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绿色机场发展浅析

    张春丽 编 辑:王亚玲 2021-11-19 17:06:00

     

      摘要“四型机场”是中国民航高速发展背景下的必然趋势。本文结合中国民航绿色机场实践成果,简要分析行业绿色机场建设目前存在问题挑战,针对性提出相关建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时期中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民航精准把握五大发展理论科学内涵,提出“四型机场”建设目标,“平安、绿色、智慧、人文”机场建设是民航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 

      2019年全国民航机场工作会议明确:到2035年,建成覆盖广泛、分布合理、功能完善、集约环保的现代化国家综合机场体系,“四型机场”成为普遍形态,机场保障能力和发展质量国际一流,为2050年建成全方位的民航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四型机场”已成为中国民航实现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发展动力从要素投入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核心抓手,代表了新时代民航机场高质量发展方向和特征要求。 

      民航绿色发展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航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机场作为 四型机场的重要内涵未来中国民航机场规划建设运营的主流发展趋势代表了中国民航机场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的领先水平。多年来民航局带领全行业广泛实践,积极开展标准体系建设,通过重点项目应用,总结积累丰富成果和经验,初步构建了中国民航绿色机场管理支持体系,为后续绿色机场的全面实践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行业绿色机场实践成果 

      2006年,中国民航正式提出了绿色机场理念并在全行业持续开展广泛应用。经过多年积累,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绿色机场管理体系实践能力,行业在政策保障、标准支持和项目实践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以节能减排为重点推动方向的政策保障体系。发布了包括《民航局关于关于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民航节能减排“十三五”规划》,《民航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方案》,《民航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民航节能减排专项资金项目指南》等在内的系列指导性文件,初步构建了行业绿色政策保障体系。 

      在标准层面,行业依托昆明新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重点项目实践和课题研究,编写发布了包括《绿色机场规划导则》、《绿色航站楼标准》、《民用机场航站楼绿色性能调研测试报告》、《民用机场绿色施工指南》、《民用机场航站楼能效评价指南》、《民用机场能源资源计量器具配备规范评价指南》、《机场指挥能源管理系统建设导则》等系列文件,初步构建了绿色机场标准体系框架,成为行业绿色机场建设工作指导依据。近期,民航局发布《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为行业绿色发展明确了更为细致具体的行动指南 

      在技术实践方面行业由从最初节能减排为主要目的单一技术应用,到目前以北京新机场等重点建设项目为契机,从规划入手基础设施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贯彻落实绿色环保理念,开展系统性、多角度、全方位控制。成功实践了全向型跑道构型、地源热泵、海绵城市、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数字化施工等绿色理念、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行业整体绿色能力飞跃提升。 

      在发展层面,民航局把绿色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明确民航业要走在绿色发展前列为美丽中国建设作出贡献。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民航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指标框架体系》,初步构建了以政策为保障、标准体系为支撑、以重点项目为抓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系统布局,为民航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绿色机场发展面临挑战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机场投运仪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打造“平安、绿色、智慧、人文”机场提出明确要求,作为未来民航机场事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绿色机场建设任重道远。 

     (一)行业顶层设计有待加强 

      绿色机场建设是顺应时代发展、推动民航强国战略落地的必然路径。绿色机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运行高效、人性化服务”等要素为主要特征,相关标准落实应贯穿于机场规划、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必须要取得多方认同才能形成合力,推动绿色任务目标顺利实现。与安全运行服务等核心指标比较绿色机场建设工作目前尚未得到地方政府航空公司驻场单位及利益相关方的高度重视和协同一致机场管理机构在推动绿色机场实践进程中主导力约束力不足,在政策、人才、技术、资金以及协同等方面需要更多力量支持,绿色机场多方共建的良性格局尚未形成,需要行业层面予以支持、保障和引导 

      (二)标准体系尚需完善 

      绿色机场倡导个性化和因地制宜特色,其指标体系涉及范围广、设置维度复杂,量化难度较大。目前,国家、行业高度关注节能减排工作,相关绿色标准主要集中于绿色建筑、航站楼设计能源管理等重点方向机场运行高度融合的相关指标明确,绿色指标体系没有形成对“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运行高效、人性化服务”等绿色机场核心要素的全面覆盖;对于行业占比最大的航空器燃油能耗控制、与机场运行直接相关的航司、空管等单位的绿色指标设定不够完善,对于行业相关领域的实践指导性不足。  

      (三)评价考核手段不足 

      与安全、服务、经营等指标比较,绿色机场建设缺乏行业层面对于绿色机场的系统性评价、监测和考核手段,绿色机场推进无法实现与安全、运行工作的同等重视程度。除“蓝天保卫战”等国家重点督办环保任务外,目前民航针对绿色机场的系统性评价体系尚未建立,对于绿色机场缺乏必要的考核措施,无法实现督促、激励效果。行业缺失国际认可的碳排放认证、能耗监测有效手段,绿色发展需要尽快补充相关约束性指标、指导性指标,行业相关方对于绿色机场的投入动力不足。 

      (四)基础设施亟待改善 

      近年来,民航各类新建项目积极落实“四型机场”要求,主动开展环保节能新技术应用,行业整体绿色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不容忽视的是众多机场基础设施仍存在短板,绿色环保能力有待提升,亟需系统规划改进。涉及绿色建筑、能源计量、排放监测等技术投入需要巨额资金支持,相关地方政府、企业投资主体压力较大。同时,绿色机场支持性政策、配套资金扶持力度不够,需要行业层面统筹谋划引导,尽快促多元投资模式。 

      (五)创新发展能力仍需提升 

      行业绿色机场发展的前瞻性、创新性技术研发能力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绿色科技产品、成果转化进程较慢;绿色示范技术项目、科研成果、数据信息的共享应持续加强。绿色创新型人才需求迫切,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实战经验不足,绿色产业有待进一步培育。 

      绿色机场发展建议 

      全面推进绿色机场建设是民航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行业长期、常态化的重点工作任务。全行业务必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绿色意识,加速推进绿色机场进程,着力推动形成“协同联动、目标明确、行动一致”的绿色机场发展新态势,提升中国民航绿色水准,实现民航高质量发展。 

      行业主管部门应加速完善绿色机场指标体系、评价体系和考核体系建设,构建机场全生命周期指导明确具体任务措施,配套开展对包括“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运行高效、人性化服务”等绿色机场核心要素的考核评价,引导行业关注重点从经济指标转向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引导、督促绿色机场实践与民航机场建设、运营管理紧密结合,不断总结固化管理成果、模式,促进形成长效机制,推动合力实现政府主导、企业主责、社会力量支撑参与的多元共建、共治、共享绿色发展新格局。(作者:张春丽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冯正霖局长、董志毅副局长在全国民航机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9 

      2]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R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