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基于大连地区经济发展趋势下的民航运输业产业分析与规划

    肖伟 编 辑:王亚玲 2021-11-19 17:58:00

     

    摘要本文主要是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展开分析,通过大连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分析与大连地区民航运输业实地的调查访问,获取一手的资料来源和数据样本,通过这些数据资料的分析后得出现阶段大连民航运输业的发展症状与问题所在,然后结合目前政府的政策方针和导向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为当地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指引和借鉴。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意义

    民航运输业是依托于交通运输业而发展起来的产业系统,是在国家的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服务性部门,发挥着物流运转和调配货资的重要作用。尤其是面临如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和互联经济的复杂交错时代,传统的支柱产业体系已经在发生悄然变化,原本的支柱产业不断发生着转移,受国家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民航运输业正在从单一的客货物运输方式迈向成为覆盖全球众多国家和区域的,承接商贸活动和物流协作的重要支撑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正是因为民航运输业特色的产业属性和作用,为众多行业提供服务和供应,使得各个行业的交互与合作更加深入,一定程度上也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发展起到了串联作用,并且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起到了促进和深化作用。

    根据中国民用航空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18年全年,中国民航运输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206.53亿吨公里,比同期增长近11个百分点。国内运输航线为771.51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其中港澳台航线贡献增幅较大,增长幅度为8.8%;此外,国际航线运输情况依旧强势,完成运输总周转量435.02亿吨公里,是去年的1.2倍,图1为近五年我国民航运输业总周转量,整体来看显示出该行业稳定良好的发展态势。















    截至2018年底,我国民航运输飞机年末在册架数统计为3639架,比上年底增加343架。

    1-1   2018年运输飞机数量

    飞机分类

    飞机数量

    较同期增加

    占比

    合计

    3639

    343

    100%

    客体飞机

    3479

    331

    95.6%

    货运飞机

    160

    12

    4.4%

    资料来源:2018民航发展统计公报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结合当地经济与民航业发展的具体实践,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发现当地现阶段民航业发展的种种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指导性的民航运输业发展方向和建议,有利于带动地区性经济的整体发展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二)研究框架与内容

     

     

    理论基础及文献回顾

    (一)概念界定

    1.民航运输业

    民航运输业特指通过各类航空设备为中介工具、从事经营航空运输活动的、不包含军事活动的相关组织和机构,分为民用和商用两种。商业航空主要指以盈利性为目的的航空旅客运送货物物流的运输;通用航空涉及的范围较广,它的辐射范围包括是民用航空中除了商业航空所有领域如体育表演赛事、气象科研服务、公务包舱运输服务等各种领域。

    2.民航运输产品

    民航运输业的产品是指通过民航运输航空设备将旅客或者货物从某地运送到其他地区产生区间位置移动的产品或人员等。民航运输产品拥有其他普通货资不可比拟的特点:一是不易储存的特点,二是产品的产生与消费具有时效性的特点。民航运输产品由于其个体性质的特殊性往往其附加价值和使用价值高于一般商品,商品的消费和运输环节将较高的附加值附着在服务对象身上。比如,民航运输产品中的旅客,作为民航运输的客运产品,他们直接就在飞机或其他运输设备中完成了区域空间位置改变的消费需求,而飞机上的其他餐饮服务也被直接计入其中;民航运输产品中的货运产品,此类产品的价值通过附加在货物成本上加以体现总之,民航运输业产品实现了乘客货资的位移变化同时也满足了诸如旅途服务等附加业务需求,民航运输产品不只是单一的商业产品更是高附加值的体现

    (二)相关理论

    1.产业结构理论

    产业结构是经济领域的重要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的产业结构理论,指产业体系中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及其实现方式,包括了狭义的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关联理论狭义的产业结构指各产业部门之间和产业内部的构成及数量比例关系。

    2.民航运输业与区域经济关系理论

    1)区域经济会推动民航运输业的扩张。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出发,区域经济作为区域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基础,为区域各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推动力,对民航运输业的推动力也是如此。这种推动力首先体现在交通出行的效率上,区域经济带动了各行各业的交流,流动人员的比例加大,各种商务出行和研发专家的交流互动将更加频繁,对快捷出行的需求期望也不同以往。这种亟待解决的市场需求激发了民航运输业的极速扩张,周边的基础配套能力也需要加强。反之,倘若一个地区的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欠佳,那么也难以支撑当地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民航业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撑,当地的服务基础设施产业也得满足民航业的发展。

    2)民航运输业会反过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民航运输业作为高端技术创新型产业,对周边区域经济具有辐射和带动作用。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和扩张会辐射城市周边区域通过吸引更多资金注入拉动周边企业的发展,同时依托于其便捷的交通枢纽作用为本地区的物流零配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运输服务不仅有助于周边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也缩短了物流产业链上的距离,对于降低企业的生产运输成本,扩大产业链的货运需求均有促进作用。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1.国内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带来国内经济环境的新面貌进入WTO后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更加开放,国内各个城市都陆续兴建了大批的高标准化的机场,而与此同时,民航运输业与区域经济的关系研究也愈来愈受到学者的关注。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学习探索阶段,主要以介绍国外经典临空经济区及大型机场的建设过程和经验总结,民航运输业发展演变与整体功能定位研究和运行模式上比较代表性的就是中国民航大学临空经济研究中心曹允春教授及他的团队对国外机场演变情况和我国航空货运市场的历程进行了分析,以民航运输业市场的物资结构、技术瓶颈、发展模式为切入点,为国内未来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预见的发展路径

    2.国外文献综述

    欧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浪潮之后,科技制造水平已经领先于世界,飞机、航空飞行器等高科技附加值高的领域他们已经有较为完整的供应链和生产服务配套体系,而对于学术上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对民航运输产业的行业特征研究较为深入。最早涉及民用航空领域的研究集中在民航产业标准制定上。日本学者提出民航产业两个国际通用标准,一是周边企业与机场的相隔距离,二是周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与机场的紧密程度;英国学者则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综合西方国家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情况和方法理论,集中概括了适用于民航运输业发展的方法体系和理论指导

    大连民航运输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大连民航运输业发展历程回顾

    1949年之后的国内民航运输发展历经四个阶段:

    1.初创时期,即1949年-1978年期间。这一时期的民用航空主要以调配军需物资为主

    2.稳步时期,即1978年-1987年期间。此时间段的民航运输业跟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开始寻求独立发展,实行市场经济的资本化管理

    3.重组扩张时期,即1987年-2002年期间。这一时期受国家民营经济浪潮的影响,中国民航走向了行政企分离,大量的民营资本进入到这个行业

    4.迅猛发展时期,即 2002 年至今。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民航运输迎来了发展的拐点,开启了跨国业务的先河。

    (二)大连民航运输业发展问题分析

    1.过于注重服务结果

    民航运输业产品在飞行器空间位移方面的需求是较高的,尤其是在方向性与结果导向方面的需求更加显著。而在航空运输方面的需求,对于飞行器的要求必须能够满足服务对象对于空间位置的变化需求,此外,在实现对服务对象实施其所需要的位移需求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服务对象所关注的重点并未放置于空间位置的变化过程之中,而对于服务的结果则较为注重。

    2.难以将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的利益矛盾进行有效协调

    每个区域在实施经济发展的时候,都需要结合自身的条件来开展,而不同区域的发展经济的条件各不相同,比如沿海地区或风景优美的区域可能较为适合发展旅游业,同时这些区域的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所以也可以开展矿产开采加工业。但是,这就使得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难以选取到底应该发展旅游经济行业还是矿产开采业,就算两者能够共同发展,那么对于生态补偿发展而言两者之间都处于极为不利的阶段,与此同时,我国当前正处于生态补偿发展过程中的起始阶段,所以区域之间一旦出现利益矛盾将会难以实现良好的协调。

    3.缺乏科学合理区域规划的法律保障

    在实施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国土空间实施合理化的规划,进而保证经济发展的科学合理性。但是,当前阶段,我国在国土空间规划方面并未正式设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仅仅出台了一个指导报告,此外就没有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其实施约束,所以在当前阶段开展区域经济发展的时候,难以将区域规划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进行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使国内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受到了阻碍。

    (三)大连民航运输业未来发展规划

    1.突破增量瓶颈,加快民航运输规模化发展

    为尽快解决大连民航旅客溢出问题,大连新机场项目已正式启动推进,届时大连将出现“一市两场”的民航运输新模式,基地航空公司及投放的运力将进一步扩大,民航运输资源将获得强大补充,整体上推动大连民航运输业快速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航出行需求。

    2.优化发展结构,促进民航运输高质量发展

    交通运输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微妙,规模发展不足以及结构发展不合理均可能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单纯追求规模发展,短期发展势头良好,但结构上积聚的问题,在积累到一定程度上,将抵消规模带来的效益。因此,大连市民航运输业将进一步优化航线资源结构,从促进两场均衡发展方向出发,来优化航线结构,如周水子机场进一步疏解非国际枢纽功能,增强国际航线覆盖。

    3.依托环渤海协同发展战略,促进民航协同高效发展

    为配合党中央环渤海协同发展战略的精神,民航局出台了《关于推进环渤海民航协同发展的意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民航业内部资源整合,同时规范交通产业布局,合理调控不同交通方式的比例,大连市民航业将进一步稳定发展,同时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互相促进。

    大连地区经济发展与民航运输业的互动关系

    (一)大连地区经济发展状况

    大连是我国东北振兴的核心区域,位于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城市,是重要的港口、制造业及旅游城市。2018年全市GDP为7668.5亿元,同比增长6.5%,高于辽宁省0.8个百分点。从产业情况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42.7亿元,增长近三个百分点,增速不太明显;第二产业增加值3241.6亿元,增长近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依旧占据着重要的分量;第三产业增加值3984.2亿元,增长2.9%,对经济的贡献潜力依然有待挖掘,具体如下图所示。

    2   2015-2018年大连地区GDP增速情况

     

    (二)大连经济对民航运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1.区域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民航运输业的规模

    从本质上来讲,区域经济属于民航运输业发展的基础,具体而言,随着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在我国诸多地区内部产业都呈现出一体化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各类行业的发展都会对物流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地区经济得到有效发展之后,人们的生活质量就会提升,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刺激人们出行,进而使得民航运输业的货运量以及客运量都在不断提升,如果不进行规模上的扩大,那么必然会无法满足当地人们出行以及货物运输的需求。

    2.经济产业结构决定着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方向

    从现实的角度分析,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会直接影响到民航运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服务产品的结构。具体而言,从本质上来讲,民航运输业的产品结构可以直观的体现出地区经济对于民航运输的需求情况,而对于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影响最强的就是地区内部的市场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市场的发展速度。而民航运输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有能源企业,设备生产企业的支持,另外,对于第三产业的依赖程度也极高,而地区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同样会影响到民航运输的需求,具体就表现在经济市场对于民航运输类产品的外延服务要求各不相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满足自身行业发展的需求,民航运输业就会依照这一需求不断的调整自身行业的发展方向。

    3.商业活动促进民航运输业的发展

    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必将会带来区域商业活动的整体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优质资源势必可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在如今的商业社会中资本更易向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的区域靠拢和聚集。所以反过来讲,地区间的经济活动能够激发民航运输业的活力。以如今发展较为成熟的中国电商业来讲,2003年后,中国的入世带来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服务业由3成左右的比重上涨到如今的70%,与之相配套的物流快递行业也不断发展壮大,间接也带动了航空运输业的稳步发展。

    (三)大连民航运输业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1.民航运输对区域整体的影响

    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影响主要体现在所在区域的整体发展商,随着机场辐射范围的不断延伸,带动了周边城市交通网络的逐步成熟,航班数量的不断增加,航线业务的逐渐繁忙,降低了城市行人的出行成本及物流运送成本,逐渐地也会影响区域交通网络中心的转移、出行方式及物流运送的变化,具体的影响体现在区域经济的影响程度、经济要素的集聚程度及社会人才的分工层次上,进而引发了区域内产业结构、科创能力、生活质量和货物周转速率的变化,有助于打造国际化的城市形象。

    2.民航运输业产生的集聚效应

    国家整体运输水平的上升带动了民航运输的社会功能的提高,其周周边配套能力也逐步加强,社会号召力不断增强,反过来会促进地区整体的发展。机场的建设往往是政府招商引资的重要契机,它对周边区域的统筹带动作用无需多言,一旦形成规模集聚效应,机场便成为了物流周转的中心地带,以同心圆的方式向四周辐射,辐射带动效应显而易见。如果机场的规模较大,周边扩散的效应会更强。此时,机场不再是单一的网络交通中心,更成为了技术及产业的支撑平台,将汇集更多的优质资源及人才资本集聚于此。机场在给区域经济提供周边服务的同时,将会激发出新的生产需求,使得多种产业逐渐于机场附近聚集,不断完善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与机场建立密切关系的产业链企业,包括直接提供产品或服务的产业链下游企业,例如食品加工企业,卫生医疗服务企业等,均会靠近机场形成集聚,此时的产业链条处于结构最全和企业层次最为丰富的时期,进一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3.民航运输业造成的辐射效应

    经实践研究发现,民航运输业的实际发展速度,会直接影响到周边地区各类行业的发展,同时如果地区内部的民航运输业发展的极为迅速,一些投资者就会对当地的各类投资项目表现出较高的投资兴趣,从而吸引大量的投资企业进驻到当地。同时,当民航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之后,当地的交通质量也会得到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新兴的产业也会逐渐地进入到当地经济市场当中,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和运输产业之间的距离就会逐渐缩短,在降低了运输成本的同时,还极大地提升的生产效率,进而就会有效的带动地区经济的整体发展。

    结论

    经过研究发现,由于我国近年来政策红利较多,“一带一路”“东北振兴”的支持政策持续不断,国家在民航建设领域的投资不断扩大,民航运输机场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张,对于周边区域的辐射和协同作用也持续增强。但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暴露各种问题,民航的发展情况跟不上当地经济发展的节奏,民航运输无法发挥出应有的经济带动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对现有的问题仔细把握、深入探究,通过科学的调研和研究掌握两者的互动规律,以期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民航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肖伟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张建营.产业结构与民航运输业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2):203-206.

    [2]赵宝珠.试论民航运输业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J].知识经济,2018(01):82-83.

    [3]崔文岳.中国民航运输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发展相关性分析[J].经济论坛,2017(09):119-122.

    [4]李杉,陈颖,杨玥,黄倩,张建华.民航对大连市社会经济效益的研究分析[J].价值工程,2017,36(16):25-27.

    [5]栾迪.民航运输业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5.

    [6]吴冰.云南民航运输业发展战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7]周耀东,万歆.规模还是竞争:中国民航运输业放松管制绩效的实证分析(2001-2011)[J].南方经济,2013(05):12-22+84.

    [8]罗黎平.民航运输业对区域产业影响的定量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1,31(08):1326-1331.

    [9]姜晓川,杨建锋.我国民航运输业垄断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特区经济,2010(08):246-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