安全管理、规范服务的行业文化影响至今、意义深远,是行业发展进步不可替代的“软实力”,也是民航事业的文化自信所在。 

      中国的民用航空事业起步早、见效快、起点高、积累深。早在1903年,清朝光绪政府在“洋务运动”中就陆续选派人员赴日本、英国及法国学习飞机制造和飞行驾驶技术,为兴办航班事业做准备。民国初年,北京政府从法国购买了高德隆式飞机12架,成为中国民航事业的开端。[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航开辟“驼峰航线”并坚持运营,共飞行80,000架次,运输85万吨战略物资,为中国和印度、缅甸的抗日战争以及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民航的文化自信还体现在安全文化自信上。1957年,周恩来同志在国务院“关于呈送民航局中缅航线开航工作总结”的报告上,对民航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这三点重要指示至今都是民航工作的总方针,已有力有效指导民航工作已近60年。安全是民航永恒的主题,民航的安全文化从此生根落地。进入新世纪,民航的安全工作继续延续了常态化管理,并努力建立长效机制,中国民航提出“持续安全”理念,重点开展民航安全的理念、队伍、规章、责任和设施等体系建设。安全已经融入每个民航人的血液,潜移默化成为每个民航人工作生活所遵循的准则,民航人正以更加坚定的文化自信走向未来。 

      二、建设民航企业文化是践行“文化自信”的基础 

      中国是文化大国,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中国文化讲究“文以载道”,如何践行文化自信背后的“道”值得思考。企业文化是一个国家文化的缩影,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可以说一个国家企业文化的特点实际就代表着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特点。中国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同样中国民航企业文化也是在中华文化的背景下形成的一种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组织由其共有的价值观、仪式、符号、处事方式和信念等内化认同组成的特有文化形象,是企业管理者与员工共处及处理外部事务时所表现出来的理念与行为方式。通常,企业文化受国家文化与传统、经济发展趋势、国际贸易、企业规模以及产品等因素影响,同时植根于企业员工的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企业作风及企业的宗旨之中。企业中的各种规章制度、服务守则等是规范员工行为的有形准则,而企业文化则是组织中的隐形人际规则,持续、广泛地塑造着组织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企业能恰当地与个人价值观、动机和需求结合起来,企业文化将释放出巨大能量,推动员工追求共同的目标,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纵观全球出色的企业,它们的成功都是源自其优秀且独特的企业文化。 

      美国西南航空公司连续盈利44年,客户投诉量最少,员工自愿离职率4%,85%的员工表示因成为西南航空的员工而骄傲。这样的业绩得益于西南航空高效率运营、较低的人力成本以及在旅途中给乘客创造愉悦环境的独特服务方式,同时也离不开其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员工第一。正如美国西南航空首席财务官塔米·罗莫(Tammy Romo) 女士在接受《福布斯》访谈时所说,“美国西南航空成功的秘诀之一是人与文化。我们秉承关爱文化,这是我们从一个只有195名员工的小公司发展至如今拥有58,000多名员工的大企业的过程中一直践行的企业文化。我们鼓励、欣赏员工,因而形成一个‘西南大家庭’为旅客提供服务。”美国西南航空与其他服务行业的企业不同的是,它并不认为顾客是上帝,充分尊重并支持一线员工的工作,甚至宁愿“得罪”无理的顾客。为了提供员工的安全感,美国西南航空始终坚持“No layoffs (不解雇员工)”政策,他们认为裁员会打击员工工作积极性,伤害员工对公司的感情,影响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同时也会破坏企业凝聚力。 

      激励与庆祝。美国西南航空设计的薪资与奖金制度并不复杂,与其他看中个人表现的公司不同的是,西南航空偏向采取按航次计薪、集体奖励的方式,来维护并提升团队精神。另外,西南航空对于工作一年以上的员工实施分红制度,并要求员工投资四分之一的红利所得于公司的股票上。目前,90%的西南航空员工持有公司的股票,约占西南航空流通在外股数的10%。公司多年盈利也让员工获得额外收益。[2] 

      为了营造健康愉悦的工作环境,激起员工对企业的骄傲与自豪感,美国西南航空专门成立了内部的企业文化委员会来策划和举办多种庆祝活动,通过庆祝活动活跃气氛,把做出贡献的普通员工当作英雄。比如每年2月14日,美国西南航空会在总部举行“心中的英雄”庆典活动,由公司各部门推选在服务方面最能传达美国西南航空精神的部门,由公司颁发奖品。此外,在新员工入职时,公司还会花一天的时间安排新员工参与“你、西南航空与成功”的活动,让员工产生被重视的感觉,获得心理层面的满足,帮助他们更快地融入企业文化。 

      合作精神。美国西南航空特别强调员工的合作精神,各个部门团队之间配合得天衣无缝,提高运营效率。西南航空的航班从抵达目的地机场,开启登机门上下旅客,到关上登机门再度准备起飞,平均只需15分钟。为了完成快速过站,除了简化产品设计、配置资源以及实施“点对点”的航线网络战略,更重要的是团队之间的统筹合作。与其他航空公司的飞行员空等待命不同的是,西南航空的全部机组人员都会一起协助打扫客舱、清理飞机并在登机口帮助乘客登机。为了保证员工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西南航空非常注重招聘中的选拔,整个招聘过程主要强调应聘者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团队精神。“如果应聘者总是不停地说‘我’,我们就不会聘用他。”在招聘方面采取的是同事招募方式,目的是让员工自己挑选可以愉快合作的工作伙伴。 

      商业模式和经营策略可以复制,但是美国西南航空在组织系统中传递价值观、人文和团队精神等企业文化建设却是竞争对手无法打造的软实力。 

      三、建设企业文化是实现民航强国的发力点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其核心是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企业管理发展到高阶段应该是文化管理,也就是通过企业文化的建设,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企业不断形成新的凝聚力。[1]企业文化建设也将为民航事业的顺利进行与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条件和有利保障。 

      (一)建设人本文化 

      企业文化应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文化。企业文化的着眼点在于人,是通过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以关心理解和尊重人的方式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对人的思考。[5]正如美国西南航空,把员工放在首位,工作设计以员工为中心,让员工在愉快的氛围里工作,才能使顾客满意。建设企业人本文化,首先要营造轻松的工作氛围,鼓励员工释放自己,保持愉快的心情。快乐的工作气氛不仅使员工的服务态度更加热情,也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在员工激励方面,不仅要致力于制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还要通过各种内部奖励计划和机制,如“利润分享计划”、“股票计划”、“公司成就奖”等奖励那些在公司有突出成就的员工。 

      (二)打造团队精神 

      打造团队精神对增强企业凝聚力至关重要。打造团队精神首先要避免官僚化。与其他行业企业不同,民航企业因其自身特点需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因此,创建一个精简的扁平化组织架构很有必要,工作从细微处着眼,简化决策程序和沟通程序,鼓励员工与领导之间的非正式沟通,强调个性和责任,而不是职务。当员工认为自己受到应有的人性化对待并且受到关怀和尊重时,他们也会为乘客提供热诚周到的服务,并充分尊重顾客。即使规模较大的民航企业,也可以像美国西南航空一样按小公司管理,努力将公司结构简单化,规章制度最简化,避免公司运作僵硬,始终保持对外的敏捷快速反应。 

      其次,打造团队精神需要透明化。企业应该全力通过各种途径,让员工了解企业的目标、远景规划及发展方向等宏观层面的发展战略,因为发展战略只有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同,才能发挥出应有的导向作用,才能成为全体员工的行动纲领。同时,还要让他们清楚同行们在做什么及其他重大公司事件。另外,民航企业还应对员工公开公司的业绩和各种表现,公司的财务状况以及航班的具体情况,旅客的来信等。如果员工能够及时获悉重要信息,就可以更加迅速地做出调整,以同样的步调工作,提高公司效率,公司的决策也可以更好更快地执行。 

      (三)固化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场触动传统思维方式和习惯势力的革命,它使管理趋向文明,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转变人的自私、对立和个人英雄主义的价值观,走向互助、和谐与发展。企业文化不是宣传口号的堆砌,也不是贴墙上的宣传画册,因此建立专门的企业文化委员会有助于确保企业文化得以一以贯之。 

      对企业而言,应尊重现有的正式与非正式的价值观、哲学与行动准则,建立更具有目标性的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作为最重要的资产进行投资,成立企业文化委员会来保护和发展企业文化,固化长久以来形成的企业文化并一直延续践行下去。企业文化委员会的成员应由一群致力于将公司的目标、理想、价值观、信条和哲学发扬光大的各种岗位的佼佼者组成,同时将企业的价值观体现在机构设置、政策制定和正常运作中;要发现、奖励并表彰那些爱护和发扬企业文化的员工,为了完成任务不惜一切努力。[3]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让人打开心门。当一个人被感动,当一个人的梦想被唤醒,他就会自愿自觉地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因为他认同企业文化所弘扬的发展愿景,并愿为之终身奋斗。通过企业文化的塑造,让员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这应该就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最高境界。 

      正如十九大代表、中央党校教授谢春涛所言,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背后,是我们坚定的文化自信。“我们在国际上讲中国故事,往往都从讲述中国文化开始。我们的制度和我们的文化密切相关,我们实施这样的制度、走这样的道路,有我们充分的道理,包括文化的道理。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自信。”作为中国民航人,我们在国际舞台上也要讲中国民航故事,且从中国民航文化开始。那么,中国民航人也应对经过不断建设的民航文化充满自信,而这种民航文化自信必将成为我们迈向民航强国的不竭动力。[4] 

    (作者: 昆明航空) 

        

      参考文献: 

      [1]李强.中国民航人应有的“三个自信”理念[J/OL].中国民用航空网,2015-07-22/2019-12-26. 

      [2]Time-cost.在下坡路的行业中成功——美国西南航空的低成本战略.https://zhuanlan.zhihu.com/p/22790186,2016-10-07/2019-12-26. 

      [3]兰兰.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J].理论界,2011,(3):206-207. 

      [4]王立新.从“文化自信”谈民航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J].中国民用航空,2018,(4):73-74. 

      [5]禹海慧.企业软实力的演化与评价——从文化动力到影响力[M].成都:西南财大出版社,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