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录  |  注册

  • 探索优化航空安全员关注问题,提升空防安全能力

    肖伟 编 辑:王亚玲 2021-11-19 18:03:00

        

      摘要航空安全员,作为中国民航较为特殊的职业工种,不仅民航企业运营的必备成员,更是国家空防安全稳定的“最后一环”,航空安全员的工作状态,直接影响着机上旅客人身、财产安全,也对国家的空防安全构成影响对于航空安全员工作工作状态和关注问题的剖析,是探索空防安全稳定要素的重要视角。本文以S航空公司为参考,通过访谈调查、满意度统计等方式,探索优化航空安全员关注问题,提升空防安全能力。 

       一、人员现状 

      (一)人员构成 

      S公司现有在职航空安全员2500人,根据民航局航空安全员执照签注考核年龄分档可将航空安全员年龄分为5个档级,其中35岁以下人员,约占航空安全员总人数的65%以上35至45岁人员,约25%以上45岁以下293人,占总航空安全员人数11.39%;46岁以上人员不足10%根据统计,S公司航空安全员多为青壮年,承担着较重的家庭责任,对收入情况非常敏感。 

        

      1-1  S公司航空安全员年龄构成  

      (二)技术等级构成 

      S公司为激励航空安全员队伍,促进业务素养和工作能力提升结合航空安全员的从业时间飞行时间,专业技能水平,绩效考核等因素为航空安全员划定了等级评聘标准,并定期进行等级评聘共分为六个级别:初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对应等级,在小时费薪酬上作出区分:初级45元/小时,一级75元/小时,二级85元/小时,三级90元/小时,四级100元/小时,五级110元/小时。 

      (三)工作方式及收入 

      根据局方要求,每144小时需安排一个连续48小时的休息期,较为普遍的工作情况是执勤4天,休息2天。航空安全员收入的重要部分为“小时费”收入,即以航空器起飞至落地的飞行小时计费,同时还包括一些补助津贴等。在地面的飞行前准备、飞行后工作,或遇到延误等情况,不计入“飞行小时”。每名航空安全员的飞行时间,受S公司对此安全员的航班编排、不同地区的航班情况等因素影响,导致收入各不相同收入浮动性和随机性较大,普遍的收入水平相当。 

      二、发现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发现问题 

      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方式,对航空安全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如下问题: 

      1.薪酬制度不满意,工作积极性不足 

      调查中发现,大部分航空安全员对于现有的薪酬制度和计薪规则并不满意。航空安全员以飞行小时费为主要收入来源,大部分航空安全员为90元/小时,与同为空勤人员的飞行员差距甚大,虽然飞行员在中国民航属于稀缺人才,地位特殊,但是由于联系紧密,必然对比形成落差。航空安全员独立执勤时,以“安保组长”身份开展工作,相比于乘务组的乘务长,工作岗位类似,但是也存在20-30元/小时的收入差异,未体现出岗位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时,计费规则也是空勤人员诟病的因素之一,飞行小时费以飞机起落时间为节点,并没有对航空安全员的飞行准备、器械准备、延误时间等同样的工作时间给出薪酬。薪酬偏低,计费不合理,导致了航空安全员工作积极性的减弱,工作时热情不足、集中力不够,对空防安全造成了极大隐患。 

      2.工作环境较差,荣誉感缺失 

      航空安全员作为空防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其地位应得到重视,但是在航空公司这种以安全为基础的企业,飞行安全、运行安全、舆情安全、资质安全等等安全的细分领域中,空防只是其中一支,且航空公司对飞行、运行安全更加重视,空防安全的地位不可或缺,但不在前列。重视度不足,自然影响了公司对于航空安全员的关注,对航空安全员的主观和客观的工作环境产生影响。主观环境主要指公司对于航空安全员的要求中,仍有考虑非安全因素的情况,如着制服执勤、可以被旅客投诉,潜意识里给这个岗位注入了服务属性;同时还仍有部分兼职安全员岗位,具备安全和服务双重职责。安全员的工作重心不稳定,思想已产生偏差;对于客观环境,航空安全员作为空勤人员,看似不需服务旅客,工作内容轻松。实则由于工作职责缘故,精神处于紧张状态,且因工作性质原因,久坐、缺氧、高空、昼夜颠倒、饮食不规律,都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由于工作性质要求,需要在不执行任务时间进行高强度的训练以保持体能和技能水平,也占用着个人的时间。主观和客观环境的影响,导致航空安全员对于个人职业无法保持持续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荣誉感和使命感的缺失,影响着航空安全员在处理突发危机时的决断和行为,也是空防安全员的隐患。 

      (二)原因分析 

      1.岗位意识模糊,定位不清晰 

      航空安全员作为空防安全员关键关口,本应专注于安全工作,但是现有的考虑运行环境和成本,公司对于航空安全员的工作定位仍有模糊之处。专职安全员作为空防安全把控者,着公司制服相当于提前暴露,成为有意危害空防安全分子的首个攻击目标,不利于空防安全。但是为了公司形象着想和运行统一,牺牲了维护空防安全的先机;航空安全员作为机上安全的维护者和“执法者”,注定无法避免在工作中与违规旅客对立,但是作为航空公司员工,却依然有被旅客投诉的可能性。投诉虽大部分不被认定为有效投诉,但是还是会产生顾虑,有“息事宁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苗头,影响航空安全员在维护机上秩序、确保空防安全工作中的行为。归根究底,是航空安全员工作的角色定位仍然不够清晰,是“执法者”就不应该成为“服务提供者”,顾及安全属性,就不能保证态度温和,彬彬有理。  

      2.职业路径不完善,发展通道狭窄 

      航空安全员,作为航空公司保障安全、支持运行的人力资源,其职业发展的规划模式较为单一、职业发展通道狭窄。航空安全员在入职后,在所在岗位的提升方式,主要体现在航空安全员的等级晋升方面,而等级的晋升普遍与工作年限、飞行小时等“硬指标”相关联,安全员很难通过自身阶段性、有目的的努力达到晋升的要求,晋升依托的客观因素较多、主观因素较少;除此之外,安全员可以发展的方向包括“兼职教员-局方教员”的“教学”通道和“班组长-分队长-管理干部”的管理通道,但是由于编制所限,通道较为狭窄,也抑制了不少安全员的发展。导致年轻、有热情的安全员无法找到职业发展的突破口,而资历高、经验足的安全员逐渐失去了向更高通道发展的热情。同时,由于航空公司的要求,空勤人员如果想改为地面工作,除管理干部外,均需先进入地面服务岗位,对许多安全员来说,从安全岗位专项服务岗位,都非他们所长。所以即便有意跨职业通道发展,也会出现较大的“壁垒”。职业发展的不完善和不广阔,也是造成安全员无法积极努力工作的原因之一。 

      三、关注要点建议 

      (一)改善定位、改变管控机制 

          1.改善航空安全员定位 

      作为安全员权利的授予者,民航管理局明确规定了航空安全员的职责和权利。但是作为局方,更应出台细则和通告巩固航空安全员的角色定位,同时向航空运输企业强化和放大航空安全员“机上执法者”、“秩序维护者”的工作性质和定位;作为航空运输企业,应按照局方要求,摒弃航空安全员“潜在服务者”的角色认知,保护航空安全员“隐蔽身份”的执勤方式,提供航空安全员更有力的执法武器,免除安全员后顾之忧。 

      2.改变管控机制 

          作为航空运输企业,杜绝航空安全员“服务性”的最好办法,是消除旅客作为服务接收方对航空安全员的直接批评和监管。航空公司可以效仿警务系统,将旅客对安全员的直接投诉改为间接投诉。航空公司可以设立专门的“督查”机制,利用现有的检查员队伍,建立负责“督查”和“监查”的部门。变“旅客投诉-安全员所在单位-调查处理安全员-反馈旅客”的方式为“旅客投诉-督查部门认定-督查部门调查-反馈旅客”的方式,将外部(旅客)监督改变为内部(督查部门)监督。这样做一是直接消化了旅客由于不满安全员的正常执勤或不理解安全员执行的正常规定而投诉,这样的投诉,直接有督查部门反馈旅客,具备权威性,打消旅客疑虑;二是如果旅客的投诉确实因安全员执勤规范性、执勤严肃性或恶劣态度造成的,可以通过调查而直接对安全员进行强硬处罚,同时将最官方的处理结果反馈旅客。既高效、又避免了“私下解决、大事化小”的“治标不治本”的投诉处理方式。既保护了安全员“执法者”的角色,又惩罚了不合格的安全员,对空防安全负责。 

      (二)畅通渠道、加强内部转化 

      对于航空安全员职业发展通道不畅通的困扰,内部转化、减少流失是较好的办法。航空安全员作为空防安全重要关口,最重要的作为就是在机上遇到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航空安全员大量人力、物资的培养后,其经验和能力都越来越提升,此时流失有经验的安全员,而靠新晋安全员补充,明显是提升了安全隐患。内部转化,留在体系内才是明智之法。 

      对于航空安全员的内部转化,航空公司也一直没有间断,航空安全员可以通过考试转制为空中警察,成为公务员,是早有的传统;航空安全员申请成为局方局方的教员也是转化方式之一,这都是对航空安全员职业发展渠道宽度的拓展;对于航空安全员等级评聘,是对航空安全员职业发展渠道深度的推进。对于航空安全员,职业渠道的拓展必不可少的就是“专业化”和“激励制度”。 

      1.向专职业务转化 

      航空公司可以结合其角色定位的固化,拓展安全员到专职督查员的的通道,将“执法者”中的尖端人员改造为“执法监督者”,形成专职的、具备安全员知识体系的监督队伍。 

      2.加强激励幅度 

      对于航空安全员的督查员、教员,如果不能够快速实现专职化,那对兼职的督查员、教员,除了正常执行航班的费用外,也一定要提供更多针对“督查”、“教员”身份的激励和刺激,让安全员认定,这样的职业通道是可以有发展、有收获的。 

      四、结论 

      在国际恐怖势力不断扩大的现状下,空防安全绝对是越来越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航空安全员也必将肩负更大的责任和使命。向着思想稳定、定位明确、能力出众发展,必将是航空安全员这个职业的行进方向。 

      改善定位,奠定了航空安全员的思想根基;畅通渠道,优化了航空安全员的发展方向。通过夯实安全员的思想基础,指明安全员的发展方向,确保航空安全员思想政治能力过硬,职业发展前景冠名,航空安全员也会产生更强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继而不断提升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航空安全员的思想和能力的提升,必将大大提升空防安全能力,保护国家安全和人民群众的人身、财产安全。(作者:肖伟 中国南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中国民用航空局综合司. 行业热点跟踪:中国民航发展政策研究报告[C]. 中国民航出版社,2019. 

      [2]张勉,李树茁.企业员工工作满意度决定因素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1. 

      [3]陈济成.专业型员工流失问题探讨[J]. 经贸实践,2017,(1): 186-186. 

      [4]梁美凤.基于员工薪酬满意度的国企薪酬策略优化研究[D].江西:南昌航空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