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能源结构与环保趋势引领民航能源发展策略

    高志斌 编 辑:王亚玲 2021-11-19 17:22:00

        

      摘要:民航业是依靠能源生存的行业,能源供给风险影响民航运行安全,在确保化石能源供给的同时,应深入研究核、水、风、光、生物质、氢、热等非化石能源应用技术,提高非化石能源应用占比,应对能源供给风险,制定节能减排策略,增强民航国际竞争力,确保中国民航能源使用安全。 

        

    一、我国能源供给的现状

      民航业的机场和航空公司是两大用能大户,机场主要依靠电、气作为能源,航空公司的飞机广泛使用航空煤油作为发动机燃料,作为二次能源的电80%以上来源于化石能源,作为一次能源的气和航空煤油几乎100%来源于化石能源。世界气候变暖趋势有加剧之势南极冰层每年融冰量是40年前的6.3倍,珠穆朗玛峰雪线上升植被覆盖上移,已引起世界生态环境恶化。航空燃料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世界二氧化碳总量2%以上,随着民航运输量快速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这一比例还将持续上升。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要求,二十一世纪世界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世界气温上升控制在前工业化时期水平之上1.5以内。2016年9月3日,中国加入巴黎协定,中国政府承诺将在2020年碳强度降低40%-45%的约束性目标,在2030年碳排放达到最高峰,并实现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提高20%。 

      我国化石能源资源总体上分布不均,煤炭等能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资源量很低,能源储备结构与庞大的能源需求不匹配:煤炭位于化石能源储量之首,占到探明化石能源储量的94%,保有量10345亿吨,占世界可采储量的13%;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1.5%;煤层气、油页岩、可燃冰等能源有一定储量;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随着民航业持续多年的快速发展,机场和航空器对能源需求量越来越大,现有能源供应结构对清洁、安全的民航能源需求提出挑战,民航业对化石能源的依存度超过其他行业,机场能源90%以上为化石能源,飞机几乎100%依靠化石能源,民航业能源发展存在风险隐患,国家要求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达到20%,我国民航业面临的资源结构约束将日益明显,为了能源安全、节能减排和蓝天保卫战,民航业需要加大技术研究、利用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制定鼓励措施和明确的时间节点,机场和航空公司积极主动作为,拓宽渠道,积极使用非化石能源。 

    二、化石能源供给及对策

      (一)煤炭能源 

      我国资源禀赋以煤为主,各行业发展离不开煤炭,煤炭生产和消费绝对量大、在所有能源中占比最高,已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60%。煤炭燃烧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悬浮固体微粒,造成煤烟型大气污染,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增剧了温室效应,也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期压力。为进一步提高煤炭能效和减少排放,提高煤用于发电的比例是发展方向,已经从44.9%提升到现在的70%以上。采用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烟气脱硫技术,治理燃煤污染,是我国以煤为主能源格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的最有利途径就是在能源地高效发电,电清洁、便于配送和输运、便于分布式和协同应用、易于智能化控制,电是最有效的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二次能源。 

      我国能源消费总量逐年上升,十四五末将达到55亿~56亿吨标准煤:其中煤炭折合为28亿~29亿吨标准煤、石油折合为11亿吨标准煤、天然气折合为6亿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折合为10亿吨标准煤,分别占能源消费总量的 50%~52%,20%,11%,18%。可以看出能源消费结构在逐步优化,占比最大的煤炭由2007年的72.5%降到2018年的59%,之后还会持续走低,2025年仍占半壁江山,达到50%~52%,而非化石能源占比在稳步走高,由2018年占比14.3%提高到2025年的18%[1] 

      (二)石油 

      石油是“发动机的血液”,飞机、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燃油而动,无油安静,转动的发动机一刻也离不开石油。而石油供给现状充斥着战争和阴谋,充满风险和挑战,我国从2015年原油产量逐年下降,2018年降到了1.89亿吨,而原油进口量却在节节攀升,达到自产量的2.43倍,为4.6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新高度69.8%,我国也成为世界石油进口冠军国。石油储量世界各国分布不均,我国仅占1.5%,与我国石油消费量极不匹配。石油自产量占消费量的31.2%,远远不能满足消费需求,严重依赖进口,石油供给存在巨大风险,未来数年,我国将长期患有石油进口依赖症。民航业应建立能源供应战略,避免对石油的过度单一依赖,逐步开拓可再生能源来源。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资源,高强度开发消费将加速石油资源枯竭,应该结合国情早做规划[2] 

      (三)天然气 

      今年,我国天然气保有能力将达到360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57立方米。伴随着用气需求的激增,解决燃气之急,进口量还将攀升,2024年我国将成为液化天然气进口冠军国。世界天然气探明储量约140-450万亿立方米,按照现在与日俱增的天然气消费能力,如果没有新的勘探发现,60年后在能源供应结构主角中,将不再有天然气的靓影。 

    三、非化石能源供给及对策

      (一)核能 

      核电发展历程曲折但值得我们自豪,我国自主设计研制的百万KW级压水堆、高温气冷堆装备,快中子增殖堆技术和工程建设能力世界先进。核能属于清洁能源,在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等大气污染物,发展核能是减轻大气污染的有效举措。2018年我国核电机组累计发电量为2944亿度,占发电总量的4.2%[3]。对比200万KW级的核电和燃煤电,一年二氧化碳减排1413.8万吨、二氧化硫减排4.6万吨、氮氧化物减排4万吨,可见核电是减排效果显著。通过不断加强核安全保障,推动核电的规模化发展,提高核电占比就可以代替相应规模的煤电,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大气质量,助力生态文明建设[4]。但我国铀资源极为贫乏,200万KW机组建堆时首次要678吨铀,每年还要补充30000吨,铀进口依存度已超过90%,为了保证核能安全,核电不能成为我国能源发展主要方式,只能作为重要补充方式。 

    (二)水电

      水从高山流淌入海,落差千米以上,水中蕴藏着巨大的势能,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94亿KW,其中22%不具备技术开发条件,技术开发量为5.42亿KW,到2019年已经开发了3.56亿KW,年发电量逾万亿度,预计十四五末,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4.7亿KW,占可开发量的86.7%,虽然我国水电站设计、工程技术和设备制造等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剩余可开采规模不足,难以支撑水电长期高强度开发。 

    (三)风能

      风力资源是分布式能源,随风而来,风大时多,微风时小。可技术开发风能是水力资源的2倍以上,可达10-20亿KW,风力发电已经成为我国能源转型发展的优先选项。我国2017年风风电累计装机容量164GW,世界占比32%,世界排名第一,占我国总发电量4.8%[5] 。随着风电成本的快速下降,很快将具备与煤电具有同台竞技的竞争力。2017-2030年风电成本还具有一定的下降空间,在800GW装机的情景下,2030年度电成本为4.6美分/度,较2016年下降 21.3%~27.6%。目前,对我国火电LCOE的评测结果主要集中在4.5~5 美分/度[6]。从平均成本水平上看,2025年之后风电的经济性可与煤电相比[7]。现阶段,风电成本仍高于煤电,与煤电难以抗衡,但替代煤电的过程,还要考虑额外成本以及减排量带来的额外收益。减排碳价使风电更具竞争力,当碳价水平高于减排碳价,风电装机的部署不仅不会造成额外成本负担,还可以通过减排量,获得额外收益。应该通过政策引导提高碳价水平,加快风电装机部署,更快地实现能源转型和更大社会收益的双赢[7] 

    (四)太阳能

      太阳通过氢核聚变,将光传到地球,太阳光是地球万能之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利用光能可以产生电、热、磁等清洁能源。我国陆地太阳能资源丰富,达到水、风资源总和的300倍以上,理论储量1.86万亿KW,可通过硅基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转换为电,也有转换效率更高电池板,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和薄膜太阳能电池,还有透明、柔性的太阳能电池,使其可以应用在墙体、屋面和玻璃上或与其他的柔性器件进行组合。2018年太阳能发电量已经达到总发电量的9.2%[8]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20MW,年发电量2000万度,可提供机场用电负荷的10%。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一期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4.1MW,年发电610万度,年减排966吨二氧化碳,减排14.5吨二氧化硫。机场具有得天独厚的场地条件,公共建筑体量大,阳光充沛的机场应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 

      太阳能热水器兼具发电和光热转化功能,是高效的分布式光热电设备。将太阳能热水器分布式安装在机场各功能有房的屋面上,为机场生产和生活提供清洁热水。 

    (五)生物能

      太阳照耀,万物自然生长,光合储能,年复经年,枯荣复始。植物有光合作用的本领,捕捉空气中二氧化碳合成生物质,生物质通过燃烧释能后放出等量的二氧化碳,经年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又把二氧化碳合成了生物质,二氧化碳在合成释放的循环过程中没有增量。近些年,随处焚烧或者扔弃农业秸秆,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和资源巨大浪费的事情频发,机场周边焚烧秸秆的浓烟不时影响飞机安全进离场。生物质能发电是以农林作物(包括高粱、玉米、麦秆、荆条、木屑、树皮、树叶等)为原料,通过直燃、气化等方式来产生电。沼气发电技术解决了秸秆等农作物的储存和运输问题,处理了畜牧粪便等生活垃圾、沼渣沼液作为肥料循环利用,能源、美化环境、肥料三重收益。我国每年农林作物产出量相当于3.5亿吨标准煤,可以保证有充足的生物质能发电原料 [8] 

      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的能源,具有碳中和、减少化石燃料需求的作用,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途径。机场一般位于城市郊区,对于周边有大量生物质能源的机场,可以利用生物质能源作为机场能源来源之一。 

      生物航油能够作为飞机的燃料,通过处理废弃地沟油动植物油脂,生产出可以再生,可持续性供给的航油为减少碳排放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生物航油无需对飞机发动机进行改装,直接加注到现有飞机发动机,具有很高的环保优势,可实现减排二氧化碳55%至92%。 

    (六)氢能

      氢主要藏身在水分子中,水覆盖了地球71%的表面,氢储量巨大,使用时从水中分离出氢。氢是未来最重要、最洁净的能源,氢燃烧热值高,释放出光和热,只生成水,二氧化碳零排放,氢比电能便于存储,氢燃料电池实现电、热、汽之间不同状态的转换。现阶段氢利用的难点是氢分子轻,单位重量体积大,易燃易爆,碳纤维储运设施和安全便捷加注氢气的技术已经实现,下一步研究降低储运设施和加注环节成本。氢的来源多,现阶段氢主要来源于化工副产品,电解水制氢是未来发展方向,太阳能、风能等制氢技术成熟,通过管道输送氢。氢作为能源消费的市场规模还很小:氢提供强劲清洁动力,氢燃料电池已经应用在大吨位客货汽车上;氢代替天然气已经进入使用阶段,英国利用海边风能制氢,将氢输送到现有天然气管道中,占比5%,不需要改造现有管网,就可以安全使用。民航机场是能源需求大户,可以依托当地城市氢能供应网络,大力发展氢、天然气混合能源为机场能源站供气。在机场场区内建设氢加注站,为机场内运行的氢燃料电池车辆提供清洁氢气。 

      (七)热源、余热资源、冷源等 

      可以大力开展气源、水源、地源、烟气余热、机组余热、污水源、冬季冰雪作为夏季冷源等资源的利用。北京大兴机场利用地热和烟气余热,通过围绕地源热泵系统,冰蓄冷系统、常规电蓄冷系统、能源中心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系统,实现了16%可再生能源利用率。 

    四、策略建议

      辨识能源供应结构,消解民航能源供给风险,我国能源禀赋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统筹协调发展的能源供应消费格局,煤炭弃之不用是因噎废食,降低石油进口依存度需要时间,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才是当务之急;国际上一些机场到2030年将实现碳中和,零排放,到2035年将实现零化石能源使用,对我国民航业提出了挑战,民航业应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能源发展规划;机场应利用占地面积大,建筑体量大,结合自身条件,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氢能、冷热源、绿电等能源;利用创新技术大力发展生物航煤,大幅降低生物航煤的生产成本,加大生物航煤的使用量;能源创新和应用是增强民航国际竞争力,由民航大国迈步民航强国的必经之路,力争2030年民航业实现非化石能源达到20%的目标。(作者:高志斌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 

     

      参考文献 

      [1]谢和平,吴立新,郑德志.2025年我国能源消费及煤炭需求预测[J].煤炭学报,2019,44(07):1949-1960. 

      [2]李芳琴.美国石油战略演进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外能源,2019,24(08):1-6 

      [3]我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2018年我国电力 工业统计快报[R]. 2018. 

      [4]陈瑾,徐毅,程亮,马欢欢.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与核安全的关系浅析[J].环境保护,2019,47(10):43-45. 

      [5]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IRENA.Wind energy    [DB/OL]. https//www.irena.org/wind,2018-12-03 . 

      [6]彭博新能源财经.亚洲国家光伏度电成本比煤电贵多少[EB/OL].https://www.sohu.com/a/233458810418320,2018-05-30. 

      [7]周祎,顾阿伦.我国风力发电成本下降和减排碳价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9,37(07):1084-1090. 

      [8]邓可蕴.21世纪我国生物质能发展战略 [ J ].我国电力,2007,33( 9):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