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民用运输机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初探
摘要:本文围绕构建“十四五”时期反映民用运输机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展开研究,通过对民航高质量发展背景、意义、导向作用的分析,制定民用运输机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选取依据。在此基础上,充分结合民航强国,四型机场建设和《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指标框架体系(试行)》,从业务规模、保障能力、质量效益、经济贡献等四个方面,从选取了24个指标,构成了“十四五”时期民用运输机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对“十四五”时期机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设定,综合评价,提供了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参考。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民航强国战略已成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有力支撑,更是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民航强国建设的本质是高质量发展。2019年4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了《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指标框架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框架体系》),2020年1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了《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年)》,这些纲领性、指导性文件的下发都为中国民航机场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本文重点研究如何建立充分反映,“十四五”时期民用运输机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按照民航强国建设和“四型机场”建设的有关要求,以构建现代化国家机场体系,实现从规模速度向质量效益转变、发展动力从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为切入点,对反映机场业务规模,保障能力,安全水平,质量效益,经济贡献等方面指标进行研究,按照可量化、可考核的原则,构建全面反映机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为“十四五”期间,民用机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设定,评价比较,提供了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参考,我国民用运输机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指引和参考。
二、“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选取依据
(一)充分结合“十四五”时期中国民航发展的趋势特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百年目标交汇期,也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起步期。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民航发展呈现出5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我国民航总体体量和业务规模大,仍然处于发展较快的阶段。二是市场需求仍然旺盛,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与整体竞争力不强。三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表现为东中西、干线支线、客运货运、国际国内、运输通用等结构不平衡。四是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大规模建设期,大型工程项目不断涌现。运输机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和选取,应首先深入结合上述5个方面的趋势特征。
(二)充分结合“十四五”时期民航强国建设战略目标
《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提出了第一阶(2021-2035年)发展目标,机场体系构建方面主要体现在:保障能力更加充分。具体对基础设施保障能力,运输机场数量,地面100公里覆盖所有县级行政单元,与综合交通深度融合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机场高质量发展指标的研究和选取要充分反映民航强国中对机场体系建设的要求。
(三)充分结合“十四五”时期“四型机场”建设战略目标
《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指出,2021-2030年是四型机场建设的全面推进阶段。“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发展理念全面融入现行规章体系。保障能力、管理水平、运行效率、绿色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发展不足等短板得到弥补。机场高质量发展指标的研究和选取要充分反映民航强国中对机场体系建设的要求。
(四)充分遵循《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指标框架体系》
《指标框架体系》紧扣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特征,力求使民航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更清晰、导向更明确、制度更完善、路径更明晰、效益更突显,从而实现对民航高质量发展的引导、评估、考核和推动作用。《指标框架体系》对机场基础设施、服务质量、新技术应用、综合交通等方面指标做了阐述。机场高质量发展指标的研究和选取要充分充分遵循《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指标框架体系》。
三、“十四五”民用运输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十四五”民用运输机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是某个特定区域(或全国)机场高质量发展综合效果的全面体现,具有引导预期、综合评价的作用,该指标体系可适用于单个机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也适用于某区域(或国家)多个机场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和比较。根据前述分析,从多角度、多方面设定发展指标,确定了如下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总体上指标体系分为发展规模、发展质量、绿色创新和发展效益四大类,共分为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50个三级指标。特征指标是具有明显的高质量发展特征的指标,共38个指标,占指标总量的76%。
序号 |
三级指标 |
指标属性 |
指标类型 |
指标解释 |
1 |
全疆运输机场数量 |
基础型 |
业务规模 |
指某区域(国家)运输机场的数量(不适用于单个机场) |
2 |
运输机场旅客吞吐量及同比增速 |
基础型 |
业务规模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速 |
3 |
运输机场货邮吞吐量及同比增速 |
基础型 |
业务规模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速 |
4 |
运输机场起降架次及年均增速 |
基础型 |
业务规模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运输起降架次、同比增速 |
5 |
运输机场通航点总数 |
基础型 |
业务规模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通航点数量 |
6 |
运输机场国际(地区)通航点总数 |
特征型 |
业务规模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国际(地区)通航点数量 |
7 |
基地航司运输机队规模 |
特征型 |
保障能力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基地航司运力规模 |
9 |
机场站坪机位总数 |
特征型 |
保障能力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各类站坪机位总数 |
10 |
航油库容总量 |
特征型 |
保障能力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供油保障能力 |
11 |
运输机场密度 |
特征型 |
保障能力 |
指或某区域(国家)机场密度 |
12 |
航空地面事故 |
基础型 |
质量效益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发生的飞机、车辆、设备、设施损坏和人员死亡事故 |
13 |
全疆机场平均放行正常率 |
特征型 |
质量效益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航班放行率水平 |
14 |
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占比 |
特征型 |
质量效益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占比 |
15 |
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占比 |
特征型 |
质量效益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国际货邮吞吐量占比 |
16 |
全货机航线数量 |
特征型 |
质量效益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运营全货机航线条数 |
17 |
机场出港载运率 |
特征型 |
质量效益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出港平均载运率水平 |
18 |
机场出港客座利用率 |
特征型 |
质量效益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出港平均客座率水平 |
19 |
中国民用机场服务质量评价排名 |
特征型 |
质量效益 (只适用于单个机场) |
指单个机场在全国机场服务质量评价中的排名水平 |
20 |
全疆运输机场平均每客能耗 |
特征型 |
质量效益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平均单位旅客吞吐量能耗水平(将各种能源消耗,换算成标准煤) |
21 |
机场新技术应用比例 |
特征型 |
质量效益 |
按《民航局关于促进机场新技术应用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实施 |
22 |
运输机场建设综合交通中心的个数 |
特征型 |
质量效益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建设综合交通中心的个数,反映机场综合交通衔接换乘水平 |
23 |
机场100公里县级行政单元覆盖比例 |
特征型 |
经济贡献 (只适用于某区域(国际)机场) |
指某区域(国家)机场地面交通100范围内,航空服务覆盖的县级形成单元,反映机场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
24 |
对新疆GDP贡献率 |
特征型 |
经济贡献 |
指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值 |
表3-1 “十四五”时期民用机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
通过对上述指标体系的研究,选取24个指标来反映单个或某区域(国家)机场的高质量发展水平,指标重点涵盖了业务规模、保障能力、质量效益、经济贡献等四个方面,对“十四五”时期,机场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设定,评价比较,提供了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参考,随着民航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民航高质量发展的逐步推进,反映中国民航运输机场的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还将不断纳入新的指标,更加科学完善。(作者:李涛 民航新疆管理局)
参考文献
[1] 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行动纲要 [z] 2018.11
[2] 中国民航四型机场建设行动纲要(2020-2035) [z] 2020.1
[3] 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指标框架体系(试行)[z] 2019.4